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14  2019-11-0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4]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们的生活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文化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和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带来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历史学家汤因比发现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一个重要机制。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文化自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
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结构,进而引发了文化的剧烈变革。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不断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而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带来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马克思、恩格斯观察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这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文化震荡,引发了普遍的文化危机,人们在新的世界格局下重建自己的文化自信成为普遍问题。
文化认同危机冲击、瓦解了传统的文化自信,引发了人们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在文化批判中形成了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弥散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中,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保守性,由此也形成了走向僵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文化也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作为一种能动的因素,它通过新思想的引入而吹响变革的号角,从而成为克服僵化机制进而维系社会系统活力的积极力量。文化批判意味着以批判性的立场认识和对待自己,不是盲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在理性地反思与省察之上客观地予以认识和对待,它的对立面不是对象本身而是拒绝理性的思想方法,克服这种思想方法正是启蒙理性的要求。康德将启蒙理解为脱离人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所以,批判精神乃是实现精神成长的真实表现。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这意味着文化的成熟,表现出该文化的理性自觉和现代意蕴。
可见,人类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展,现代文化更是在现代性各种因素的驱动下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由此形成了文化自信生成与发展的辩证逻辑。尤其在全球化时代,每一种文化都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因而也都面临寻求和构建文化自信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认识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克服人类文化固有的自我中心倾向和僵化封闭的传统,在包容开放与自我批判中构建现代文化发展的创新机制,从而在世界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摘编自魏波《文化自信的生成和发展机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决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重要机制。
B . 得力于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资产阶级凭借武力优势迫使世界接受了它的文明。
C . 资本主义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引发了普遍的文化认同危机。


浏览完整试题D . 文化自信的瓦解带来文化的自我批判,进而自我否定,最终因否定而获得新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文章以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为论题,认为文化自信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文化批判。
B .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分别从生产方式和文化批判两方面立论。
C . 文章结尾联系现实社会背景审视文化自信的实践意义,结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D . 文章主要使用引证法,多处援引相关领域的权威言论,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原因是现代文明的强势扩散。
B . 文化批判的对象与其说是文化自身,不如说是认识自身文化的理性思想方法。
C . 只有对既有文化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才能培育文化自信。
D . 探讨文化自信问题必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对此,马中骏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自然认可。”(选自央广网2018年6月19日)
材料二: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因此,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
(选自光明网2018年4月23日)
材料三: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比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识度很高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它不仅在亚洲其他国家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中,“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比较成功的例子是2015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这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代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的坚强所感动。
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的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与英国电影学会(BFI)的合作,则让中国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小城之春》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片…… (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四: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气而生。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只关注娱乐不关注思想;只关注生活表象而不探究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对生活没有新发现,对艺术没有新表达;盲目跟风克隆,执着于缺少新意的翻拍与续拍。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目中寻找风向,模仿效法。2017年生产故事影片708部,在影院公映的影片只有396部,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于是,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才时不时地大行其道。容忍平庸之作,容忍创作平庸之风,就会放弃国产电影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就会丧失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新时代的创作目标感。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实现电影强国的梦想。
B.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C.《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等大获成功是因为它们内容上融汇了中国文化,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表达。
D.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的盛行导致原创力和精品意识弱化,致使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分析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B.材料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坚定了人们认同历史、尊重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C.由材料四可知,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17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
D.从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好故事”是指具有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
6.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星空(何君华)
巴音诺尔苏木实在太小了,在这个人口还不到三千的小地方,你甚至找不到一个诗人。满都拉便是我在巴音诺尔见过的第一个诗人。“诗人”是我对他的称呼,他其实是苏木派出所新来的警察。
不值班的时候,满都拉喜欢带我去查干敖包读诗,读惠特曼,读狄金森,也读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和帕斯捷尔纳克,这些外国人的名字我一个也没听说过。
查干敖包距离巴音诺尔苏木有十几公里,满都拉说他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个地方。他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朗读诗歌的地方了。
“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诗?”我问满都拉。
满都拉没有回答我,他只给我朗诵了几句诗,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自我之歌》:“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所讲的一切,也一样适合你,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我邀请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遨游,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我现在三十七岁,身体纯然健康,我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
“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喜欢诗了吗?”满都拉问我。
我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我似乎明白了,又似乎没有明白。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入,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是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准则。在我看来,头顶的星空就是诗,心中的准则便是法律。”
满都拉说的话我总是听不懂,我只好似懂非懂地问他:“如果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准则只能选一样,你选哪一样?”
