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44  2019-10-2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4]
江西省山江湖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自主班)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山江湖协作体联考高一自主班语文试卷
命题人:周新星 审题人:张思慧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这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在1933年写下了著名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署名时,当他将蒋字的“艹”写下后就停了笔,他突然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迫害共产党和正义的人们,感到与蒋介石同姓是件耻辱的事,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下面打了个叉,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成了他的笔名。
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这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如《吹号者》《我爱这土地》等。建国后,艾青的诗歌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这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以及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至死不渝、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情感在现代国人当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忧郁”。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源于个人的经历和性格,源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源于特殊的时代。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我国北方农民的苦难,与我国古代士人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图、人民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思索。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于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新成果,它在成长中吸取了现代新诗的广泛营养。这个时期,自由体诗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既有蒋光慈等人的政治抒情诗的实践,也有冰心等人的小诗形式可供借鉴。更重要的是,新诗还经过了格律诗的提倡、探索和象征派诗歌的介绍、实践,同时他也受到了惠特曼、叶遂宁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这样,艾青的诗歌在艺术上就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很大的提高。
(摘编自《(艾青诗选)》序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艾青出于对蒋介石的报复,又结合自己名字的家乡口语特点,起了“艾青”这个笔名。
B. 艾青在诗歌中主要通过土地和太阳这两个意象表达他对祖国、人民最深沉的爱和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浏览完整试题C. 艾青诗歌的内容在建国前后有所不同,建国前侧重反映祖国的土地和人民遭受的不幸,建国后则开始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D. 艾青诗歌“忧郁”特征的形成,既与他留学法国的经历和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有关,又与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所见所感密不可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二段介绍艾青笔名的由来,表现了艾青对革命的支持和对正义的追求,与后文写他的诗歌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相照应。
B. 本文主要介绍了艾青诗歌的两大艺术特征,并就这两大艺术特征在艾青诗歌中的具体体现逐一进行了深入阐述。
C. 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 方法,是为了证明艾青早期诗歌艺术具有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凝结成形象这一显著特征。
D. 第五段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艾青的忧郁产生的原因,分析全面,思路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大堰河”这一形象来表现真挚深切的情感,并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自由体诗的特点。
B. 艾青诗歌 两个中心意象凝聚的是现代国人普遍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感,而非艾青独有的情感,因此艾青在独创性方面有所欠缺。
C. 正是北方农民在抗战炮火中所受的苦难和我国古代士人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才激发出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极其深沉的爱。
D. 在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艾青诗歌才得以广泛吸取了政治抒情诗、小诗、格律诗等现代新诗的营养,成长为现代新诗的新成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资金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
B.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要改善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需要自身的坚持和创新,也需要社会的支持。
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形式严峻,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大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B.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
C.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D.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6.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我看见风中摇曳的故乡
柴 薪
我小时候生活在小镇里,小镇就像一个蛋壳,藏了多少少年的壮志和梦想,至今回忆起来总能让人倍感温暖和亲切。后来我离开小镇,读书、谋生、飘荡,一晃已是多年。
飘荡和飞翔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每个人都渴望飞翔,在没有翅膀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飘荡,也有很多人在飘荡中找到了飞翔的感觉,甚至慢慢生出了翅膀,但是这种生长过程中的痛楚实在难以忍受,除非你学会了麻木。当初离开的时候,我想我会回来的。当初背着行囊离开的时候,我看着车窗外倒退的树木、田野、河流,没想到,故乡从此在我的生命中越来越远。


展开余下试题多年以后,我只能在逢年过节时,偶尔回去。故乡的风景有的依然熟悉,有的却变得陌生,我在一个个当初毫无新鲜感的地方再次找到了新鲜感,仿佛那些被诗歌擦亮的词语。
在漫漫的时光中,那个我称之为故乡的小镇也开始离我越来越远。在幽暗的光线里,在朦胧的情景中,在渐渐远去的岁月里,我仿佛只能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人影进进出出那个虚幻般的小镇。整个小镇仿佛荒草萋萋,迷雾蒙蒙,毫无美感。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它是我曾竭力想表达的最珍贵的东西,但现在它像一幕幕消逝的风景一样离我远去。我也离它远去,做了城市里的居民。那里没有人为我的到来而感到欢欣,我也不曾有过特别的喜悦。我在新的地方安然地生活。毋庸置疑,我的故乡的人们在我离开之后也会依旧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不知为什么,我对故乡小镇的深深依恋从来没有改变过。虽然我离开它已经二十多年了,不过,我还是深深爱着我的故乡小镇,无论是它的过去,还是它的现在,或者是遥远的将来,这种爱是深入骨髓的。虽然我的少年和成年都没有在那里待多久,但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却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想起那个古老的地方。尽管我可以幸福快乐地生活在其他城市里,可是我忘不了故乡小镇所有的人和那里曾经发生过的所有的事。也许,在我的内心深处,我的祖先早已把一种所谓“热恋”的东西遗传给了我,除此之外,我再也不能找到什么词汇来表达我此时的情感了。
时光可以带走许多东西,就像街道两边那一排新建的房屋最终会变旧变老,到最后又会被另一层新鲜的尘土掩埋一样,发生在故乡小镇的许多故事开始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一百年以后,再也找不到了。
