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67 2019-11-11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7]
云南省红河州泸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补考二)语文试题
泸源中学阶段测试
高二语文模块补考试卷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在规定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3、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事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士人通过自身在乱世中真实而坚定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感染力,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一方面,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文人清高的气质与清醒的思辨;另一方面,它为后世处于低谷困境的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与平静,并得以发展为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用以追求人本质的回归、精神的解放和个性价值的真正体现。
浏览完整试题
1.下面对“魏晋风度”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名士用言行、诗文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放旷、真率与智慧。
B.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造就了文人自古至今清高的气质和清醒的思辨。
C.超越形的束缚,品味玄趣,生发了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
D.以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表现出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
2.以下不是“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A.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
B.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
C.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
D.魏晋名士放浪形骸,追求个性,寄情山水,醉心文学艺术。
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突出表现。
B.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此麻痹自己。
C.玄学是魏晋名士的精神支柱,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D.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魄的文人知识分子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顺之束发即洽贯群籍。年二十三,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倭躏江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为南京兵部主事。寻命往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之上策,当截之于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
擢太仆少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于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贼构高楼以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固请顺之还。李遂改官南京,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犹不辞。
顺之学无所不窥。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期月忘寝,多有所得。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祸褥。
(节选自《明史•唐顺之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寻命往浙江视师 寻:不久
B.顺之疾甚 疾:痛恨
C.贼窘,退巢庙湾 巢:驻扎
D.期月忘寝 期月:一整月
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B.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C.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D.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外海予以全部歼灭,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艘敌船。
B.唐顺之年少时就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在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之后,由于李遂被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遂任凤阳巡抚。
D.唐顺之一辈子坚守节操,严格要求自己。他把门板拆下来当床用,也不配褥垫。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顺之以御贼之上策,当截之于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5分)
(2)顺之疾甚,以兵事棘,犹不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8.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有人认为诗中的“逼”字用得“妙”,请说说它“妙”在哪里?(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两句写了早春大自然从寒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情景。
(2)苏轼《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凄凉的句子是 , 。
(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两句以奇特的想象和传说极写了蜀道开凿的艰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也看旷世逸才杨度
上海宋庆龄陵园寂寞的角落里拱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湘潭杨皙子先生之墓”几个大字,墓碑前还有个卧碑,上面赫然镌刻着“杨度同志”几个字,这与周围那些民国名人的墓碑显得如此的格格不入。
