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10  2019-11-1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0]
江西省高安市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诓骗(kuāng ) 阔绰(cuò) 不足为据 走头无路
B.停滞(zhì) 遁词(dùn) 行之有效 郑重其事
C.桑梓(xīn) 筵席(yán) 如雷灌耳 怀古伤今
D.豢养(quàn) 撩逗(liáo) 形消骨立 抽丝剥茧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临沂市第八届全面健身运动会,发令枪一响,近万名健身爱好者忘乎所以地向终点——市文化广场奔去。
B.认认真真地读上几本,研究几个人物,深究几个案例,吃透这些材料,让它化为自己的血肉,写作上就会左右逢源。
C.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D.《经典咏流传》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美的韵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增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
B.中学生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不断提升文学素养,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我们不能不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是永恒的。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一生周游列国的“千古圣人”孔夫子,于旅途思索中点燃历史和传统的智慧火花,创立儒家学说。
②素心(心地纯朴)做人,是一种人生境界。
③他的素心,不仅拓宽了自己的人生境界,也拓宽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
④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
⑤素心之人,既不为名利勾心斗角,枉费心机,也不刻意去躲避名利,自命清高。
A.⑤③①④② B.④②①③⑤ C.②④⑤①③ D.①③⑤②④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那么,何以无知无情的自然景物会异态纷呈,美 不胜收,使人身入其境而流连忘返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A.自然景物真的无知无情吗 B.为什么它对待人类最公平呢
C.自然景物究竟美不美呢 D.自然景物真的美吗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①,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②,诗和雪缴缠③。一笑琅然④。
【注释】①青荧:青光闪映。②鏖(áo)战:激战。③缴缠:纠缠。④琅然:指笑声朗朗的样子。
6.下列对散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曲中主要写了作者夜游洞庭湖的所见所感。
B.在夜半的静寂中,“朔风”一词使读者与作者仿佛听到了陡然而至的凄厉的呼啸声。
C.三个动词“争”“战”“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飞舞的场景。


浏览完整试题D.曲中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由豪迈洒脱到孤寂悲凉,到最后意外惊喜。
7.下列对这首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全曲步步设景,层层推进,入情入理而又出新出变。
B.曲中的孤舟、灯火是旷远幽寂的静景,朔风、飞雪是动景。
C.曲中的排比句增强了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别具一种温婉之美。
D.曲中虚实结合,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更丰富的画面。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8-11小题。(12分)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①,寓居城下。晏殊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②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③云:“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 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由是四方 从者辐凑④。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⑤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节选自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母忧:母亲的丧事。范公是指范仲淹。②诇(xiòng):看。③绐(dài):欺骗、撒谎。④辐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⑤场屋:科举考试的场所,这里指科举考试。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晏丞相殊∕留守南京 B.训督学者∕皆有法度
C.往往∕潜至斋舍诇之 D.出题使诸生∕作赋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掌( ) (2)妄( ) (3)法(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适疲倦,暂就枕耳。
(2)由是四方从者辐凑。
11.从短文看来,哪些因素使得范仲淹的教学卓有成效?(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写所缺的古诗文名句。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夫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__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
(6)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6分)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①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②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 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③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 加元。
④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 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 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 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⑤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 “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⑥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⑦我疑惑地说: “不大,比较小。” 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 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⑧我 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 去 ,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 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⑨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 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⑩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⑪“这种鱼本来能活 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 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⑫没有唯利是 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 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觉得自己无比渺小。 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 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 3 加元.
