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57 2019-12-1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7]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在我国传统音乐宝库中,有不计其数的曲牌音乐。这些曲牌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音乐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历代音乐生活的产物,是地域性的音乐符号,是大众共有的音乐资源库。
(2) 对京剧器乐曲牌伴奏艺术的探讨,自京剧诞生以来、特别是发展至成熟阶段,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京剧器乐曲牌作为无词的纯音乐伴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京剧的前奏、幕间过场音乐、情景音乐、尾奏等,均是通过这些器乐曲牌的演奏来实现的。它与唱腔音乐、锣鼓打击乐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使京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3)京剧器乐曲牌各种形式的产生,与京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广纳各种艺术精华。形成之初,京剧的唱腔主要是吸取徽剧的二黄、四平调、拨子腔、吹腔,以及汉剧的西皮,进而合流成为皮簧腔,并从梆子腔引进南梆子等。京剧的器乐曲牌则受徽、汉剧的影响很少,而是广泛从昆曲、民间鼓乐和丝竹乐以及宋元南北曲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自己的形态。
(4)“京剧化”的变革创新,便是京剧器乐曲牌适应需要最重要的手法。无论是胡琴套子,还是唢呐、笛子吹奏,都根据京剧风格加以变异。京胡主要是通过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的定弦及特有的弓法、指法来体现“京味”;笛子、唢呐则是用筒音变化及特有的气口、变气等吹奏方法来表达浓郁的京剧韵味。这些“京剧化”的革新,实际上就是改编再创作,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因其是在已有原生态曲调基础上的口头音乐创作方法,所以演奏者也是改编者。琴师的演奏和乐师的吹奏,时有即兴发挥,常常是在演奏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很少有一个定本,处于反复加工的过程中。由此,每首曲牌在多次的演奏中多有大同小异的变化,特别是根据戏剧情节表现的需要,在无定次的反复变奏中,变化无穷,但又“万变不离其宗”。
(5)演奏京剧器乐曲牌的乐器有唢呐、笛子、吹打、京胡、月琴、三弦等,而京胡、月琴、京二胡——“京剧三大件”对器乐曲牌“京剧化”的影响尤为明显。最富特色的还是京胡,其特有的定弦、演奏的指法与弓法、乐器的制作等,都对胡琴曲牌的风格及旋律变化的“京剧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可以说,胡琴曲牌如果离开了京胡,其包含的京剧特有的风味必将大为逊色。
(6)京胡属于高音乐器,其音域较窄,一般为九度或十一度,而超过音域的音就翻高或移低八度演奏。此外,由于京胡的构造、演奏姿势等原因,形成了京胡演奏独特的弓法、指法,进而直接导致伴奏旋律的多样变化。而这种旋律的变化以适应京胡的弦式,也是曲牌“京[Z-x-x-k剧化”的一个特点。另外,由于京胡特殊弓序的推拉特点,其拉弓较强,推弓较弱,形成[Z-X-X-K]了节拍的弱强弱强的节奏。
(7)京剧器乐曲牌吸取自外来曲牌的创编方式,体现了渐变性及灵活性、即兴性的特点。京剧器乐曲牌采取“京剧化”的渐变,既符合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又适应广大京剧观(听)众的欣赏习惯。在渐变性、灵活性、即兴性为特点的音乐思维方法的支配下,我国历代京剧器乐演奏家(亦是编曲家)通过“京剧化”的变革创新,创编了许多器乐曲牌,大大丰富了京剧伴奏音乐宝库。
浏览完整试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曲牌“京剧化”创新的一项是( )(3分)
A.每首曲牌在多次的演奏中多有大同小异的变化,特别是根据戏剧情节表现的需要,在无定次的反复变奏中,变化无穷,但又“万变不离其宗”。
B.京胡主要是通过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的定弦及特有的弓法、指法来体现“京味”;笛子、唢呐则是用筒音变化及特有的气口、变气等吹奏方法来表达浓郁的京剧韵味。
C.曲牌“京剧化”的革新,实际上就是改编再创作,因其是在已有原生态曲调基础上的口头音乐创作方法,所以演奏者也是改编者。
D.京剧的器乐曲牌受徽、汉剧的影响很少,而是广泛从昆曲、民间鼓乐和丝竹乐以及宋元南北曲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自己的形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主要吸取了徽剧的二黄、四平调、拨子腔、吹腔,以及汉剧的西皮,进而合流成为皮簧腔,并从梆子腔引进南梆子等。
B.京剧器乐曲牌作为无词的纯音乐伴奏,与唱腔音乐、锣鼓打击乐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使京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C.演奏京剧器乐曲牌的乐器中最富特色的是京胡,其特有的定弦、演奏的指法与弓法、乐器的制作等,都对胡琴曲牌的风格及旋律变化的“京剧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D.京剧器乐曲牌采取“京剧化”的变革创新,我国历代京剧器乐演奏家通过这种渐变过程,创编了许多器乐曲牌,大大丰富了京剧伴奏音乐宝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京剧器乐曲牌各种形式的产生,与京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京剧的前奏、幕间过场音乐、情景音乐、尾奏等,大都通过这些器乐曲牌的演奏来实现的。
B.无论是胡琴套子,还是唢呐、笛子吹奏,都根据京剧风格加以变异;琴师的演奏和乐师的吹奏,时有即兴发挥,常常是在演奏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而最终变得成熟。
C.由于京胡的构造、演奏姿势和属于高音乐器等原因,形成了京胡演奏独特的弓法、指法,进而直接导致伴奏旋律的多样变化,这也是曲牌“京剧化”的一个特点。
