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70  2019-11-0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0]
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本试卷共 8 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3. 命题人:覃娟
一、 基础知识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提供 供奉 供不应求
B. 创伤 创立 身受重创
C. 积累 累计 硕果累累
D. 省察 省亲 不省人事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自侍 聚敛 囊中羞涩 不食周栗
B. 抱怨 问市 凭心而论 沾沾自喜
C. 迹象 浮沉 成年累月 墨守成规
D. 煽动 框骗 不知所错 袖手旁观
3.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高尚——低贱 减少——增加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B.安静——喧嚣 积极——消极 好逸恶劳——损人利己
C.爱好——厌恶 批评——表扬 光明磊落——狡诈阴险
D.敬重——鄙视 光荣——耻辱 过犹不及——恰到好处
4.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 安静的教室 安详的身体 安稳的生活
B. 严肃地追问 严厉地批评 严密地论证
C. 听从指挥 听取意见 听候调遣
D. 态度和蔼 家庭和睦 社会和谐
5. 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全是褒义的一项是
A. 剥削 自夸 任劳任怨 自欺欺人
B.顽固 起源 自以为是 劳而无功
C.兴隆 流言 钻牛角尖 万无一失
D.赞颂 景仰 为民请命 安贫乐道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无情的地震摧毁了他们的家园。
B. 他的话有很多漏洞,不能相信。
C. 学习是不能靠投机取巧的,只有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D. 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7.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子的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①要道 ②完整 ③重要 ④完好 ⑤防御 ⑥要地 ⑦造型
长城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烽火台等多种 工事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其中,山海关是明长城的 关城,建筑 美观、气势雄伟,号称“天下第一关”。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城,自古为军事 和“丝绸之路”的交通 ,也是现在保存最
的一座古代关城。八达岭长城是中国长城中保存最 的一段。它横亘于崇山峻岭之中,地势险要,气势磅礴。八达岭长城已成为万里长城的代表和举世闻名的观光胜地。
A. ⑤②⑥⑦①④③ B. ③⑤①⑥⑦②④
C. ③⑤⑦①⑥④② D. ⑤③⑦⑥①②④
8.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一种认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查,并且是反复的检查,就能证明是不是真理,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C. 我们虽然不一定都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
D. 尽管于勒叔叔一直没有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9.将“夜色越来越浓了。”插入下面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①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②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③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④


浏览完整试题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我通过熟人,买了一辆限价车。
(熟人买了一辆车。)
B. 我们班同学们全部过了本科线,送给了班主任一个大大的惊喜。
(同学们给了班主任一个惊喜。)
C. 在上学期, 扎西放学后一直在教室里努力学习。
(扎西一直努力学习。)
D. 在当今社会,绿色环保理念已经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当今社会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11.下列对病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加。
B.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 绿色食品近几年越来越受老百姓的青睐。  
D. 能否实现个人目标主要取决于自己虚心刻苦。
12.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柳树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拟人)
B.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比喻)
C.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
D. 小鸟忽然出来了,猫倒像吓了一跳,往后躲了躲。(比喻)
1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儿迫切。
B. 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 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14.下列各项,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喜欢唱韩红的歌曲,因为她的歌曲已经我的心灵深深地震撼了。
B. 我喜欢唱韩红的歌曲,因为她的歌曲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C. 韩红的歌曲我喜欢唱,因为她的歌曲已经震撼了我的深深地心灵。
D. 韩红的歌曲我喜欢唱,因为她的歌曲深深地已经震撼了我的心灵。
15.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正确的一项是
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孟浩然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居易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李商隐
二、阅读(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完成(16)--(17)题。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第二十八章
16.对文中语段的断句,正确的是
A.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B.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D.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以:把 B.爱:慈爱 C. 敬:尊敬 D.恒:一定
(二)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8)--(21)题。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甲)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乙)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丙)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
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
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
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
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了,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8.“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是从第1段摘出的一句话,
它应处在文章(甲)(乙)(丙)三处中的( )处。
A.甲 B.乙 C.丙
19. 作者在第3段针对不作调查的现实,提出了哪两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抄原文语句答)


20. 第4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A. 例证法 B. 引证法 C. 比喻论证法 D. 对比论证法
21.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A. 调查像“十月怀胎”,要有一个过程。
B.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C.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
D. 调查要有正确的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22)--(30)题。
欲笺心事
魏荣冰
①在我的书柜里,保存着厚厚一摞书信,它们静静躺在那儿,宛如一份珍稀标本,记载着我流年中的碎影。
②写信,无疑是丰沛生命中最温情的时刻。当黄昏来临,晚风在窗棂上低吟,一个人独处静室,拧开灯盏,临窗展笺,凝神挥笔。在笔尖和纸张轻轻的摩擦中, 一个个美丽的字符,如一只只精灵的蝴蝶,轻飏曼舞;如一颗颗溜圆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内心深处那些酽酽的情思,举凡对父母的牵挂,对子女的关爱,对亲友的思恋,便一起涌上心头,化作殷殷慰藉,缕缕情丝。千言万语,滔滔不绝,那是酣畅淋漓的倾诉。
③等候来信的过程则充满焦虑,翘首以待的急切,遥遥无期的煎熬,结局未卜的惶惑,全交织在一起。在音讯隔绝,邮路不畅的年代,这种等待甚至会使人陷入一种心理的挣扎和纠结,既想尽快得到讯息,又唯恐在来信中受到打击。如得知亲人遭遇灾病,朋友患难变故,恋人移情别恋。宋之问诗“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所传达的复杂情感与此相似。


