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01  2019-11-0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1]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上)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组题人:毛明珠 审题人:万孝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的,它温文尔雅、贵和持中、风流蕴藉、潇洒飘逸,为历代书家所瞩目。这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儒学精神。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
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而儒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世族门第成为当时儒学和书法传承发展的共同载体,书法的发展处处彰显儒学精神。书法在各家族中没有成为纯粹的艺术,而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并按照家族儒学精神的引导向前发展。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是颍川钟氏,这个家族是非常典型的儒学世家。钟繇祖父钟皓是汉末大儒,被清议领袖李膺称为“至德可师”。在书法上,钟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他将隶书的草化、扁平、波磔等问题进行了合理化处理,使书法向着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这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所以,钟繇擅长的字体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对于新兴的草书他是不接受的。
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琅琊王氏家族赖以立身的根本是自西汉王吉以来的儒学精神,到西晋时,王祥以临终遗命的形式确立了家训:“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这一家训对儒家文化的精髓作了深刻挖掘,成为琅琊王氏的家风,王羲之谨守这一家风。正是因为有这种建功立业、济世安民的儒家思想,王羲之的书法才能既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同时又能自觉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有所抑制,努力向着中和气象发展。所以,王羲之书法的主体是行书和楷书,偶尔出现一些行草书,其表现和张扬也都有一定的韧性,不是放手流便、一任纵横。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所以,王羲之的书法才能表现出从容不迫的圣人风范,被李世民评价为“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
儒学精神与书法艺术的融合成为魏晋世族文化的典型特征,儒学精神在这种融合中是主流,书法受其影响和引导。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书法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正可成为中国书法在后世发展的典范。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4月8日《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在魏晋时期按照家族儒学精神的引导向前发展,各家族书法充分体现了一种文化属性,只是还未成为纯粹的艺术。
B. 魏晋书法温文尔雅、贵和持中、风流蕴藉、潇洒飘逸,最核心的因素是儒学精神,这令后世始终无法超越。
C. 魏晋时期,儒学精神借助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世家大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其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D. 王羲之谨守琅琊王氏对儒家文化精髓作出深刻挖掘的家训家风,并将其在向着中和气象发展的书法实践中推向极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颍川钟氏、琅琊王氏这两大书法文化家族为例,具体阐述了魏晋时期的书法所体现出的儒学精神。
B. 文章将儒学精神与魏晋书法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放在一起评议,突出了儒学精神对其产生的影响力。
C. 文章从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对情感的抒发、表达有所抑制两个方面,贴切地概括了王羲之书法的独特风貌。
D. 文章认为,书法艺术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合,这既是魏晋世族文化的典型特征,也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书法努力向着中和气象发展,说明王氏家风承载的儒家思想对其书法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B. 钟繇将隶书的草化、扁平、波磔等问题进行了合理化处理,说明他对于新兴的草书是绝对不能够接受的。
C. 魏晋书法能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而终成中国书法典范,是因有儒学精神的存在。
D. 如果没有颍川钟氏、琅琊王氏为代表的家族书法以儒家中和美学思想为导引,魏晋书法就难以形成中国书法史的高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8月31日凌晨,被誉为“千里赣江第一桥”的我国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昌赣高铁赣州赣江特大桥顺利合龙,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赣江特大桥,全长2.156公里,具有“水深、桩长、塔高、大跨”的特点。该桥主跨长300米,主跨塔底以上索塔全高120.6米,是昌赣高铁全线3座跨赣江的特大桥之一,以其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被业内誉为“千里赣江第一桥”。
经过反复研究与试验,该桥梁在结构设计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即首次将索塔钢锚箱结构、锚拉板、箱形钢-混组合梁、新形钢-混结合段构造连接技术应用于国内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桥梁结构变形的影响。
为满足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铁列车通行要求,赣江特大桥在设计和施工中进行了全方位技术创新,全面采用了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建造相关技术,首次提出并推行铁轨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成为了现代智能桥梁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
(摘编自《中国桥又有新突破》)
材料二:
“高铁是我国‘走出去’的闪亮名片,我认为桥梁建筑也可以作为我国‘走出去’的名片之一。”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启贤说,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国桥梁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自信,让武汉建桥企业海外之路越走越宽。2014年底,“湖北造”大桥首次搬上欧洲大陆。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个基建项目——塞尔维亚泽蒙大桥主桥通车。2014年12月18日,塞尔维亚领导人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共同出席大桥竣工仪式时,对中方施工人员说:“你们在欧洲打造了一张中国名片,一座中国地标!”
