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64  2019-11-1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4]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语文试卷
曲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第四次考试
语 文
试题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不仅表现当时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形态,更体现人类发展内在的心灵史。创作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要达到“史诗”这个高度并不容易,但必须有书写史诗的胸怀和决心。
史诗胸怀的建立离不开创作者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创作者需厘清不同物质基础、生产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形态差异,并分析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生存结构、生活形态,理解与当代生活不同的原因,挖掘其蕴含的可以超越时空的精神价值。历史剧之所以受到大众喜爱,正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借此文艺形态了解人类过去的历史、重拾文化记忆,一方面可以体味到历史剧中蕴含的现代价值,并有所思考和启发。
比如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西方思想家、史学家伏尔泰以此为基础写就《中国孤儿》,影响甚广。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几乎产生同样的困惑:一个人怎么会为救别人的儿子献出自己的骨肉?这就需要对故事发生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形态有所了解。故事发生在分封制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士以下的人没有自己的土地,都依附宗主生存。赵盾家族是晋国最大宗主,所以当赵家面临灭顶之灾时,为其留下宗嗣以期东山再起便成为赵家门人唯一的希望。程婴献子就发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生活形态下。他们当时的行为不只是为赵家,还为许多依附于赵家生存的门人、为晋国,这就体现出中国人的大义精神。提炼出历史中蕴含的精神,也就找到了创作这部历史题材的史诗胸怀。
今天出现一些历史题材影视剧,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心,见心难见真,剧情雷人,同质化严重,观众也不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创作者对历史缺乏认知。从历史认识上正本清源,才能够规避创作中出现的匪夷所思的情节和桥段,才能够让历史剧传达出正确的唯物史观和积极的文化精神。这建立在创作者对大量一手资料的阅读和思考基础之上。
史诗胸怀的有效传达同时还离不开创作者对文艺创作规律的遵循,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创作者需要以美学的、文学的方式来叙述故事、传递正确的历史观。历史剧本不同于历史学术论文,文学艺术有自己的叙事系统和逻辑规则,在编剧结构的房子里只有艺术形象才住得进去,美学价值的突破往往也会带来思想价值的突破。比如,传统戏曲一人一事的叙述方法——一个故事只有一个核心主人公,主人公往哪儿走,故事 就说到哪儿,然后带出新的人物——在当下已经不能满足今天人们的审美需求。写作时不局限于这种传统的架构方式和叙事方式,“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这是苏东坡对自己创作的总结。
今天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不同文化互相激荡、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我们就更加需要“以我为主”的文化立场,需要对自己的历史有较为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知。文艺工作者都应具有史诗胸怀,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彰显当代价值,这是写作者应有的担当。
(摘编自刘和平《创作历史剧当有史诗胸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诗是表现人类客观生活和主观心灵的庄严的文学体裁,历史剧达不到史诗的高度是因为创作者缺乏史诗的胸怀。


浏览完整试题 B.创作历史剧要正确认知历史,这需要创作者厘清不同文化形态的差异,分析原因,挖掘历史中蕴含的精神价值。
C.要避免当前历史剧创作中出现雷人剧情、同质化等问题,关键在于创作者对历史要有正确的认知。
D.在当今的变革时代,文化多元,写作者应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史诗胸怀,有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时代价值的担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提出了创作历史剧应具有史诗胸怀的观点,然后从史诗胸怀的建立和有效传达两个方面来阐述。
B.文中以伏尔泰《中国孤儿》与一些历史剧的对比,是为了论述伏尔泰对中国历史有正确的认知。
C.文中提到历史剧本不同于历史学术论文,论证了文艺创作要遵循文学和美学创作规律。
D.文章举传统戏曲的例子说明创作要根据审美需求变化,引用苏轼的话说明创作要灵活自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秀的历史剧有助于人们了解过去的历史、文化,可以让人们体味、思考历史剧中蕴含的现代价值,因比受到大众喜爱。
B.历史上出现程婴献子的行为是因为受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形态的影响,其中蕴含着中国人的大义精神。
C.创作好的历史剧,需要创作者大量阅读和思考一手资料,从这些资料中找到历史背后的生活形态和文化精神。
