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449  2019-12-26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49]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周周测(11.7)语文试题
大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学情周检测
语文试题
第5周 命题 2019.11.7
一、语言知识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金圣叹,中国颇负 ▲ 的文学批评家,才气纵横,性情狂傲。他选录初唐到五代的七言律诗进行细致点评,揣摩唐人七言律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模式,或 ▲ ,或借题发挥。《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传》说他:“纵横批评,明快如火, ▲ ,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
A.胜名 醍醐灌顶 笔走龙蛇 B.胜名 鞭辟入里 笔走龙蛇
C.盛名 鞭辟入里 妙笔生花 D.盛名 醍醐灌顶 妙笔生花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 ▲ 。 ▲ , ▲ 。 ▲ 。 ▲ 。 ▲ 。
①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使人感到吃力、头疼
②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
③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
④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
⑤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⑥而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
A.③⑤①②④⑥ B.③⑤②④①⑥
C.④①⑥③⑤② D.④③⑤②①⑥
3.下列对联和所描绘的店铺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放眼看乾坤,增光察远近 ②满室明如昼,流光夺月辉
③悬将小户牖,亮彻大乾坤 ④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合
A.①眼镜店 ②珠宝店 ③玻璃店 ④灯具店
B.①玻璃店 ②珠宝店 ③灯具店 ④眼镜店
C.①眼镜店 ②灯具店 ③玻璃店 ④珠宝店
D.①玻璃店 ②灯具店 ③珠宝店 ④眼镜店
4.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元稹《使东川•南秦雪》)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D.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曹雪芹《红楼梦〈咏白海棠〉》)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5~8题。
陶氏义庄碑记
袁枚
古立大宗,以余财归之,有不足者资之于宗。后世废宗法,遂有一族而异目相视者。然汉之樊重、魏之杨椿,均能散所有济族人数世之穷。第未尝扁表其庄,绰楔而书,盖行其心之所安,而不以为义也。范文正
公修其法,号曰“义庄”。公之心,岂以义自居哉?以为仁事也,而义名之,然后使吾子孙知如是则义,悖是则不义,方克踵行勿倦,与吾意相终始。而天下之大,人心之同,必有慕义无穷,而奋乎千百世后者。
浔阳陶氏之迁于吴也,距文正公六百年矣,族落落大满,不能无宴人子。征仕郎世魁,闻范氏之风而悦之。其子员外篆,尊父志以继先贤,割沃畬置庄,鸠厥宗支,振廪同食,月会而旬计之。吴之人以为今之陶、昔之范也。
今夫江、河之大,绵亘万里,而世不能无断港绝潢者,非其本支故也。若夫岷山之旁流,昆仑之余波,而淤塞就枯焉,人能无憾于江、河乎?惟其能以九里之润,灌溉百川而江、河乃愈增其大。然则陶氏之以仁为富也,乃其善于持富也。《传》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易》曰:“何以聚人?曰:“财。”聚即收之之谓也。天下人非财不收,而况于本族乎?


