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12  2019-12-0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2]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白城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共67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题。
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骨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体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文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浏览完整试题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
B.文章在论证古代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诗歌、原始神话、文字创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C.古代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的数量特别少都能说明古代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底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D.文章举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D.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4—6题。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五年民生大数据系列报道之就业篇
编者按:民生发展水平,是全面小康的决定性因素,对老百姓来说是最直观的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埋头苦干,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深化改革,稳步向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民生改善,人民更有获得感。回首这4年多,我们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民生账单”?横跨这一时间轴,解读历年来的民生“硬”数据,以就业小窗口,撬动民生发展大格局。
提气!连续4年超额完成就业任务
国务院日前公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显示,以就业和社保为代表的各项民生指标全面完成:1310万,1322万,1312万,1314万……这是我国2013年至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1300万,每年都超过目标300万。
对于2017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据估算,中国5年来新增约6400万就业人口,相当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
就业好于预期,饭碗就有了保障。北京一家西餐厅的厨师陈向,6年前离开河南老家外出务工,边干边学,如今月薪超过5000元,“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学到了手艺。”他表示,“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好。”
凝心!795万,稳住就业底盘靠他们
每到就业季,就常听到高校毕业生这样感叹——“找份好工作,真难!”
据教育部2016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为795万。回顾过往3年,分别新增22万、16万、30万,逐年增长依然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变化的主旋律。
毕业季求职是场马拉松,一边是依然不可盲目乐观的经济和就业环境,一边是持续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如何为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许一个热气腾腾的未来?将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做了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
《规划》明确,要着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并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
除高校毕业生外,农村劳动力、困难群体、化解过剩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和安置工作也被摆在了突出位置。据统计,2016年去产能过程中安置职工72.6万人,今年大约还需安置职工50万人。
聚力!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刷新速度和颜值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比上年增加85万人。
“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习近平强调“首创精神”一词。
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活力,为就业市场创造全新就业岗位。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成为2017年乃至整个“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方向。 (李警锐 张琪昭)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新闻从三个方面对当下中国突出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全景式的报道,而且认为可以通过“就业”小窗口来撬动民生发展大格局。
B.中国5年来新增就业人口约6400万,相当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特别是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比去年还多了100万人。
C.牵牛要牵牛鼻子。稳住就业底盘要靠795万高校毕业生,只有解决好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就业,才是抓住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
D.文章从三个方面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就业问题,并且暗示读者,国人将来的就业状况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标题“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化用毛泽东的名句,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展开余下试题B.本文采用多侧面拼接形式,从不同侧面取材,按照素材的内在联系,多角度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C.在关注新闻事实的同时,通过援引《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中的量化指标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具感染力。
D.新闻最主要的特点是“用事实讲话”。本文从全局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采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描绘了我国纵深推进民生就业的壮丽图景。
6.“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结合文本材料,谈谈你对“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这一问题的看法。( 6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7—9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了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金科是一个耿直刚烈、坚持原则的演员。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但也显现了他的故步自封。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8.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
(一) 文言文阅读(22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①,何独以五②。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素不与曹参相能。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三:指三百钱。②五:指五百钱。
10.下列句中不含例句中加点词的语法现象的一项是( )(3分)


展开余下试题例句:王秦降将以距汉王
A.臣等身被坚执兵 B.而信于万乘之上者
C.为家不治垣屋 D.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高祖”是指汉高祖刘邦,是其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B.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一般只能穿布衣,因以布衣借指平民。
C.文中“酂侯”是萧何的爵号。爵称、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汉书》作者是班固,与司马迁的《史记》一样,都是纪传体通史。只把《史记》的“本纪”改称“纪”,“列传”改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
1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萧何善于识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萧何有大功。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否定了将领们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萧何对于贤才不避仇。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D.萧何不重私产。购置田宅居处会有所选择,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天下可图也。(5分)
②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5分)
(二)诗歌鉴赏(9分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5.下列对诗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抒情,情致婉转;末两句写“不遇”,重在写景,景色优美。
B.首句写所闻,,次句写所见,这是入山的第一程。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C.颔联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林间小道上麋鹿出没,林深路长,正午溪边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D.诗题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然而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可见其构思的精妙。
16.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进行赏析。(6分 )
第II卷 语言表达与运用(83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7.下列各项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考试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②刘和珍等人是在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中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遇害的。
③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④小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⑤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案件,调查组办案人员抱持坚定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绝不投鼠忌器,看了佛面看僧面。
⑥她把市场定位为高消费的中产阶级,她相信只有私人订制的产品才能保持设计质量,而越稀少越精致的东西才会变得炙手可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一定治理,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
B.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C.美国部署萨德的目的是为了要重返亚洲,把全球反导系统建起来,遏制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能力,以使自己在洲际弹道导弹领域独步天下。
D.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物中,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画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
19.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一组是( )(3分 )
①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 ②厨中妙手调美味,只凭巧手煮清羹
③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 ④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
⑤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 ⑥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
A.②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⑥
2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共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山阿(ē)   浸渍(zī) 长歌当(dànɡ) 哭 菲薄(fēi) 走头无路
B.绯红(fēi) 尸骸(hái) 殒(yǔn)身不恤 不惮(dàn) 广有羽翼
C.攒射(cuán) 寥落(liáo) 踌躇(chóu chú) 赁屋(lìnɡ) 阴谋鬼计
D.踌躇(chú) 喋血(dié) 桀骜(jié ào) 不驯 黯然(yīn) 生杀予夺
四、课内文言文检测(12分 )
阅读《鸿门宴》中一段文字,并对比相关语句,完成21-26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2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C.仲永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 D.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2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白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