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19  2019-12-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9]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长春市实验中学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周振鹤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农业文化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历史,小而言之,也是一部农业文化重心从北到南转移的历史。在铁器未曾发明的远古,黄土高原的土质松软,易于耕种,自然成为中华文化的摇篮。《禹贡》将九州大地的土壤分成九等,雍州黄土高原的土壤仍认为是上上等。从气候来看,秦汉以前也是南不如北,“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北方气候凉爽,雨水虽少但集中,于旱地作物勉强够用。因此自远古直到秦汉一统时代,北方的农业文化得到有利的发展,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方面都对南方显出压倒的优势。秦汉时期,北方已形成关中和山东两大农业经济中心。而南方却还是“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在农业社会里,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人口数量是农业文化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西汉元始二年的人口统计表明北方人口是南方的三点二倍。虽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农业经济也在逐步向前发展,但是速度很慢。例如牛耕技术直到东汉时期才传播到淮南地区。然而魏晋以后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大大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过程,使南方的农业文化水平不但赶上而且超过北方,实现了文化重心由北到南的转移。。
从东汉末年到两宋之际,北方曾经出现过几次大动乱,迫使黄河流域人民南迁到淮汉、长江以至闽岭以南地区。南迁的人民不但给南方增添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移民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快速传播的过程。同时,割据的政权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也要积极发展经济。这两个因素都促使南方的开发速度比正常的一统时期要快。
在南下的移民长河中,有三次蔚为大观的浪潮,使南方农业文化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西晋永嘉丧乱之后,南来的北方侨民大都集中在淮水以南、太湖以北地区,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将三国东吴以来南方已经加速开发的势头更加推向前进。但其时北方在十六国的混乱之后,也相对安定百余年时间,使黄河流域传统的优势继续向前发展,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农业文化水平尚未完全赶上北方。南北朝之后,隋唐重又建立一统宇内的大帝国,黄河流域重新得到繁荣,关中仍称沃野,南北文化都臻于昌盛。天宝初年,南北户口之比达到四比五之谱,双方相去不远。盛唐文化堪称南北共荣的文化,而北方似略占优势。
但是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荒无人烟的灾区,大批难民蜂拥而至准汉以南地区,形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南方经济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已足与北方抗衡。北宋初年的人口统计表明南北户口之比已为三比二,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五代末期,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得以恢复发展,但通观北宋一代,南方的经济力量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不过,在商业方面,北方之发达不让南方。
靖康元年,金人南侵,宋王室辗转南逃杭州,大批各阶层的北方人随之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使南方经济再度加速发展。两浙地区聚集移民最多,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至为迅速。相反,在北方,由于战争的影响,经济受到破坏,文化日见萎缩。从东汉末年到两宋之际的八百年,这一重心开始并完成了向南转移的全过程。


浏览完整试题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
(选自《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 下列关于“经济重心转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农业经济也在逐步向前发展,但是因为人口数量不足,再加上农耕技术还没有传播过来,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很慢。
B. 移民可以促使农业经济长足发展,如西晋永嘉丧乱之后,南来的北方侨民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
C. 安史之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荒无人烟的灾区,但是南方经济也正是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因为大批难民的涌入,使南方经济已足与北方抗衡。
D. 因为两浙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最迅速,所以靖康之难时这个地区聚集移民最多,北方优势消除,使农业文化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史小而言之,是一部农业文化重心从北到南转移的历史:大而言之是一部农业文化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历史。
B. 由于北方的土壤是最好的土壤,再加上北方气候凉爽,雨水集中,水源充沛,因此自远古直到秦汉一统时代,北方的农业文化得到有力的发展。
C. 秦汉时期,北方已形成关中和山东两大农业经济中心。而南方却还是“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由此可以看出南北的差距。
