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96  2019-11-20
标签:苏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6]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往往是先考虑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有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更好地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 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
B. 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风随草动,强调领导者对于百姓的影响之大。
C. 《诗经》中的“风”,就是指“风俗习惯”,《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涉及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D. 《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B.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是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会偷偷摸摸去做。
C. 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的内容与“赋”“比”“兴”的手法合称为“诗经六义”,结构上往往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借鉴好习惯好风俗,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 好习俗。
B. 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
C. 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D. 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蒂姑姑来访 (美)马里恩•艾什
我和妻子住在伊利诺斯州的一个小镇上。那时候小镇的情况特别糟,因为已经连续干旱三年了,许多家庭都已经搬到别处去了。小镇的资源越来越贫乏,居民们也情绪低落、脾气暴燥,经常为一些小事吵得天翻地覆。一些人甚至不再上教堂了。
“小镇期待奇迹。”牧师垂头丧气地说。
海蒂姑姑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从佛罗里达州来到我们这里的。她戴着一顶天蓝色的无边女帽。“这颜色与我的白头发正相配。”她说。事实上,那顶帽子与她那闪闪发亮的蓝眼睛更相配。海蒂姑姑对谁都笑容可掬,从来不说一句不友好的话。没过多久,小镇上的所有居民就都称她为“海蒂姑姑”了。
当我们带她去教堂的时候,她很震惊。因为管风琴静静地立在那儿,没有人演奏,而由留声机为大家播放赞美诗。“梅布尔•肖说她的关节炎发作了,不能演奏了。”我解释道。 “啊,我喜欢演奏管风琴,”海蒂姑姑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为大家演奏。”
人们兴奋极了,但只有一小会儿——海蒂姑姑演奏得糟极了,调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比没人演奏还要糟不知多少倍。
海蒂姑姑为我们演奏了两个星期之后,牧师亲自去找梅布尔了。他告诉她,大家需要她,大家恳求她再回来演奏管风琴。“好吧,”梅布尔说,“如果你们真希望我回去的话,那我就回去吧。”星期天,梅布尔又在教堂演奏管风琴了。当大家陶醉在梅布尔的音乐声中时,海蒂姑姑的蓝眼睛也熠熠生辉。
又一个星期天,教堂里没有出板报。牧师向大家道歉。原来,负责抄写的琼斯夫人说她没有时间再做这件事了。“我愿意做这件事。”她说。“太好了!”牧师高兴地叫道。但当时后排就有人叫道:“哦,不!”
后来的事实证明,可怜的海蒂姑姑的抄写能力和她的演奏能力一样差。她抄写的板报错字连篇,简直让人没法读。许多人去找琼斯夫人,恳求她继续担任抄写的任务。琼斯夫人终于同意了。
其后,海蒂姑姑又自告奋勇地接受了管理人的工作,因为教堂没有钱请一名全职打扫教堂卫生的管理人。她扫地的时候东一扫帚西一扫帚,灰尘漫天飞舞。她给地板打的蜡,厚得让人随时都有摔倒的危险。没过多久,路易丝•威尔森和玛格丽特•布朗就自愿代替了她。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全都惊呆了。众所周知,这两位女士相互不讲话已经一年了。
那年夏天,海蒂姑姑想施于援手的所有事情都让人无法评价。你不能说她哪件事是做得成功的,但你也不能说她失败了。“我们都开始喜欢你的海蒂姑姑了。”一位夫人对我说。人人都承认他们之所以喜欢海蒂姑姑,是因为她愿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施于援手,并且哪里需要她就愿意到哪里去。当然,如果她都能够胜任每件事的话,就更完美了。但不管怎样,她是一个能让人受到鼓舞的人。
海蒂姑姑最后一次和我们去教堂的那个星期天早上,说:“我要给大家一个惊喜。”教堂里坐满了人,人们都来了。海蒂姑姑走到讲坛前面,面对听众说:“你们的教堂真美!你们也都很善良。我会记住每个人的。现在,我想为大家演奏一曲我很喜欢的《在花园里》。”
大家都沉默不语,静静地等待着。我不禁想起,这种在最近这些艰苦的岁月里已经很鲜见的忍耐力,又回到我们这块土地上和我们这些人的心灵中了。我们全都安静地坐着,好像刚刚下了一场大雨,解除了我们的干旱之危似的。
海蒂姑姑走到管风琴前坐下来。她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们。我没有听到一个变调的音符。优美的旋律飘荡在上空,就像天使在唱歌。海蒂姑姑怎么又会演奏管风琴了?她以前难道是装出来的吗?她故意弄糟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让大家重新团结起来吗?