⑬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 尊重每一个生命, 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⑭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13.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 “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3分)
意外→ (______) → (______) →疑惑→ (_________)
14.品析第⑦段划线句,说说作者 “疑惑”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15.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3分)
1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标题的好处.(3分)
17.品析第13段划线句,说说 “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读了这篇文章, 给了你怎样的启 示?(5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4分)
俗话说得好
①人常说:“俗话说得好。”这不仅仅是引用或生发某 一句俗话时所使用的语辞和套话,同时也是对俗话本身的一种价值判断与中肯评价。俗话亦称俗谚、谚语,是传统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民的词典,从中真切地感知和领略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品格风骨。
②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真。《韩非子》有言:“古无虚谚。”由于谚语是我们的先民通过口耳相传源远流长传承下来的,真实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不然,谁会将一句套话、假话抑或虚与委蛇的话,一代又一代“义务”地接力传递下来呢?孔子曰:“修辞立其诚。”真诚 与真实,乃讲话作文的第一要义。俗话说:“十句谚语十句真,一方水土一方人。”还说,“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谚语之天然本真,完全是通过不加修饰地自然呈现出来的。
③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善。有道是,“知行合一是善”,善是人心的指归。而现实中最大的问题却在于,知善是一码事儿,行善则是另一码事儿。俗话常说:“嘴里念的《金刚经》,怀里揣的豺狼心。”西谚亦云:“舌尖儿上挂着上帝,心窝儿里藏着魔鬼。”可见此类口是心非、言清行浊的恶人恶行,古今中外,并不罕见。贪官和恶人也知道善是美好而光荣的,因为他们所极力表现出的种种伪善,恰恰是借助人们对美德所表示的礼赞和景仰以售其奸。


展开余下试题④谚语的善,在于它的益世功能 和实用价值。千百年来,谚语保留着许多对生产生活颇有用处,对世道人心颇有教益的东西。譬如,“春捂秋冻”(养生),“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饮食),“一房好媳妇,三代好儿孙”(婚姻),“惊蛰百虫动,走马快耕田”(生产),“花开在春天,人学在少年”(励志),“凡人败德坏名,钱财占了八分”(警世),等等。可以说,谚语是 人类历史长河里沉淀下来的金子。
⑤谚语虽是黎民百姓的家常话,但在家长里短中却包含着生活哲理与人生哲学。谚语的内容内涵,几乎都是向上向善的;纵使伤时骂世,也是从反面 来隐喻劝善的。俗话说:“打一个比方劝一个人。”古往今来,谚语始终“自觉地”承担着一种社会教化功能,如知时节的春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使是从未上过学的人之父母,亦可用谚语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长大成人。
⑥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美。有道是,“情景合一是美”。俗谚“情人眼里出西施”,便是典型一例。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讲过:“美是生活。”作为全景式反映生活的谚语,其本身就是美的集合。俗话说:“人是正月正,景是九月九。”老百姓讲究,宁穷一年,不穷一天,“正月正”乃大年初一,这一天,每一个人都有钱有闲有精神!“九月九”已入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凉爽宜人,橙黄橘绿,美景无限。正月正的人,九月九的景,风光鲜丽,正当其时。此类俗谚,既是景语,亦是情语,情景交融,美美与共。
⑦可以说,所有的谚语都似比喻,所有的比喻都是诗文。诗意是美,隽永是美,幽默是美,思想是美,物我交融、情景合一是真美,朴素自然、俗中见雅是大美。
⑧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俗话所关注的从来是大地和人民,所深入的永远是生活与心灵。自古及今,它就像空气和泥土,其存在价值和用世功能,不仅百姓日用而不知,即使学术界、思想界或许亦未曾意识到它的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并真正加以重视起来。它是名副其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活的哲学。形式上的大白话、大实话,内容上的乡土气、泥土味,正是它深入人心、流布广远的真谛所在;也是它称之为文化、融心化人的根本所在。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论 述中心论点的?(5分)
19.请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20.下面这两个句子,可以作为第几段的论据呢?说出理由。(3分)
俗话说:“一白一黑是一天,一青一黄是一年。”青黄黑白,四季晨昏,设色对比,简单分明。
21.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1)俗话亦称俗谚、谚语,因其使用范围之广,其存在价值广为人们所重视。(______)
(2)古往今来,谚语始终“自觉地”承担着一种社会教化功能,引导人们向上向善。(______)
(3)不少俗谚,既是景语,亦是情语,情景交融,美美与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_____ 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2. 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6分,各2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車布直裰,持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 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
(2)选文中鲁智深打两个公人的原因是什么?