D. 动乱虽会造成移民,但是南迁的人民不但给南方增添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移民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快速传播的过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农业社会里,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人口数量是农业文化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北方农业经济发达,主要原因也是人口要多于南方。
B. 黄土高原之所以会成为中华文化的摇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那里的土质松软,易于耕种,即使没有铁器之类的工具,收成也不错。
C. 三次蔚为大观的南下的移民浪潮,使南方农业文化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但北方在相对安定的百余年时间,也在继续向前发展,并有超越南方之势。
D. 经济文化中心大体经历了以下过程:秦汉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到两宋的八百年,南方开发速度增快,至南宋元明清时期,固着在南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为了解决能源的不足,通过建立核电站来发展电能是一种科学的探索,但探索过程必然也面临风险。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前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西北130公里处,一系列化学爆炸摧毁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中,持续了10天,28人几周内死于急性放射病;其后10年该地区放射病患者日增,后遗症难以估量。因这起事故引起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至今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事后论证表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设计缺陷和人为失误是主要原因。今天日本核电站发生爆炸,尽管是自然灾害引发,但也再一次警示人们,对核电能的开发技术还待于完善。核能帮助人类解决能源不足问题,但如果技术安全系数没有保障,出现设计缺陷和人为失误,对人类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日本这次核电站爆炸,就是明证。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20l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核事故使我国核电项目的开展进入了一个敏感而谨慎的暂缓时期。当时,所有新建核电项目的审批都被紧急叫停。在建项目也进行了彻底的安全检查,行业发展一度陷入了将近停滞的状态。国家能源局于今年1月下发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的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等内容。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这既是稳增长、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要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
(摘自《中国能源报》)
材料三:
众所周知,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全世界的核电建设敲响了警钟,各国纷纷对核电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建核电厂的核安全标准更加严格,第三代核电成为当今世界核电发展的主流技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机型“华龙一号”也不例外,不仅消化吸收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还充分汲取日本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采用国际最髙安全标准研发设计。核电技术从二代到三代,改变最大的一个指标就是安全目标提高了一个量级,也就是说发生堆芯榕化,发生大型事故、影响环境事故的概率要低一个量级。“华龙一号”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具体说来,“华龙一号”反应堆采用了177堆芯,不仅可使发电功率得到提升,也降低了堆芯线功率密度,提高了安全性;还采用“能动+非能动”两种形式的安全系统。一旦出现事故,很快就能切断电源。此外,“华龙一号”设计了双层安全壳,内层安全壳内径46.8米,新增的外层安全壳内径为53.0米,与之前的核电堆相比有了明显加强。不仅可抗9级地震,外层还可以防如A380那类大飞机冲撞、爆炸等,里层可以防放射性事故。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技术产品。
(摘自《光明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指出建立核电站来发展电能是一种科学的探索,但探索过程必然也面临风险。
B. 材料二强调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电发展的影响,使得行业发展陷入了将近停滞的状态。
C. 材料三指出为了提高核电的安全性,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机型。
D. 建立核电站来发展电能是人类为了解决能源不足的一种探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导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设计缺陷和人为失误。
B. 核电能解决能源问题,但如果出现设计缺陷和人为失误,对人类的伤害将是巨大的
C. 我国所有的核电站都采用了“华龙一号”反应堆和“能动+非能动”两种形式的安全系统。
D. “华龙一号”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技术产品,因此不仅安全,还能抗震和防放射性事故。
6. 怎样看待我国核电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我是个鄂温克女人。我的弟弟鲁尼降生了。一看到鲁尼的笑脸,父亲阴沉的脸也会变得和颜悦色了。
父亲一心想把鲁尼培养成一个出色的猎手,因而鲁尼八九岁的时候,只要不是去离开营地太远的地方狩猎,父亲就会带上他。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凉爽的夏夜,是个满月的日子,我正跟着母亲在火塘边捻筋线,鲁尼跑进来,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一会儿父亲要带着他,乘着佳乌(桦皮船)去河湾打猎。我对堪达罕(兴安岭森林里体态最大的动物,学名驼鹿)并没多大的兴趣,但我很想乘坐佳乌。我央求母亲,让她跟父亲说说,把我也带上。
林克背着枪,带着我们穿过松林,来到河畔。路上他嘱咐我和鲁尼,上了佳乌后,不许大声说话,不许往水中吐痰。
