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14  2019-12-0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4]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注意事项:
1.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清晰填涂。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写到“海”的名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不过,这里的“海”恐怕很难说有什么象征意义,而流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作为一种意象,则被文人们赋予了多种意义。水的洁净和滋生功能,使它象征了纯洁和生命的代序,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与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述安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上巳节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中国古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
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孟子•尽心上》《孟子•离娄下》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
而老子亦褒扬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褒扬的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喻得道后的境界。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
流水意象也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往往胶着一体。
流水无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惜时叹逝的情愫。《论语》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用流水的永逝无回,譬喻时光一去不返。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感。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中的运用,在后世的叙事文学中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三国演义》卷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由浩荡东流的长江缅怀历史上风云人物的短暂人生。而《牡丹亭》中也有杜丽娘的“似水流年”之嗟。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
流水意象固然强调了文人的感伤与忧患情怀,使之常常悲凉地感发人生苦短的危机感,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悲慨”诗风。然而,流水意象并非只有消极意义,它往往也作为人们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积极象征符号而存在,反映了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
(摘编自《中国象征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古代,水有洁净和滋生功能,象征着纯洁和生命代序,民间为婴儿“洗三朝”的礼仪就是水意象象征意义的体现。
B.孟子认为水性与人性相似:流水有趋下的本性,人有善良的本性;流水的有本有源、奔流不息就像君子的立身行事。


浏览完整试题C.老子关于水的“柔弱”与“坚强”的论述体现了道家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理念,而庄子认为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象征着得道后的境界。
D.因儒、释、道合流文化的影响,唐代以后,流水意象出现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关“海”的诗歌名句入笔,意在引出下文对水的意象的重点论述。
B.文章引用《老子》中的话和《庄子》中有关流水的内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说明了流水意象不同的象征意义。
C.引用论证是本文最为突出的论证方法,而且引用的资料比较经典,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D.文章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中间分别引述材料加以论证,最后总括归纳,结构十分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文叙写了三月三日在兰亭水边聚会唱和的情景和由此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这与本文的有关内容是一致的。
B.在文人的作品中,流水既可象征着执着进取,也可象征着悲观幻灭,流水意象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都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
C.李白的《古风》《江上吟》、陆游的《黄州》、《三国演义》卷首的《临江仙》、《牡丹亭》等作品中的流水意象都包含了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二者胶着一体。
D.流水的特性是奔流不息,无往不在,因此古代文人常借流水意象感叹事物一去不复返,抒发惜时叹逝之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不只是仪式,更是一种使命。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正站在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却只有一个。尽管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总体形象欠佳。 (摘编自冯蕾《担起建设品牌强国使命》)
材料二:
2013上半年消费者购买国产智能电视的关注因素
材料三:
一个小小的马桶盖,备受热议,与其说触及了“中国智造”的痛点,毋宁说触碰了中国品牌的“弱点”。那些卖断货的日本马桶盖,实际上不少产自中国,返销日本,又被中国游客买过来。媒体曾披露了一个案例,杭州一名居民在日本大阪购得一个马桶盖,发现产地竟为杭州下沙,感叹“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
