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l0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其实是一个“源代码”,按老子的理解,应该就是指“天地”,指“时空”,知名学者余世存日前在解读自己的作品《老子传》时作出上述表示。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然而对于这部经典的解读一直以来却颇多分歧,任继愈先生认为,《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哲学慰藉,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子写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有人说,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究竟是写给弱者的“心灵鸡汤”,还是治国、修身的天之大道? 正统的老子的传记,就是司马迁寥寥一些字,很少。司马迁也没有拿出来单独作传,把他写得神龙不见首尾。要拼凑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只能在有限的史料里找一些我们觉得可信的东西。余世存的《老子传》,用老子的生平,立体地阐述了《道德经》,以第一、第三人称混合形式叙述老子的人生心路,还原历史,将老子的一生串成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关于老子与孔子、苌弘、常枞、秦佚、杨朱、周王室的关系,作者交待得合理而平常,通过讲述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人生等,探寻了《道德经》思想的源起。《老子传》中力求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老子,希望以它来拉近现代读者与这位历史人物的距离,更帮助读者消除与《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作品之间的时差。他认为不是老子故意要给后人一个迷魂罩,就像我们今天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一样,也会想一些名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这种虚构其实包含了我们对人生、对社会一些很真实的看法。从老子的故事中,可以看得出他对人世的一种观念,甚至可以看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态度确实不如孔子那么积极。 对于《道德经》中的大众熟知然而又对其意义争论颇多的“道”,余世存认为,“我觉得其实就是一个源代码。人在社会上生活,要找到人生的源代码,这个源代码有可能是上世,有可能是佛陀,对我们中国人来讲,感到最亲切的还是‘道’,它讲的是天地人之间的一些规律。” 他指出,“我们当代人很多话,可以用《道德经》去配。比如一些网友就发现原来海子写的那句话‘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其实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过:‘其行越远,其知弥少’,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可见《道德经》是一部非常值得时常翻阅的经典。” (摘编自余世存《老子所说的“道”应该是个“源代码”》,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余世存认为《道德经》里的“道”是一个“源代码”,按老子的理解应该是天地、时空。 B. 《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的影响深刻,是治国修身的天之大道。 C. 《老子传》串起老子完整的人生历程,通过讲述老子,探寻《道德经》思想的源起。 D. 大众对《道德经》的“道”虽然争论颇多,但它还是一部非常值得时常翻阅的经典。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浏览完整试题A. 文章开篇提出论证中心,然后从评价《道德经》诸多方面的影响入手展开具体论述。 B. 源代码原指可读的计算机语言指令,借它来解释《道德经》中的“道”,比喻新颖。 C. 对《道德经》这部经典的解读历来颇多分歧,文章论述时,主要运用了类比论证。 D. 文末引用海子之言,旨在证明当代人的很多话可在《道德经》里找到相应的句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司马迁把老子写得神龙不见首尾,证明老子的神秘莫测,司马迁对他也知之甚少。 B. 余世存以现代人的视角解读经典,能帮助今天的读者消除与经典作品之间的时差。 C. 老子对现实社会的态度虽不如孔子那么积极,但后世推崇道家学说的也不乏其人。 D. 如果找到了人生的源代码,就找到我们理解《道德经》中“道”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法国参议院以62票赞成、1票反对,于当天通过了一项关于实施校园手机禁令的法案,从2018年9月起,将在法国中小学内禁止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通讯设备。关于手机等设备的没收和归还方式,议会将交由学校自行决定。 该法案旨在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使用任何与手机相关的设备,除非是出于教学需要,或是在条例中明文规定可以使用的地点。参议院还决定将该法案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高中。 议员们强调,智能手机的使用扰乱了教学,是导致课堂纪律涣散的重要因素。频繁打开手机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也导致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的体育活动日趋减少。他们还说学校是一个社交场所,而智能手机的使用会导致一些学生自我封闭。 此前,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已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或规定学生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才能使用手机。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8月1日) 材料二: 很多家长抱怨,作为父母很难断了孩子带手机进学校的念想,为什么学校不多加引导来妥善管理呢? 学校也“有苦难言”。长沙市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如今部分中小学明文规定不准带手机进课堂,要求孩子自觉上交手机。“有的学生上交一台假手机,把真手机留在身上使用。并且,从执行上来说,学校每天对学生进出学校都进行检查不现实,容易引发冲突。此外,从法律责任上来说,手机应由谁保管、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由谁承担,都是需要面对的难点,各个学校至今仍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在学校探索手机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扎眼新闻也屡屡出现。比如有学校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结果导致周边居民不能打电话;某中学要求,如果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不上交,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结果引来一边倒的谴责,甚至遭到家长索赔…… “还有学生和家长搬出‘物权法’,控诉学校无权剥夺手机的使用权。”长沙市一位中学班主任说。 “校园都有固定电话,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沟通。”叶老师表示,“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并非低龄学生上学的必需品;而孩子通过手机接触外界一些闲散人员、网上不良信息,则给校园的管理带来了隐患。” (摘编自《三湘都市报》,2018年9月27日)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