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81 2019-11-1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1]
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烈面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月考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出题人:秦际梅 审题人:李金华
一、现代文阅读(36)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起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起来时只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
晚钟送终了这一天,
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农夫倦步长道回家,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
微风收木末,
群动息山头。
鸟眠静不噪,
我亦欲归休。
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浏览完整试题
(节选自人教版必修5《谈中国诗》)
1.下列对“中国诗”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这是西洋读者对中国诗的印象。
B.中国诗中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C.中国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音调比较单薄。
D.中国诗是文明人的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的观点。
B.作者引用李白的《敬亭山》论述了中国宗教诗特别多的特点。
C.作者把中国诗比作“蛛丝网”,把西洋诗比作“钢丝网”,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中国诗“比重”低于西洋诗的观点。
D.作者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把深奥、复杂的问题传达出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雅而不奥,俗而不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只是诗,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就像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还是英国人,总是人。
B.作者认为,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的诗,早在几千年以前中国诗里就有了。
C.因为“西洋诗”里有所谓“中国诗”的成分,所以,读外国诗总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D.研究中国的诗,不一定能使西洋读者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霆、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大连光源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里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记录。
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
(《中国科学报》)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光源,全套装置总长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
B.自由电子激光是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C.“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物化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了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
D.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结构,然后按着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光源”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大连光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领域的发展现状,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我国的“大连光源”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展开余下试题
C.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
D.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
6.三则材料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7-9小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止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几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几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朗朗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儿,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趴趴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50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信,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描写徐老师时既突出其优点,也不回避其丑陋,如从文章的第2段开始,不惜笔墨交代了其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等。这反映了作者写人叙事力求客观、公正的写作态度。
B.徐先生追求简洁、硬朗的文风,批改作文时常常“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他的这种文风追求对作者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C.作者好像漫画高手一般,截取了徐先生生活的几个片段,抓住其特征,寥寥几笔,便把徐先生刻画得形神兼备。
D.本文在描写徐老时极尽戏谑调侃之能事,语言极其庄重严肃,体现了梁实秋散文的另一种风格。
8.文章最后写道:“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何会怅惘敬慕。(6分)
9.文中的徐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在刻画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小题。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差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鮑叔能如人也。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农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团。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①,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曹沫之约: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国与鲁国在柯邑会盟,会上鲁将曹沫手持匕首劫持齐桓公,齐桓公当时被迫答应退还鲁国被齐国侵占的领土。
展开余下试题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B.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C.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D.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桓,是齐国国君姜小白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有地位的人,依生平事迹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B.霸,指诸侯受周天子任命为“方伯”,后可用周天子名义召集诸侯会盟,维持各国之间既定秩序。齐相公以霸主身份,多次召集诸侯会盟。
C.封邑,古代国君封赐给亲信、贵族、臣属作为世禄的土地,也叫“食邑”。受封之人对封邑中的百姓有征收租税之权,但不可世袭。
D.仓廪,泛指仓库。有曰方者为仓,圆者为廪;又有曰盛谷者为仓,盛米者为廪。在古代,遇到饥荒之年可以“ 发仓廪以贩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管仲年少有才,但仕途不顺。多次做官都被免职;多次出战又多次战败;因家有老母而逃跑;辅佐了公子纠,也未成功。
B.管仲得遇知己,鲍权牙为国让贤。即使管仲仕途失意落魄,鲍叔牙依然相信管仲的才华,把还是囚徒的管仲推荐给了齐恒公。
C.管仲心系国家,用心治国。他认为物质充裕方能建设道德,推行政令要顺应民心,所以放低自己姿态,使执政主张易于施行。
D.管仲善于引导齐桓公,处理好齐国外交事件。桓公攻山戎,管仲趁机督促燕国重施召公之政;桓公想背约,管仲引导他守信。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終善遇之,不以为言。(5分)
(2)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14-15小题。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①云山皆北向,二陵②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③。
(注)①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②二陵:指崤山南北二陵,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③陶然共醉菊花杯:指白衣送酒的典故,晋代王弘遣白衣使者送酒给陶渊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题目点出写作的时间、事件和目的,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诗。
B.首联交代了望仙台是由汉文帝修建的,华丽渲染了在望仙台所见的景色。
C.颔联表面写了望仙台景色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在感慨历史的变迁。
D.第五句与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抒发的感慨一致。
15.这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句填空(6分)
16.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 长沙》上片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再别康桥》中表现夕阳下的柳树色彩美和姿态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片片烟雨朦胧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________,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現在,( ),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何人所這,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氳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________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踌躇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
油纸伞不仅脸我走过少年和童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变、破损、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次第开放。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争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__________,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也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一个像《白蛇传》那样________的故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接踵而至 眉清目秀 情不自禁 缠绵悱侧
B.纷至沓来 明眸皓齿 含情脉脉 缠绵悱侧
C.接踵而至 明眸皓齿 情不自禁 辗转反侧
D.纷至沓来 眉清目秀 含情脉脉 辗转反侧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
B.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C.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
D.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B.油纸伞不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C.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D.油纸伞仅陪我走过少年和童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霉变、破损,直到远地消失。
20、《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经典“说辞”,充分显示了言论的重要作用。文中以烛之武的语言为主,其他人物的语言很少出现,请从下面两处省略的对话中任选一处,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补写出人物的语言。说明:横线上填文言文和现代文都可以(6分)
(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公乃召烛之武,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子犯请击之,谓公曰: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
下一篇:
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份(联考)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武胜”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