很多时候,国货不是质量不行,而是知名度不够;不是价格高企,而是没有形成与品质相匹配的品牌效应。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会记得,中国品牌有过一段群星灿烂的历史。从熊猫彩电、燕舞录音机、雪花冰箱,到双星球鞋、海鸥照相机,再到英雄钢笔、乐凯胶卷、龙虎牌清凉油,国产品牌装点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品牌曾经有过的辉煌,足以说明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也要看到,在今天的世界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的中国品牌还不够多,从“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到中国游客在海外被称为“会走路的钱包”……一幕幕场景逼迫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打造更多树得起的中国品牌?其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答案:“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此次《行动计划》从实施层面加以推进。没有品质,就形成不了品牌;不增品种,就难以满足消费者所需。
(摘编自王石川《中国品牌当能纵横四海》)
材料四:
中国的消费市场升级,可能会孕育出一批高品质的本土品牌甚至是伟大品牌。只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发展得这么快。一项大型调查显示,从果汁、化妆品到牙刷,被国际大牌拿走的市场份额,正慢慢被本土品牌拿回来。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去年增长3%.但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相比之下,外国品牌只增加1.5%。
有观察家分析,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察言观色”:及时捕捉个性化消费时代变动不居的需求,准确把握国际流行后适当加入中国元素逆向设计,面对喜好的变化可以更快掉头。而一些跨国公司发展乏力,正是由于决策与市场的分离造成了信息传递的“竖井”。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削弱了国际大牌在大型百货店、超市、免税店的渠道优势,为国产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另一个支点。更懂消费者的产品设计、更轻便的营销模式,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事实上,随着中国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品质时代,打造一批优秀甚至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不久前,老牌化妆品牌百雀羚成为有美妆研发“诺贝尔”平台之称的国际化妆品化学家联合会(IFSCC)首家中国金牌会员,几乎同时,它的一次互联网传播,也惊艳了年轻人和营销界。
(摘编自何鼎鼎《读懂品牌消长背后的观念之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个“中国品牌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这对中国制造而言,它宣示着一个“质
造”和 “智造”时代的来临。
B.当前,我国品牌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日益加深的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品牌必
须以质取胜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C.《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满足消费者所需,形成有
品质的中国品牌的有效途径。
D.大众在购买国产智能电视时,对品牌的关注度处于第三位,略低于质量和价格
因素,但高于售后、外形等因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材料二看,六个关注因素是各自独立的,但若“品牌”产品做到质优价更廉,
则其关注度将会占据绝对优势。
B.中国游客从日本买马桶盖的事例,反映了国货相比国外品牌不仅是质量不行,
还有知名度不够、价格高等问题。
C.在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而外国品牌只增加
1.5%,说明本土企业占据了优势。


展开余下试题D.阿里巴巴、华为、百雀羚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表明了国产品牌与国际
知名品牌的差距消失。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萧亮飞
张晓林
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夷门十子”之一的萧亮飞,是民国期间的大诗人。晚年,曾一度将一把剃头刀视若珍宝。这是一把民国年间很常见的剃头刀,木制的刀柄,一头镶了一块小小的象牙,作为点缀。不使用的时候,刀子可以合到木柄里去。再普通不过了。
每天清早起来,萧亮飞都要在磨刀石上磨这把剃头刀子,每次磨一袋烟工夫,然后用大拇指试试刀刃,合起来,放进口袋里。他的这把剃头刀子,却不是用来剃头的,他有别的用途。
萧亮飞有一个癖好,他不喜欢大块吃肉,却喜欢吃骨头上面残留的肉筋,而这些肉筋不大容易吃到嘴里,也很难弄下来,他就用这把剃头刀子将这些肉筋一点一点地剔下来,拌上蒜汁,然后吃掉。
年轻时的萧亮飞喜欢游历,结交了一大批文人雅士,饮酒,品茶,赋诗。作诗填词之余,萧亮飞还喜欢涂抹几笔,简单画一些荷花、兰草、紫藤等,画的都很飘逸,倒和他的诗词风格相近。他最拿手的是画菊花。他画的菊花,形和神都有一种孤傲之气。
能把菊花画到这个境界的,放眼民国夷门画坛,绝没有第二个人。然而,萧亮飞的画名被他的诗名掩盖,竟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画菊高手。
在萧亮飞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阵子,萧亮飞喜欢收进一些当地名人的字画,闲时赏玩。做字画生意的马三隔十天半月都会拿一些字画来兜售。这一天,马三夹着一沓字画又来了。他把画放在桌子上,说:“挑挑看,都是名家的!”萧亮飞一幅一幅地看下来,竟没有一件入眼的,不禁失望地摇摇头。
马三一边收拾,一边自嘲地说:“没关系,有好画再送过来!”忽然,萧亮飞眼前一亮,原来马三用来包画的那张纸也是一幅画,只是已经破残,看不清画家的名字了。那幅画看上去颇为不俗。
萧亮飞急喊:“慢着,把那张包纸拿来看看。”
把残画拿在手里,只细看了一眼,萧亮飞就愣住了。那幅画竟是他不久前画的《寒菊图》。他不禁喃喃自语:“这世人看重的,多是一个虚名啊!”