(3)原著中还有哪个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
23.写作。(50分)
春萌青草,夏沐芳华,秋染落叶,冬凝雪花。四季的轮回中,我们常常慨叹时光匆匆,世事易变。然而,细数指尖微漏的时光,总有一种凝望让你动情感怀:父母无言的注视,凝望是一种不变的关爱;师长深长的目光,凝望是一种深情的关怀;朋友亲切的眼神,凝望是一种永恒的关注……凝望是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守,凝望是对幸福的呼唤与渴求……渐变的时光里,你可曾感受到那情感丰富的凝望?
请以“时光里,那 的凝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文体不限。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B A.阔绰(chuò),走头无路——走投无路。C. 桑梓(zǐ),如雷灌耳——如雷贯耳。D. 豢养( huàn),形消骨立——形销骨立。
2.A【解析】试题分析: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贬义词。
3.B【解析】A项中“提高”与“范围”搭配不当。C项否定不当,去掉“不”。D.项词语顺序颠倒,改为“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永恒的记忆。”
4.C【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阅读此段文字,谈论 的话题是“素心”,②句为总起句,即可排除其它选项,故选C。
5.A【解析】先分析内容与情境。自然景物为什么会美 究竟美在何处 这是集中一个问题步步深入的发问,符合表达逻辑。特别是后面对于这个问题中这指代的是前两问中的内容,这样就更应该是对同一个问题的发问了。而A,B两项内容与前面一问无关;D项内容实际上也岔开了话题。故选A。
6. D 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7 .C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8. D 出题/使诸生作赋。
9.(1)掌管,执掌 (2)胡乱地 (3)学习、效仿的对象
10.(1)刚好有些疲倦,刚躺下休息一会。
(2)因为这个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11.对 学生要求严格且以身作则,方法得当。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从“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 恭谨,以身先之。”得出“勤劳恭谨”“以身作则”“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看出范仲淹要求严格。“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得出范仲淹以身作则、讲究方法。
【点睛】
参考译文:丞相晏殊留守南京,范公的母亲去世,为母守丧借住在城下。晏公聘请他掌管府学。范公经常住在学堂之中,训导督促学生都很有方法和尺度,辛勤劳苦恭顺谦虚,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典范。晚上给学生上课,读书睡觉吃饭,都定下了时间。总是暗暗地去斋舍察看,见到睡觉的人,就责问他。那人撒谎说:“刚好有些疲倦,刚躺下休息一会。”范仲淹问休息之前看的是什么书,那人也胡乱对答,范仲淹马上取来书问他。那个人不能对答,于是惩罚了他。范仲淹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作一篇,想了解题目的难易和用意,也让学生把它作为标准。因为这个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后来宋代人在考场、朝廷上获得文学名声的,大多是范仲淹教出来的。
12.到乡翻似烂柯人 闲来垂钓碧溪上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欲为圣明除弊事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雾凇沆砀


展开余下试题13.疑惑 怀疑 震撼
14.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
15.友善 热情(耐心) 尊重生命
16.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7.意思:注入情感,并根据饲养动物的特性,恰当地喂养,保证它们活得好,活得长。(或:尊重生命,把动物当人一样喂养) 启示:①我们应该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追求利益,不能把人类的利益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②卖鱼人不唯利是图、热情友善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③我们要勇于认识到自已的不足,及时改变自我。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俗话说得好。本文分别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中心论点: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真;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善;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美。
