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27 2019-10-2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7]
福建省平和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2019——2020上学期平和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长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B.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作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
C.经典具有特殊品格又有普遍性,理解与解读经典要引进来,也要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
D.“新儒学”的大儒们能够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浏览完整试题
B.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
C.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观点。
D.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想更好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
B.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学无中西”。
C.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响西方。
D.反思“以中释中”的观念,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数字化教学仍然以PPT演示、网络资源搜索、在线讨论测试等形式为主。教师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教学、频繁操作设备、组织课堂活动、批改作业、进行网络互动等,这与传统教学差别不大。师生间、生生间缺乏深度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学观念并无更新。智慧教学是数字化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与数字化教学相比,教学环境由传统教室向智慧学习环境转型,教学观念也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学习转变。智慧教学平台能自动向教师推送备课素材,引入外部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开展个性化指导,自动分析学生作业成绩,等等。师生间实现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的多类型、多层次交流。
(摘编自杨现民《论我国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升级》,《教育研究》2014年5期)
材料二:
教学资源库建设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花了大价钱、大功夫建起一个“大而全”的教育资源“杂货铺”,为何成了好看不好用的摆设,使用的人少之又少?要破解这个难题,可以参照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例子。一是走产教融合之路。主持院校联合了全国3个行业协会、45所院校和50家企业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整合,率先实现全国金融专业群(包括院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有效解决了优质教学资源“怎么建”的问题。二是更新教学模式。运用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将金融运营等工作场景转化为数字化模拟应用场景,尝试混合式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大大激发教与学的活力,解决了优质教学资源“怎么用”的问题。三是实行多元评价。设置校企“在线双导师”,支持教师应用网络空间进行在线点评与在线实训指导,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一次性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模式,提高了过程性评价的比重,解决了资源库应用效果“怎么评”的问题。
(摘编自《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好还得用好》,《光明日报》2018年5月25日)
材料三:
法国和挪威等国家开始将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作为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英国、爱沙尼亚、芬兰等也正计划改变传统课程的构建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使用快速变化的技术来驾驭世界。但他们坚决反对以数字化技术来代替教学,强调用数字化技术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主题内容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学习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数字化技术向学习者提供模拟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应用知识或技能并展开交流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也至关重要。教师要从知识提供者转变为教练,集中精力指导与训练学生开展学习,而不是提供信息。这些做法对于我们在数字化教育中的“思想纠偏”很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余胜泉《欧洲数字化教育发展现状与启迪》,《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1月)
材料四:
数字化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由于教育者与学习者置身虚拟的教学环境之中,数字化教育缺乏现实情境中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和对学习者的情感关怀,这极易造成学习者的情感冷漠及交往能力退化。数字化环境不必考虑现实社会的利益关系、规范约束,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易发生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数字化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的海量信息资源,尤其是可带来强烈刺激的图片、视频,使学生更倾向于回避独立思考、探索问题,有的学生甚至成为网络游戏的奴隶,身心发展严重受损。
(摘编自王森《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与回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年1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我国的数字化教学主要采取PPT演示、网络资源搜索等形式,存在师生间、生生间缺乏深度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学观念守旧等不足。
B.依靠数字化技术的升级,智慧教学大大节省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减少了教师对设备的依赖,从而使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上。
C. 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调用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很好地利用了各种数字化技术,并在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上有所创新,以此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D.欧洲不少国家十分重视数字化与教育的融合,希望改变传统课程的构建方式和转变教师的角色,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并来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比我国当前的数字化教学,未来的智慧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更加开放,师生间的互动将更加深入,同时教师也能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B.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摆设的重要原因,是片面追求教学资源的数量与种类,忽略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无法提供足够好用的优质教学资源。
C.在数字化教育过程中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这既与数字化技术虚拟化的特点有关,当然也与教育者和学习者不恰当的使用方式有关。
D.在世界范围,积极改变传统教育、大力推进数字化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这说明数字化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全面的优势。
6.当前我国的数字化教育,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着哪些需要转变的地方?(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
卜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穿洋衣,讲洋话,吃洋餐,洋洋洒洒,倜傥风流。
展开余下试题
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然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据说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的文章,才订、买《申报》的。
卜白不抽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的,
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当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他听了,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一天,主笔大人悲天悯人地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到夫人安排地点见面。
卜白见到那位年轻貌美却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凇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甚是凄凉,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那女士道,卜先生,您是童男子,可我已是残花败柳,让您受委屈了。卜白一句既浪漫又憨直的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力效绵薄。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后来,两口子举案齐眉,一生恩爱,同心将烈士遗孤抚养成人,培育成才。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隔三岔五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他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火烧屁股似的!卜白闻听,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将台去。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事后,梅兰芳特意在华懋饭店摆盛筵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说话间,到了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
汤恩伯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气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吧!
为使上海城市免遭破坏,解放军方面禁止使用重型武器,攻城一度受阻于苏州河畔,伤亡甚重。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算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吧!