满都拉想了想,没有回答我。
“我再给你读一首诗吧!”说着满都拉不知从哪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翻到其中页大声读起来:“这一刻仿佛一生/这一生我总是一个人/走在这黑暗中/曾有许多人像我一样走在略上/但走着就丢了/有很多条路就这样被我走过/走过就消失了/路是否有尽头,我并不确定/但一直在走,这是我唯一/确信的事物/穿越一路的黑与暗/仿佛并不是为了抵达/仿佛并不是为了/远处的光……
“写得真好”我赞美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满都拉说:“你猜。”
我说:“我知道的诗人太少啦,猜不出来。”
“是我写的。”满都拉说。
哇,想不到你也会写诗!”我抢过满都拉的笔记本,上面满满当当全是诗。
“都是你写的吗?”我一脸惊诧地问满都拉。
满都拉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啊,都是我写的。你拿去看吧,看完了记得还给我,将来还要出版呢。”
满都拉说他的梦想是像惠特曼一样一辈子只写一本诗集,一本不断往里添加作品的诗集,满都拉告诉我说,惠特曼的诗集叫《草叶集》,他的诗集名字也起好了,被他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也是三个字,叫《星空集》。
可是,滿都拉来不及看到他的诗集出版了,他手写的那本诗集一直留在了我手上。
满都拉牺牲了,就在他为我朗诵诗歌不久后的一个晚上。
我将满都拉的诗歌一首一首地整理出来,它们便像雷花一样飘洒到全国各地的报刊上,无数的读者惊叹中国诗坛又有一位天才诗人横空出世,可他们并不知道,当他们读到这位诗人天才的诗作时,他已经不在世上,就像生前籍籍无名的艾米莉•狄金森一样。
我只是一直不明白,满都拉为什么从来不直接回答我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读到《自我之歌》的最后几句:“我要像空气一样离去,我对着夕阳甩动头发,我把我的血肉投进涡流让它在镶嵌花边的步履中漂流。我把自己馈赠給泥土,以期从我心爱的草叶中复苏。你若想再见到我,可以看看你的足迹……你若一时找不到我,请仍然保持勇气,一处不见就到另一处寻觅,我总会在某个地方等着你……”
我仿佛明白了满都拉的选择,他用生命热爱头顶的星空,也用生命捍卫心中的准则,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下来,我想将来一定要将满都拉的诗集岀版,我想让人们知道,世界上真的有一些人,他们热爱一些崇高的事物,就如同热爱生命一样。
(《微型小说月报》2018年第1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一开头说“你甚至找不到一个诗人”是实话实说,被称为“诗人”的人是一个新来的警察。这暗含了这个“实在太小”的地方环境恶劣,也没有什么文化氛围。
B. 满都拉牺牲后,“我”想将来一定要帮他出版诗集,表明“我”受到满都拉的影响,也开热爱诗歌,而且对满都拉心怀敬意。
C. “你拿去看吧,看完了记得还给我……”,看似平常 表达,却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D. 小说善于使用衬托手法,尤其在满都拉牺牲前,以对诗歌陌生的“我”衬托了热爱“星空”的满都拉。
8. 请梳理概括“我”对诗歌的认知过程。(6分)
9. 满都拉牺牲后,“我”为他整理、发表诗歌并打算为他出版诗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①,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玄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庐墓左,群鹿犯所植松柏,无量令毋捕杀之,但号诉曰:“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邪?”自是群鹿驯顺,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丧除,召复故官。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②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帝是崇语,车驾遂东。无量又上言:“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咸得承袭。”帝纳其言。
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因表闻喜尉卢馔、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卫尉设次③,光禄给食。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不数年,四库完治。
卒,年七十五。帝闻悼痛,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葬事官给。
(节选自《新唐书•褚无量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注]  ①亚献,祭祀时第二个献酒称“亚献”。②绝世,断绝禄位的世家。③设次,设置帐篷,供临时居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B.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C.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D.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展开余下试题A.坟典,“三坟”“五典”的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
B.擢,这里是提升官职之意。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升、晋、迁、陟、加等。
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褚无量学问渊博。他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凭借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
B.褚无量心地仁慈。在墓旁构筑小屋守丧期间,群鹿冲犯他种植的松柏,他下令不要围捕猎杀,以后群鹿也不再前来触犯松柏,为此他终生不再吃鹿肉。
C.褚无量敢于直谏。在太庙坍塌的情况下,姚崇执意提出不改变皇帝到东都的行程,褚无量反对姚崇的建议,并劝谏皇帝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灾异。
D.褚无量注重文化典籍的修订。唐高宗时,藏入宫中的旧书次序杂乱无章,他建议请人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扩充珍贵的典籍,为此事的主管官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译文:                                    
                                    