19.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谚语的善,在于它的益世功能和实用价值”这一观点, 然后举了不少含有“益世功能和实用价值”的具体俗语来举例论证,最后通过把俗语比作金子来总结观点。
20.第⑥段;因为这一段主要论证俗语之美,而这两个句子就体现了俗语能够给人带来直观的美的感受这一现象。
21.(1)× (2)√ (3)√
考查对文章的内容理解。(1)错,与原文“其存在价值和用世功能,不仅百姓日用而不知,即使学术界、思想界或许亦未曾意识到它的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并真正加以重视起来。”不符。(2)(3)符合文章意思,是对的。
22. 1.《水浒传》 2.薛霸要杀害林冲,鲁智深为保护林冲与两个公人发生冲突。
3.武松。喝了十八碗酒独自过景阳冈,在哨棒打断的情况下,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足见其武艺高强,有英雄气概。(其它也可)
24.时光里,那温暖的凝望
记忆里最不能抹去的便是母亲凝望的眼神。
记得小时候的一个夏夜,窗外柔和的月光倾泻下来,夹杂着蝉阵阵的鸣叫声透过窗缝伏在我的脸上。我正酣睡着,蒙眬中听见“吱”一声,一道微弱的光线从门缝透进来,是母亲!她正小心翼翼探着头,我不敢动弹,仍调和着均匀的呼吸,透过眼缝注视着母亲。我望见了母亲镜片后的双眼——母亲正凝望着 我,眼中仿佛有一湾清澈的泉水,如月光般倾泻下来滑过我的脸颊,就像母亲轻抚着孩子的头一样温柔优美。我在那样温暖凝望的笼罩下,渐渐坠入甜甜的梦乡……
长大些,记得一次与父亲外出旅游,母亲到车站送我们。广播大声宣报着车次时间,我和父亲拎起行李便疾步走向检票口。我小跑着尾随父亲,当我不经意间一回头,我不禁停下了脚步:母亲正远远地凝望着我,右手不停地挥舞着;我被父亲拉住,而我忍不住再次回头时,我注意到了母亲那双逐渐模糊的眼睛却又清晰可辨!我拉住父亲,久久地凝望母亲的眼神——仿佛迷雾中站在如片片浪潮的芦苇荡后面的姑娘,缥缈不定又饱含深情。母亲远远地伫立在门口,像远山上的一座雕像。我悄悄抹了把泪水,头也不回地冲进熙攘的人群。
上了初中,母亲总是晚上为我送饭。一天晚上,我在窗口观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中无数游荡的白雪飘扬着,掷到树梢上,窗棂上发出空灵清脆的响声。在人头攒动的人群中,我一眼发现了站在树下的母亲:她披着一层厚厚的积雪,透过凛冽浑浊的寒风,我清晰地望见母亲的眼中似乎涌动着一股暖流,那是能使积雪消融,让天空明镜如水的温暖。我飞奔出去,捧起母亲冻得通红的脸颊:“妈,回去吧。”
母亲边抚摸我的头边凝望 着我,我似乎明白了:母亲镜片并未上霜的原因,竟是因为那眼神里所蕴藏的是不惧寒冷的坚守,是一份有温度的爱!母亲呼着 寒气,那温暖得能融化冰霜的眼神终消失在刺骨的寒风中……
岁月如歌,母亲一次次的凝望,眼中总是流露着或多或少的悲伤。也许是母亲的目光已不能将我完全包裹在里面了吧……
母亲的眼睛中没有篝火似的燥热,却藏着烛光般的温暖;母亲的心中没有大海般的波涛,却有雪白激荡的浪花……母亲的眼神永远不会被冰雪冰冻,因为她无数次的凝望,每次坚守的动作里都蕴藏着浓浓的母爱——它正向外扩散着,萦绕在我的心间,沁入我的心房!
【解析】此文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注意提示语中的信息,“四季轮回”意在突出时间的变化,“世事易变”意在突出事件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要着力描写的是动情感怀的凝望。这凝望来源于父母、师长、朋友……横线所填词语是行文立意上要着力表现的重点,或“不变”,或“深情”,或“永恒”,在描写“凝望”时要传达出凝望中隐含的情感。突出这一感情落脚点,以此突出主题。审清题目中的关键词,要写出时间的变化、凝望的目光的特点、凝望中隐含的情感特点、凝望的对象不变、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眺等,作文时我们要紧扣“凝望”来表现主题。从构思而言,主要是如何补全文题。可以从提示语“父母无言的注视,凝望是一种不变的关爱;师长深长的目光,凝望是一种深情的关怀;朋友亲切的眼神,凝望是一种永恒的关注”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来写。通过创设情境、神态描写突出凝望。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行文思路应以时光变化为线索,体现时间跨度,可以写幼儿园—小学—初中,可以写春—夏—秋—冬,也可以写早晨—中午—傍晚,写出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以此来升华情感。广泛遴选素材,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选材上出奇制胜。
【点睛】半命题作文,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高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