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31  2019-11-2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1]
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定安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
高二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
命题者:蒙美波
注意: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出入机场、车站,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泄露。人们早已适应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以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普通用户的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等信息。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近年来出现很多知名网站泄露用户身份认证信息的案件,这些企业是有诚信的,但防护能力不够,被黑客抄了家。
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
内容信息虽然必须得让渡,但也要坚持“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的原则。例如,使用滴滴打车APP时,我们个人用车的车型、时段、路线等信息会上传到滴滴公司的服务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个统计结果归滴滴公司所有。
我们每个人都为这个统计结果贡献了九牛之一毛的数据,例如和平小区每月平均叫车量为500人次,住在和平小区的您为这个数据做了贡献,但您在和平小区叫车这个信息的所有权是您的,未经您的授权,滴滴公司不能使用。
有一次我老婆用我的笔记本电脑搜衣服,隔天我去办公室,一打开电脑,浏览器就给我推送了大量女式内衣,还特别标明这是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未经用户授权,商家不应该搜集用户的喜好习惯,即使收集了,那也只能用作统计分析的原始素材,而不应借此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这违反了“个人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利用”的原则,是人工智能的滥用。(摘编自新浪网《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A.信息社会中,我们都习惯了做透明人,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使我们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个人隐私全都不复存在。
B.人工智能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不能为发展而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即隐私权,应正确把握好发展方向。
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否则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D.人工智能通过你提供的数据,依靠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等环节,来实现为你精准服务的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列举今天人们的私人信息或被动或主动地泄露的现象,进而提出人工智能如何正确发展的问题。
B.文章把普通用户的信息分为“身份认证信息”和“内容信息”,逐层阐述人工智能如何做好保护隐私工作的问题。
C.文章重点阐述了普通用户内容信息的保护问题,让读者明白“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
D.文章末尾举作者的爱人用他的电脑搜衣服的例子,指出商家通过侵犯人们“内容信息”的所有权来精准营销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但内容信息则必须让渡给商家,否则不能享受到人工智能的服务。
B.近年来不少坚守诚信的知名网站,因为防护能力不够强大,抵挡不了黑客的攻击,让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泄露了出去。
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须把握好人工智能的使用尺度,既要用人工智能让用户享受到便利的服务,又不能滥用人工智能内。
D.今天,隐私保护不仅关系到隐私拥有者,也关系到隐私使用者。要做好隐私保护工作,需要普通用户、商家和政府等共同努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退 虾
周天红
老板,退虾!
退虾?不退。
节日的菜市场,人来人往,热闹呀。两句对话,像把菜市场点着了一样,炸开了锅。一位老太婆,满头白发,少说也有七十岁,正跟卖虾的老板交涉。
你的虾少二两,不要了,我要退货。
怕不会哟,我这个摊子哪会有缺斤少量的事儿?
老太婆就认准要退虾。老板坚决不退。老太婆满脸阴沉。老板满脸通红,给憋的。
你看嘛,近点看,太婆,四斤虾,一两都不少。老板扶着老太婆上前看台秤,一刻一刻地指给老太婆看。
大家都看见了,是四斤虾,一两都不少。老板就是耐得住脾气,要不,怎么每季度都能评上这个菜市场的“公平秤”呢!这把“公平秤”在这个小城里都是有点名气的。为这事儿,老板家里没少领回去“红本本”。
不,肯定没有四斤,我提回去称过好几回,就少二两。我不要了,要退虾!老太婆是一口话,没得说,横竖要退。
没多久,市场管理的,工商的,来了好几个。
四斤虾,秤的指针不偏不歪地指着那位置呢,大白天的谁看不清楚呀。刚来的几个人左左右右地试验了几下秤,又扎扎实实地称了两三遍,真是四斤。
太婆,真是四斤虾。
你们不会是一伙的吧?我刚才在家里称还少二两呢。反正随便你们怎么说,虾,我不要了!老太婆就认这个理儿,退虾!
太婆,退虾怕是不恰当哟!退了虾,不就说我欺骗人吗,还是欺骗一个老太婆呢。我这“公平秤”还往哪里挂嘛。老板脖子都红了,说起话来还是很和气,真是难得呀。
我看这事儿还是去派出所解决!刚来的几个人中突然有个人提议。
去派出所?老太婆阴着的脸猛地一惊。
好,好,好,如果太婆真纠缠着不放,我们就只有去那里了。老板也同意这个方案,去派出所说事儿。
唉,这该死的虾!老太婆一把把虾从秤上拿下来提在手里,身子晃动了两下,差点坐在了虾盆子里。
老板一手上去,把老太婆扶住。大家帮着扶老太婆在摊子前的一把藤椅上坐下,捶背的,端水的,忙着买药的,七手八脚,把整个菜市场都闹翻转了。
好一会儿,老太婆转过气来,扫了老板一眼,又扫了一眼周围的人,说起了自己退虾的真正原因。
男人去世得早,自己一个人把两女一儿拉扯大。拉扯大一个,屋子就空一间。最后,儿子大学毕业也去了远方工作。一套房子,就留下了老太婆一人。这个节假日,儿女们约好了要回来过节。老太婆大清早就起来,准备了一桌大餐,全是儿女们喜欢吃的菜。正在老太婆高兴地准备迎接儿女时。大女儿说单位加班,二女儿说她朋友从几千里以外的城市赶过来看她,小儿子说要跟老婆回娘家陪老丈人喝酒呢。三个儿女,全都来不了了。老太婆看着一桌子的菜,就只有一个虾子还没打整,可以退。退虾,找什么理由呢,只好硬说缺斤少量,才好退!
老太婆说着,菜市场一层层地安静了下来。老太婆说完,整个菜市场死一般的沉寂,能听见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落下来的声音和有人轻轻抽泣的声音。
太婆,我给你退虾。老板一句话打破了寂静。
老板接着说,太婆,虾钱你收着,虾我打整干净提着到你家,我们一起吃饭,过节!
菜市场一下又热闹开了。那几个穿制服的,卖肉的,卖鱼的,卖小菜的,一人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围着老太婆一路到她家。
可热闹了。洗菜的洗菜,整饭的整饭,倒酒的倒酒,吃着,笑着,闹着,好大的一家子人呢。
有人随口说了句:真是一顿和谐大餐。大家都说,对头,就叫和谐大餐!
你别说,人多,吃起来有味儿,大家也吃得高兴。摆笑话的,划拳猜子的,兴趣高得很。老太婆看着大家热闹,也是喜上心头,哈哈大笑。
一桌子的菜,吃得只余下碗筷了。尤其那盘虾,更是吃得干干净净,一点皮几都没留下。
老太婆一直乐着昵,假牙都掉了好几回。(选自2017年11期《小小说月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的对话十分简洁,既点明了“退虾”与“不退”之间的尖锐矛盾,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导入下文。
B.“老板家里没少领回去‘红本本’”中的“红本本”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指老板获得的诚实经营的“荣誉证书”。
C.小说中老太婆相关情况的插叙,既交代了老太婆退虾的理由,又点出了如何孝敬父母及如何对待留守老人的社会问题。
D.小说结尾写老太婆一直乐着,意味悠长,老太婆为自己的举动而高兴,不但有人陪伴自己过节,而且自己还拿回了虾钱。