自此以后,萧亮飞不再收藏字画,也把世事看淡了许多。
有时候,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似乎一夜之间,萧亮飞的画在夷门风行起来,求他作品的人在门前排起了长队。开始,价位定得很低,只是象征性地收一些。“哗啦”,黄包车夫、打烧饼的、卖牛羊肉汤的等等,也都找上门来了。时值盛夏,酷热难耐,来人大都拿着折扇让他画扇。开封人自宋朝就崇尚风雅,讲排场,手里拿把画扇总比拿把蒲扇子排场多了。
萧亮飞不胜其苦,只得挂出告示:菊花每朵银币半元。先款后画,概不赊账。后面又加一小注,曰:文人本不应言利,无奈,无奈!
不久,无赖牛大扁担找上门来。他将一枚银币“啪”地拍在萧亮飞书案上,说:“萧大诗人,给画幅菊花!——我只要一朵!”
萧亮飞一愣,接着就明白了对方的来意。他忽然大笑。接着站起身,让牛大扁担坐到自己的椅子上来,然后给牛大扁担泡了一杯茶。牛大扁担端着茶杯,有些不知所措。
萧亮飞说:“好,我给你画,一朵菊花半元银币不好收,就不收你的钱了。不仅不收钱,另外再送你一朵梅花,一竿墨竹。”
画好,牛大扁担一句话没说,拿起画就走了。走到大街上,却又兴奋起来。见了熟人,把画拿出来让人家看。说:“这画一文钱没掏,萧亮飞乖乖给我画的!”
有个懂画的人细细地看了两眼,笑起来:“你这个人,被人骂了还高兴得像捡了个元宝似的!”牛大扁担低头看画,画面上,除了一朵菊花、一朵梅花,就是那竿墨竹了,再无别的东西,哪里骂了自己?他不禁露出一脸的茫然。
那人指着画说:“最上边的那朵梅花是往下覆开的,墨竹画在了菊花的下边,一是嘲笑你的下作,二是说你这样下去终究是会倒霉的!”
牛大扁担脸上一红一红的,他默默地将画收了起来,低着头往巷子的深处走去。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亮飞本是大诗人,喜欢吟诗作词,风格飘逸;同时也擅长画菊,造诣居民国
夷门画坛之首,但曾有一段时间其作品并不为人所重。
B.小说较为详细描写了萧亮飞用剃头刀剔肉筋吃的情节,体现了他的世俗的一
面,这是对萧亮飞这一世外高人的性格的有效补充,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
C.萧亮飞挂出“菊花每朵银币半元。先款后画,概不赊账”的告示,又加一小注,
这既体现了他的无奈,又体现他怕被人误解的心理。
D.趾高气扬--不知所措--兴奋、炫耀--一脸的茫然--羞愧难当,小说通过
动作、神态等描写把牛大扁担的心理变化写得极为细腻。
8.小说开篇说“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萧亮飞身上主要发生了“什么事”。(6分)
9.小说设置马三卖字画被萧亮飞发现自己的一幅《寒菊图》的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曹褒,字叔通。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其父充业,尤好礼事。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初举孝廉,再迁圉令,以礼理人,以德化俗。时它郡盗徒五人来入圉界,吏捕得之,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令县杀之。褒敕吏曰:“夫绝人命者,天亦绝之。皋陶不为盗制死刑,管仲遇盗而升诸公。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遂不为杀。后征拜博士。
会肃宗欲制定礼乐,褒乃上疏曰:“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宜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美。”章下太常,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明年复下诏,褒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拜褒侍中,从驾南巡,既还,以事下三公。
永元四年,迁射声校尉。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故。吏对曰:“此等多是建武以来绝无后者,不得埋掩。”褒乃怆然,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迁城门校尉、将作大匠。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稠粥,多蒙济活。七年,出为河内太守。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褒到,乃省吏并职,退去奸残。谢雨数降。其秋大孰,百姓给足,流冗皆还。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十四年,卒官。
(选自《后汉书•曹褒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B.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C.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D.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结发,指扎结头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此称童年或年轻时为“结发”,此意与《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的“结发”不同。
B. 举孝廉,“孝廉”即“孝顺父母、办事廉正”,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展开余下试题C. 博士,古代对博学之士的通称。他们不仅研习各类经书,具备多面才能,还能教授生徒。
D.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不同朝代所指官职不同,东汉指太尉、司徒、司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曹褒潜心向学,研习不辍。他睡觉时怀里抱着纸笔,走路时也背诵文书,思考专注时,竟然忘记了要到哪里去。
B. 曹褒不畏权势,以礼治人。太守要求杀了从别郡入境的五个强盗,他认为有违天意、刑罚过重,最后抗旨不遵。
C. 曹褒重视礼乐,勇于进言。年少时尤好礼事,常常觉得朝廷制度不完备,为官后更是积极上疏,主张制礼作乐。