浏览完整试题余与篆之子振声戊午同试京兆,别二十二年,相见吴下,持此颠末,属余为记。余喜故人重逢,遽闻高义,而又私念袁氏族党,零落难收,匪徒力有所让,盖亦自伤其闻之之晚焉。
(选自《袁枚全集》
注:①宴人:穷苦人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 第未尝扁表其庄 扁:在门上题字
B. 振廪同食 振:整治
C. 而淤塞就枯焉 就:接近
D. 匪徒力有所让 匪:不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范仲淹设义庄,使子孙知道如何做才仁义,并且让他们继承这种做法而不懈怠。
B.陶氏父子继承先贤范仲淹的义行,划出肥沃的土地来设置义庄,得到了吴人的称赞。
C.长江黄河灌溉百川,越发壮大,作者以此设喻,表明散财济人、壮大宗族的重要性。
D.袁氏族人零落四处难以聚拢,作者为不能在袁氏宗族中力行义庄之举而难过。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浔阳陶氏之迁于吴也,距文正公六百年矣。族落落大满,不能无宴人子。(4分)
▲ ▲
(2)余与篆之子振声戊午同试京兆,别二十二年,相见吴下。持此颠末,属余为记。(6分)
▲ ▲
8.陶氏设义庄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4分)
▲ ▲
三、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
9. 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 ▲
10. 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 ▲
四、名句填空(8分)
11.写出下列名句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1) ▲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2)若夫乘天地之正,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 ▲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 ▲ ,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5)信誓旦旦, ▲ 。(《诗经•氓》)
(6)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
(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论语•八佾》)
(8) ▲ ,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尽心下》)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榆 树
汪曾祺
①侉奶奶住到这里一定已经好多年了,她种的八棵榆树已经很大了。
②这地方把徐州以北说话带山东口音的人都叫做侉子。这县里有不少侉子。他们大都住在运河堤下,拉纤,推独轮车运货,碾石头粉,烙锅盔,卖牛杂碎汤……
③侉奶奶她姓什么?不知道。大家都叫她侉奶奶。大人、小孩,穷苦人,有钱的,都这样叫。倒好像她就姓侉似的。侉奶奶怎么会住到这样一个地方来呢?她是哪年搬来的呢?不知道。好像自从盘古开天地,这里就有一个侉奶奶。
④侉奶奶住在一个巷子的外面。后街边有一条很宽的阴沟,正街的阴沟水都流到这里,水色深黑,发出各种气味,蓝靛的气味、豆腐水的气味、做草纸的纸浆气味。跳过这条大阴沟,有一片空地。侉奶奶就住在这里。侉奶奶的家是两间草房。独门独户,四边不靠人家。侉奶奶家左边长了很高的草。右边是侉奶奶种的八棵榆树。
(5)侉奶奶靠给人家纳鞋底过日子。附近几条巷子的人家都来找她,拿了旧布,袼褙和一张纸剪的鞋底样。侉奶奶就按底样把旧布、袼褙剪好,“做”一“做”,然后就坐在门口小板凳上纳。扎一锥子,纳一针,“哧啦——哧啦”。有时把锥子插在头发里“光”一“光”。侉奶奶手劲很大,纳的针脚很紧,她纳的底子很结实,大家都愿找她纳。也不讲个价钱。给多,给少,她从不争。多少人穿过她纳的鞋底啊!
(6)侉奶奶一清早就坐在门口纳鞋底。她不点灯,睡得早,天上一见星星,她就睡了。起得也早。别人家的烟筒才冒出烧早饭的炊烟,侉奶奶已经纳好半只鞋底。除了下雨下雪,她很少在屋里(她那屋里很黑),整天都坐在门外扎锥子,抽麻线。有时眼酸了,手乏了,就停下来四面看看。
(7)正街上有一家豆腐店,有一头牵磨的驴。每天上下午,豆腐店的一个孩子总牵驴到侉奶奶的榆树下打滚。驴乏了,一滚,再滚,总是翻不过去。滚了四五回,哎,翻过去了。驴打着响鼻,浑身都轻松了。侉奶奶原来直替这驴在心里攒劲;驴翻过了,侉奶奶也替它觉得轻松。
(8)街上的,巷子里的孩子常上侉奶奶门前的空地上来玩。他们在草窝里捉蚂蚱,捉油葫芦。捉到了,就拿给侉奶奶看。“侉奶奶,你看!大不大?”侉奶奶必很认真地看一看,说:“大。真大!”孩子玩一回,又转到别处去玩了……
(9)侉奶奶吃得真是苦。她一年到头喝粥。三顿都是粥。平常是她到米店买了最糙最糙的米来煮。侉奶奶也吃菜。她的“菜”是她自己腌的红萝卜。啊呀,那叫咸,比盐还咸,咸得发苦!——不信你去尝一口看!