杨度,这个张之洞眼中的奇才,梁启超的至交,袁世凯的得力助手,孙中山和黄兴的好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杨度十三岁中秀才,天资聪颖,先师从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类似古代策士游说诸侯的纵横捭阖之术),后转习新学,自费留学日本。像那个时代胸怀救国理想的中国青年一样,杨度也有了新的信仰——君主立宪。在日本时,他与孙中山初次会晤,就认定孙中山是个磊落大丈夫,对主张民主共和的孙中山颇为敬重,但这并没有改变他的政治理想。他握着孙中山的手说:“我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事成,我将助先生。”
展开余下试题
杨度是袁世凯身边“六君子”之首。袁世凯认为他留学日本多年,精通宪法,才堪大用,把他留在身边,以“旷世逸才”称之。袁世凯的重用让杨度的才能得以发挥,一时如鱼得水。唐浩明在《杨度》一书中说到,即使是秉承“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杨度也甘愿为袁世凯驱使,更何况袁世凯让他看到了“君宪救国”希望:衰老腐朽的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可望平稳地走上民主富强的现代化之路。但这一用心良苦却又落伍的主张,和以后那场复辟帝制的闹剧引发的众怒,几乎葬送了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随着袁世凯在阴霾的三峡里逆流而行,注定要翻船。
袁世凯的皇帝梦落空了之后,中国的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度成为政府的通缉犯,恩师王闿运也在此时突然去世。杨度终于大彻大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近来读老庄的书,心思开窍多了,我都想通了。大红大紫也好,淡淡雅雅也好,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无所谓好看不好看,中用不中用,全在逢时不逢时。逢时就好,不逢时就不好,我先前的折腾,就是因为没有看穿这一点。”
杨度一度披发入山,学佛参禅,成为“无我宗”的创始人——虎禅师。杨度虽有心学佛,但仍旧抛不下那份救世的志向。在他的书房里,悬挂着他自写自裱的六句话:“随缘入世,满目疮痍,除救世外无事,除慈悲外无心,愿作医生,便医众疾。”陈炯明叛变,孙中山有难,刘成禺来找他帮忙时,他没有拒绝。他说:“我的确是全心思在钻研佛事,不过问俗事,但此事关系到孙中山先生事业的成败,我不能袖手旁观。我与中山先生有约,我要践约。”他受孙中山委托,游说曹锟,制止吴佩孚援助陈炯明,帮助孙中山度过危局,国民政府得以保全。此时的杨度倾向共和,并于1922年加入国民党。
此后,杨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相识。1929年秋,由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杨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有人讥讽杨度投机多变,他驳道:“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杨度以秘密党员的身份坚持党的地下工作,利用住所掩护进步人士,并周旋于各色人物间搜集情报。1931年9月17日,杨度因病在上海逝世。葬礼时,周恩来亲自来吊唁,杨度后半生的功绩得到了周恩来的首肯。杨度的党员身份一直鲜为人知,直到四十多年之后,周恩来总理在临终时才公之于众。
乱世落魄人,赤子寂寞心;皆云皙子痴,谁解其中味?去世之前,一向善写挽联的杨度也为自己预备了一个:“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金满楼《杨度:不甘寂寞的旷世逸才》,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 助袁世凯称帝,举国声讨,杨度恩师王闿运在日记中写道:“弟子杨度,书痴自谓不痴,徒挨一顿骂耳。” (《唐浩明文集•杨度》)
② 被民国政府通缉,蔡锷在遗嘱中说:“湘人杨度,曩倡《君宪救国论》,附袁以行其志,实具苦衷,较之攀附尊荣者,究不可同日语。望政府为国惜才,俾邀宽典。” (《唐浩明文集•杨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杨度帮助袁世凯复辟帝制,成为时代的风云人物,因此他和陵园中那些平庸的民国人士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B.杨度怀有旷世之才,但是因为复辟帝制,逆历史潮流而动,所以一时身败名裂,可见追随袁世凯是杨度人生的败笔。
C.杨度在“大彻大悟”后学佛参禅,但他虽曰“无我”,并非真“无我”,可见他的大彻大悟其实并不彻底。
D.杨度遁入佛门后依然出山帮助孙中山度过危局,既信守了他在日本时的诺言,又体现了他崇高的人生情怀。
E.杨度的功绩得到了周恩来的首肯,周恩来亲自吊唁,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勇于改过,终会得到历史的认可。
(2)杨度为什么会为袁世凯效力?请简要分析。(6分)
(3)后人评价杨度“所作一切确实不能说处于私心,即使有,也是自己解万民于倒悬的大志向”。杨度的“无私心”具体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简要说明。(6分)
(4)有人认为杨度一生思想多变,没有文人节操。你是否认同?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3分)
(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 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
(2)某公司非法占地,终于 :所建37幢别墅式建筑被主管部门勒令全部拆除。
(3)制造1.20京广铁路爆炸案的罪犯终于 ,被逮捕归案。
(4)他不在村里安心劳动,却跑到城市来乞讨,自找苦吃,真是 。
A.玩火自焚 自作自受 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B.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 自作自受
C.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自作自受
D.作茧自缚 自作自受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各地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应该强调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C.一些学生上课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主要原因是熬夜看世界杯或玩网络游戏造成的。
D.近日,绍兴戏在台北演出大受热捧,不少剧目对台北的市民也越来越熟悉了。
1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少数民族做皇帝,唐代并非空前绝后。但是唐代与元代、清代完全不同的是, , 。 。 , , ,因而也就造就了他们博大开阔的胸怀与视野。
①以唐代帝王从来没有被当作少数民族看待
②唐代皇帝既不必像元代与清代皇帝那样
③同时又拥有根植于少数民族血液的蓬勃生命力
④唐代皇帝的少数民族血统是隐蔽的
⑤这是隋唐与元朝和清朝至关重要的区别
⑥对汉民族及汉文化抱着恐惧提防心理
A.④⑤②⑥①③ B.②⑥③⑤①④
C.②③⑤④①⑥ D.④①⑤②⑥③
15.下面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为研究记忆的保持规律而绘制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请根据这个图表概括遗忘规律,并说明遗忘规律在学习方面给我们的启示。(5分)
答:规律: (3分)
启示: (2分)
16.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