D.历史剧要让观众满意,创作者不仅需要对历史有正确的认知,更需要用美学和文学的方式来创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Ⅱ》《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三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和电影创作水平的提升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B. “中国天眼”“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体现了中国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
C. 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较大。
D. 令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的原因有: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
5.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80后、90后一代人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提高。
B. 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C. 由材料三可知,科幻电影以较少的数量产生较高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
D. 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
6. 结合材料思考,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你又会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走进铜鼓的细节
荆永鸣
我和采访团的同行们从南昌出发,驱车四个多小时,在一场骤雨初歇的正午抵达铜鼓。
铜鼓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铜鼓明设铜鼓营,清置铜鼓厅,1912年置铜鼓县。因城东有一巨石,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故而得名。因此,铜鼓又是一首古老的歌。如今,在跳动着十四万个生命音符的铜鼓县,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是淳朴、典雅的客家人。又因此,这里不仅流传着浓郁的客家习俗、美味独特的客家饮食,同时甜美动听的客家山歌,更是被誉为客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采访途中,县委领导专门请来的一位客家山歌的传承人,在半路跳上车,为我们唱了两首山歌。我听不懂客家方言,但那优美婉转的旋律,已超越了歌词的含义。
地处湘赣边界的铜鼓,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极目所见,群峰叠翠,万木葱茏。据陪同者介绍,铜鼓县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七,居全国前列。此外,这里还有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有绵延十余公里的丹霞地貌,有与《桃花源记》中高度契合的山川幽谷。与此同时,投资二十多亿元的汤里温泉也即将建成。铜鼓是长寿之乡,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还被誉为中国百佳“深呼吱小城”。然而,我们此行的目的,不为铜鼓的“天然氧吧”,不为它的“避暑胜地”,而是为了走进一段红色的记忆。


展开余下试题在短短半天时间里,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秋收起义前委员会旧址和秋收起义阅兵广场。那油漆剥落的书桌、古老奇特的油灯和锈蚀的刀枪剑戟,引领我们走进一幕又一幕历史的记忆与细节。就是在萧家祠的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的著名诗句。我驻足铜鼓秋收起义阅兵广场,凝视纪念碑上的工农革命军的威武雕像,不禁进入遐思,耳边仿佛又闻惊雷声动,鼓角争鸣。让我深感震撼的是,也正是在那段飞扬激荡的岁月里,在铜鼓,先后有七万八千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光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一万八千人。铜鼓,这块名副其实的红色热土,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令我感到凝重。
浏阳与张坊镇交界处的排埠镇月形湾,潭水碧绿,溪流淙淙,山上长满了翠竹、灌木与茅草。如果没有史料记载,很少会有人想到,在这个普通的山湾,毛泽东曾经历过他革命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被捕。1927年9月7日,毛泽东乔装成安源煤矿采购员,从安源出发,奔赴铜鼓, 准备亲自领导秋收起义。一路上日夜兼程,绕过敌人重兵把守的萍乡,在9月8日进入浏阳张坊镇七溪村时,被张坊的团丁抓住。团丁要把毛泽东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押送途中,毛泽东决定设法逃跑。在离民团总部不到二百米的地方,终于找到了机会。他急中生智,成功逃脱。后来在一个叫陈九兴的农民帮助下,毛泽东在吴家祠住了一夜,于9月10日到达铜鼓县城萧家祠。次日,在铜鼓大沙洲的永宁桥畔举行了阅兵仪式,发动了永载史册的秋收起义。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景仰乐道的传奇史话。时光带走了岁月的风尘,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早已在这里凝固。如今,小小的月形湾,作为一代伟人的化险地,已构成了一道独特的精神风景。
在铜鼓,我们采访的最后一站,是大沩山下永丰村的“精准扶贫”。据镇党委书记介绍,永丰村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他们实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脱贫策略,把峡谷溪水打造成“江西第一漂'把高山荒地建成江西第二家野外高山滑雪场,同时把深山竹笋、杨梅、尖采、板栗、山楂做成罐头,甚至把竹子做成电脑键盘、鼠标、小音箱等,远销各地。