D.京剧器乐曲牌吸取自外来曲牌的创编方式,体现了渐变性及灵活性、即兴性的特点,因而,自京剧诞生以来、特别是发展至成熟阶段,它一直成为备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展开余下试题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5.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免让人唏嘘不已,造成他命运悲剧的外部原因有哪些?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6.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有人说应该改为“老实人的故事”,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一9题。
人间有光
他生于常州,长于苏州,学于上海,游历日美,最终落叶归根;他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历经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而被戏称为“四朝元老”。他就是经历丰富、成就卓著的周有光先生。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十岁时,举家移居到苏州,这一搬家可以说改变了周有光的命运。当时的常州人会说,读完中学就行了;苏州人则说,一定要上大学;与苏州近在咫尺的上海,则盛行“一定要留学”的观念。
17岁时,勤奋好学的周有光考上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当时的人说,考上这所大学,比以前中状元还难。自嘲是“土包子”的周有光,上了大学,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学会了英文,阅读英文报刊,了解世界发生的新鲜事儿。将近100年后的今天,他依旧保持着阅读外文报纸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学到专业的经济学知识,为他找到谋生之道。
当时在上海,念完大学的,只要有条件,大多都会选择去外国留学。刚毕业的周有光没钱,只能留校教书,顺便在银行做事。这段时间,他结了婚生了子。不过随后,抗战开始了。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百废待兴。上海银行业为了尽快恢复元气,就派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去美国学习。周有光就是其中之一。在美国,他工资高、福利好、生活也幸福。但是经历过抗战的周有光,还是决定选择回国。“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到我们当时的感觉……我们都认为中国有希望。解放之后,中国最缺乏的也是经济建设,所以我就立志回国搞经济。”
1949年6月回到上海,他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还兼任新华银行秘书长、人民银行华东区行第二业务处处长。1949年香港经济导报社出版他的专著《新中国的金融问题》。
50岁以前,他全心全意搞经济。
正所谓五十知天命,前半辈子差不多就这样了,后半辈子还能蹦跶到哪里去?但周有光不竟从理科的经济学跨到文科的语言学,重新出发。
1955年,他被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让他速速去往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当时要建设一个新中国,可是老百姓85%都是文盲,文化不提高,国家怎么建设?我本身是搞经济学的,研究语言、文字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可当时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领导却让我转行。”说起这段经历,周老还哈哈大笑:“我对领导人说,我是个外行啊,领导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嘛!”“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这个‘安’不是安静的意思,是要认认真真工作。”
说自己是外行,不过是周老的谦辞。长期以来,周有光名声在外,素有“周百科”之称,精通多门外语,发表出版了许多和拼音、文字改革有关的论文,早在社会上引起重视。
在周老加入之前,汉语拼音方案讨论了两三年,但迟迟没有一个结果。随后那三年,在周老带领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革故鼎新,在不断的争论和探索中,1958年正式创定汉语拼音方案。周老因此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拼音为中国的文化普及、消除文盲发挥了重大作用。
“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周有光回想起这段往事仍不忘调侃,但他认为,“这三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假如当初没研究好,有漏洞,就遗憾了,毕竟要弥补就很麻烦了。”不过,“汉字为主、字母为仆。字母的任务是侍候汉字,不是代替汉字。”
1958年,周有光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也于1961年出版。
50岁以后,他认认真真搞语言。
60岁退休之后,周有光走出语言学专业领域,乐此不疲地搞起了创作。周老曾对朋友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思考引发写作。他的作品探讨现代化、全球化、中东局势、印度经济、人权保护、公民意识等诸多领域方面的问题,且见解深刻独到,常引起社会关注,成为颇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
对他来说,退休只是换了个工作的地方而已。82岁,周老学习使用电脑,100岁出版《百岁新稿》,104岁完成《朝闻道集》,105岁开始玩微博,110岁时仍有《逝年如水》和《从世界看中国》两本新书问世。据统计,周老迄今为止出版的40多本著作中,约有一大半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他的粉丝很多,得知老先生百岁之后仍可以每月写一篇思想深刻但语言平易的文章,更加惊喜感佩。
有人说,他一生好比人家的几辈子。
除了学术和创作,他的爱情婚姻也很值得大书特书。在近70年的婚姻中,他和夫人张允和相濡以沫、相爱如初。周有光说古代讲举案齐眉,而他与夫人上午喝茶、下午喝咖啡,都要碰碰杯子,叫“举杯齐眉”。他说:“这个小动作好像是玩儿,其实有道理,就是说夫妇不仅要有爱,还要有敬。要敬重对方,双方才会和谐愉快。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离婚啊,一些人结了婚就不尊重对方了,那么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就吵架离婚。家庭不愉快其实是很痛苦的。你下班回来,家庭愉快,就会得到很大安慰。”
一直到张允和去世,他们的日常就是形影不离:要么就是张允和给周有光翻书,要么就是周有光带着张允和出门赏花,照相的时候一定要握着手才好。2002年8月,93岁的张允和重病在床,那个特殊的早上,张允和是握着周有光的手离开人世的。
