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20  2019-12-1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0]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长春市实验中学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材料一: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喷薄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同频。由最初的网友自娱自乐,到如今由网络小说转化出版图书,改编为影视作品、游戏、动漫及相关产品,进而带火大众娱乐市场,打造出“互联网+”的庞大产业。作为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学,从出现之日就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此后又出现了诸如仙侠、盗墓、探险、玄幻、穿越等多种类型题材,诞生了《悟空传》《鬼吹灯》《甄嬛传》《诛仙》《步步惊心》等一批网络爆款小说,目前,网络文学已经实现了多点输出,已经实现了影视作品和网络文学的内容联动,实现了以网文IP为核心的全链路生态。
在大众化、商业化的背景下,读者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创作者已经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塑造人物和故事走向;读者的阅读趣味能影响到文学网站整体的创作风格,甚至网络文学整体的创作趋向和类型革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2003年,起点中文网率先创建了以读者按章付费为核心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此后,包含打赏、月票等付费机制的商业模式逐渐完善,并为各大文学网站所借鉴。这种付费阅读机制的建立,使孤独地写作、孤独地阅读的那个时代一去不返了,网络文学的读者不再是单方面地阅读和接受作品,而是作品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在作者的写作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评论,从情节设计到遣词造句,对作者提出明确的要求,读者对每一章的评价还可以即时通过订阅量、打赏金额等数据反馈到作者手中。
这些数据不仅体现着作者的人气,也决定了作者的收入。按照起点中文网现行的付费规则,普通会员、初级VIP会员、高级VIP会员订阅付费章节的价格分别为每千字5分钱、4分钱、3分钱。价格看似不高,但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付费阅读全本的价格着实不菲。读者还可以对作者提供除了订阅收入之外的“打赏”。通过打赏,读者不仅希望小说的情节构造能跟进他想象的场景,同时还对作者的一些情节强烈要求整改,这也成为他们“要挟”作者改变情节的重要手段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网络文学:孤独写作与阅读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材料三:

2011-2018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亿元)
材料四:
从表面上看,发表网络文学作品是“零门槛”的,但想要从成千上万的作家和作品中脱颖而出,需要经历层层关卡,首先就是“签约”关。当编辑从工作后台无数有待审核的新书中将一部作品选出,联系作者完成签约合同,这位作者才能从“非签约作者”进入“签约作者”的行列。签约后,编辑会安排针对作品的推荐和宣传活动,如果读者的反馈较好,作品就会“上架”,开始收费订阅。
即使成为“上架作者”,要获得较高的稿酬,也并非易事。一般说来,VIP订阅所得的收入,由网站与作者平分,如果一个作者每日更新5000字,当他得到1000份VIP订阅,扣除网站50%的分成,作者当月的收入为1500元,“签约作者”本就已经是网络作者中的一小部分,而“上架作者”在“签约作者”中占到的比例大概是15%-20%。由此可见,网络作家将写作转换成稿酬收入,进而转向职业或半职业写作的难度之大。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王丹《商业化带给网络文学的机与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是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学,它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产生,并受到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
B.根据材料三,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一直呈较快增长趋势,而增长率从2016年前的较大波动到趋向稳定。
C. 2013年到2015年,网络文学增长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这说明网络文学发展在这一时期处于低谷。
D.网络文学的发表是“零门槛”的,只要网络作者进入“签约作者”的行列,他就可以转向职业或半职业化写作。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具有哪些特点。(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永远的巴金
王 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家》。
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
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
“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李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现在,这种雄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空伪文学的胜出。
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
(有删节)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读过许多巴金写的与翻译的作品,深深感受到在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力量。
B.巴金喜欢高尔基笔下的英雄丹柯的民间故事,表现了巴金愿意为人间呼唤光明、驱逐黑暗的愿望。
C.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并铭刻在人们的心底。
D.“巴金的矗立”是指巴金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在人民心中及文学史的崇高地位,是对巴金的高度赞誉。
4.“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这句话在文中有几层含意?请分点概述。(6分)
5.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节)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世家,史籍中把用来记述王侯的传记称为“世家”。因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故名。其体例创自《史记》。
D. 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张良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败蛲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 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9.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0~11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①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用叠字“斜斜”,生动地描绘出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的姿态。
B.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C.“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含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引起下阕的抒情。
D.全词意境清丽,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风。
11.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它,这一哲理可以用《饮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思想境界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28分)
1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
A.绯红(fēi) 彳亍(chì) 满载(zài) 殒身不恤(yǔn)
B.怯懦(ruó) 踌躇(chú) 河畔(pàn) 长歌当哭(dàng)
C.屠戮(lù) 菲薄(fēi) 撰写(zhuàn) 桀骜不驯(ào)
D.窒息(zhì) 喋血(xuè) 长篙(hāo) 峥嵘岁月(ròng)
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和蔼 间牒 编辑 暗然神伤
B.洗涤 攒射 青荇 欣然前往
C.斑斓 尸骸 廖廓 书生意气
D.笙箫 惆伥 苍茫 世人瞩目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熟语的使用,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②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亮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亮》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③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④21世纪的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良好,但是一些年轻大学毕业生却看不到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仍然书生意气,到国处去谋求就业。