命中注定,小镇就是我的故乡。这个古老小镇上的一切,对我来说,就是我少年时的记忆,它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也将成为我永远留存的东西。少年时期在小镇上的生活影响了我的半辈子。小镇的生活给了我滋养,也让我形成了固执的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有一天,看了一部叫《小镇》的电影,电影里小镇的情景和我的故乡小镇几乎一模一样。不知不觉中把整部电影看完,我已经热泪盈眶。
每次回到故乡,总会听说,某某老人去世了。有时仔细想一想,我们那条街上的老人差不多都去世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我是认识的。死者长已矣!一茬一茬的人死去,一茬一茬的人出生。生命就是这样,生生死死,生生不息,不变的永远是永恒的时间。
我从容走在故乡小镇的大街上,感觉自己在逆风而行。有一种珍贵的东西,不知道是我丢失了还是人们忘记了,我忽然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陌生人。
我看到风中的故乡摇摇晃晃,我知道这是我的错觉,其实那是我的心在摇曳不定,不能自已。
7.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飘荡”是指在现有条件下离开故乡去谋求基本的生存;“飞翔”是指通过刻苦努力,艰苦磨砺,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B. “我在一个个当初毫无新鲜感的地方再次找到了新鲜感”一句,通过具体细致的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故乡越来越陌生的感情变化。
C. 本文将“我”对昔日故乡的依恋和“我”在城市生活感情却无处寄托进行了对比,以此表明故乡在“我”的感情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D.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写出了故乡在“我”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抒发了“我”对故乡复杂的感情。
8. 文章最后三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5分)
9. 作者为什么将文章题目命名为“我看见风中摇曳的故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11.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 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 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D. 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张贴时,一要按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展开余下试题B.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C. 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D.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13.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荆轲刺秦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3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 4 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 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15. 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两句是“______,____。”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中“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几句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_____”一句描绘了宾客与荆轲临别时的悲伤哭泣的场面;“_____ ,______”两句表现了宾客发怒,同仇敌忾的画面。
(4)《纪念刘和珍君》中作者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他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__________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_所作。
(6)《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对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大千世界作了哲理性的高度概括,表现出了诗人豪迈乐观、昂扬向上的情怀。
(7)《鸿门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给下列诗歌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再别康桥》②《沁园春•长沙》③《大堰河——我的保姆》④《木兰诗》⑤《雨巷》⑥《七律•长征》⑦《春夜喜雨》⑧《石壕吏》
A.①③⑤⑥是现代诗歌,④⑦⑧是古典诗歌
B.②③⑥是现代诗歌,⑦⑧是古典诗歌
C.①③⑤是新体诗,②④⑥是旧体诗,⑦是律诗,⑧古体诗
D.①③⑤是抒情诗,④⑧是叙事诗,②⑥是古代诗歌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B.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C.从先秦散文风格来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应该说各有千秋。
D.这次中俄朱日和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19、意象是诗歌表达情意的主要手段,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意象意义比较固定,下面对诗句中意象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亮:思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大雁: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归乡的渴望。
C.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象征着游子漂泊不定
D.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捣衣:羁旅愁思的情愫。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导致我国许多传统手工技艺大量流失,而匠人身上那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匠人精神”,也渐被世人甚至是工匠遗忘。
B. 不论从专业程度、品质规模还是关注范围来看,视频网站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在短期之内都不可与卫视播出的影视剧、综艺节目相提并论。
C. 为防止扬尘污染,环保局要求工地对建筑垃圾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并要求所有未采取湿法作业的拆迁工地全部停止施工处罚。
D. 朝鲜2月7日宣布利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美国、日本和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是没有道理的,将造成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不稳定”。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秋战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大家熟知的烛之武,晋文公,荆轲,百里奚,管仲,鲍叔牙,伍子胥等等都在那个时代大放异彩。李世民曾经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请同学们随意挑选你所熟知的一位或几位春秋战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优秀的品质,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答案】1. C 2.B 3. A
1、C项,“建国后则开始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建国后,艾青的诗歌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可知,“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等内容在其前期诗歌中也有体现。C错误。
故选C。
2、B项,“并就这两大艺术特征在艾青诗歌中的具体体现逐一进行了深入阐述”错误,由原文第三段 “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这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如《吹号者》《我爱这土地》等”可知,文章就艾青早期诗歌艺术具有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凝结成形象这一显著特征作了具体而深入的分析,但并未对艾青诗歌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忧郁”在艾青诗歌中的具体体现进行深入阐述。B错误。
故选B。
3、A项,正确。B项,“因此艾青在独创性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