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91  2019-11-1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1]
甘肃矢远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
靖远四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德尔斐神庙铭刻着古希腊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警语。正是因为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现代人或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克服人类各种危机,需从这个根源入手。这方面文学大有可为,因其追问和塑造的恰恰是人的灵魂。
首先,文学要有自审意识。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难怪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契承认卡夫卡“属于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家族”。建立自审意识要以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现代社会一方面脱离了基本的食物链式生存方式:一方面仍然带有食物链的标记,随时准备弱肉强食。伟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在主人公开拓进取的道路上始终有一个名叫梅菲斯特费勒斯的魔鬼伴随,诱使浮士德犯错甚至犯罪。这个故事既是人类进步历史的隐喻,也是个人成长的隐喻,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进取精神与消极精神相伴而行。如何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剧作家迪伦马特在<老妇还乡》中采用了“精神围攻法”:他让年轻时犯有过失的主人公陷入猝不及防的精神围攻之中。绝望中他开始反省自己,决心用生命赎罪。于是这个人物形象不再猥琐,甚至涅槃出一种“庄严的气派”。
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要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极为深远。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应该具有人类良知。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别样的人性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可以说,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路有多长,人类认识自我的路就有多长。这一论断的确立当使经常鼓噪或担心“文学死了”的人们安稳入睡了。(摘编自叶延芳《文学当助人识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要从认识人本身入手克服各种危机,而追问塑造人灵魂的文学大有可为。
B.真正伟大的作家思想深远,能用各种非同寻常的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
C.《老妇还乡》中采用“精神围攻法”是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的一种手段。
D.人的思想情感矛盾又复杂,文学家对罪人的看法与历史学家或法学家或许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以例证和引证,阐述文学要以认识人性为基础,培养自审意识。
B.文章第三段面向未来,从深、广两个维度,阐述文学应关爱生命,关怀深层人性。
C.文章结尾用隽永的语言指出:人类永远在认识自我,而文学永远不会消亡。
D.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从助人和识己两方面,阐述了文学应承担的责任。


浏览完整试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真正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人类就能避免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冲突。
B.魔鬼始终伴随《浮士德》主人公,隐喻消极的一面总是伴随着个人的成长。
C.迪伦马特《物理学家》中的追问,启发读者反思人类发展与人性关怀的关系。
D.卡夫卡能揭开表象让人看清生存境况的真实,是因其现实主义属于更高层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多雨的夏天
郭震海
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
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侯东升醒来后,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
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
“天塌了吧!”一名工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
“你找死啊!”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
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走出了工棚。
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他们完全可以站在高墙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他们没有走进过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吗就干吗,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他们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
半夜里,无数盏大灯会将整个工地照亮,高楼一天不封顶,热闹的景象就一天不减,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为什么呢?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
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
“你找死啊!”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她怒气冲冲地骂道。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
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家,温馨的港湾。”城市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
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场难得的透雨。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个不要脸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变得……
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第三自然段的描写简省地勾勒出侯东升及其工友的居住环境,突出其居住环境的简陋、拥挤以及室内东西又脏又乱。
B. 文中的工友嘟哝一句,另一个就“强烈抗议”“骂骂咧咧”,这段对话描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工友之间的关系极其恶劣。
C. 文章描写在那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侯东升和工友们爱干吗就干吗,没人注意没人管,是为了表现农民工平时的生存状态。
D. 农民工们恨雨,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也没有钱,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心向钱看的心理,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相对较低。
5. 文章中多次写到“雨”,请谈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6. 作品以侯东升的困惑“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今天,由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汤科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等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了这一中国AI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现场,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商汤科技、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等全国40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