离开铜鼓前,我独自来到了定江河边。我想找一位当地人,最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聊一聊,做个简单的交流。我凝望着眼前幽深的河水,回想着在铜鼓的所见所闻,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我在想,悠长的河水流走了岁月的泥沙,却流不走凝固的历史。而凝固的历史与流动的现实在这里交织,或许后者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吧。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史料介绍了铜鼓的设置时间、命名由来,更好地说明了铜鼓悠久的历史,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B.我们走进铜鼓,既是因为铜鼓独特的客家文化、优越的生态环境,也是为了走进历史上的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
C.参观过月形湾后,人们不由庆幸:当年如果不是毛泽东机智地逃脱敌人之手,中国的革命历史就会改写。
D.这篇散文以小见大,借铜鼓县既表现了对革命历史的缅怀,也充分表达了对铜鼓明天更加祥和美好的祈愿。
8.文中插叙了毛泽东革命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被捕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文中说“凝固的历史与流动的现实在这里交织,或许后者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吧”,请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 25分)
10.下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细小,微小
C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的变故。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大王来何操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韦陟字殷卿,京兆万年人。父安石晚有子,及为并州司马,始生陟及斌,俱少聪敏,颇异常童。神龙二年,陟始十岁,拜温王府东阁祭酒,累迁秘书太堂丞,有文彩,善隶书,辞人、秀士已游其门矣。开元初,丁父忧,杜门不出八年,与弟斌相劝励,探讨典坟,俱有盛名。张九龄一代辞宗,为中书令.引陟为中书舍人,时人以为美谈。
后为礼部侍郎。陟好接后辈,尤鉴于文,虽辞人后生,靡不谙练。曩者主司取与,皆以一场之善,登其科目,不尽其才。陟令举人自通所工诗笔,先试一日,知其所长,然后依常式考核,片善无遗,美声盈路。李林甫忌之,出为襄阳太守,寻移河东太守,充本道采访使。十二年入考,右相杨国忠恶其才望,恐其践台衡,乃引河东人吴象之谓曰:“子能使人告陟乎?吾以子为御史。”象之乃告陟与御史中丞吉温结托,欲谋陷朝廷,又诱陟侄韦元志证之。陟坐贬昭州平乐尉。会禄山反,陷洛阳,弟斌为贼所得。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应,潜令吏卒伺其所居。陟坚卧不动。
肃宗即位于灵武,有诏令陟赴行在.深器之,拜御史大夫。杜甫上表论房琯有大臣度,辞旨迂诞,肃宗怒,令陟讯之。陟因入奏曰:“杜甫所论房琯事,不失谏臣大体。”上由此疏之。时朝臣立班多不整肃,至有班头相吊哭者,乃罢陟御史大夫,授吏部尚书。因宗人伐墓柏,坐不能禁,出为绛州刺史。
陟早有台辅之望,间被李林甫、杨国忠所挤。及中原兵起,天下事殷,陟常自谓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因遘疾,卒于虢州,时年六十五,赠荆州大都督。
12.下列对文中回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陟常自谓负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
B.陟常自谓负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
C.陟常自谓负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
D.陟常自谓负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隶书,汉字书法的常见字体之一,一般认为由楷书发展而来,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B.典坟,三坟五典的简称,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的书。后泛指各种古典书籍。
C.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巡幸的地方。安史之乱中长安被叛军攻占,唐肃宗在灵武登基称帝,灵武在当时就成为行在所。
D.谏臣,一般都是忠君报国、刚正不阿之士,他们会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进谏规劝。文中韦陟认为杜甫上表论房琯事并无过错。


展开余下试题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韦陟聪颖好学,才华显于当世。他年幼时十分聪敏,十岁就开始做官。曾多年闭门不出,用心攻读,享有盛名。张九龄引荐他担任中书舍人。
B.韦陟关心后辈,善于选拔人才。他担任礼部侍郎时,喜好和后辈交往,对后辈文人十分熟悉。选拔人才结合考生特长进行考核,得到众人赞誉。
C.韦陟为人正直,敢于仗义执言。安史之乱期间,他担任御史大夫时为杜甫直言辩护,但也因此被唐肃宗疏远,不得不离开朝廷出任绛州刺史。
D.韦陟命途多舛,深感壮志难酬。他才华出众,极有声望,但仕途坎坷,先后遭到李林甫、杨国忠的排挤或陷害,感慨有一身本领却无法施展。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弟斌为贼所得。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应,潜令吏卒伺其所居。
(2)杜甫上表论房琯有大臣度,辞旨迂诞,肃宗怒,令陟讯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词,完成16~17小题。
陈维崧词二首
卜算子•阻风瓜步(甲)
风急楚天秋,日落吴山暮。乌臼红梨树树霜,船在霜中住。
极目落帆亭,侧听催船鼓。闻道长江日夜流,何不流侬去?
