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71  2019-11-0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1]
《琵琶行(并序)》培优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迁谪/牵挂 商贾/辜负 赠送/铮铮然
B. 漂沦/腈纶 憔悴/渔樵 英俊/九江郡
C. 衣裳/霓裳 幽咽/呜咽 行伍/琵琶行
D. 船舷/管弦 真谛/啼血 鱼虾/虾蟆陵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A项,分别读qiān/qiān,gǔ/gū,zèng/zhēng;B项,分别读lún/lún,qiáo/qiáo,jùn/jùn;C项,分别读shɑng/cháng,yè/yè,háng/xíng;D项,分别读xián/xián,dì/tí,xiā/há。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枫叶狄花 添酒回灯 转轴拨弦 低眉信手
B. 轻拢慢捻 间关莺语 凝决不通 银瓶乍破
C. 整顿衣裳 秋月春风 暮去朝来 呕哑嘲哳
D. 忧愁暗恨 年长色衰 飘沦憔悴 恬然自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中A项,狄—荻;B项,决—绝;D项,忧—幽,飘—漂。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使快弹数曲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B. ②千呼万唤始出来 ②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C. ①轻拢慢捻抹复挑 ②商人重利轻别离
D. ①满座重闻皆掩泣 ②座中泣下谁最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始”都是副词,才。A项,“数”,①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②名词,数量。C项,“轻”,①形容词,轻轻地;②动词,轻视。D项,“泣”,①动词,哭泣;②名词,眼泪。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4、下列加横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 ②今漂沦憔悴
③因为长句 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老大嫁作商人妇 ⑧凄凄不似向前声
⑨门前冷落鞍马稀 ⑩整顿衣裳起敛容
A. ①⑤⑧ B. ⑦⑨⑩ C. ③④⑥ D. ②④⑨
【答案】D
【解析】①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 年。③古: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⑤古:忽然爆发出;今:冲出去;超过一般;鼓出来。⑥古:容貌;今: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⑦古:年纪大了;今:排行第一的 人。⑧古:以前;今:走向前方。⑩古:整理;今: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A. 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 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 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的情景。
D. 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手法的把握和效果的分析。A项,“衬托音乐前奏昂扬”说法不当。B项,“反衬音乐前奏成功”说法不当 。D项,“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说法不当。


浏览完整试题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B. 唐有乐府诗,是按照汉乐府的旧题来写新事的;又有新乐府诗,是不合乐的,是叙事诗,按照所叙事件来定题目,不是仅有乐府的旧题。
C. 《琵琶行》有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两条结构线索,暗线是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诉身世,明线是诗人的感受,两条线索的交汇,是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同感情体验。
D. 《琵琶行》用反衬手法来表现琵琶女的“凄凉”,用昔日的年轻貌美衬托现在的年长色衰,用昔日的门庭若市衬托现在的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托如今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托孤寂伤感的情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C项,明暗线索表述错误。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琵琶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典文学中与琵琶相关的诗文__________,但于唐代尤甚。最经典的,莫过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未听其声,不见其人,单看这字句,琵琶女演奏技艺之高超已清晰显现。
琵琶曲类型多样,风格多变,气 象万千。明清时期,以《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为代表的琵琶武曲和以《阳春白雪》《月儿高》为代表的琵琶文曲便广泛流传,至今仍是琵琶曲中的经典。尤其是《十面埋伏》,几近算是了解琵琶演奏的入门曲目。然而世殊时异,近代以来,琵琶乐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西洋乐逐步传入国内,钢琴、小提琴渐渐显现于舞台,中国古典民乐日益式微,不复往日光彩。及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琴、小提琴、钢琴音乐班______________,西洋乐器以其高雅别致的气质,引领一时风尚。
( )。一曲《霸王卸甲》,快慢交织、沉郁悲壮的旋律,将霸王项羽垓下之战的情绪流转_____________地呈现出来,楚汉决战的历史图景也随之铺展开来。在极富张力和故事性的曲调中,我们能听到项羽心中的悲愤与凄凉,犹如落寞英雄的夕阳挽歌。对比《十面埋伏》中以刘邦为视角的高昂激越、____________的节奏,同一历史事件,不同曲风,演绎出截然不同的心境情绪,成王败寇的残酷也更深地映入心间。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观赏,也是一种人心的反思,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这份味道,西洋乐很难给得了。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汗牛充栋 蔚为大观 酣畅淋漓 大气磅礴
B. 浩如烟海 蔚然成风 淋漓尽致 大气磅礴
C. 汗牛充栋 蔚然成风 酣畅淋漓 气贯长虹
D. 浩如烟海 蔚为大观 淋漓尽致 气贯长虹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空:“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文中用来形容“诗文”,用“浩如烟海”恰当 。第二空:“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文中强调“电子琴、小提琴、钢琴音乐班”在当时很盛行,用“蔚然成风”恰当。第三空:“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形容文章等笔意流畅,表达充分透彻。文中强调将情绪流转彻底地呈现出来,用“淋漓尽致”恰当。第四空:“大气磅礴”形容气势盛大;“气贯长虹”指气势磅礴,像是要贯通天空的长虹一样,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气贯长虹”一般用来形容气概、精神等,文中用来形容琵琶曲节奏的气势,用“大气磅礴”恰当。故选B。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
B. 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但西洋乐自有其风韵
C. 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也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
D. 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也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但西洋乐自有其风韵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括号前的内容提到“西洋乐器以其高雅别致的气质,引领一时风尚”,括号后的内容主要讲中国民乐,从前后衔接的角度看,括号内补写的语句,前应提“西洋乐”,后应接“中国民乐”,据此可排除B、D两项。“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与“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之间存在由浅入深的层递关系,顺序不能颠倒,故选A。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种人心的反思,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