展开余下试题5.小说以“退虾”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6.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太婆;也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板;还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所有参与此事件的人。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0月19日表示,过去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但是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现了有关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的争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在后3门(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3门)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1.生物12.53万(50%);2.化学12.5万(50%);3.地理11.95万(47.79%);4.历史10.88万(43%);5.政治10万(40%);6.物理8.95万(35.78%);7.技术7.2万(29%)。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8.9万人,比例仅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6%。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5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的选考人数如下:政治14834人,历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人,化学22314人,生物24175人。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5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网易新闻)
材料二: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我国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是,由于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未变,仍旧按总分排序录取学生,因此,新高考出现新的应试倾向,学生为了获得高考高分而放弃重要的科目学习,比之前的问题更严重——以前毕竟所有理科学生(在各省考生中约占70%)都要学物理,而新高考改革后,只有30%多的学生选择物理。
这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不能仅靠调整考试科目。以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现在,文理融合之后,只要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科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目主要目的还是应试,文理融合、3+3选择的改革价值就难以实现,学生会功利选科,家长们也鲜有考虑孩子以后的素养问题。(环球时报)
材料三:柯桥中学打造了“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人大附中也开启“新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并以“科学家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开篇。
柯桥中学校长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吸引孩子们选物理,学校专门组建了物理学科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社团,学校提供老师和资金、场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增加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人大附中也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
洪文认为,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目,而不是可选项。他说,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要求选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升后,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比例也相应提升到了40%。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有益尝试。(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用引言论、列数字的方法客观介绍了上海、浙江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情况。
B.材料二在谈到物理遇冷现状后,深挖了遇冷背后的原因,采用了层进式结构,这是时评常用的结构。
C.材料三举了柯桥中学和人大附中的例子,举例角度相同,但例子的丰富恰好说明了名校在发掘自身潜力应对教改缺陷上有相同的思路。
D.三则材料都报道同一热点事件,但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放在发现问题上,材料二材料三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教育部承认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B.材料二认为只要高考按总分排序录取考生的制度不变,那么应试的倾向就不可能有本质的改变。
C.材料二谈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促进文理融合,破除唯分数论。
D.材料三谈到有专家认为,报考高校理科专业的考生应该必须选考物理,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9.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物理遇冷,对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本文选自班固的《苏武传》)


展开余下试题注:①缑(gōu)王:和下文的於靬(wū jiān)一样,是匈奴的亲王。②旃(zhān):同“毡”,毛织的地毯。③羝(dī):公羊。④纺缴(zhuó):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B、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C、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D、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
C、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D、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斥候,侦察兵。阏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12.选出对选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苏武传》生动刻画了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一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B.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选文中写了两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
C.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
D.选文中环境及细节的描写突出了人物形象。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每一个动作发出者的性格特点。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惫。
翻译: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翻译:


三、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9分)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唐•赵嘏gǔ
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
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15.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
答:


四、默写题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爱莲说》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表达(20分)
17.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B.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C.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8-20小题。(9分)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海南省定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