武汉军团的成绩令人振奋,但擦亮“中国桥”这张“中国名片”,仍要追赶差距、奋力超越。
“主要是理念、规范上的差距。”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认为,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中国桥企在桥梁设计规范的制定和设计理论研究、结构全寿命周期和耐久性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对不同标准、规则、理念的主动适应上也存在不足。“懂技术、会管理、晓商务、通语言的复合型海外人才稀缺,这制约着中国桥梁企业海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刘自明说,中外文化价值观差别大,如果对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了解不够,易发生文化碰撞。
中铁大桥局海外分公司副总经理黄少鹏认为,武汉乃至中国建桥企业走出去,技术上没问题,差距是全产业链竞争力不强,尤其是金融能力。他举例说,我国桥梁产业在国际上的竞标最大压力来自韩国公司,近几年世界著名的几座桥梁多来自韩国公司。这些韩国公司有诸如三星、现代等大财团的支持,全产业链竞争力强,敢接连法国万喜公司都不能接的项目。如何进一步做大湖北、中国的桥梁产业,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
(摘编自《“中国桥”,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
材料三:
在世界桥梁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中国桥”为何如此之“牛”?创新精神与技术追求是屡创奇迹的法宝。近年来,世界上有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人建造。目前,中国已拥有千米级斜拉桥设计施工成套技术、跨海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关键技术等多项尖端技术。凭借创新优势,目前世界最大(长)跨径悬索桥、斜拉桥、钢拱桥、跨海大桥的前10座,中国均占据半壁江山以上。
恪守匠人精神也是中国桥梁获得世界认可的一大原因。一座赵州桥,在中国屹立了1400余年。如今,这种“赵州桥式”的工匠精神正被中国桥梁建造者所继承,并且洒遍世界。高160米的钢塔拼装工程,全塔57万多个螺旋和螺孔完美对接,拼装精度的误差达到1/2500,远远低于合同约定的1/1000…… (摘编自《遍布世界的“中国桥”牛在哪?》)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赣江特大桥经过反复研究与试验,在结构设计上创造4项国内首次,是现代智能铁路桥梁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
B.海外人才队伍力量仍然薄弱,这制约着中国桥梁企业海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C.武汉乃至中国建桥企业走出去,技术上没问题。差距主要是金融力竞争力不强。
D.近年来,世界上有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人建造,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桥梁强国。
5.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和材料三表明,虽然世界桥梁界流传“世界桥梁建设21世纪看中国”,但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中国桥企存在多方面不足,不够自信。
B.武汉桥梁界在世界创造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表明“中国桥”获得了世界越来越多的认可。
C.中国桥梁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创新精神、技术追求以及对匠人精神的恪守。
D.中国桥常常有新突破。“中国桥”成为体现中国工匠精神、展示中国形象,联通中外友谊的国家品牌。
6.擦亮“中国桥”这张“中国名片”需要做到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一概括。(6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风 雪 夜
袁良才
①老北风怪兽般吼叫着,漫天飞雪赛似春运返乡的客流,迫不及待地扑向大地的怀抱。城市仿佛一夜之间空了,这条平日喧嚣无比的特色美食街在这雪夜里尤显冷寂。
②一间店铺里亮起了并不耀眼的灯光。风雪交加中,一个如同觅食困兽般逡巡的汉子,见到灯光的一刹那,激动得有些难以自持,他感觉心中腾地一下重又燃起希望之火。他瑟缩着身体,迟疑地向那个灯光所在的铺面走去,脚下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汉子呼吸粗重,抬手敲响了眼前狭窄铺面儿紧闭的卷闸门,但他没有出声。出乎意料的是,这扇门“哗啦”一声敞开了。出现在门后的,是一个高大魁梧的年轻人,却满脸带笑,这么晚了,还没吃饭?