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一切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补白。
他还对悲悲切切的夫人说,记住!再找个好男人,补我的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编辑、记者的“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与卜白的衣着爱好形成对比,反衬卜白是报社的一个“另类”。
B.小说写卜白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好茶来喝,既表现了他的特殊嗜好,也为下文订亲一段中他的幽默埋下伏笔。
C.小说写卜白自告奋勇“补白”战地记者,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D.小说详写卜白解放前的故事,而对其解放后的事迹一笔带过,是因其英年早逝,可表现其性格特征的空间有限。
8.文章以“卜白”为题有何精妙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 这篇小说在行文过程中提到了主人公之外的许多其他人物,如记者先生、主笔大人、梅兰芳及《申报》的“大笔杆子”们等,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垍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制举贤良极谏,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迁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宪宗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三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垍代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垍虽年少,而明练时事,严持法度,虽宿贵大僚,不敢干以私。初,垍在翰林承旨,属宪宗新翦蜀乱,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既当国,齐整法度,请绳不轨,考课吏治,皆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垍曰:“以一中人罪藩臣,不可!”请授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其政事一出监军李辅光,垍劾其懦,以李鄘代之。建中初定两税,厘定常赋,而物重钱轻,其后轻重相反,民输率一倍其初,故赋益苛,民重困。及垍为相,奏请禁之,自是民少息矣。初,拾遗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三人皆迁,及过谢垍,垍独让休复曰:“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休复大惭。垍为学士时,引李绛、崔群与同列。及相,又擢韦贯之、裴度知制诰,皆踵蹑为辅相,号名臣。五年,暴风痹,帝怅惜,居三月,卒,赠太子太傅。
史臣曰:裴垍精鉴默识,举贤任能,辅弼王道。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摘编自《旧唐书•裴垍传》和《新唐书•裴垍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B.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C.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D.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展开余下试题
A.“对策”,指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是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B.“课”即考核,朝廷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评价,以督促他们完成职务工作。
C.“监军”为唐代监督军队的官职;从文中看,监军一职由中正公允的人担任。
D.“拾遗”,唐代谏官名,分左右拾遗;杜甫曾任左拾遗,故又被称“杜拾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裴垍为官正直,不受请托。裴垍任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他主持考核词判,他能坚守正道,考核官员时注重才能政绩。
B.裴垍知人善荐,举贤任能。李吉甫请求裴垍为他推荐人才,裴垍为他推荐三十多位贤能官员;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
C.裴垍忠君爱民,政绩卓著。宪宗平定蜀乱,裴垍参与各种机密事务,深得皇帝信任;又为民请命,废止不合理政策,为百姓减负。
D.裴垍选贤用能,贬抑庸劣。不管是任翰林学士还是担任宰相,裴垍均能任人唯贤;对懦弱无能的地方官员,他则另选官员替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5分)
(2)垍独让休复曰:“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休复大惭。(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古塞下曲
【唐】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奔赴边关的急切。
B.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边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苦,情调悲凉。
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不断的氛围。
D.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由紧张转向舒缓。
15.“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用一个祈使句来宽慰初次求婚失败的男子同时给予对方期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生前倾尽所有,一物不曾留与自己;死后捐献遗体,一粒尘埃也不带走——他,就是方敬,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现代乡贤。26年来他崇文兴教,涵育乡风,反哺桑梓,成为了一名远近闻名、倍受尊崇的“新乡贤”。
“一箪食一瓢饮、一卷书一支笔”,( )
从童年开始,方敬就和母亲在纷飞的炮火 中,艰难度日。高中时,他总是在饥肠辘辘中读书。了解这一情况后,班主任胡景清老师经常给他做午饭、买文具,还 地教给他做人的道理。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打破了生活的困境。方敬勤学苦读,后来考上大学,最终如愿成为一名教师。工作后,每年他都要捐资助学,从华东师范大学退休后又倾尽所有,在当地的宋庄中学以自己恩师的名字设立“景清奖学金”,先后资助260名贫困学子步入高等院校。几十年来,他 的奉献精神激发了乡民们崇教尚学的热情。
从胡景清到方敬,又从方敬到受资助的学生,人间有爱,薪火相传。大家纷纷学方敬,敬乡贤,作表率,尊师重教在当地 。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句话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生动而形象
B.这句生动形象的话,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
C.这位长者的一生正如这句话一般生动形象
D.这位长者的一生印证了这句生动形象的话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颠沛流离 语重心长 始终如一 蔚然成风
B.流离失所 苦口婆心 始终如一 蔚为大观
C.颠沛流离 语重心长 一如既往 蔚为大观
D.流离失所 苦口婆心 一如既往 蔚然成风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他克服了生活的困境,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B.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使他走出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C.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摆脱了生活的困境。
D.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摆脱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 ① 。“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 ②
这涉及到其它堵如意识、自我、思维(包括无意识的思维)等等问题。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遮认同的观点。但其实我们对我们自身智能的了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因此人工智能研究要重视 ③ 。
21、下面是某地厨余垃圾处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5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D【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D。D项,与之相应的原文是第三段末尾:“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按此理解,“新儒学”的大儒们的确批评了西方文化,对经典的诠释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但“批评”不等于“辩证地认识”
上一篇:
湖南省攸县三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福建省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福建省平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