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87  2019-12-0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7]
山东省平度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今年电影市场爆款。作为一部国产改编版动漫电影,究竟满足了怎样的期许,才演绎了一场颇含决绝意味的“逆天改命”?
《哪吒之魔童降世》依然是从传统文化中找灵感、找素材,并与已取得一定成功的《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一脉相承。这一方面得益于民间传说题材具有较好的改编基础;另一方面,民间传说题材既能兼容不同时空、多重相互矛盾的情感元素,又能经由改编承载、反映不同时代的价值诉求与心理期待,更适合进行颠覆性的改造与演绎。
其实这些年的银幕上,对传统文化题材的现代性改编,屡见不鲜,但成功者凤毛麟角。大部分作品仅停留于元素叠加的层面,似乎将传统故事叠加上现代性符号就可以摇身一变完成转化。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完全放弃了这种套路,尝试进行彻头彻尾的神话重述。传统的哪吒故事退居为一个载体,里面全然承载着属于当代人的价值观与精神属性,以及切入当下现实生活的角度与方式。
从人物设定来看,经典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人物放置于今天有着扁平、呆板、脸谱化的缺陷。哪吒母亲殷夫人的形象贤惠、柔弱,但存在感较低;经此番改写,变身成了武艺高强、斩妖除魔的职场女性形象,工作繁忙却也为如何陪伴哪吒成长耗尽了心力。父亲陈塘关总兵李靖,在以往的设定中太不讨喜,作为父亲,不爱哪吒、不信哪吒、不护哪吒,还每每总是第一个跳出来要惩罚哪吒,这样的形象显然无法满足当下观众的心理期许。而在此番改造中,李靖的形象变得柔软,变得让人熟悉,他不善言辞,总是把爱深藏心底,对儿子有着很高的期待,却最可能暗暗地为儿子牺牲自己。这一版殷夫人与李靖的形象里暗藏着太多现代父母的影子,让观众无形中觉得可亲、可近,能够代入自我、投射自我,又随着片中人物的命运无尽唏嘘。
从故事架构来看,哪吒的故事本质是一个英雄成长的故事。英雄在世间历经种种遭际,由懵懂无知到唤醒英雄意识,再到成为英雄。具体到哪吒,“反抗”是其成长蜕变的核心元素,在传统的《哪吒闹海》中,哪吒反抗的是封建压迫。此时英雄的成长是“被迫”的,外在苦难的刺激,外在的对抗性压力,成为了英雄觉醒的触发点,“命令”着英雄展现英雄特质拯救苍生。但到《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里,却在尝试英雄故事的另一种演绎模式。英雄成长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救赎的过程,新版哪吒的成长不再是“被迫”的,而是具有内向性驱动的主动选择,是一场笑泪参半的自我延展、自我实现。这种颇显孤独与执拗的“选择”才会让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直抵人心,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传统文化题材是幻想类叙事文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受好评的国产动画作品,多在不同程度上娴熟运用着传统文化要素、融入中国的历史故事,却反映出直指当下的时代精神与社会价值诉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让人开始对打造高水准的中国神话传说系列心向往之,但这种系列作品的完备与成熟还需要后续作品的品质与口碑来维系,对国产动漫来说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不短的路要走,也许正如“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在《计算机器与智能》中那句著名的结尾:“我们的目光所及,只是不远的前方,但是可以看到,那里有许多工作要做。”


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边远《国产动画电影打破传统文化现代性改编套路》,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国产动漫都是从传统文化中找灵感、找素材,都大获成功。
B.民间传说题材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又能通过改编反映不同时代的价值诉求与心理期待,所以更适合进行颠覆性的改造与演绎。
C.大部分国产动漫作品仅停留于元素叠加的层面,《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已经基本脱离元素叠加的套路,而进行神话重述。
D.《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人物形象设置改变了《哪吒闹海》中人物形象的缺陷,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比《哪吒闹海》更经典。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采用并列结构,从人物设定和故事架构两方面,剖析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的原因。
B.文章主要运用事例论证、对比论证来论述《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的成功和国产动漫的发展。
C.文章将《哪吒闹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进行对比,突出后者更好地满足了当下观众的心理期许。
D.文章最后引用图灵的话表明未来的国产动漫虽然有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题材是幻想类叙事文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但是要想使其富有生命力,需要融入时代精神与社会价值诉求。
B.霍布斯鲍姆有言:“当旧有的社会模式逐渐消解,人们便会选用旧材料、建构新形式文化来满足新模式的需要。”《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正说明这点。
C.《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说明其选材内容、人物塑造、个性化语言都是完全成功的,电影受到各年龄段观众的欢迎。