当她演奏完的时候,人们都鼓起掌来,牧师走到讲坛上。“我们曾经期望出现奇迹,”他说,“现在,奇迹果然出现了。海蒂姑姑就是我们的奇迹。
(《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小镇面貌焕然一新,海蒂姑姑功不可没。
B、海蒂姑姑使一年不说话的路易斯和玛格丽特关系和谐。
C、文中画线句“你不能说她哪件事是做得成功的,但你也不能说她失败了”,句意矛盾,因为海蒂姑姑做得都很糟糕。
D、海蒂姑姑的行为使梅布尔和琼斯夫人回到工作岗位。
5、通读全文,请简要分析“海蒂姑姑”这位人物形象。(6分)


展开余下试题6、文章开头对小镇糟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买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C.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C.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9.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开传
曾巩
柳开字仲涂,大名人,初名肩愈。父承翰,仕至监察御史。开幼警悟豪勇,父显德末为南乐县令,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及就学,讲说能究经旨,开宝六年登进士第,官至如京使。知忻州,徙沧州,未至卒,年五十四。子涉迁居荆南,仕为隍城使。
有赵生者得韩愈文数十篇,未达,乃携以示开。开一见遂知为文之趣,自是属辞必法韩、柳,盖慕之也。著书号东郊野夫,又号补亡先生,作二传以见其意。开垂绝,语门人张景曰:“吾十年著一书,可行于世。”景为名之曰《默书》,辞意稍隐,读难遽晓。开尚气自任,不顾小节,所与交者必时之豪俊。太宗征河东,开从驾督粮,适常、润有寇,遂选开知常州。开至治所,招降群盗,以俸赏之,又解衣与盗酋,置之左右。或谓不可,开曰:“彼失所则盗,不而则吾民也。今推以赤心,夫岂不怀!始惧死,故假息锋刃之下。”未半岁,境内辑宁。
诏徙全州,州西有溪洞蛮粟氏久为边患,朝廷设七寨不能御。开至,选勇辩吏往说之,不逾月,携老幼至州。开赋其居业,作《时鉴》篇,刻石戒之。遣其酋赴阙,授州上佐,边患遂息,诏赐开缗钱三十万。知环州,为理互市不直者,戎落悦服,徙知邠州。真宗即位,迁如京使,上书言时政,上嘉纳之。又徙代州,葺城垒战具,诸将沮议,因谓其从子浩曰:“寇殆将至,诸将见嫉,一旦寇至,必危我矣!”即丐小郡,得忻州。是秋虏果犯塞。
(选自《柳开集》,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
B.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
C.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
D.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六经”即《诗》《书》《礼》《易》《论语》《春秋》。
B.门人:原指守门人,又指门客、门生,此处指门生,古人亲授业者称弟子,转相
授者称门人。
C.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
区为“河东”。
D.互市:指历史上中原与周边各族间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后者亦称通商
或通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开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机警勇敢,成年后,更是重情义、讲信用,且不被小
节约束,和他交往的人也都是当时的豪杰俊才。
B.柳开耗尽十年心血著成一部作品,自觉可传之于世,便将书托付给门人张景,张
景于是写下一篇《默书》,来介绍柳开的作品。
C.柳开做事能够审时度势,他临危受命,前往常州平息寇患。到任后,他推行怀柔
政策,招降并安抚盗寇,使他们能够安身立命。
D.柳开善于平息边患,且做事有先见之明。任职全州时,主动选派官员招抚边民;
任职代州时,又积极修整城墙营垒和武器战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分)
(3)开一见遂知为文之趣,自是属辞必法韩、柳,盖慕之也。(4分)


展开余下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题为“除夜”,诗中多处与题目照应,如“城中爆竹”是除夜习俗,“随节换”“比量旧岁”“ 看春生 ”则暗示时节变换,新旧交替。
B.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多事”“ 尽情”两个词语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含蓄却又强烈的表达出诗人年岁将近时内心的复杂况味。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转到室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诗歌后两联作者又让自己的思绪跃出窗外,设想明月登楼远眺的情景。
D.本诗多用华丽辞藻,语言新奇,通篇语句朗朗上口,富有口语色彩,但读起来让人有韵味醇厚之感。
15.本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师说》中,与“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
(4)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息化时代,传统书院如何焕发生机、 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其他传统文化和传统书院一样,不应只是精致而脆弱、存放在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它应当是 在现实土地上的参天古木——年轮雕刻着历史的印记,根系吸收着时代的养分,叶脉流淌着生命的活力。( )近年来,各地书院 ,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国学论坛、经典诵读、网络传播……书院在与其他文化生命体交流互动、相谐相生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文化生态体系里 的一部分。
17.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顺应 驻扎 标新立异 不可胜数 B.呼应 驻扎 标新立异 不可或缺
C.呼应 扎根 推陈出新 不可胜数 D.顺应 扎根 推陈出新 不可或缺
18.下面填入文段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书院还应当寻求自身的创造性发展,同时增加与其他文化生命体的交流。
B.借鉴其他文化生命体的成功经验,就会推动传统书院的创造性发展。
C.增加与其他文化生命体的交流,传统书院应当会得到创造性发展。
D.从其他文化生命体那里借鉴成功的经验可以有效推动传统书院的创造性发展。
19.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书院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应该是精致而脆弱、存放在博物馆里的陈列品。
B.传统书院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不应该只是存放在博物馆里、精致而脆弱的陈列品。
C.其他传统文化和传统书院一样,不应该存放在博物馆里,作为精致而脆弱的陈列品。
D.其他传统文化和传统书院一样,应该存放在博物馆里,作为精致而脆弱的陈列品。
20.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拘于时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中:中间)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藏身)
C.士大夫之族(族:类)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
22.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学生暑假七日游学策划框架,请把这个框架用文字表述出来。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不怕不怕》中唱到:“不怕不怕,胆怯只会让自己更憔悴;不怕不怕,夜晚再黑我就当看不见,太阳一定就快出现。”是的,因为不怕,我们突破现状,超越他人,创造奇迹。然而,人,也不可以什么都不怕,心存敬畏,智者所为。
对于“怕”与“不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材料内容,选择一个角度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10月月考答案
(一)论述文:1. B 2. A 3. C
4、(6分)(1)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1)使故事产生波澜,激发读者的兴趣。(1分)(3)与后文小镇环境的变化形成对比,以突出海蒂姑姑的人物形象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5\(6分)(1)友善真诚: “海蒂姑姑对谁都笑容可掬,从来不说一句不友好的话。”
实用:7. C 8. D
9. 优点——便利、快捷、门槛低;缺点——扰乱市场公平竞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前景——是金融创新,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安全。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同比增长两倍多”错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故选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500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B项,“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C项,“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有误,从材料四来看,应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故选D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优缺点和预测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圈出“优缺点”的内容,然后根据材料的内容概括“预测的发展前景”。如材料三“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
标签:苏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苏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