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21 2019-11-24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1]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2019高二上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霍刚 校对:包洪山
(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满分40分)
考号 班级 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创业者如果孤注一掷将所有资金投入到某一项目上,一旦面临挫折,创业者的生活将会陷入窘境。
B.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C.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掷地有声,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D.根据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签署的君子协定。首批4架苏-35战机已正式交付中国,这对于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而言可谓如虎添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游客文化体验、特色旅游活动需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外宣传、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与知名度。
B.全球2 000多位科学家经过跨国的联合攻关和数年的不懈努力,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终于在今年面世,引起广泛关注。
C.“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为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D.琳琅满目的远方海洋生物化石、承载“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宋元福船”复原模型等珍宝, 将在坐落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集中展示。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当然,好的故事在结尾的地方一定要给读者或观众一把开悟的钥匙,要让读者或观众在故事结束的时候,有一点恍然大悟,有一点如梦方醒,这种好故事是成为好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假如你能给观众或者读者一把开悟的钥匙, 。
A.那么你就具备了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就能把你的读者或观众留住
B.才能把你的读者或观众留住,那么你才具备了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
C.那么你才具备了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才能把你的读者或观众留住
D.就能把你的读者或观众留住,那么你就具备了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下列对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
B.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所以现在全部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李蟠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过,他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
5.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湘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浏览完整试题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情感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里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确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一指,“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有书信来往的丈夫;二指,诗人流落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和悲惨遭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返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
A.疾痛惨怛 惨怛:忧伤
B.治乱之条贯 条贯:条理,道理
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疏:离开
D.明道德之广崇车用 明:光明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的一项是 ( )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②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⑤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优愁苦闷,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题。(16分)
耳朵热了,有人想
朱成玉
按照中国人的说法,耳朵热了,说明有人在念叨你。而在科学家眼里,哪一边的耳朵热就证明哪一边的大脑正忙着呢!
我不喜欢科学的解释,我喜欢那迷信的说法: 耳朵热了,有人想。因为我宁愿相信那份看不见的美好。
小时候,母亲总是很迷信。打了喷嚏,她说,有人惦记你呢。左眼皮跳,她说有好运,右眼皮跳,她说有祸事。看见很小很小的蜘蛛爬下来,她说那是喜蜘蛛,家里要有喜事。还有姐姐的头发,如果忘梳了一绺儿,她会认为是有客人要来,赶紧让姐姐重新梳起来,期望能够破解。早上打扫完屋子后,一根扫帚无缘无故地底朝上立着,母亲如临大敌一般紧张起来,“莫非,要来客人吗?”她把这也看成是有客人要来的征兆。那天下午,碰巧舅舅来了,我们觉得这根扫帚还真灵。那年月吃米要有粮票,每月都是有限的供应,常常缺米断粮,所以尽管母亲好客,也总是担心有客人来。我们却不一样,吃了上顿不管下顿,从不为明天发愁,我们盼着客人来,能借机会改善一下伙食,打打牙祭。所以,有时候我们会故意把那扫帚踢倒,然后底朝上放着,但是这刻意为之的小阴谋一次都没有得逞和应验过。
这些迷信的说法就像一个个荒唐的笑话,充斥着我的童年。但是我依然喜欢和愿意相信:耳朵热了,有人想。
说不定此刻我正在别人的记忆里匍匐而过,有幸在别人的心上驻留哪怕一秒钟的时间。
那么是谁在想我?
是初恋的人吧。好多年不见,在某个暗夜里,是不是偶尔也会拉开记忆的闸门,想念一下我这条曾经为她伤痕累累,宁愿只有七秒钟记忆的鱼呢?
是老朋友吧。我是多么怀念那些简单而美好的过往!如今他们聚在一起,还会热烈地谈起我,像当年一样,让我居住在他们的内心吗?就像风居住的街道。
是亲人吧,这是最不容置疑的,在这个世界上,血浓于水的亲人,永远是最最牵挂你的人。
记得祖母离去的时候,父亲对我说,别伤心,奶奶只是出远门了。一生没有再和出了远门的祖母见面,但我知道,那些温暖的记忆始终围绕着我。
我会想念祖母,身在天堂的她也会想念我吧,那么,发了烧的耳朵也会有属于她的几度温暖吧。
耳朵热了,有人在想你。也包括那些逝去的爱着你的人。
有一天,耳朵热的时候我突然打了电话给母亲,母亲在电话里第一句就是,妈正想你呢,你就打来电话了,真巧!是真的太巧了吗?其实母亲一天中哪一刻没有不想她的儿女呢?这根本就不算巧合,更算不上奇迹。
偶尔也想:一生忙忙碌碌地走过,像农人的庄稼,迫不及待地茂盛,收割的时候,却没打出多少粮食来。而几乎所有的时光,都在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中度过了。想着人生的窘境,天变得灰暗起来,一颗心沉了底。可是耳朵忽然间热了起来,这证明有人想我啊,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这幸福虽然单薄,却足以抵御冷凉。