那条河流很狭窄,水也不深,林克就像揪出一个偷懒的孩子似的,把掩藏在河边草丛中的桦皮船拽出来,推到河水上。他先看着我和鲁尼上了船,然后自己才跳上去。船悠悠走起来的时候,我觉得耳边有阵阵凉风掠过,非常舒服。在水中行进时看岸上的树木,个个都仿佛长了腿,在节节后退。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
林克将桦皮船荡进湖泊,我们划向湖对面一片起伏不大的山峦。林克上了岸,他让我和鲁尼不要下船。父亲一离开,鲁尼就吓唬我说,快看,前面有狼,我看见它的眼睛发出的亮光了!我刚要叫,听到了鲁尼的话的父亲回过头来,他对鲁尼说,我怎么跟你说的了?一个好猎手在出猎的时候是不能胡说八道、多嘴多舌的!鲁尼立刻就安静下来了,他用手指轻轻弹了几下船身,就像敲着他自己的脑壳反省似的。
林克很快回到了船上,他小声对我们说,他在岸上的草丛中发现了堪达罕的粪便和蹄印,粪便很新鲜,说明几个小时前它还来过这里。从它的蹄印来看,它是一头成年的堪达罕,很有分量。林克说我们到对面的柳树丛中守候它。我们把船划到湖畔的柳树丛,桦皮船夹在其中,也就成了一片陆地。我们潜伏在船上,林克让鲁尼帮他把枪膛上了子弹,然后用手指在嘴唇那儿竖了一下,示意我们不可出声。
我们敛声屏气地等待着。
父亲咽了口唾沫,我听见了“嚓嚓——”的声响,这“嚓嚓”声很快变成了“噗噗”声,循声望去,发现一团灰黑的影子正在湖的对面移动!父亲抑制不住兴奋地“哦”了一声。
堪达罕在夜色中镇定自若地行进着,父亲瞄准了它,然而未等他射击,它突然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当堪达罕离我们近了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因为看它的模样,它一定是胃口很大的,万一父亲打不中它,它反扑过来,我们的佳乌就会被它踏碎,我们只能逃跑。如果跑得慢,被它逮着,定是九死一生了。
林克确实是个优秀的猎手,当堪达罕沉入水中,让湖面的月亮又圆满起来的时候,他非常镇静,耐心等待着。直到它从湖水中站了起来,心满意足地昂了晃脑袋,打算上岸的时候,林克才把枪打响。枪响的时候,我的心也仿佛跟着蹦了出来,我看见堪达罕栽歪了一下身子,似乎要倒在水中的样子,但它很快又站直了,朝枪响处奔来,我顾不得林克的嘱咐了,我哇哇大叫着,魂魄已被吓丢了七分。林克又在它身上连打两发子弹,它才停止了进攻。不过它也不是立刻就倒在水中的,它像酒鬼一样摇晃了许久,这才“咕咚——”一声倒下了,溅起一朵巨大的水花。鲁尼欢呼起来,林克也长吁一口气,放下枪。我们又等待了两三分钟,确定它已无声息的时候,这才撑着桦皮船,从柳树丛中穿梭而出,飞快地荡到湖心。
堪达罕的头浸在水里,身躯只露出一角,好像一块被磨去了棱角的青石。鲜血已把湖心染成黑夜的颜色。想着刚才还在悠闲潜水吃着针古草的它说没气就没气了,我的牙齿打颤,腿也哆嗦起来。而鲁尼却是那么的兴高采烈。我知道,我永远做不了出色的猎手。
【注】《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描写“我”同父亲、弟弟一次夜间狩猎的经历,呈现给读者一次惊险刺激的狩猎之旅,感受到鄂温克人独特的民族风情。
B. “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行船时的惬意,与下文狩猎时的紧张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C. 枪一响,“我”吓得魂飞魄散;看到死去的猎物,“我”吓得颤抖,弟弟却非常高兴,这表明弟弟比“我”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猎手。
D. 文章画线部分描绘了堪达罕被射杀后的场景,给人留下了血腥的印象,表达了“我”对父亲射杀堪达罕这一行为的不满。
8. 从全文看,父亲为了把鲁尼培养成为出色的猎手做了哪些事情?(5分)
9. “我”在小说中起了怎样 作用?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贡入太学,顺天乡试第一。万历十一年,会试复第一,以进士第二授编修。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餽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大学士沈一贯欲藉妖书倾正域,廷机与御史沈裕、同官涂宗浚俱署名上,趣定皦生光狱,株连遂绝。秦王谊漶由中尉进封,其庶长子应授本爵,夤缘欲封郡王,廷机三疏力持。王遣人居间,廷机固拒,特旨许之。
时内阁止朱赓一人。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万历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给事中曹于忭不可。相持久之,卒列以上。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廷机三辞始视事。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已而姜士昌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廷机力辨求罢,又疏陈十宜去,帝慰谕有加。明年四月,主事郑振先论赓十二罪,并及廷机。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待命逾年,乃屏居荒庙,廷臣犹有繁言。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居四年卒。赠少保,谥文节。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B. 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C. 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D. 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均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 庶长子,是古代对非正妻所生且年龄最大之子的称呼,但地位远低于嫡长子,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封邑、官职、财产等。
C. 万历三十五年,中的“万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以后,新君即位就会改年号,称为“改元”。


展开余下试题D. 礼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户籍财经、典礼、科举、学校、外事活动等,相当于今日的教育部长、外交部长。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廷机学习成绩优异,科举之路很顺畅。他先被推举进入太学学习,后来参加乡试、会试都取得佳绩,最后以进士第二的身份进入仕途。
B. 李廷机做事精细周密,关心百姓生活。无论是抚恤商旅的事情,还是修缮整治京城外的陵垣,费用都取自于公款,没有烦扰百姓。
C. 李廷机敢于坚持原则,多次向皇上进言。秦王想让其庶长子分封为郡王,但李廷机多次上奏反对,皇上支持他,秦王愿望未能实现。
D. 李廷机淡泊名利,不肯担任要职。皇帝要他担任礼部右侍郎和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都多次推辞,但皇帝都不同意,只好上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5分)
(2)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秋登越王台①