⑤“古来磨灭几人知,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虽已就义七个多世纪,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万古。
⑥1945年,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压力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共商国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明知是鸿门宴,但还是欣然前往,并以自己最大诚意和智慧化解了危机,拨开了云雾。
A. ①②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1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为这诗一般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雨巷诗人”。
C.鲁迅的思想与情感渗入其中,他用他所能感受到的形诸笔墨,让人看到一个真正思想者的心灵的苦痛与挣扎的具体情状。
D.1926年,梁启超明知自己被西医误诊误医之后,他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禁止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
1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理想境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审美观念此时完全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再别康桥》① 一幅美丽的无形画,诗的每一节② 可以称得上是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康河边被夕阳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艳影,③ 构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图。④ ,全诗的结构韵律的独特创新,⑤ 让我们窥见了诗人的绝妙艺术风格。
① ② ③ ④ ⑤
A 就是 / 却 反之 也
B 是 也 / 反之 更
C 是 都 却 / 更
D 就是 都 / 另外 也
18.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5分)


展开余下试题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世纪是中国大灾难、大动荡、大变化、大转型的时期。在这样的100年里,中华民族的先贤们奋斗不止,涌现出一批灿若星河的大师。他们的命运轨迹与时代相连,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引领了一个奋斗的民族。开学至今,我们已经观看了丰子恺、老舍、闻一多、王洛宾、梅贻琦等人的纪录片。请从观看的大师中任选一人,写一段人物评价。要求:结合人物生平事迹,运用2种修辞手法,100—150字。(8分)
示例:
穆旦
他是天才的诗人,却将写下的诗行丢进垃圾桶;他是谦逊的老师,却因乌有之罪困于暗室;他是爱国的赤子,却只能把热情熬成沉默。逼仄的世间,翻译成了他的出路。穆旦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和作品是一道阳光,长久地温暖这个民族。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小时候的我常在父亲的书架间独来独往,到能读一点书时,首先翻开的是梁启超、鲁迅等人的书,当时并不知好在哪里,其实他们早已进入我的灵魂,悄悄开启了我的心灵之门。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想读的书,永远没有时间读,不太想读的书,却占去了大量时间,而且永远也读不完;我读得专注,读得累,可就是没有发自深心的感动;看似永远在读书,又好像永远没有读书。现在,我很怀念这样的我:在书店的一角斜倚着,默默地读着,不觉天已黄昏;午睡时看书,书掉到地下了,我也沉沉睡去……”
你的阅读生活是怎样的?你怎么看待你的阅读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长春市实验中学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B。A项,“伴随”不准确,文中并没有“互联网产生,网络文学即产生”的表达。C项,增长率下滑不能说明“处于低谷”。D项,“签约作者”与转向职业或半职业化写作无必然关系;且网络文学发表“零门槛”也不符合作者的表达。故选B。
2.(1)写作方式,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创作。(2)创作过程,作者不是“孤独的写作”,而是有读者参与;阅读方式,读者不再是“孤独的阅读”,而是参与创作。(3)付费方式,读者可通过按章付费、月票、打赏等方式付费;稿酬方式,作者采取与网站合作的方式分取稿酬。
3. C。 “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错误,选项分析与文章内容不符。第六段说的是“……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文中说的是“那样的记忆”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故选C项。
4.三层含意。①他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②保护青年,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的行为。③他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5.①情感炽烈、热爱青春。他的作品书写青春,充满感情的郁积。②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巨著《随想录》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③爱憎分明、敢说真话、直言不讳。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一辈子提倡讲真话。④诚实、质朴、谦虚、无私。说到笑话,神情仍然严肃。⑤不悲观,用自己的力量庇护年轻人。(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6. B。 “此天以臣授陛下”的意思是“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此”是表示判断语气的指示代词,前面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理解原句“不敢当三万户”是一个整句,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D项。故答案选B。
7. A。理解有误。正确的理解是:“侯” 为春秋时期的第二等,“伯”比“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故答案选A。
8. B。 “张良带兵攻击”不对,张良并没有率领军队。只是提出了“趁敌方松懈而攻打”的建议。故答案选B。
9.(1)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马上会成为他的俘虏!(关键点:判断句,被动句,属,类,等辈。)
(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关键词:何:为什么。绝:烧断。还:回来。固:稳住。)
10. C。 “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理解有误。根据对诗词的理解,应是“思归而不得的忧愁”。故答案选C。
11. ①因为寒食后,马上就是清明节,是为亲人扫墓的日子,然而此刻他远在密州,无法回乡祭祖,于是借酒消愁,酒醒后只得咨嗟。②感情:思乡之情和超然达观之情,诗人思归不得,姑且试煎新采的春茶,趁着人还未老,开怀畅饮,尽情吟诗。
12. (1) 挥斥方遒 (2) 到了颓圮的篱墙 (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不在沉默中爆发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3.A。B怯懦(ruó)——nuó;C菲薄(fēi)——fěi;D长篙(hāo)——gāo。
14.B。A 间牒——谍,暗然神伤——黯;C廖廓——寥;D惆伥——怅
15.D。①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贬义词。②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不能用于形容歌唱。③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美好的时候。符合语境。④书生意气,青年学生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此处望文生义,误将“意气”理解为“意气用事”。 ⑤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使用正确。⑥鸿门宴,指包含阴谋或不安好心的宴席。符合语境。
16.C。A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可删掉“使读者”。B结构混乱,“被人们”和“人们称之”杂糅,去掉“被”或“之”。D否定不当,应该把“禁止”改为“要”。
17.D。①此处填“就是”是对前句话所表达观点的肯定认同。②此处填“都”是承接前面“每一节”说的。③此处不需要填。④此处填“另外”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完了,开始说诗的结构和韵律了。⑤此处填“也”,表示肯定的意思。
18.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19.略。
20.(1)讲述读书的故事;(2)记叙读书的经历;(3)介绍读书的方法;(4)品尝读书的滋味;(5)漫谈读书的感受;(6)抒写读书的收获;(7)渲染读书的陶醉;(8)推荐所读的好书;(9)鉴评所读的书文;(10)评价对书的态度……
只要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选取上面的任一角度,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即可。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长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