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22  2019-12-2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2]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 文
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阅读下面非文学类作品,完成1-3题。(9分)
《论语》导读(节选)
《论语》只有12700余字,简明扼要,但内涵却很丰富,在治学、从政、修身养性乃至交友之道等方面,孔子都有深刻的见解。概括地说,它对后人的启发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论语》作为儒家的思想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论语》中“仁”字出现过104次。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可以说使用频率是最高的了。
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孔子很重视周礼,即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在春秋礼乐崩坏的动荡局势下,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根本。而“仁”的实现,正有赖于对“礼”的施行。在《颜渊》篇,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至于什么是“克己复礼”,他也有明确的说明,那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个体自觉的道德修养。所以,他说:“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颜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只有不断反省,循礼而行,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当然 “仁”绝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怎样才能达到这种 “仁”呢?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在此基础上,孔子又将“仁”的思想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度。他希望建设的正是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他强调为政者必须关注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宽刑罚而重教化,对民众应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不只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为政》)。而要做到这一点,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的仁政理想。
其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也有很多的精辟言论。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从治学的角度看,他主张“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为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的学习态度,提倡“温故而知新” (《为政》)的学习规律,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前)的学习方法。从教育的角度看,孔子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孔子的学生经常问到孝、仁、政、君子等问题,孔子总是针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回答。《先进》篇中有一章,子路问孔子: “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你父亲、哥哥还在,怎么能就听到就做呢?”冉有也用同样的问题问孔子,孔子却回答:“听到了就去做。”公西华很奇怪,问孔子为什么给两个人的回答不一样。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为冉有(即求)性格退缩,所以孔子就给他激励;而子路(即由)勇于作为,所以孔子让他用所节制。同时,孔子很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孔子力求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浏览完整试题第三,《论语》当中还有不少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比如孔子认为: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大意是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谄媚奉承的朋友,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又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同前)此外还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前)“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前)这些言简意赅的话,都堪称至理名言。即使在今天,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当成座右铭。(文章见必修一)
1.下列关于《论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篇幅不长,简明扼要,但内涵却很丰富,涉及治学、从政、修身养性乃至交友之道等方面。
B.《论语》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其核心是“仁”,“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
C.《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很多关于教育的精辟言论,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
D.《论语》中的一些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言简意赅,即使在今天,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当成座右铭。
2.对“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论语》中,孔子对“仁”并没有明确的诠释,他只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B.“仁”的实现,有赖于对“礼”的施行。只有不断反省,循礼而行,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C.“仁”既是个人的修养问题,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D.孔子认为为政者的“仁”体现在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关注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宽刑罚。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后世影响之大,而它对后人的启发就体现在治国理念、教育、如何为人处世三个方面。
B.孔子特别注重因材施教,例如对子路、冉有所问的同一问题给予了不同的回答,就是为了激励冉有,让子路有所节制。
C.孔子提倡启发式教育,“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认为对不同的人或加以点拨,或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D.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要交有益朋友。一个人到了壮年,要戒争斗,这是因为这个年龄血气旺盛刚烈。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荆轲刺秦王(节选)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愿举国为内臣 杀人如不能举
B.图穷而匕首见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荆轲顾笑舞阳 顾计不知所出耳。
D.前谢曰:北蛮夷之鄙人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使得毕使于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秦王环柱而走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部分描写了厚遗蒙嘉,蒙嘉说情,顾笑舞阳,图穷匕见、刺杀秦王、倚柱笑骂等情节,其中刺杀秦王的情节最为精彩,可谓波澜迭起。
B.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舞阳竟色变振恐,就在事情将要败露时,荆轲仅用几句话,既遮掩了秦舞阳的失常,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滴水不漏。
C.节选部分有多处对照,作者以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荆轲的镇定自若,突出荆轲的机智勇敢。
D.荆轲行刺失败,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想劫持秦王作为人质,带回燕国,然后与秦国订立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
7.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3分)
⑵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3分)
⑶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4分)
(二)古诗阅读
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展开余下试题【注】①玉梯:指玉楼,即华丽的楼阁;同时也是楼梯的美称。②丁香结:本指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⑴本诗以 (什么人)的口吻,写主人公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思;诗人运用 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每空1分,共2分)
⑵赏析“楼上黄昏欲望休”一句。(6分)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6分)
⑴《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描写荆轲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两句是: , 。
⑵《沁园春•长沙》的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有远看,有近观,有仰视,有俯瞰,其中仰视的一句是:“ ”;俯瞰的一句:“ ”。
⑶《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认为真的猛士应该 , 。