展开余下试题④书信因其私密而具有唯一的性质。“欲笺心事,独语斜栏”,一封信往往只写给一个特别的对象,那些萦绕在字里行间的声音,是携带独特嗓音的告白。字斟句酌地写好之后,再三犹豫地装入信封,郑重其事地写上地址姓名,然后贴上邮票,投入邮箱,一封书信便开始看千山万水的旅行。收信人置身于一个高度私人化的空间,用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将那一页页纸笺放在面前,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用心品味文字间游走的缠绵情思,用双手摩挲着纸页,从那些包含着写信人独特气质的笔迹中,感觉到写信人的体温和气息,闭眼遐思,恍惚之间那熟悉的容颜和深情的话语,便从纸上走到眼前。
⑤在历史长河中,书信作为人类传递内心隐秘情感的一种方式,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书信文化。在我国古代,在名字上就有尺牍、尺素、尺翰、尺简、雁书、鱼书等称谓,不一而足。在书信往来中,有许多典故,如鱼书尺素、雁足系帛、青鸟传信等。每一个典故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沉淀着一段深厚的纯真情感。我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书信,譬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诸葛亮的《诫子书》以及《傅雷家书》等,皆以一种文化经典的力量,穿越苍茫的历史时空,深深植入人们的情感记忆。
⑥历史的摩天巨轮飞快地旋转,新的风景逼面而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新型的交流方式风靡全球,在这汹涌的潮流中,人类的情感,就像放在流水线上被快速生产、复制和传输。这些快捷的交流方式,固然契合了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直白的心理需求,但也剥夺了我们最后一片精神高地,让漂泊的心灵无所归依。在这可怕的惯性中,书信或许已成为远去时代一声渺茫的叹息。
⑦在某个万籁俱寂的夜晚,你是否会像我一样,打开如豆的灯光,铺开一方素笺,沏一杯清茶,醮一管浓墨,在心香袅袅的氛围里,给一个在乎你的人或者你在乎的人,写一封久违的书信?
22.①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3.与②自然段中所说的写信是生命中“最温情的时刻”,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千言万语,淋漓倾诉
B.酽酽情思,无法言说
C.美丽字符,轻飏曼舞
D.独处静室,凝神挥笔
24.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与③自然段中的哪句话相呼应?
25.⑤自然段中,作者所说的“书信文化”包括哪几个方面?
26.下列说法,不符合⑥自然段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对书信未来的发展充满担忧。
B.新型交流方式不利于内心隐秘情感的交流。
C.传统书信受到挑战,作者感到很无奈。
D.新型交流方式契合了作者的心理需求。
27.下列说法,不符合⑦自然段作者思想倾向的一项是
A.建议人们写书信 B.劝导人们写书信
C.是否写信无所谓 D.希望人们写书信
28.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2)对每一字、每一句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
(3)形容四周非常静寂,没有一点声音。( )
29.下列理解,不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A.著名书信具有一种文化经典的力量
B.书信是传递隐秘情感的最好方式
C.我国书信文化系统完整,源远流长
D.书信能表现出写信人的书法技能
30.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散文 B.记叙文
C.小说 D.说明文
三、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认识了几位垂钓者,他和其中一位有了以下的对话——
年轻人:“一整天都待在一个地方钓鱼,不觉得枯燥吗?”
钓鱼者:“因为喜欢,自然会找到钓的乐趣。”
年轻人: “钓鱼时为什么要不停地上下抖动竿子?这多累啊!”
钓鱼者:“只有不停地抖动鱼竿,鱼才会咬钩啊。不累,怎么能钓到鱼呢?”
年轻人:“如果钓了一天,看到别人满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你难受吗?”
钓鱼者:“我们是一起来钓鱼的,他们钓到鱼我也很高兴。我想,只要坚持,我也能钓到鱼。”
年轻人豁然开朗:做一件事情,只要喜欢,就能从中找到乐趣;只有辛勤劳作,坚持不懈,才能有收获;与别人分享成功,也是一种快乐。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呢?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戏剧除外。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年级汉语文)试题答案
1.D 2.C 3.B 4.A 5.D 6.D 7.D 8.A 9. C
10.C 11.C 12.D 13.C 14.B 15.C
16. A 17.D
18.A
19. 1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
2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
20.C
21. B
22.珍惜 怀念
23.B
24.既想尽快得到讯息,又唯恐在来信中受到打击
25.名称 典故 著名书信
26.D
27.C
28.(1)小心翼翼 (2)字斟句酌 (3)万籁俱寂
29.D
30.A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西藏拉萨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