国内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AI教材,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正式迈入基础教育阶段。由此人工智能这一当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将走出“象牙塔”,成为每一个在校高中生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摘编自唐小丽《普及AI教育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2018年4月28日人民网)
材料二:5月16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人工智能人才短缺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道:“先说一个坏消息,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极度缺乏,几乎没有人才。再说一个好消息是,全世界都缺乏。”
马云进一步说道,就人工智能而言,我们没有未来的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必须要改革。不能让孩子和机器比谁背书背得快,记得快。教育必须要让孩子有创造力,有担当,这是机器做不到的事。“我们国家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马云:中国没有人工智能人才,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2018年5月16日澎湃新闻)
材料三: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编自人民时评《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201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7.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二中马云说人“有担当”,与韩少功认为人机关系中人对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人类有价值观的观点有相似性。
B.所有人工智能目前仍没有超出人类已界定的“智能”概念的水平,它们在现在甚至将来一段时间都属于人类工具。
C.智能社会将面临诸多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了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需要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
D.专家建议人工智能安装记录机器决定与行为的“道德黑匣子”,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 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是我国AI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预示着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技术将走出“象牙塔”。
B.作家韩少功认为人类不能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怀疑自身,应深刻地探索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坚信只有人类的存在才有意义和价值。
C.我国对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的规划,美国大学的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等巨头AI伦理委员会的设立,都表明人工智能风险完全可控。
D.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相比于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中国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
9. 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目前发展AI智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一13题。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祖慧远,梁都水使者。父玄通,梁尚书左民郎。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粱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僧辩叹曰:“此生要鞑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辫顾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岂虚言哉!”除散骑侍郎。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
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天嘉三年,迁征北谘议参军,兼延尉监。五年,除
镇东谘议参军,兼起部郎。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入为尚书金部郎。迁左民郎,以公事免。太建初,起为贞威将军、征南鄱阳谘议参军。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宫通事含人。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
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_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牧其府库,后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下诏卒章曰:“嗟乎!天不与善,歼我良臣。”其见幸如此。
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予磅嗣,官至太
子舍人。(选自《陈书•司马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B.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C.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D.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筹策,本义指古代的一种计算用具,本文中引申为“计策”,成语“运筹帷幄”“一筹莫展”“出谋划策”中的“筹’’“策”与本文中的“筹策”意思相同。
B.白雀,白色的雀,古时以为祥瑞。白雀巢庭、白虹贯日本是自然现象,但在古人眼里,前者
是祥瑞之兆,后者是异常之兆。
C.县伯,爵位名。春秋时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本文中的“县伯”与李密《陈情表》中的“牧伯”都是指爵位名。 ..
D.下诏,指帝王颁发诏令。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号称皇帝,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申聪慧孝顺。他十四岁时便善于下棋;父母因动乱而双亡,他发誓终身食用蔬菜。
B.司马申有勇有谋。据守巴陵,进献筹策,都被采纳;讨伐陆纳,身先士卒,护卫主帅。
C.司马申治理有方。任戎昭将军、江乘令时,治理很有功绩,任秣陵令时以清明能干受赞。
D.司马申淡薄名利。平叛叔陵动乱建立大功得以授职封赏,他却称病辞官,归还府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
译文:
(2)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作品,完成14—15题。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展开余下试题[宋]姜夔①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②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③,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①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②笼纱:即纱笼,指灯笼。③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 )