所以我永不会向生活低头,哪怕它把我关进寒窑。因为即便你什么都没有,也总有耳朵热的时候吧。
耳朵热了,有人想。
耳朵热了,生活就不会太炎凉。
9.下列对“母亲”这一人物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 )
展开余下试题
A.母亲看到“一根扫帚无缘无故地底朝上立着” 就会紧张,这体现了在特殊的年月里物质生活的匮乏让母亲变得无奈。
B.母亲的那些“迷信”的想法,让人觉得温馨而又充满了人情味,这实际上反映出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
C.母亲是一个迷信的人,她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看作是对生活的一种预示,从中可以看出母亲的无知与愚昧。
D.“我”耳朵热的时候突然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恰好也在想着“我”,看似宿命,却写出了母亲对儿女深切的牵挂。
10.下列对文中“耳朵热了,有人想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 )
A.“耳朵热了,有人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这点选材,表达了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关爱的人生哲理。
B.“耳朵热了,有人想”,这里的“人”是泛指,不仅仅指我们的父母和亲人,也包括了一切我们所熟识的人。
C.“耳朵热了,有人想”,虽则荒唐,但在这朴素的“迷信”背后 ,带给人们一种幸福感,一种对生活的期盼。
D.“耳朵热了,有人想”其实是人们的一种渴望被关爱的心理反应,实际上是反映了本文作者生活的孤独无聊。
1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 )
A. 本文开门见山,写了作者对“耳朵热了,有人想”这一说法的肯定,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一种看不见的美好的坚信。
B.文章第二段是一个过渡段,在文中只起到了引出下文作者为何喜欢“耳朵热了,有人想” 这一“迷信”说法的作用。
C.作者在文中详写了自己小时候母亲的一些“迷信”的事情,这让人充分感受到一种特有的童年的快乐与幸福感。
D.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选取了人们生活中的重大典型问题,由此引发了人生一些思考,反映了人生的一些智慧。
E.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这使得文章感情真实深刻,语言朴素简练,可以说是一篇文学佳作。
第Ⅱ卷(满分60分)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12 13 14 15
得 分
四、(满分20分)
12.请结合文本分析“耳朵热了,生活就不会太炎凉”这句话的含义。 (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则智者尽其谋, ,仁者播其惠,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韩愈《师说》)
14.根据下面一段材料,请用四个短语概括四川乌木市场的特点。(不超过20字)(4分)
乌木有着“植物木乃伊”之称,分布于四川盆地,是由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经过长达千万年的炭化而形成的。近年来,大量游资涌进乌木收藏市场,把价格炒起来以达到赚钱的目的。这导致了乌木市场混乱,不仅乌木价格疯狂上涨,还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乌木到底属于普通商品、艺术品还是文物?目前,无论是国家有关部门还是业内均未给出一个明确界定;并且,目前乌木交易大都是私下进行的。现在很多人喜欢收藏这些东西,乌木已经成了身份和品位的象征,不少乌木产品是作为礼品被提前预订的,很多人买了送人。
五、(满分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40分)
某节目主持人在谈到时下人们的阅读状况时说到:“喜欢是和能力相关的,一个人能力有限,他能喜欢的东西也少。在我们还没有足够能力去喜欢之前,先要在不喜欢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很多人的现状是,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又放弃了自己不喜欢的,所以就失去了提升自己的机会。”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高二上第二次考试语文答案
1.A A.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含贬义。使用恰当。B. 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望文生义。C. 掷地有声:扔在地下能发出声响,形容话语豪迈有力。不能用来形容“老农形象”。用错对象。D.君子协定:指国际间不经过书面上共同签字只以口头上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和书面条约具有相同的效力。借指彼此之间互相信任的约定。与句中的“签署”相矛盾,使用不恰当。
2.D A.“扩大....吸引力与知名度”搭配不当,“吸引力”应是“提高”,即改为“提高.....吸引力与知名度”;B.“全球2 000多位科学家经过...,人类史上首张....”结构混乱,可以改为“经过全球2000.......努力”;C.“旨在.....为目的”句式杂糅,该句把“旨在....”和“以....为目的”两句杂糅到一起,二者可以留其一。
3.D 解答此题,根据前文的叙述,先有“一把开悟的钥匙”,然后让读者或观众怎么样,再是“成为好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所以A与C的语序不符合;“假如”是假设的条件,后面应该用副词“就”与之呼应,所以B不符合。
4.B “具道所以”是“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
5.B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的不是酒味淡,“三杯两盏”也不是言酒量之少,作者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
6.D “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
7.A ④是《离骚》的内容,⑤是赞美屈原高洁的品行。即可排除。
8.B 理解错误。不是在“楚怀王面前”,应为在《离骚》中。
9.C “迷信”“无知与愚昧”错误,母亲的迷信是困难年代生活困乏所造成的一种困窘。
10.D “孤独无聊”错误,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是充满热情和希望的。
11. AC B. 说法绝对化,第二段是一个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D.文中选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细节问题,而非“重大典型问题”;E.除了运用记叙和抒情手法之外,还运用了议论的手法。
12.①照应开头,使文章首尾照应,点明主题。②人生中因为有亲人的关心和思念而幸福和充实。③表达了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好心愿。(意思对即可。答出其中两点,并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即可给8分。)
13. (1)勇者竭其力 信者效其忠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每句1分)
14. 游资炒作 价格疯涨 管理缺位 收藏变味(每点1分)
15.写作指导:示例1:同意这位主持人的话。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以不喜欢作为不学习、不追求的借口,最后无所成就。喜欢是需要先提高能力的,不深入学习就能喜欢的往往也很肤浅。
示例2:不同意主持人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喜欢的事物,即便掌握了也无快乐感、成就感,而且学习、追求的过程中也会事倍功半。
上一篇: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辽宁省阜新”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