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42  2019-11-0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2]
西藏林芝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汉文班)
林芝二高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汉文班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肖红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
  难道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的,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须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人民日报》)


浏览完整试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 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 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视观赏价值。
D. 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 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不同,实为文化选择的差异,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 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 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20万人,比去年多出25万,就业压力不小。我们在北京随机采访了一些应届高校毕业生,来听听他们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求职故事。
北京林业大学大四女生赵瑛琦说:“我比较随性,所以在找工作过程中,户口指标不重要,我可能在北京待几年,再去其他城市体验一下。”不少人表示,自己的将来有无数可能,不一定非被户口、城市“锚定”。
很多同学对薪酬比较看重,他们表示,人不能活在真空里,城市生活成本是真实的存在。但同时,许多人表示可以接受较低的起薪,只要有利于事业的发展,看得到将来的发展空间。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郭金玲之前收到一家企业的录用意向,工作内容是写材料,被她婉拒,“我性格外向,更喜欢去采访调研、写新闻,不太适合坐办公室。”
一位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想找个工作其实不难,难的是同时满足内心多种需求的理想工作。“现实总追不上期望,期望是非常理想的嘛,很多焦虑是这么来的。其实理性一些,海阔天空。”
信息不对称是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中遇到的第一关。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生卫星杓说:“很多时候,我们因为错过招聘信息而错失理想职位。”
 此外,就业歧视也是毕业生的一大烦恼,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仍存在一些隐性要求。
材料二:

材料三:企业是想要一来就能独当一面的“成品”,还是“潜力股”?
三元食品的选择是后者。李萍说,一方面,成熟企业的核心技术团队已经形成,他们具备了培养、传授专业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因此需求量基本趋于稳定;另一方面,成熟企业具有良好的、规范的培养环境与发挥平台,能够利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顶岗轮岗实习、工作成果展示、封闭式训练营、导师制等形式多样的内容,培养、引导新员工成为认同公司企业文化的合格员工。
阿里巴巴也认同这个选择,刘湘雯说:“新人可能并不是完美的‘成品’,但给企业带来了活力、新颖的思考角度。所以,目前我们的校园招聘是‘招培一体化’的,也就是说,我们会将招聘和对新人的培训结合起来。在大学生入职后的第一年,我们会通过各类培训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企业氛围,掌握职场所需的基本技能,完成从‘校园人’向‘职场人’的转变。”她介绍,目前,阿里巴巴的团队领导里面也有不少是从大学生入职开始,一路成长起来的。
材料四:去年年初,武汉推出人才新政,推出建设和筹集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让他们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租到租赁房。目前,武汉已经推出了超过7000套人才公寓,大学生经在线申报、审核、选房等步骤后,即可拎包入住。根据武汉当地媒体的报道,在落户新政实施后,武汉市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30.1万人,新落户14.2万人,分别是上年的2倍、6倍,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除了武汉外,包括南京、成都、西安、长沙、珠海、杭州、天津、北京、深圳、吉林、郑州、石家庄等多个城市也都相继推出人才政策,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吸引大学毕业生、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落户发展。
除了各地的人才政策,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和自主创业。比如,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等、自主创业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
此外,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就在张博雅举棋不定时,清华大学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的老师给予了帮助,“了解了我的未来职业规划后,指导中心老师给我分析了3份工作的薪资待遇、发展前景和学术环境,眼前的路逐渐清晰了,我最终选择了回西安工作。”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材料二中的图一可以看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不再是毕业生必选项,更多的人看重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的二三线城市。
B. 从材料二中的图二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在就业时希望尽早了解企业更多的用人要求,这反映了他们就业时的功利心态。
C. 材料三表明,三元食品希望新人是“潜力股”原因有二:一是核心技术人才需求量渐趋稳定,二是拥有良好的培养环境。
D. 材料三中阿里巴巴与三元食品都具有良好的培养环境,这表明用人单位不仅要有“招人”能力,更需要强化“育人”能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今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不一样的就业期望和就业帮扶需求。
B .大学生就业存在心理焦虑,这种焦虑更多的是来源于个人期望和社会现实的冲突,因此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C. 大学生作为企业的新人,不可能是完美的“成品”,但是能给企业带来新颖的思考角度,这是老员工不具备的。