点绛唇•阻风江口(乙)
浊浪堆空,暨阳[注]城下风涛怒。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
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
【注】暨阳,今江苏江阴。君山在江阴北郊,因春申君葬此而得名。春申君即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博闻善辨,礼贤下士,曾任楚相二十多年。
16.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3分)
A. 甲词上阕既用“风急”“船在”照应题目,又通过景物描写点明时令和环境,可谓言简而意丰。
B. 甲词下阕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笔,写出了词人不畏风急霜重、从容欣赏江岸美景的情态。
C. 乙词上阕刻画了江面风大浪高的景象,动词“堆”“怒”“轰”和比喻“冰车铁柱”的运用,生动传神。
D. 乙词下阕借助春申君的典故含蓄地传达情怀,尾句用“蛟龙舞”再写江上风浪,与上阕内容相呼应。
17. 比较分析两首词所表达情感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有两次写到氓的性情粗暴,一处是“ ”,另一处是“ ”。
(2)《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 , 。”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春运的壮观景象,未必能为西方世界理解,国人却能心领神会。与最爱的家人相会,方不负一年的奔波与辛劳。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有个 的段子是这么说的:身处北上广的托尼、露西,回到村里,就变回了二狗、翠花。撇开戏谑的成分不谈,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实,能从春节汲取力量的,又何止是个人?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无需 的宣传,也无需不厌其烦的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的幸福画面中。当然,我们不必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停滞不前,并不是可取的态度。在饭桌上被亲友逼问、催婚,为了领压岁钱不停地磕头,凡此种种,都给欢乐祥和的春节气氛添上了不和谐音。因此,想要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陋习。( )。有人说,不再看春晚是家庭气息淡薄的表现。其实,全家一起看电影或看网剧,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娱乐、休闲方式的多元化,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已经变得更自由、更丰富。同理,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 的祝福,有趣的抢红包打消了“节日腐败”的烦恼……敢于拥抱新生事物,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才能获得新生。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家喻户晓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千篇一律
B.家喻户晓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众口一词
C.耳熟能详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千篇一律
D.耳熟能详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众口一词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每—个春节的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B.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C.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D.春节的每—个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征也得到了印证。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同时需要我们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B.同时,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是我们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具体行为。
C.我们为了传统的文化生生不息,同时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D.同时,为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22.下面是某校医务室李老师给市二医院张院长的一封邀请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请指出并改正。(5分)
我是贵校医务室的小李,正值春季传染病高发期,诚挚邀请您为我校师生开展一场传染病知识讲座。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师生的传染病防疫意识。您是国内医学界小有名气的传染病专家,如果您能略尽绵薄之力,我校将不胜感激。拜托您的答复。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7年4月进入前期筹拍,9月6日开拍,2018年4月1日全剧杀青,12月25日开播。播出后,不少细心的网友发现,该剧台词漏洞百出,出现了“手上的掌上明珠”“听过一些耳闻”等显而易见的病句,以至于不少语文老师将其台词作为教学范例。虽然剧方已经在DVD版本中将出错的台词进行了重新配音和配字幕,但不少网友仍质疑该剧编剧水平不过关。
②87版本的《红楼梦》,1983年筹拍,1984年剧组在圆明园办了夏季培训班,还邀请了20位红学专家组成顾问团,拍摄共耗费了三年的时间,1987年春节试播六集。87版《红楼梦》经久不衰,成了影视剧史上的“东方明珠”,被无数后人瞻仰。
同样是电视剧,一个遭人质疑,一个经久不衰,为什么?请你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编剧写一封信,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 文
1.A说法绝对。根据第一段可知,历史剧创作者有史诗胸怀,也不一定能达到史诗高度。
2.B文中举伏尔泰《中国孤儿》主要不是来说明伏尔泰对“中国历史”有正确认知,而是为了说明创作要对作品的背景历史和文化形态有所了解。
3.D创作的历史剧要让观众满意,创作者需要对历史有正确的认知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保定”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