③瘦小憔悴且略显蓬头垢面的中年汉子明显吃了一小惊,他那双沾满雪屑的双脚就有些犹疑。先进屋,暖和暖和吧。中年汉子被年轻人连拉带扯地拽了进来。年轻人返身回到简陋的吧台前,弯腰把斜靠在吧台内的一根一米多长的钢筋平放到地上,然后开启了空调机。中年汉子有些恍惚地杵在店门那里,看上去有点手足无措。年轻人努了努嘴说,大哥,随便坐嘛。汉子尴尬地干笑着,随便找一个靠门的位子,坐下来,顺势按了按腰间。年轻人犀利的目光扫过来,说,大哥,一定饿坏了吧?别急着掏钱呀。我先给你整一碗烩面,垫垫肚子。然后再弄几个菜,我们哥俩喝点!年轻人自顾在厨下忙活开了。中年汉子有些儿傻眼了,他坐直了身子,又按了按腰间。
④不一会,年轻人就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烩面,大哥,请吃吧。汉子已顾不得斯文,脑袋几乎拱进面碗里,狼吞虎咽般吃起来。年轻人一直坐在边上看着汉子的吃相,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意,还说,慢慢吃,别噎着!
⑤中年汉子吃完,精气神似乎足了些。这位小哥老板,你就不怕我吃了,付不起钱?年轻人笑着站起身,收拾碗筷,大哥,你也太小瞧我啦!不就一碗面条吗?付不起又咋样?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只当交个朋友嘛。汉子不自觉地又按了按腰间,声音有点发硬,我不是没有钱,钱在狗日的老板手里,他就是不给哩!年轻人安慰道,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解决不了的难事。我先去整两个菜,待会边喝边聊。
⑥外面老北风还在咆哮着。两个男人喝着,聊着……
⑦……我跳过楼,惊动了警察,给弄下来,蹲了七天号子。眼瞅着春节到了,拿不到工钱咋回家过年?爹娘、老婆孩子咋过日子?我就瞅空带走了黑心老板的儿子。可……我这人没出息,一见孩子哭,心就软了,最后一分钱没讨着,还倒贴了一百多块钱哩。
⑧大哥,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你的遭遇我很同情,但必须走依法维权的道路,不能胡来呀!汉子一口喝尽一杯酒,酒杯猛地砸在桌上,红了眼圈,这不,后天就是除夕了,可我……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年轻人叹了口气,也猛地喝干了一杯酒,酒杯砸在桌上,红着眼睛说,大哥,你凭良心说,那个老板欠你多少工钱?汉子哆哆嗦嗦地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欠条,三万五千六百元整。
⑨年轻人起身离去,不一会儿就坐回原处,说,我先垫给你,大哥,你先回家团圆。春节后,你直接到这个单位找我,我帮你打赢这场官司!汉子惊惶地瞅了瞅年轻人递过来的一张名片,啊!你是公安局的?年轻人按了按中年汉子的肩膀,小吃店老板是我一位农民工朋友,回老家过年去了,我来帮他看看店。他就是因为不懂法,绑架老板追讨工资,结果被判了刑。出狱后,我帮他租下了这个铺面!汉子变了脸色,匆忙道过谢,就要夺门而走。年轻人已经堵在了门前,不容拒绝地递给他一厚沓人民币,自己数数!三万六千六百元。多出来的算我送给你的路费。汉子半推半就地收了钱,“扑通”一声跪下了。年轻人连忙把他拉起来,快去车站赶车,回家过年吧。年后,我等你!
⑩汉子泪流满面地点了点头,走了出去,风雪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停了。汉子走出不远,从腰间摸出一把匕首,扔到了雪地里。
○11中年汉子哪里知道,年轻人自己其实就是小吃店的老板。不过他讲的故事倒是真的,只是名片是帮他创业的一位警察给的。为了多攒点钱,他已有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送走客人,年轻人“呼啦”一声关上卷闸门,额头上顿时冒出大颗大颗的虚汗,泪水也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他开始后怕,他好想家。他准备天明就给那位好心的警察打电话,求他帮忙,年后一定帮汉子把血汗钱要回来。哦,也是自己的血汗钱!
