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94 2019-11-05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4]
天津市天津南开中学等六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2019—2020 第一学期高三六校期初检测语文试卷
试卷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选择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2 题。
毛家峪是个ft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来到这里,迎接你的是葱绿的绵亘ft峰、粗犷的乡
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形式:有称谥号的,如范仲淹称文正;有称籍贯的,如柳宗元称柳河东;有称官名的,如杜甫称杜工部;有称官地的,如岑参称岑嘉州,等等。
B.古代男子 18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
....
.. ..
C.《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
野民居、悦耳的潺潺泉水;环绕你的是清新的空气,缥.渺.的ft水,累.累.的硕果。尽.管.是秋
天,但绿水和青草依然崭露着它们的风.彩.;澄澈的溪水 着青ft绿树,蓝天白云; 深邃幽静的ft谷远处偶尔传来的ft鸟的啁.啾.,给大ft带来生机活力。闲.瑕.时来毛家峪小住, 可读云,可饮泉,可听籁,令人耳根 、神.轻.气.爽.、 ,静下心好好品.味.“ ,野人居处决尘嚣”的ft野情趣。
1.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绵亘(gèn) 品味 世外桃源
B.粗犷(kuàng) 缥渺 ft清水秀
C.尽管(jìn) 风彩 硕果累累(léi)
D.啁啾 (jiū) 闲瑕 神轻气爽
2.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映照 清净 见而忘俗 云里寒溪竹里桥
B.映照 清静 脱胎忘俗 柳烟横飞满城絮
C.映衬 清静 见而忘俗 柳烟横飞满城絮
D.映衬 清净 脱胎忘俗 云里寒溪竹里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 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使大学生感受到文化力量和大学生活的和谐。
C.“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
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网络与文学蒋德均
近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也为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阅读与批评注入了新希望与愿景。那么,网络究竟能否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呢?
浏览完整试题
当前,尽管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与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自然也影响并改变着作家的书写与思维方式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欣赏习惯。因此,作家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习并掌握互联网技术,自觉运用电子媒介,改变书写方式和固有思维习惯。正如评论家吴思敬指出:“ 诗歌传播新媒体的出现,是诗歌传播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在改变了诗歌创作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并直接与间接地改变着当代诗歌的形态。”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尽管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性事件,但它只是也只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的形态,却无法改变文学艺术本身的内在审美属性。无论纸质媒介也好,电子媒介也罢,还是多媒体技术也好,它们都只是文学艺术存在的一种形式或方式、一种媒介或载体、一个平台或途径,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依然是创新与唯美。就像评论家吴骏晨所说的:“诗歌的本质,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 是人对自身以及环境的思考,是向人性深处挖掘的结果。网络,只是一个载体,它和其他的出版媒介没有什么不同,其作用是使得诗歌作品多了一条通往读者的渠道。”我也同意诗人黄梵所说的:“我不认为网络可以改变诗歌,网络的便捷并不等于诗歌的便捷,只要是用语言写诗,网络便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伟大的诗艺、诗歌精神,不会因媒介不同有所改变。”
当然,网络等多媒体技术为文学艺术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会,可以也能够极大地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为文学艺术催生新的美学因子和艺术元素。网络作为
虚拟空间,为作者的写作、发表、修改、保存等都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方便和及时,也为作品的阅读、批评、存储等提供了空间的方便和时速,尤其是超链接技术的运用使文学的阅读视野空间迅速扩大和极度方便。同时,网络写作可以根据写作者写作意愿和美学追求, 自由地加入音乐、绘画、游戏、动漫等其他艺术元素,使文学艺术获得了全新的活力与生机。然而,它的隐蔽性、便捷性、自由性也使其写作群体素质良莠不齐,作品质量参差不一,甚至出现由写作软件生成的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广遭人们诟病。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的到来,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但是我们始终认为文学艺术的价值绝不以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不同或先进与否论高下, 文学艺术存在的意义仍要取决于它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以及对现实存在审视和终极指向的关怀与思考。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 年 03 月 11 日 07 版) 5. 下面对文中有关“互联网”的解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为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阅
读与批评注入了新希望与愿景。
B. 互联网的出现影响并改变着作家的书写与思维方式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欣赏习惯, 它能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
C. 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与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D. 互联网促使作家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习并掌握新技术,自觉运用电子媒介,改变书写方式和固有思维习惯。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评论家吴思敬认为,当代诗歌的形态因受互联网技术影响而变化,传播新媒体使诗歌传播发生了一次深刻变革,改变了诗歌创作方式,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
B.互联网虽然无法改变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但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形态,让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方式多种多样,如纸质的,电子的,多媒体的等等。
C.伟大的诗艺、诗歌精神,不会因媒介不同有所改变。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网络就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网络使诗歌作品只是多了一条通往读者的渠道。
D.网络写作的隐蔽性、便捷性、自由性使写作群体素质良莠不齐,作品质量参差不一, 甚至有人还写出了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
7.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来,互联网为作者的写作、发表、修改、保存等都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方便和及时, 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写博客、发微博、对话聊天等。
B.文学艺术之所以能获得全新的活力与生机,是因为网络为文学艺术催生了新的美学因子和艺术元素,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和美学追求加入音乐、绘画、动漫等其他艺术元素。
C. 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 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由此到来了。
D.因为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以及对现实存在审视和终极指向的关怀与思考决定着文学艺术存在的意义,所以文学艺术的价值的高下不能从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层面来判断。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2 题。(15 分,每小题 3 分)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
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
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 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揭书于市,逻者以上。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 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 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 史 台 辟. 为 掾 辟 : 征 召
B. 当 仍 以 赡. 学 赡 : 赡 养
C.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 鞫:审问
D. 桑 哥 气 沮. 沮 : 阻 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致远不为.动 吾属皆且为.所虏
B. 家 富 于 赀 虽 才 高 于 世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3 分)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3 分)
. .