(2)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咸得承袭。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2题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上片写了西湖的美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约约身旁跟随着笙歌声。
B.词人认为“西湖好”是因为西湖景色优美,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C.没有风的水面如琉璃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在移动,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D.涟漪微动,惊起的沙鸟飞起,与前文的“无风水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静结合。
15.词的下片被人们广为流传,请对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        ”。
(2) 《阿房宫赋》中,杜牧告诫统治者汲取秦速亡的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19题。(9分)
6月9日的夜色中,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 ,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进入迎宾厅,两侧墙壁上的浮雕颇具深意:一侧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侧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上合组织所在区域先行先试, ,为地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致祝酒辞,道出中国理念和“上海精神”的内在联系: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 。儒家( )随后的灯光焰火艺术表演传递出中国同上合组织和世界各国 、携手并进的坚定决心。此次峰会将“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写入青岛宣言,这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立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具有积极意义。舆论分析,当今世界,只有中国领导人能够提出这一伟大倡议。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为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B. 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为家”。“上海精神”同这种“和合”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
C. 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为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D. 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为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上海精神”同这种“和合”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金碧辉煌 硕果累累 扑面而来 和衷共济
B. 美轮美奂 灿若繁星 迎面而来 戮力同心
C. 美轮美奂 硕果累累 扑面而来 和衷共济
D. 金碧辉煌 灿若繁星 迎面而来 戮力同心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顼是( )(3分)
A. 这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立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B. 这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建立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C. 这对共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
D. 这对共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
20.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微博”发出的一份倡议。请根据其内容,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告示,张贴在收发室的门口。(5分)
亲,你的快递又寄到学校来了?君不见,学校收发室现在成了仓库,大包小包堆如山,阿Sir、Miss的信件、文件统统被“埋”没了。听说校长发脾气了——晕!收发室的陈叔怒发冲冠——酷毙!亲,是不是很过分!从“元旦”开始,把网购的私货寄回家吧,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免费中转站噢!
21.下面是王维的一首六言绝句《田园乐》,请运用所给的词语,填写出后三句。(6分)
采菱渡头风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父 人家 日斜 桃花源里 策杖林西 杏树坛边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一种能解题的手机软件“搜题神器”风靡校园,用手机下载这个软件,把不会的题目拍照上传,马上就能出来答案。这引起了一些学生的追捧,也引发了许多人的忧虑。
作为学生,对于以上现象,在其产生原因、发展结果,应对策略等方面,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自主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02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2019-10)
1. C 2.B 3. C
1.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决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错误,从原文看,应是“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决定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宁夏银川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