A.“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从正面着笔,描述了临安元宵节前士庶纵情游赏花灯的盛况。
B.“白头”二句,笔势骤转,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是词人晚年贫寒落魄生活的写照。
C.“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市,寒月袭人,景色凄凉,此即“巷陌风光”的具体化。
D.结句与起句形成对比、反衬: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何其冷清。
E.全词着眼点不在写节日之乐,而在抒身世之感慨,以乐景写哀情,便是此词特色所在。
15. 本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还抱有希望。
(2)《逍遥游》中斥鷃用自己的飞翔经历和境界去否定大鹏的一句是“ ”。
(3)《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澳门历史古城区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是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古城区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东西方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材料语言、装饰手段等美学观念在此____________ ,宛如一座____________的东西方建筑艺术博物馆。徜徉其中,人们会惊异地发现,( ),从巴洛克风格到新古典主义都有典型代表。而数量众多的优秀宗教建筑,也因教派的不同而____________ 。同时,这些西式建筑在其原有风格中又揉进了南洋以及中国沿海一些地方的建筑特色,甚至连天主教堂的部分壁画也以中式手法表现。整个街区布局都体现了风水学的影响。与西方建筑近在咫尺的,则是中国岭南风格的庙宇、清末院落式大宅和广东“西关大屋”式民居。逐渐远去的历史,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抄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澳门历史古城区见证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对话,证明了中国文化的____________ ,以及中西两种相异文化和平共存的可能性。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浑然天成 古色古香 各有千秋 经久不息
B.融为一体 古色古香 各有所长 经久不息
C.浑然天成 美轮美奂 各有所长 生生不息
D.融为一体 美轮美奂 各有千秋 生生不息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逐渐远去的历史,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记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B.历史逐渐远去,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抄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C.逐渐远去的历史,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书写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D.历史逐渐远去,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记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在这里保存
B.这里保存着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
C.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被这里保存
D.这里把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保存
20.下面是某人为自己的母亲过80大寿,给亲戚朋友发的邀请短信。其中有5 处表达不符合要求,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各位亲朋: 
农历十月二十日,是令堂80寿辰。我特意邀请您在日理万机之中,来我府上一聚,共表恭贺之意。时间:当天上午10点。地点:向阳花园别墅12号楼。我们全家等着您到来。
21. 某学校举行辩论赛,辩题为“网络匿名有助于/有害于公众”,请你以反方队员的身份,针对正方发言拟写一段辩论词。要求:不得改换辩题,立场鲜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85字。(6分)
正方发言:网络匿名的作用在于保护发言人的隐私,在触及敏感话题时,因为这种保护的存在,人们会敢于站出来说话,不再麻木、冷漠。可见,网络匿名是我们打开民主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反方发言: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近期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键词”有: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
以上材料中哪两个关键词最能概括你的高中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靖远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 以偏概全,“能用各种非凡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是就卡夫卡而言的,不是就所有“真正伟大的作家”而言的
2.D “从‘助人’和‘识己’两方面阐述了文学应承担的责任”错,文章是从“认识自己”这一角度阐述的。“助人”“识己”也不是并列关系,从文章内容看,文章标题的含义应为“文学应当帮助人认识自己”
3.B A项“只要…就”不正确;C项是“启发读者反思科学发展与人类命运的关系”;D项因果关系倒置。
4. C(A项“简省地勾勒”错误,应是“细腻地描写”。 B项“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确实很低”有误。D项“恨雨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心向钱看的心理”有失偏颇。)
5.(1)结构上多次写雨 ,照应标题“一个多雨的夏天”。雨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作品写侯东升因雨而停工,因雨而心生烦恼想出去走走的所思所想,工友们盼雨而恨雨的矛盾的心理,因雨和妻子的争论,全文都是围绕“雨”而展开。
(2)“雨”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农民工让人心酸的现实处境。
(3)“雨”凸显主题,写工友们盼雨又恨雨的心理表现了农民工工作的辛劳,侯东升和妻子关于雨的争论表现了这些农民工的“边缘化”的生存状态。
6. (1)艺术效果上,以侯东升的疑问作结,留有空白,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2)人物形象上,表现侯东升的内心的困惑,以及对前途的迷茫。
(3)小说主题上,表现了农民工边缘化的生存状态,深化了文章主旨。
7.C(“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这一结论,原文无据)
8.A(B项,原文无“把人工智能纳入我国的新高考”的信息。C项,文章是“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并未否定其他物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D项,所举事例意在表明人类因意识到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而做防范准备,不能得出“风险完全可控”的结论)
9.(答案来源为材料一和材料三)
(1)问题一:人工智能人才短缺。建议:改革教育。从基础教育开始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加快人才培养与储备的步伐。(2)问题二:人工智能中人机关系未理清。建议: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安全评估和风险防控。
(每点3分,问题1分,建议2分,先集中答问题,再集中答建议也可)
10. B
11. C “与李密《陈情表》中的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矢远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