C.致远察其.情 其.皆出于此乎
D. 众 赖 以. 安 臣 具 以. 表 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
/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
/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11.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的一项是( )
①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
②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
③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④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⑤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⑥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 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 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C. 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囚具,让其充军赎罪。
D. 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3 分)
1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3)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2 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9 分)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 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字
无咎)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 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浣溪沙》作于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之际。
(1)下列对《浣溪沙·和无咎韵》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写词人与朋友不愿舍近求远去沙洲边饮酒,只想和友人一起欣赏窗外风景。
B.开头两句把词人不忍分别的心情表述得含蓄婉转,字里行间散发着依恋不舍之情。
C.夕阳晚照,吹角悠扬,作者与友人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暂时忘却分别的忧伤。
D.因为整天忙碌,清闲的日子太少,所以词人总感觉生活不快乐、太苦闷。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 劝学》)
(2)扪参历井仰胁息, 。 (李白《蜀道难》)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ft记》)
(5)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贾谊《过秦论》) 五、阅读下列文章,完成 16——20 题。(21 分)
草木深晓寒
①在我的认知里,村庄是存在于一种秩序中的,ft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村庄里的草木,同样遵从于一种秩序,沿着时间之足穿过风,穿过雨水,穿过很多东西,从来不知道偷懒,也不会有所偏倚,一生都在通向一条春荣秋谢的路。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贴近村庄,把村庄覆盖,假使一个陌生人像翻书一样把它们轻轻地揭开,村庄的秘密便会毫无缓冲地暴露在眼前:黛色的屋顶,炊烟,牛羊,一垄一垄的稻子,弯着腰劳作的农人。
②我是在草木里长大的,我从来不怀疑草木的忠诚,它们不会让一个外来者轻易地窥探,习惯了用自己的枝枝叶叶,守护着村庄的私密。
③进入城市以后,我经常会在无眠的夜里找寻最初的记忆,希望以此来安慰不断入侵我内心的怀想,但在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发觉我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我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还有缠绕的葛藤,它们看着我进进出出,有时候像恶作剧一样,借助穿堂风把泥土的气息塞进我的呼吸,令我猝不及防。有些事情,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信,纵使生活困窘,我的童年也应该有意想不到的斑斓,几种平常的草木, 怎么就这样轻松地收买了我那一段记忆?
④草木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但并不见得我那时如何喜欢草木。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村庄的草木是一种不必要的存在。我厌倦它们,它们长在路边,打湿早行人的裤脚,把枝丫伸向屋顶,吞噬阳光,堵塞瓦楞的沟壑,让雨水漏进屋来,潜入稻田和菜地,挖空心思抢庄稼的风头。我拿着刀去砍它们,背着锄头去铲,用手使劲拔,连根拔掉,我大概还想过,要是能像赶牛羊一样,把村庄里的草木赶得一根不剩,只留下纯粹的庄稼,一条条光溜溜的泥巴路,天与地之间坦荡如砥,这样,村庄里的人便能省略大把的汗水。
⑤就在我开始构思这个宏大理想的时候,我的喉咙突然痛了起来,没有任何征兆,痛 得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祖父见了说,没事,是上火了。他从ft上挖来一种树根熬成水端 到我面前,笑着说赶紧喝了吧,喝了就好了。当时我并不相信这种土办法能瓦解我的疼痛, 我切一段稻草当吸管,一点点吸进去,苦,涩,酸,好像所有人类难以接受的味道都集中 在这水里,弄得我头晕目眩,只是没想到几天后,竟奇迹般地好了。