(10)只有她的侄儿来的那一天,才变一变花样。
(11)侉奶奶有一个亲人,叫“牛”,是她的侄儿。过继给她了。牛在运河堤上卖力气,也拉纤,也推车,也碾石头。他隔个十天半月来看看他的过继的娘。他的家口多,不能给娘带什么,只带了三斤重的一块锅盔。娘看见牛来了,就上街,到卖熏烧的王二的摊子上切二百钱猪头肉,用半张荷叶托着。还忘不了买几根大葱,半碗酱。娘俩就结结实实地吃了一顿山东饱饭。
(12)侉奶奶的八棵榆树一年一年地长大了。香店的杨老板几次托甲长丁裁缝来探过侉奶奶的口风,问她卖不卖。榆皮,是做香的原料。丁裁缝来一趟,侉奶奶总是说:“树还小咧,叫它再长长。”


展开余下试题 (13)人们私下议论:侉奶奶不卖榆树,她是指着它当棺材本哪。
(14)榆树一年一年地长。侉奶奶一年一年地活着,一年一年地纳鞋底。那些捉蚂蚱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大。侉奶奶纳他们穿的鞋底,尺码一年比一年放出来了。侉奶奶也一年年地见老了,她时常病病歪歪的,连粥都不想吃,在她的黑洞洞的草屋里躺着。有时出来坐坐,扶着门框往外走。
(15)一天夜里下大雨。瓢泼大雨不停地下了一夜。很多人家都进了水。丁裁缝怕侉奶奶家也进了水了,她屋外的榆树都浸在水里了。他赤着脚走过去,推开侉奶奶的门一看:侉奶奶死了。
(16)丁裁缝派人把她的侄子牛叫了来。得给侉奶奶办后事呀。侉奶奶没有留下什么钱,牛也拿不出钱,只有卖榆树。
(17)丁裁缝找到杨老板。杨老板倒很仁义,说是先不忙谈榆树的事,这都好说,由他先垫出一笔钱来,给侉奶奶买一身老衣,一副杉木棺材,把侉奶奶埋了。
(18)侉奶奶安葬以后,榆树生意也就谈妥了。杨老板雇了人来,咯嗤咯嗤,把八棵榆树都放倒了。新锯倒的榆树,发出很浓的香味……
(选自汪曾祺《故里杂记》,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中榆树,起到线索作用,侉奶奶去世,榆树被锯倒,又具有象征意义。
B.第5段运用细节描写,视听觉结合,语言委婉含蓄,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C.作者对小说中的人、事,既不居高临下也不刻意拔高,是地道的平民视角。
D.小说采用散文化的结构,淡化情节,看似随意,实则苦心经营。
13.请简要分析侉奶奶这一人物形象特点。(6分)
▲ ▲
14. 小说写了侉奶奶及相关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5-17问题。
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体,创造了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奇葩,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戏曲的中华美学特色和独具优势的艺术表现力。
武戏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随着剧种的成熟、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武戏文唱”的引领者杨小楼的执着进取,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技巧动作加以美化,增强舞蹈性,另一方面强调基本技术服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使技巧动作成为一种优美的舞姿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并与唱、念、做结合运用,让武戏得到整体提升,留下许多具有精美观赏价值的经典之作。
武戏美在哪里?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的动作,按一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通过强与弱、快与慢、刚与柔、动与静的变化,呈现流动和瞬间的美,加上开打、翻跌、下高、打出手等高难度惊险动作的穿插运用,带来的悬念和惊叹,显然更直观,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这也是人们被京剧吸引往往从武戏开始,京剧走出国门必带武戏的重要原因。第二个层次是“同情与共感”。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内容大多数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如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暴安良、抱打不平的侠义精神,塑造了许多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即使是反面或性格复杂多面的角色,也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脸谱、神态、身段表演等鲜活地揭示其本来面目,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
美是难以被忘记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前些年武戏的势弱,出自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因除了大众娱乐日趋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还有武戏演出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严于文戏,造成展示机会较少,多年来在大型演唱会中只能于开头、结尾烘托气氛,难以尽显完整风貌。内因则表现为传承、创新乏力,随着一代技艺精湛的老艺术家先后离去,舞台水准下滑,难以适应新、老观众的审美需求。
当前,武戏振兴迎来新的良好机遇。以传统为根脉,不仅指具体的戏与技巧,还有前辈艺术家积累的经验和启示。高盛麟先生曾对武戏演员提出“三要”:一要打好基础,意指基本功要规范、扎实、过硬,唱、念、做、打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才能真正体现武戏的整体美;二是演好人物,包括准确把握人物的个性,处理好技术与人物的关系,表演要有真实感,脱离生活和人物的技巧堆积再多,也无美可言;三要跟上时代,了解时代和观众的审美取向,对武戏有所创新,有所丰富。尤其是武戏的新剧创作很少,值得分外重视。
武戏之美亦中华文化之美。武戏的“精气神”,将会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摘编自刘连群《弘扬武戏之美》,《人民日报》2019年07月11日)
15.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武戏以武打为突出特征,极具中华美学特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堪称世界剧坛奇葩。
B.武戏历史久远,一直保持粗犷古朴之风,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迫求造型和做戏。
