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B. 人治是统治者仅以个人好恶作为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进行统治的治理方式。 C. 礼治是按照历史积累形成的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治理方式。 D. 礼和法律本来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只是一种行为规范,用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前两段采用先立后破的论证方法,从“‘人治’和‘法治’相对称的说法并不清楚”说起,由浅入深,引出对 “礼治”的探讨。 B. 第三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 C. 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 为了论证礼治和法治的不同,本文采用了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 礼因为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C. 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D. 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了8000万。外卖不仅占领了写字楼、办公楼和格子间,接下来还要占领火车和春运。在“铁路12306”APP上,提前一小时预订高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问,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历朝历代的“大V”里面,“吃货”一点不罕见。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伊尹在《本味》中,列举了美食的苛刻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寻常百姓,至少要做到孔子说的“食不言,寝不语”,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地位、辈分、官位等主次有序落座。皇室就更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120道菜,还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 吃个饭还这么累,白领们玩不起也玩不转这繁琐的美食套路。外卖,把“怎么吃”的繁文缛节全部去掉了,直接回归到“吃什么”的本质。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相当丰富,不输堂食。 外卖解放了厨房,解救了主妇。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做饭这件事,成了家庭主妇们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也不管主妇们是不是真爱弹奏“锅碗瓢盆交响乐”。但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再说,从职场来看,女士的压力丝毫不比男性小。晚上加完班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卖,省事省力省时。外卖还拯救了苦哈哈的单身汉。美团点评集团曾在去年透露,平台65%的订单来自单身用户,尤以外卖快餐最受单身汉欢迎。 当然,外卖有利也有弊。中国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聚食制长期流传,是我们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重视食材、顺序、餐具,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而传统烹饪中的精华也无法在一份外卖中得到体现。但不管如何,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点外卖己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摘编自《“点外卖”正在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光明日报》2018年2月7日)材料二: 图表1:2011-2018年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