D. 曹褒体恤民情,治政有方。河内大旱,粮价猛涨,他到任后便裁减冗员,辞退奸邪凶暴之徒,从而让百姓不愁吃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5分)明年复下诏,褒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
(2)(5分)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稠粥,多蒙济活。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D.全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15.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树木茂盛、泉水细流的两句是:“ , 。”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描写渡口有许多大船,且船头似龙、鸟之首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鸟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要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换句话说,不仅教育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树立学生的品德修养,培育学生的价值追求,学生精神品格的塑造。“德者,才之帅也”专业知识往往具有工具理性的一面,如果一个人不能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知识的运用,则可能适得其反。爱因斯坦说过,( ),还要使学生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没有这种道德上的辨别力,就可能对他人缺少关怀,也可能越出行为的边界。现实中,论文抄袭等现象___________,这固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只说品德修养欠缺、道德辨别力弱化___________。事实上,真与善、知识与道德、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___________,一个人只有成人才能成材。
然而,对于有思想、有个性、有见识的当代青年,德育决不能___________,而是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古人的道德实践路径,是从修身、齐家而治国、平天下。今天,同样需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通过落细落小落实的无声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以品德润身、有公德善心、用大德铸魂。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B.教育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树立学生的品德修养,培育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C.不仅教育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D.教育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学生的价值追求。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人用专业知识是不行的 B.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行的
C.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D.教育人用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数见不鲜 责无旁贷 不可偏废 空中楼阁
B.屡禁不止 难辞其咎 不可偏废 凌空蹈虚
C.数见不鲜 难辞其咎 缺一不可 凌空蹈虚
D.屡禁不止 责无旁贷 缺一不可 空中楼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冬季成了不少皮肤病发作的高峰期,① 。首先,气温下降是重要诱因。其次,冬天人体新陈代谢缓慢,流汗较少,② ,皮肤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减弱。还有③ ,皮肤处于干燥的环境,再加上较频繁的洗澡,皮脂被冲淡,导致皮肤就像缺水的田地,出现龟裂,易受到外界刺激。
① ② ③
21.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个句子,句式与示例相似。(5分)
示例:“天街小雨润如酥”是韩愈在长安欣于所遇时的浅笑。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
上面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想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期中考试答案
1.D,结合文本内容“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流水意象也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往往胶着一体”分析可知,第一句与末两句非因果关系,“蕴含了……两难处境”并非在唐代之后。故选D。
2.B项,结合文本第三、四、五节内容分析可知,“正反对比论证”错。故选B。
3.C项,“都包含了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错,结合“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分析可知,只有消极意义。故选C。
4.A; 强加因果。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宣示着一个“质造”和 “智造”时代的来临。
5.A 。B,不是质量不行。C,不能说明本土企业占据了优势。D,“差距消失”错。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集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