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0~13题。(22分)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⑦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⑧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⑨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⑩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0.文章第①②段所写的内容似乎与文章标题无关,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6分)
11.第③④段写梁先生的出场,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从这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12.第⑧段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梁先生讲到戏剧《桃花扇》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的情状?(6分)
13.根据作者在文中的描述,概括梁启超的性格特点。(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第14至20小题,每题3分,共21分,21题5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gě)争流 头角峥嵘(yóng)忸(niǔ)怩不安 青荇(xìng)
B.溯(sù)流而上 长歌当(dàng)哭 婆娑 (suō)起舞 污渍(zì)
C.睚眦(cì)必报 桀骜(ào)不驯 窒(zhì)碍难行 噩( è)梦
D.人为刀俎(zǔ) 彳亍(chù)不前 独树一帜((zhì)) 颓(tuì)圮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 )
①面对我们难以想象的凶险,建国之父们将法治精神和公民权利写入宪法,为了捍卫理想,一代代人殒身不恤。
②要依法治国,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各级人民法院就一定要秉公执法,为人民服务,守住公平的最后一道门。
③美国企图对中国进行武力威吓和军事围堵,但中国人民不会逆来顺受,五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④生老病死,人不能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当然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发生在伟人身上就不同凡响了。
⑤这个盗车团伙多次得手后都侥幸逃脱,于是变本加厉,又一鼓作气地在省城连偷了十多辆车,但最终没逃脱法律的制裁。
⑥这世间万千滋味早有先人尝遍,读过多少警世名言,我们还是会不由自主地重蹈覆辙,犯下前人曾经犯过的错误。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暗然泣下 走投无路 典押 火钵
B.张灯结彩 星辉班斓 喋血 玄色
C.凄惋迷茫 响遏行云 惆怅 悠长
D.视野寥廓 天伦之乐 菲薄 作揖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B.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对世人更熟悉。
C.只要断了线不接,锭壳轧坏,皮辊摆错方向,乃至车板上有什么堆积,包身工就会遭到毒打甚至毒骂。
D.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上海成功发射,但高度大约只有8000米左右。
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汉字① 有独特的形体结构, ② 除了记录字的音 ③ 义以外, ④ 保存着造字时的文化信息,其中不乏当时的思想意识或观念。如“囗”字,音wéi,古“围”字,表示四周环绕的边界 ⑤ 界域。《说文解字》从“囗”的字共有27个,都和“界域”有关。 ⑥ 可看出“囗”字曲折反映出来的防卫以求自安的意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因为 所以 和 还 和 据此
B 由于 因此 和 还 或 据此
C 由于 因此 或 也 和 因此
D 因为 所以 或 也 或 因此
19.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种方法。
B.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项羽本纪》的“本纪”是帝王的传记。《左传》的“传”是一般人的传记。


展开余下试题C.我国古代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如晋侯、秦伯。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次序,如“项羽季父也”中的“季”。
D.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早在清代末就被译成中文。
20.下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3分)
沅水德山柳叶湖,皆是常德美景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到处是人类的兄弟。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 ① 。看到流逝的江水,会想到时光的一去返;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在寂静的山林里,会平息烦躁的心情;面对暴风雨,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单是一个秋天,就会带给人许多不同的感受。 ② ,会带来寂寞和感伤;它的成熟,③ ;它的悄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
六、作文
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从下列历史人物选择一个,发挥自己的想像,以“邂逅 ”写一篇文章。
烛之武 秦王 曹无伤 刘邦 范增 樊哙
2.根据下面标题提供的景物,发挥自己的想像,写一篇记叙文。
圆月•河滩•野菊花
要求:⑴要体现正能量。⑵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⑶标题中出现的景物要体现在文章中。⑷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是关于教育的论述。
2.A“没有明确的诠释”错,原文是“并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第三段中的“克己复礼为仁”就是一种诠释。
3.A“体现在治国理念、教育、为人处世这样几个方面”错,原文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4.D
5.C均表修饰。A按照/把;B在,到/对;D于是/才。
6.D“想劫持秦王作为人质,带回燕国”原文无据。
7.⑴秦舞阳的脸色都变了,因受惊而恐慌害怕,秦国大臣们很奇怪。(振恐、怪、文意各1分)
⑵而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大臣们,不能带一点点兵器。(定语后置句,尺兵,文意各1分)
⑶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掷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废、引、提、文意各1分)
8.⑴女子;以景衬情(借景抒情)
⑵“楼上”“黄昏”交代了地点、时间。(1分)“欲望休”写女子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中途作罢。(1分)此句不仅表现了主人公欲望又止的姿态,(2分)同时表达出了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2分,答出大意即可)
9.⑴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⑶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0.⑴丰富了文章内容,使读者对梁先生有全面的了解,形成较为完整的印象。
⑵通过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与梁先生的演讲、阅读演讲与现场听演讲的对比突出了梁先生的演讲精彩,揭示了这一次演讲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具体记叙梁先生的演讲作铺垫。
⑷表达了作者对梁先生的敬仰之情。(答出1点记2分,答出大意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11.①直接描写:描写了梁先生外貌、神态、开场白、细节(动作)。(2分)
②间接描写:描写了听众之多。(2分)
12.①通过细节描写再现了梁先生演讲时的精彩情景,具体表现了梁先生演讲的特色。
②揭示了梁先生的演讲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③表现梁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④有助于突出梁先生的性格特点。 (答出1点记2分,答出3点即可。答出大意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13.①谦逊而又自负。(开场白)
②博闻强记。(能大段大段的背诵古诗文)
③开朗直爽,风趣幽默。(出场时的表现)
④认真细致,有责任感。(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
⑤有爱国情怀。(在讲《桃花扇》时痛哭流涕,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张口大笑。)
⑥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答出1点记1分。)
14.B 头角峥嵘(róng)睚眦(zì)必报 颓圮(tuí)
15.C殒身不恤(《记念刘和珍君》):牺牲生命也不顾惜。生杀予夺(《包身工》):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此处不合语境。逆来顺受(《小狗包弟》):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不同凡响(《飞向太空的航程》):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不合语境。一鼓作气(《飞向太空的航程》):泛指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用于褒义,此处不合语境。不由自主(《奥斯维没有什么新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16.D黯然泣下 星辉斑斓 凄婉迷茫
17.17.AB主客颠倒,应为“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C语序不当,应为“毒骂甚至毒打”D“大约”与“左右”,语意重复。
18.B(材料选自《优美的汉字》)
19.B《左传》“传”不是传记,是解释经文的文字。
20.示例:大致合乎要求即可(结构上一处不合要求扣1分,尾字非平声扣1分)。
(1)芙蓉米粉酱板鸭,均为柳城名牌。(2)草原沙漠戈壁滩,均为北国风光。
21.【示例】①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②它的萧瑟③会带来喜悦和满足(材料选自《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给3分,写出3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常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