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41  2019-11-2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1]
海南省东方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八所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一)
语文试卷
命题人:龚思 审题人:苏海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通俗文化”一词最先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提出,但对于通俗文化的概念,学界至今仍没有形成定论。何谓通俗文化?顾名思义,即是“通俗的文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这可以反映在各个方面:内容、展示方式、受众等。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面向普通人群、内容不晦涩、展示方式易为大众接受、受到大众喜爱并广为流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优秀通俗文化”则是指通俗文化中具备“优秀”属性的部分。判定某种文化是否优秀,标准莫衷一是。但是,优秀的通俗文化一般需要具备的特征应有:广泛流传、愉悦大部分受众、能反映时代特征且符合主流价值取向。一旦符合这个标准,其对于语文教学、语文素养的培养都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教师的“教”的层面来说,有以下作用:第一,拉近师生距离。受传统思维限制,师生间存在着距离。这个距离体现在礼仪上,是《吕氏春秋•劝学》中所说的“事师之犹事父也”。而当一个教师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保持年轻心态,尝试走近学生,则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学效果自然有事半功倍的可能。第二,丰富教学资源。优秀通俗文化经过教师的筛选,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心理,是传统文化或时代风云的载体,有立德树人的作用,也能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习有效率。如将热点新闻置于教学中,学生不仅能了解时事,还往往会产生独特的见解,间接融入了社会。第三,创新教学方式。教师的授课囿于某种固定的方式极有可能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优秀通俗文化引入课堂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作用。时下受到大众喜爱的一些综艺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对其加以抉择适当融入课堂,能给与学生新鲜感,提升学习动力。如《中国诗词大会》,以竞赛的形式来传承诗词,是一种非常适合课堂的形式。
从学生的“学”的层面来讲,语文课堂引入优秀通俗文化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是最突出的一个效果。与传统课本资源不同,优秀通俗文化资源与学生之间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熟悉的感觉。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让学生分析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某个人物形象,学生必定能讲出个一二三四。拓展阅读视野是另一裨益之处。优秀通俗文化中包含着阅读资源,仅各种类型的通俗小说就数不胜数。此外,还能充实写作内容。优秀通俗文化符合主流价值取向,与社会生活挂钩,这就决定着学生在接触后对写作方向、观点阐述等产生作用。通俗文化本身又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如优秀电影、时事政治新闻、通俗小说等,若能选取适合写作主题的部分写入作文,对写作也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优秀通俗文化对语文教学的促进虽然显而易见,但需要前提:引入的比例要恰当,引入的时机要合适,引入的方法要能被学生接受,引入的频率要合理等。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如何筛选通俗文化资源,如何融入语文课堂,值得学界探索的。这是教学的要求,也是教育的要求,更是这个时代的要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俗文化”最大的特点是通俗,其概念最先由西方学者提出,但尚未有定论。


浏览完整试题B. “优秀通俗文化”的一般特征为广泛流传、愉悦大部分受众、反映时代特征等。
C. 将大众喜爱的一些综艺节目形式融入课堂,能给与学生新鲜感,提升学习动力。
D. 优秀通俗文化资源与学生之间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熟悉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要论述的概念入手,从“教”和“学”两方面论证优秀通俗文化的作用。
B.文章引用《吕氏春秋•劝学》中的话论证了优秀通俗文化能拉近师生距离的观点。
C.文章在分析优秀通俗文化对于“教”与“学”的作用时,分层分点,结构清晰。
D.文章立场客观,既讲述了优秀通俗文化的作用,也提出了运用时有需要注意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热点新闻融入课堂,既丰富了教学资源,也能立德树人,使学生更了解社会。
B. 优秀通俗文化资源里包含着各种类型的阅读资源,对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很有利。
C. 学生在接触优秀通俗文化后能促进写作,使优秀通俗文化更符合主流价值取向。
D.优秀通俗文化资源的使用需要前提,这对语文老师的个人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极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一时间,垃极分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近年来,全国各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看,2013-2017年,上海、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稳居全国前两位。五年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736.0万吨、742.7万吨、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北京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671.7万吨、733.8万吨、790.3万吨、872.6万吨、901.8万吨。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已高达900万吨/年,亟待通过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2005-201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率为3.1%。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平均增速甚至接近7%,出现了垃圾减量每年“越减越多”的尴尬局面,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已迫在眉睫。
(摘编自矫旭东《上海垃圾分类如何引领“新时尚”》)
材料二
早在2000年6月,我国就将8个城市列为垃极分类试点,但时至今日,垃极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扮不清”。
“推行垃圾分类政策目前还存在一些困境。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只从表面作文章,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这一更重要的举措入手,没能让公民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指出。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李长军说:“我们通过七年的研究发现,垃圾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海南省东方”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