D.在传统文化题材的现代性改编中,现代元素的简单叠加是我国当下国产动漫发展的主要问题,只有对传统文化题材进行不断地创造性尝试,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8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7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在当下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8年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
今年考研人数达到177万,以7%増长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研人群中56%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研大军中往届毕业生占了足足四成。经济下行背景下,压力正逐步向考研和就业传导。
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工作往往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梦想,这些城市因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罕有的顶端优势资源,且足以让父母亲属们倍觉脸上有光。然而,随着近几年这些大城市为解决“大城市病”而推出的控制人ロ规模等政策,毕业后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摘自“财经网”《201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材料二:

2015 2016 2017
2015-2017年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走势 201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按专业大类排名
(摘编自《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分析》《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材料三:
当前就业形势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就认为是社会岗位少就业难。很明显的,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是:一是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二是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三是高职高专大学生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就业反而有所好转。
(摘编自《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去适应)
材料四:
我国实行了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我国政府坚持通过发展经济、调节经济结枃、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国家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要求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摘编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7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生难就业,经济下行则是次要原因。
B.2018年考研人数达到177万,以7%增长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其中往届毕业生占了足足四成,可见考研从根本上缓解了全国就业压力。
C.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二是扩招后大学生供给量大,三是高职高专类毕业生就业情况好于本科毕业生。
D.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多措并举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5.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图表可以看出,2015-2017年届毕业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持续下降,本科就业率下降趋势与全国总体就业率下降趋势类似,但下降幅度不同。


展开余下试题B.本科就业率连续三年的下降拖动了全国就业率下降,高职高专就业率不是一直下降,2017年相较2016年呈上升趋势,2017年超过了2015年的就业率。
C.201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中,工学类专业毕业生所占比例最高,管理学类专业毕业生占比居第二位,理学类专业毕业生占比居第五位。
D.从中国高校毕业生专业占比图可以看出,2017年毕业生中有24.9%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管理学,而学习哲学、军事学的数量排在倒数两位。
6.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乎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确保大学生就业。(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航船中的文明
朱自清
第一次乘夜航船,从绍兴府桥到西兴渡口。
绍兴到西兴本有汽油船。我因急于来杭,又因年来逐逐于火车轮船之中,也想“回到” 航船里,领略先代生活的异样的趣味;所以不顾亲戚们的坚留和劝说(他们说航船里是很苦的),毅然决然的于下午六时左右下了船。有了“物质文明”的汽油船,却又有“精神文明”的航船,使我们徘徊其间,左右顾而乐之,真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幸福了!
航船中的乘客大都是小商人;两个军弁是例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我区区或者可充个数儿,——因为我曾读过几年书,又忝为大夫之后——但也是例外之例外!真的,那班士大夫到哪里去了呢?这不消说得,都到了轮船里去了!士大夫虽也擎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千虑不免一失,竟为那物质文明的孙儿,满身洋油气的小顽意儿骗得定定的,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于是航船虽然照常行驶,而光彩已减少许多!这确是一件可以慨叹的事;而 “国粹将亡”的呼声,似也不是徒然的了。呜呼,是谁之咎欤?