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展开余下试题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阵海啸过后,沙滩上出现了许多鱼。它们的心被无奈与痛苦所充斥。有的鱼选择自暴自弃,一动也不动,在无声的等待中结束了生命。有的鱼不停地跳跃,想回到碧蓝的大海中,但没过多久,它们就累死了。而有的鱼,它们知道回去已不可能,但它们挣扎着适应新环境,最后得以进化了——它们长出了肺,鳍也变成了四肢。于是,它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也许,陆地上的生活比海洋里的生活更美好。
我们都向往幸福的生活,就像沙滩上的鱼向往海水一样,然而,我们魂牵梦萦的那汪碧蓝,却往往让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也不能得偿所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B 解析:B选项中“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的是魏晋士人的气魄和感染力,而非魏晋风度。
2.D 解析:D选项是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而非形成原因。
3.C 解析:A选项中“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不是由“人的觉醒”促进的,而是“人的觉醒”的表现;B选项属于强加因果,从第2段可知,魏晋文人名士内心大都崇尚老庄之学。D选项原文为“追求精神解放”,而非“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
4.B 解析:疾,动词。
5.C 解析:“学者不能测其奥也”能表示完整意思,故在它前边断开,这样排除了B、D;“古今载籍”是一个完整意义的词语,它们也不能断开,所以答案C。
6.A 解析:此役为小胜,不是“全部歼灭”。
7.①唐顺之认为对付倭寇最好的办法,应该把他们阻截在海外,假如放任倭寇让他们登上陆地,那么,内陆就全都会遭受侵害。
②唐顺之这时病得很厉害,但因为军情紧急,就不敢推辞。
8.这首诗抒发的是闺中少妇思念远方戍边丈夫的情感。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滴水声、月、云、秋虫鸣叫,来描写思妇的彻夜难眠,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9.“逼”字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来临,秋虫彻夜鸣叫的情景,衬托出思妇难耐的寂寞;也写出思妇因秋天来临、秋虫鸣叫而想到丈夫缺御寒之衣,自然引出末句的抒情。
10.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1. (1). BD 解析: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A项,张冠李戴,是墓碑题字与众不同,而不是人;C项,曲解文意,大彻大悟是对人生的领悟,并非“无我”;E项,大而无当,文本没有上升到此高度。
(2).①杨度认为中国须走君主立宪才有出路(主观信仰):衰老腐朽的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可望平稳地走上民主富强的现代化之路(通过君主立宪,可以挽救民族危亡)。②帮助袁世凯是实现君宪救国理想的途径(客观途径):杨度从袁世凯身上看到了实现政治理想的希望。③袁世凯对杨度有知遇之恩:袁世凯重用杨度,杨度笃信“士为知己死”的古训。
(3).①帮助袁世凯复辟帝制,不是为了个人荣耀,而是为了实现“君宪救国”理想。②学佛不忘救国。杨度帮助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转而学佛,但依然不失救国之志。③解救国民政府于危难。不顾个人安危解救孙中山于危局,保全了国民政府。④加入中国共产党。不顾白色恐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巨大贡献。
(4).(不同意)。(1分)①杨度思想“变”是外在的表象,“不变”是内核,即对国家的爱,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肩负的责任。②杨度一生虽思想多变,却是与时俱进,大方向顺应历史潮流。③杨度秉承文人骨气,坚守自己的理想。与孙中山交往,不因欣赏孙中山为人而改变信仰;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他不为所动,坚守自己“君宪救国”的理想。④结合社会现实谈自身和社会均可。
12.C 解析: “玩火自焚”意为“玩,玩弄;焚,烧。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自作自受”意为“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作茧自缚”意为“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食其果”意为“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13.A 解析:B项介词缺失,应该在强调后面加上“以”,构成“以……为起点”的结构。C项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或者“原因”。D项主客颠倒,应为不少台北市民对剧目也越来越熟悉了。
14.D 解析:注意话题“唐代与元代、清代完全不同”,形成对应的关系。④①说唐;⑤是过渡;②⑥是比较;③是解说,选D。
15.①记忆的东西短时间内遗忘较多,在过了较长时间间隔后,记忆保持的份额较少,遗忘的速度也变慢。②学习过的内容,要及时复习,以巩固记忆。
16.优雅是一抹妩媚而不矫饰的浅笑;优雅是一束清香而不刺鼻的茉莉;优雅是一盏清冽而不刺激的凉茶。柔情是一种真诚而不腻烦的絮语;柔情是一种缠绵而不羁绊的牵手;柔情是一种刻骨而不伤怀的惦念。
17.参考立意:
材料中呈现的是“鱼事”,实际上折射的是“人事”。整个材料倾向于赞赏第三种鱼。
第一种鱼:①生活不能自暴自弃。②困境中坐以待毙,不如起而行动。
第二种鱼:①急于求成,必致失败。②面对困境,要理智分析,沉着应对,不可莽撞。
第三种鱼:①适应才是硬道理,要学会适应。②学会调整,改变自我。③转换思维天地宽。
参考译文:
唐顺之,字应德,江苏省武进人。顺之年少时就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时,在嘉靖八年的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庶吉士。主考官张璁厌恶翰林,将所有庶吉士调出翰林院担任其它职务,唯独想让唐顺之留下。唐顺之坚决拒绝,于是被调任为兵部主事。
寇侵扰蹂躏江南的时候,赵文华出任军队统帅,他向皇帝上书,推荐唐顺之,唐顺之就担任了南京兵部主事。不久,朝廷命令唐顺之前往浙江统帅军队,和胡宗宪一起商议抗击倭寇的办法。唐顺之认为对付倭寇最好的办法,应该把他们阻截在海外,假如放任倭寇让他们登上陆地,那么,内陆就全都会遭受侵害。于是他亲自乘船出海,从江阴直抵蛟门,一昼夜行了六七百里。随行的人都很害怕,呕吐不止,而唐顺之神态自如。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外海,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锼敌船。
唐顺之被提升为太仆少卿。唐顺之听说倭寇进犯长江北岸,急忙下令总兵宫卢镗到三沙抵御,自己带领副总兵刘显快
上一篇: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下一篇: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行知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云南省红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