C.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更直观且富于视觉冲击力,观众往往从看武戏开始而爱上京剧。
D.武戏之美,同情与共感的美,比形式感知上的美感更重要,是武戏至今不断的根本原因。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如果没有历代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如加强舞蹈性,强调服从剧情和表演需要等,武戏观赏价值就难以得到提升。
B.武戏中演员的高难度惊险动作,既有技术层面的专业性,也体现出流动与瞬间,悬念和惊叹,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哲学理念。
C.武戏之美,不仅体现在它富于视觉的美感,还在于通过演员细致入微的表现,能将反面的角色演出正能量和美感,从而使传统剧目能流传至今。
D.京剧艺术的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有优势,不可偏废其中之一,两者之间应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传承中华文明。
17.近年来武戏势弱,请依据文章概括其原因,并指出武戏要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具体措施。(6分)
▲ ▲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材料一:
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
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展开余下试题
【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
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
材料四:
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
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
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
(来源同材料三)
16.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
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
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
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
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
18.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6分)
▲ ▲
八、作文(70分)
19. 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从古到今,“物”始终是个话题。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苏轼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主要的意思是,君子可以将心意寄托于物,而不可把心意留滞于物。
要求:(1)不少于800字;(2)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大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学情周检测
语文附加试题
2019.11.7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北宋诗推苏、黄两家,然其间自有优劣: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山谷则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且坡使事处,随其意之所之,自有书卷供其驱驾,故无捃摭痕迹。山谷则书卷比坡更多数倍几于无一字无来历然专以选材庀料为主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 (节选自赵翼《瓯北诗话》)
22. 用斜线给画线部分断句(限六处)。(6分)
山谷则书卷比坡更多数倍几于无一字无来历然专以选材庀料为主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
23. “山谷”指 ▲ ,为宋代 ▲ 诗派之首。(2分)
24. 作者认为苏优于黄,具体表现在哪两点?(2分)
▲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
A. 黄忠在法正帮助下,以逸待劳,杀了夏侯渊,夺了定军山。曹军四面出击,黄忠烧了曹操粮草,据汉水打败追兵。刘备、孔明称赞他一身都是胆。
B. 《家》描写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形象:高老太爷专制且顽固;觉新厚道而软弱;觉慧血气方刚,敢爱敢恨;鸣凤心灵纯洁,性情刚烈。
C.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将狂人恐惧、多疑等“迫害妄想型”的精神病特征描写得鲜明突出,通过这样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D. 《边城》描写的茶峒,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小说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
E. 欧也妮曾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后又将母亲遗产给了父亲。她渴望亲情,但父亲对她极其冷漠;她渴望爱情,但查理的归来并没使欧也妮重获幸福。
26. 简答题。(10分)
(1)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贯穿全文的人物,他与贾府的联系体现在哪些重要情节上?(6分)
▲ ▲
▲ ▲
(2) 《三国演义》中有诗云:“还将反间成功事,去试从旁冷眼人。”“反间成功事”说的是什么事?“从旁冷眼人”指谁?(4分) 
▲ ▲
▲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西方科学的大传统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建立了以追求确定性知识和逻辑演绎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扬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