张允和去世之后,周有光把之前举杯齐眉的地方,两个椅子一个茶几换成一个沙发,他每天晚上在沙发上去过夜,不再回到卧室去;而且,他时常还会写信给张允和,而落款永远是“人间周有光”。
周老在107岁生日时曾开玩笑说:“上帝太忙,竟把我忘了。”如今,上帝还是想起了他,终于收回了人间的这束神奇的光。
相关链接
①诗人邵燕祥说:“他是当代难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②周有光105岁时曾说:“我的一生是很普通的,我也是个平凡的人。”
7.下列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展开余下试题
A.这是一篇典型的“他传”,以叙述传主的求学经历和家庭生活为重点,略述其学术成就。
B.周有光大学毕业后没有钱,只能留校教书,顺便在银行做事,后来去了美国留学,在抗战胜利后选择回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C.虽然周有光在语言文字领域是个外行,但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8年正式创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D.周有光一生热爱创作,退休之后,仍有《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40多部作品出版,成为颇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标题“人间有光”,一语双关:既表示人间的周有光先生,也有赞美周有光的意思,他经历丰富、成就卓著,犹如照亮人间的一束神奇之光。
B.周有光一家移居苏州的事件深刻地改变了周有光的命运,否则他难以考取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更不可能选择学习经济学。
C.1958年发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有违周有光提出的“汉字为主、字母为仆。字母的任务是侍候汉字,不是代替汉字”的观点,存在一些有待弥补的漏洞和遗憾。
D.周有光“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这思考引发了他的创作。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语言平易,且常引起社会的关注。
E.在近70年的婚姻中,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相濡以沫、相爱如初、形影不离。后来,虽然夫人已逝,但周老每天依旧写信给她,且不再回卧室过夜。
9.周有光的一生经历丰富、成就卓著,他的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请根据所给材料进行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注]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 觌(dí):相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B.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C.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D.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候,由嘉宾或师长来取的,用于社交的正式场合,是他人对其的尊称。
B.祖,一般是对开国皇帝的尊称,可以是第一位,也可以是第二或第三位,比如明成祖朱棣,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秦皇即位后首创年号。
D.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出使吴越,地方官多次送他礼物,他始终不肯接受。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想让他做使相,但他并不十分向往使相职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5分)
(2)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南乡子•送述古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14.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本词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
B.“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
C.下片写词人想象友人在归途中因思念自己而夜不成眠,只有晚风相伴的凄凉景象。
D.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既写了自然之景,又刻画出了朋友因思念自己而彻夜流泪的伤心形象,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
E. 这首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将山塔、秋雨拟人化,赋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绪,将无生命的景物写活。
15.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写行人行走艰难,表情惶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上的楚怀王其实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后因受奸臣的蒙蔽而放逐了屈原。屈原《离骚》中埋怨楚怀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古的诗词大多包含有“思古人”的内容,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首先想到了孙权,他不禁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犹记中国海军第二十二批护航编队抵达坦桑尼亚时,当地
上一篇:
海南省嘉积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段考(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20届高三11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辽宁省朝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