既然来到这“精神文明”的航船里,正可将船里的精神文明考察一番,才不虚此一行。但从那里下手呢?这可有些为难,踌躇之间,恰好来了一个女人。——我说“来了”,仿佛亲眼看见,而孰知不然;我知道她“来了”,是在听见她尖锐的语音的时候。至于她的面貌,我至今还没有看见呢。这第一要怪我的近视眼,第二要怪那袭人的暮色,第三要怪—— 哼——要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女人坐在前面,男人坐在后面;那女人离我至少有两丈远,所以便不可见其脸了。且慢,这样左怪右怪,“其词若有憾焉”,你们或者猜想那女人怎样美呢。而孰知又大大的不然!我也曾“约略的”看来,都是乡下的黄面婆而已。至于尖锐的语音,那是少年的妇女所常有的,倒也不足为奇。然而这一次,那来了的女人的尖锐的语音竟致劳动区区的执笔者,却又另有缘故。在那语音里,表示出对于航船里精神文明的抗议;她说,“男人女人都是人!”她要坐到后面来,(因前面太挤,实无他故,合并声明)而航船里的“规矩”是不许的。船家拦住她,她仗着她不是姑娘了,便老了脸皮,大着胆子,慢慢的说了那句话。她随即坐在原处,而“批评家”的议论繁然了。一个船家在船沿上走着,随便的说,“男人女人都是人,是的,不错。做秤钩的也是铁,做秤锤的也是铁,做铁锚的也是铁,都是铁呀!”这一段批评大约十分巧妙,说出诸位“批评家”所要说的,于是众喙都息,这便成了定论。至于那女人,事实上早已坐下了;“孤掌难鸣”,或者她饱饫了诸位“批评家”的宏论,也不要鸣了罢。“是非之心”,虽然“人皆有之”,而撑船经商者流,对于名教之大防,竟能剖辨得这样“详明”,也着实亏他们了。中国毕竟是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呀!—— 我悔不该乱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
“祸不单行”,凑巧又来了一个女人。她是带着男人来的。——呀,带着男人!正是;所以才“祸不单行”呀!——说得满口好绍兴的杭州话,在黑暗里隐隐露着一张白脸;带着五六分城市气。船家照他们的“规矩”,要将这一对儿生刺刺的分开;男人不好意思做声,女的却抢着说,“我们是‘一堆生’①的!”太亲热的字眼,竟在“规规矩矩的”航船里说了!于是船家命令的嚷道:“我们有我们的规矩,不管你‘一堆生’不‘一堆生’的!“大家都微笑了。
有的沉吟的说:“一堆生的?”有的惊奇的说:“一‘堆’生的!”有的嘲讽的说:“哼,一堆生的!”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妇者,服也”,这原是她的本行呀。只看她毫不置辩,毫不懊恼,还是若无其事的和人攀谈,便知她确乎是“服也”了。这不能不感谢船家和乘客诸公“卫道”之功;而论功行赏,船家尤当首屈一指。呜呼,可以风矣!
在黑暗里征服了两个女人,这正是我们的光荣;而航船中的精神文明,也粲然可见了——于是乎书。
1924年5月3日
[注]①原注:“一块儿”也。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是“夜航船”,加上“我”的近视,没看清“来了”的女人的面貌。这样,作者就可以省去对那女人的外貌描写,而笔墨集中在她的“尖锐的语言”上。
B.在黑暗的船舱里两个女人最终屈服,被分开来坐下。“黑暗”意味着“精神文明”丑陋的一面,“光荣”实际上是反语,表明船家丝毫不让着两个女人,一点儿都不光荣。
C.船家用“做秤钩的也是铁,做秤锤的也是铁,做铁锚的也是铁,都是铁呀”的比喻,巧妙回驳了女乘客的话,看出船家的机灵与无奈,也揭示了“精神文明”的虚伪性。
D.本文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手法刻画人物,运用漫画式的语言活泼、幽默,达到了尖锐讽刺的效果。
8. 文章详细写了航船中的两位女人,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 文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指的是什么?两者的对比有什么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申自然,松江人也。尝为明博士弟子,丰于财。明亡,弃制举业,散家财结客,欲有所为。未发,谋泄,有司捕得之,同坐者六七百人,皆论斩。自然已押赴西市矣,忽有从众中易之者,虽自然亦不自知其故也,于是得逸去。既亡,抵家,而其家人有七十二人,以自然为必死,皆先期缢死。
自然既坐法亡匿,家人又尽死,乃孑身走天下。然善画,以画糊其口,亦足自给。转徙至沛县。会宜兴陈昭大之叔任沛县教谕,昭大从焉。一日,见自然之画于准提庵壁间,昭大善之,叩之庵僧,而识自然。时昭大病气逆,已坐定而疾作,自然进药于昭大,服之愈。昭大德之,归谋于叔,将授自然馆。自然曰:“吾与友十二人,俱不可以俱止,吾将以画售其直,给十二人装,然后从陈子游。”约定即去。去踰月,复诣昭大曰:“彼十二人者,吾悉遣之矣。”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至踰年,而后泫然告昭大曰:“吾家贵贱七十二人,无一生者。吾尝赴西市矣,忽有易我于众中而吾不知脱我于死者之为谁也。吾于明时为博士弟子,丰于财,不忍故主之亡,破产结客,今家破身亡,终不悔。吾名自然,则自然之,不必叩吾之名若讳也。吾为松人,则松人之,不必悉吾之里邑也。”
会昭大以其叔之吏事之淮安,自然有故友居山东,招自然去,不及与昭大别,遗书昭大曰:“吾年已六十余,吾家已无人,吾亦无能为矣。吾卖画得二百金,当之宜兴,就君居以终老。”昭大志之。后一年,昭大之叔罢官归,昭大亦去沛还于宜。后二年,自然自杭城又贻昭大书曰:“吾之友陷大狱,得三千金可免死。吾卖画于杭城,几得半矣。将之金陵,脱吾友于狱,则还就予以遂终老约。”昭大又志之。未几,闻自然所谋脱狱者竟论死,已行刑,自然亦于是日扼腕死。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清类・义侠类》,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
B.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
C.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
D.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市,旧时京城对死刑犯行刑的场所,古文献中“东市”也有此含义。
B.教谕,官职名称,明、清县学的教官,主管文庙祭祀、教诲生员事宜。
C.授自然馆,为宾客安排行馆,这里是指陈昭大要给申自然安置长期居所。