展开余下试题
⑥从那时起,我感到了草木的神秘,我觉得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我开始审视周围的草木,村庄里到底有多少草木呢?到处都是,从一座ft头扑向另一座ft头, 没有人数得清,连年纪最大的老人也弄不清。我想它们大约是被风吹来的,一阵大风,从
ft那边吹过来,它们落户以后,忙着开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连一条石头缝都不放过。它们带着露水,披着烟霭,把村庄揽在怀里。村庄累了,困了,就躺在它们的怀抱之中,草 木歌唱,歌声把村庄带进沉沉的梦乡。
⑦祖父有一双巧手,他会用稻草和梧桐树皮打草鞋,半天的工夫打一双,穿上去软绵绵的。他还会用ft棕织蓑衣,用箬叶织斗笠。我看过他织蓑衣,用一个五齿耙撕扯棕片, 一点点地扯,扯出的丝像女人长长的头发,他弄一点水把手掌打湿,将丝搓成一根根细细的绳子,然后在屋坪里打开一床晒垫,把棕片铺好,操起钢针飞针走线,他半蹲着,身子往一侧倾,右手不停地来回,钢针和绳子随着他的手穿过来绕过去,像一个老渔夫在织网
一样。偶尔他也会站起来拿着他那根长烟杆抽烟,在烟雾里打量自己的作品,似乎在想哪里要挡风,哪里要遮雨。阳光把祖父的影子压弯,他再一次穿针引线,好像要把阳光也一起织进去,用储存的阳光来驱赶风雨。外出干农活,穿戴祖父织的蓑衣斗笠,我成了江南的“蓑笠翁”,风雨不止一次拖拽着寒冷,疲惫,在天空之下汹涌而来,试图淹没一切, 而每一次,我都凭着草木构筑的温暖,从容地穿过了层层叠叠的纠缠。
⑧母亲会在一家人闲着的时候,突然从屋角搬出一坛浸熟的野柿子,或者一大把板栗, 煮熟的苦珠,一袋子酸枣糕。餐桌上也经常变换花样,一碗香喷喷的蘑菇,橡子豆腐,一盆子艾叶粑粑。日子困顿,母亲以一个母亲的力量为一家人驱逐着贫穷的阴影。霜降时节,父亲照旧从对面的ft上挑回来一筐筐木炭,木炭乌黑,每一根都闪着光泽,还保留着树干的雏形,一根根木炭在寒冬里复活,变成亮堂堂的炉火,变成腊肉的香,最终以一种笑容的形式停留在我们的脸上。
⑨草木赐予了我们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离开了草木,我们只能接受生活的种种非难,即使愿意倾我所有,也难以抵御接踵而来的黯淡和荒芜。
⑩时间固执地改变着一切,草木长高,村庄变矮,我在草木之下劳作,歇息,枕着泥土仰望草木,我看到阳光从它们身上流过,镶上一层绿油油的底色,我看到雨在上面冒出白烟,我看到不断改变的色彩,如同一万只蝴蝶的跌落,那是大地之上的一场蝴蝶雨。我再一次感到秩序的可爱,村庄属于草木,草木也属于村庄,我们把自己交给草木,在草木的深处皈依。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第一段写村庄里的草木春荣秋谢,在村庄里到处生长,覆盖了村庄的秘密,揭示了草木和村庄的密切关系。
B.进入城市以后,我就把草木忘得一干二净,我不再喜欢那些童年记忆中的带着泥土气息的草木。
C.在村庄的时候,我曾经很不喜欢草木,觉得它们是不必要的存在,想把它们统统连根拔掉,彻底赶出村庄。
D.草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赐予我们不可复制的生活,给予我们生活的食物,成为我快乐的主要源头。
E.文章采用记叙、抒情、说理等表达方式,叙述了在村庄贫穷而美好的 生活,阐述了草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7.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那时不见得多喜欢草木,可是小草却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5 分)
18.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4 分)
19.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5 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20.“草木,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你认同作者的看法吗?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3 分)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六、语言知识运用与整部作品阅读。(10 分)
21.如果将下面的报道提炼成一句话新闻,那么文中哪三个词语是必须使用的关键词语?请写出这三个词语。(不超过 10 个字)(3 分)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 1 月 20 日电(记者 刘秀荣)欧洲风能协会 20 日发表报告
说,到 2020 年,风能开发将为欧盟提供 32.5 万个就业岗位,比目前增加了 1 倍左右。
欧洲风能协会在题为《风能为欧洲创造就业机会》的报告中说 2003 年以来,欧
洲风能开发迅速发展,截至 2007 年,欧洲风能领域从业人员达到 15.4 万人,其中
10.86 万人的工作岗位与风能开发有直接关系。报告显示,在欧盟成员国中,风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是丹麦、德国和西班牙,其次是法国、英国和意大利。
关键词:
22.《红楼梦》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词句咏的是何物?作者是谁?她有什么性格特点?(4 分)
2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两句话,然后回答问题。(4 分)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为政》
(2)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论语 子路》
根据(1)(2)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基本治学精神是什么?请你结合自己学习
上一篇: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天津市天津”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