○12次日一早,警察接到年轻人的电话后,急切地问,你问了他的姓名、住址,看了他的身份证,让他打了欠条没有?年轻人有点后悔自己做事太毛躁,但看到雪后初霁,到处银装素裹,一如童话世界,竟在电话中很有把握地说,嘿,忘了。但我相信,南迁的候鸟,待到春暖花开时,一定会飞回北国!
○13警察在电话那头呵呵笑起来,你小子,原来还是半个诗人哪。用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那生活一定是诗!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三次描写了汉子“按了按腰间”的细节,到最后他“从腰间摸出一把匕首,扔到了雪地里”,表现了汉子从准备打劫到放弃打劫的心理变化过程。
B.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位因拿不到工钱而意欲犯罪最终放弃的中年汉子形象。
C.第○11段采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年轻人的真实身份,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文章主旨。
D.小说通过讲述风雪夜年轻人和中年汉子之间的故事,展现了老板拖欠工钱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社会现象。
8.文中有多处关于风雪的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6分)

9. 小说的结尾意蕴悠长,作者这样结尾的用意是什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顾曰:“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明年,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丧父,归临川,夺服起之。丧母,求终服,不许。岁中,迁尚书户部员外郎,为太子舍人,寻知制诰。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①。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②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展开余下试题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注]①度支: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②僦舍:租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B. 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C. 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D. 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夺服”指守丧服期满后,官员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亲族中,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B. “权”与《苏武传》“假吏常惠”句中的“假”,都指古代临时代理官职,类似表示代理的还有“摄”“行”“署”等。
C. “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一般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D. “衮冕”指衮衣和冕,即礼服和礼帽,是皇帝等王公贵族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的,也可指入朝为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殊才华卓著,品德高尚。被誉为“神童”的他在复试诗、赋、论时,坦诚地说明了事情的原委,要求更换考题,获得了皇帝的好感。
B. 晏殊注重教育,提携贤才。他重视书院的发展,曾力邀文化名人到书院讲学,开创了自五代以后大办教育之先河;他也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很多出其门下。
C. 晏殊见识过人,屡献计策。如陕西战事中,他建议朝廷罢内臣监军,不以阵图授将领,使他们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D. 晏殊胆识过人,敢做敢为。对于章献太后权听政一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不敢决断,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议遂定。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2)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鹅湖①归,病起作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②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③归宁④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①鹅湖,风景优美之地,词人闲居时常游之所。②懒,指了无情趣。③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④归宁:归家省亲,即出嫁之女回娘家。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表露出诗人久卧病榻之后,对春意盎然之景的企盼;其中“懒”字则又道出词人“精力衰退”的实际身体状况。
B.“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这两句描述了词人观赏山景作诗的情状,把词人陶醉在自然风光之中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C.“朱朱粉粉野蒿开”用语特妙,描绘出花儿鲜艳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春天富有生机的田野实景。
D.这首词上片写病愈无意出游的情态,下片写出游所看到的原野风光和人事,上下片联系紧密,表达疏懒沉郁、行止两难的复杂心情。
15.有评论者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两句将春天描摹得最为生动传神。请找出其描写中最巧妙的一个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或非难能做到宠辱不惊,是因为他达到了“ , ”的境界。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两句诗“ , ”。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性格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 。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如果你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为希望读者从这 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 的好习惯。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踌躇满志 轻描淡写 必需 革故鼎新 B.踌躇满志 粗枝大叶 必须 推陈出新
C.自鸣得意 轻描淡写 必须 革故鼎新 D.自鸣得意 粗枝大叶 必需 推陈出新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B.因为就读者说,“套板反应”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就作者说,它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C.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就读者说,它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D.因为就读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作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套板反应”会影响那里面大半的思想情感和语言。
B.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C.如果你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套板反应”会把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都影响的。
D.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宜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