展开余下试题D.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最根本的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到位,要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做好心理咨询等。
6.结合材料一中的采访实录,概括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整体特征和困惑。(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嫌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视。”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差拨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选自《水浒传会评本》,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城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城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城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8.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4分)

9.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3题
陶渊明字光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①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②。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③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②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10.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贤者处此/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页是( )(3分)
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1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大司马是中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类似于后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现代的“武装部队总司令”
B .陶渊明所任的州祭酒在当时是州刺史的帮手,是只掌管祭祀的官职。
C. 督邮,官名,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 古人起名取字在一般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或名与字的含义正好相反相对,如“潜”与“渊”就是相近的关系。
13.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展开余下试题(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 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 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 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 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15.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5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的句子是: , 。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3)“落霞与孤鹜齐飞, ”。
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当今时代,相对于通过语言文字阅读的方式来获取信息,人们更愿意通过图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认知自我和世界,这种趋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视觉文化及其特点 ▲ 。
▲ ,在视觉文化日益彰显的当下,视觉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再一次得到了彰显。工具创造出来的生动、形象的技术图像,( ▲ ),也就不能很好地探究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本质。心理学教授爱因汉姆认为,对概念的思考比对视觉感知的思考更有优势、更深刻。
视觉文化或者图像文化的兴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使培养良好的视觉素养成为当务之急。良好视觉素养的培养须提高人们辨别视觉信息的能力。视觉文化时代是图像狂潮喧嚣的时代,在漫天飞舞的图像世界中, ▲ 。其中不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的正能量,但也充斥着低俗负面的伪信息。在复杂的视觉文化时代,“眼见为实”不再是 ▲ 的正确观点。人们如果看不看视频仅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本能决定,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降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刻不容缓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滴水不漏
B.千钧一发 无可非议 泥沙俱下 滴水不漏
C.千钧一发 毋庸置疑 鱼龙混杂 颠扑不破
D.刻不容缓 毋庸置疑 泥沙俱下 颠扑不破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很难静下心来阅读经典文献
B.使得人们很难静心阅读经典文献
C.使得人们可以静心地阅读经典文献
D.经典文献很容易被人们静心阅读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人们看不看视频仅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本能决定,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B.人们如果看不看视频仅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本能,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颠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C.如果人们看不看视频仅是由自身的兴趣和本能决定,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D.如果人们看不看视频仅是由自身的兴趣和本能决定,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降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20.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我谨向您惠赠我的个人资料,请您斧正。作为985工程大学的高足,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住所没有的,我真诚渴望,能为贵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21世纪呼唤综合性的人才,我个性开朗活泼,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办事沉稳;关心集体,责任心强;待人一团和气。如果能被录用,将是我的荣幸。



21.下面是某校开展“国庆70周年诗文朗诵赛”活动,请把活动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90字。(6分)

四、作文(60分)
对待学习和工作,有人光说不做,有人只做不说,有人既说又做,还有人……请以《说与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定。

高二月考语文参考答案(选择题7,14为多选,对一个三分,全对5分,其余为单选,每个3分)
1B 2D 3A 4B 5B 7BC 10B 11D 12B 14CD 17D 18B 19C
1. B [解析] 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C项,“轻视观赏价值”于文无据。D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2. D [解析] “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文章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
3. A [解析] “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
4. B“这反映了他们就业时的功利心态”理解错误,从表二可以看出,大学生关注企业更多的用人要求的目的是提升自身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企业,这反映的是就业的理性心态.
5. B A“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不一样的就业期望和就业帮扶需求”理解错误,呈现出的期望和需求与以往相比不会完全不一样,存在共性。C“这是老员工不具备的”理解错误.新人能给企业带来新颖的思考角度,不能因此推断老员工就不能提供新颖的思考角度。D“最根本的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到位”理解错误.高校指导很重要.但从文中看不出这是“最根本”的。
6.整体特征①户口,工作城市要求在降低。②看重薪酬水平也看中未来的发展空间。③既关注专业对口也希望结合个人兴趣。 (3分,每点1分)
困惑:信息不对称、就业歧视、隐性要求. (3分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西藏林芝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