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龙蛇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②,三千劫③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注] ①越王台:一名粤王台,为西汉南越王赵佗所建,位于广州越秀山上。此诗作于光绪五年(1879)秋,此时康有为22岁。②十七史从何说起:用宋末文天祥语。文天祥被俘后,元人劝降。文天祥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③三千劫:印度佛经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叫作一“劫”。“三千劫”意谓天灾人祸之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感怀,“秋风”渲染气氛,“混混龙蛇”喻君子与小人混杂,“最可哀”表达作者的政治情怀。
B.颔联运用典故,写得很含蓄,像是说史谈经,实则针对现实,通过反思民族灾难沉重的历史,展现多灾多难的社会现实。
C.颈联实写祖国壮阔山河,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腐儒”是作者的自谦之词,“呼天问”意指向天发问,诉说内心无限感慨。
D.尾联“临睨”是居高临下的意思,“八表”即八方之外,借自然景象表现作者的气概,反问语气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15.结合全诗,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在介绍客人之后,“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箫声的来由,而 “________________”则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余音的特点。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可以背负起青天而没有谁能阻止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2018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自然恢复为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我国当前正在推行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是要努力在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如垃圾和污水处理、电信服务、水电气供应、文化娱乐等,( ),推广水泥楼房、大广场、大理石栏杆等,弄得千村一面、毫无乡土特色。有些地方不顾农村实际,用城市建设的思维和套路来建设农村,反而造成 的效果,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农村本来的自然生态环境。
乡村之所以美丽,能够勾起人们心底的乡愁、吸引大量城市人前往旅游休闲,关键在于它的“土”,在于它和城市 的风貌。当然,这里的“土”并非指破破烂烂、 ,而是指要保护好农村本来的自然生态,尽量用当地的土、木、石、竹等材料修建公园、修整房屋、修路架桥,尽量保持原有的山、水、林、田、池、草、屋的格局,尽量修旧如旧、保留田园风光。比如,农民的房前屋后不一定都要统一栽树种草,种上一片菜地再围上一圈竹篱笆,既美丽又实用;将村边的池塘清理干净,周边栽些本地常见草木,地面 用砖石修整一下,就是一个不错的小湿地公园……乡村就要有乡村的样子——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美丽乡村建设,还是“土”一点更好。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B.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自然恢复为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
C. 实施乡村振兴,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D.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建设。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要让农村像城市那样,以便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B. 以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而不是要让农村像城市那样
C. 以让农村不像城市那样,切实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D. 虽然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但是农村弄得像城市一样
19.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东施效颦 泾渭分明 乱七八糟 就地取材
B. 画虎类犬 截然不同 乱七八糟 因地制宜
C. 画虎类犬 泾渭分明 杂乱无章 因地制宜
D. 东施效颦 截然不同 杂乱无章 就地取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民大会堂西侧、南侧道路是天安门广场地区的重要道路,曾于2007年进行大修,至今已多年。经排查,发现目前两条道路均存在检查井沉陷、路面碎裂、网裂、裂缝等问题,整体外观较差,因此将对其进行①_______________,这种超薄沥青的新工艺将延长城市道路“罩衣”使用寿命。同时,长安街增铺防爆层,这是出于②_____________的作用。防爆层分为防爆层、混凝土层以及两层沥青层,总厚度约120厘米。为了让沥青与混凝土结构更好黏合,大修工程特地加了一层“双面胶”,即一种高黏高弹的改性沥青,既能使③_______________,又能减少路面裂缝,也起到防水作用。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全面普及,年轻人热衷自我调侃、自我解嘲文化氛围的形成,一些流行热词也在不断刷新词库。最近新鲜出炉的热词是—一“隐形贫困人口”。他们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了;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他们也被称为新时代的“新穷人”。为什么给它加上了“新”字呢?因为他们并不像曾经我们口头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他们往往成长在吃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高等脑力工作,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同龄人牧入平均值,但是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不做任何预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长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