D.脱狱,本义越狱,文中指通过主市官员来解救犯人脱离刑狱的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自然救亡图存,曾经死里逃生。他家资殷富,明亡之后,广疏家财,结纳豪客,事败被捕,赴死时奇迹般被顶替。
B.申自然卖画糊口,因缘际会结友。陈昭大欣赏申自然的画作,又得申自然的救助,对他感恩戴德,从而成为莫逆之交。
C.申自然重友轻财,心中常怀苦悲。与陈昭大交游前,卖画助友人,对家事先是闭口不谈,后是醉酒歌呼,都缘于亡家之痛
D.申自然屐痕处处,仗义行走天涯。他辗转山东、宜兴、杭城、金陵等地,投访故旧,替友脱狱,义行读来令人慨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发,谋泄,有司捕得之,同坐者六七百人,皆论斩。(6分)
(2)吾名自然,则自然之,不必叩吾之名若讳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②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笳鼓喧”与三、四两句相呼应,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战场气氛,同时又是集结军队奔赴沙场的序曲。
B.颔联写了积雪万里,寒光凛凛,军队在边关曙色中行进,写出了边关将士们的艰辛不易,呈现一派肃杀之气。
C.颈联用“海畔云山拥蓟城”一句,写出地势的险要、威严,同时也说明为了保证边防安全,需要有强大的军队来戍守和保卫。
D.尾联借用东汉班超投毛从戎和西汉终军请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投身沙场、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
15. 这首诗既气势非凡,又感奋人心,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句名篇填空(本题本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作者写泛舟江上,感到飘然离世,超然独立,如同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的句
子,借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与王勃《滕王阁序》中“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展现出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转眼之间,上海合作组织已走过了近17个年头,如今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区域组织。17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上海精神”,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等儒家“和合”理念内在一致,在零和博弈、冷战思维沉渣泛起的当今世界,可谓 ,熠熠生辉。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上海精神”则面向当今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时间维度不同,内在精神却 。( )当我们敞开国门,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挺直了腰杆,真正用属于中国人的文化思维方式,思考着人类的共同命运,思考着中国的命运,思考着当今世界发展朝何处去等种种最前沿的命题。
长久以来,“东方文化”常常处在西方视角的审视之下。欧美学界有一种“东方学”,正是用欧美学者的眼光,打探东方世界的历史文化,其坐标中心还是在欧洲、在美国。甚至“东方”成了异于西方文化的总称,作为一种对象化命名,带有异域色彩。今天,中国人将自己文化的深刻理解带到国际关系舞台,为全球治理领域注入深刻的东方智慧,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内涵,东方文化的面孔 ,充满蒸蒸向上的气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坚立 独树一帜 一脉相承 耳目一新
B.树立 独树一帜 一脉相承 焕然一新
C.坚立 标新立异 薪火相传 耳目一新
D.树立 标新立异 薪火相传 焕然一新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经历大改革、大发展的中国,不仅使其沉睡的文化宝库被充分唤醒,而且展现了发展崛起的响亮声势醒
B.经历大改革、大发展的中国,不仅展现了发展崛起的响亮声势,也充分唤醒了沉睡的文化宝库
C.经历大改革、大发展的中国,不仅展现了发展崛起的响亮声势,也使其沉睡的文化宝库被充分唤
D.经历大发展、大改革的中国,不仅充分唤醒了沉睡的文化宝库,而且展现了发展崛起的响亮声势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我们敞开国门,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挺直了腰杆,真正用属于中国人的文化思维方式,思考着中国的命运,思考着人类的共同命运,思考着当今世界发展朝何处去等种种最前沿的命题。
B.当我们敞开国门,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挺直了腰杆,真正用属于中国人的文化思维方式,思考着当今世界发展朝何处去,思考着中国的命运,思考着人类的共同命运等种种最前沿的命题。
C.当我们敞开国门,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挺直了腰杆,用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文化思维方式,思考着中国的命运,思考着人类的共同命运,思考着当今世界发展朝何处去等种种最前沿的命题。
D.当我们敞开国门,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挺直了腰杆,用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文化思维方式,思考着中国的命运,思考着当今世界发展朝何处去,思考着人类的共同命运等种种最前沿的命题。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中华的先民对诗歌的功能或价值有更深刻、更重要的认识。汉儒在《诗大序》中说:“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如果说后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平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