B.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人心的反思,也是一种乐曲的欣赏,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
C.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也是一种乐曲的欣赏,人心的反思。
D.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一种人心的反思。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乐曲不能“观赏”,可将“观赏”改为“欣赏”;二是语序不当,“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应是“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一种人心的反思”。故选D 。


展开余下试题三、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0、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的“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照应了题目中的“夜”。
B. 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写出了女子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也表现了她的处境孤单。
C. 三、四两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
D. 这首诗在写景上与《琵琶行》相似,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以哀景写哀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认真研读诗歌内容,仔细比对诗歌内容和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 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D,“以哀景写哀情’的正衬手法”错,本诗中的“月”交代了时间,并不是以哀景写哀情。故选D。
11、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在写法上的不同。
【答案】《琵琶行》中主要的笔墨是对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所取的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读懂诗意,由写音乐的关键语句入手。本诗描绘了明月之夜女子弹筝的形象,着力描写了音乐效果,表现了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与《琵琶行》是相似的。再者,从弹奏者的身世来看,本诗与《琵琶行》也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本身的描写上。《琵琶行》手法明确,对琵琶声进行了铺陈描写。本诗描写集中在“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主要从听者感受写起,应是侧面描写。
四、语言表达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约3000篇诗作,①            。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②                 ,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③           ,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
【答案】 (1).①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 (2).②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 (3).③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①处,根据前文“不仅留下约3000篇诗作”和后文的内容可知,此处应填“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之类的语句。②处,前文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论点,横线前说了“情”,横线后说了“义”,可见横线处应说明“言和声”,再根据“内容”“效果”等词和对诗的基本认识,可知应填“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之类的语句。③处,横线前说“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横线后的句子对应的是“情者系于政”,故横线处的句子应对应“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故可填“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之类的语句。
五、情景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正面描写了琵琶女在诗人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3)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之前的准备工作。
(4)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调动听觉、视觉来描写乐声由婉转流畅 变为冷涩。
(5)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出琵琶女的技艺高超、 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6)白居易《琵琶行》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
(7)《老残游记》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描写了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两句是“                                                    ”。
【答案】
(1).(1)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获花秋瑟瑟 (2).(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4).(4)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5).(5)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6).(6)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 逢何必曾相识 (7).(7)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
【详解 】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查的方向,同时要注意理解所给情景,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字形的正确书写。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白居易《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 凉气氛”。“白居易《琵琶行》中,正面描写了琵琶女在诗人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的是演奏之前的准备工作”。“白居易《琵琶行》中,调动听觉、视觉来描写乐声由婉转流畅变为冷涩”。“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出琵琶女的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白居易《琵琶行》 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描写了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1)浔,获,瑟;(2)犹,遮;(3)拨;(4)莺,幽;(5)教,妆,妒;(6)沦;(7)舫,唯。
【点睛】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 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琵琶行(并”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