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04  2019-12-2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4]
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模块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智能化时代大幕的开启,人工智能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迎面而来,不仅冲击着各行各业,也改变着我们的认识和观念。军事是对技术变化天生敏感的领域,人工智能在军事上的发展和应用正迅猛发展。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战场上贡献独特的“机器智慧与力量”。
恩格斯曾言,尖端科技的应用最早是从军事领域开始的。新科技显著提升军事作战能力时,便促成军事变革的发生。从军事变革史看,科学技术在历次变革中发挥着源头促发性、基础支撑性作用,谁具有技术变革的敏感性并首先实现技术上的突破,谁就能掌握新的战争规则。对一支军队而言,不能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仅会导致“技术代差”,更会导致国家安全等危机。美、俄等传统军事强国预见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都把人工智能视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智能化战争,并已提前布局,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力求与潜在对手拉开“代差”。几个月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沙纳汉正式发布关于成立“联合人工智能中心”的备忘录,这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美军军事项目上的应用力度。俄罗斯也视人工智能为未来军事竞争的制高点,正加紧研制可以驾驶车辆的类人机器人。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成为人类迄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也可能成为最糟糕的事。”霍金对人工智能的这一评价,启示我们面对“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要保持足够的审慎。未来,随着大量智能化无人系统运用于战场,战争成本将大大降低,作战人员的“零伤亡”有望成为现实,这极易导致军事强国在武力使用上更加随意。而在复杂战场环境下,高度智能化的无人作战系统极有可能出现识别错误、通信降级等问题,而诸如滥杀无辜、系统失控等潜在风险更会让智能武器成为人类的无穷隐忧。 由此可见,事关战争的重大问题决不能轻易交由机器做抉择。即便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日益完善成熟,也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野蛮生长”,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安全、法律、伦理等诸多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各国应加强社会安全监督管控,形成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军备控制的讨论与谈判,贡献人类智慧;牢固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实现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有效控制,让其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服务。
今天,面对科技发展之“大变局”“大突破”,我国应站在设计战争、掌握制胜规则的高度,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对战争形态演变的内在驱动性影响,切实夺取未来战争主动权;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搞好战略规划,密切跟踪前沿技术以积极主动的作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AI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中能够迅猛发展,是因为和其他领域相比较而言,军事领域更容易接纳新技术。
B. 当前,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方面虽已成熟,但要考虑其可能会带来的安全、伦理等问题,所以并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发展。
C. 美俄两国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目的是提前布局,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
D. 人工智能应用在军事上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从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影响、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条理清晰。
B. 第②段以美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做法为例,证明了人工智能是军事科技最佳的突破方向。
C. 第③段在论证过程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上的问题,也为解决问题给出了建议。
D. 文章引用恩格斯与霍金的言论,既支撑了作者对A军事应用的观点,也增强了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在军事运用上能否更好贡献“机器智慧与力量”,与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方面发展相关。
B. 智能化无人系统在战场中的运用,将会大大降低战争成本和人员伤亡的风险,但是也增加军事强国随意使用武力的风险。
C. 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就不会导致“技术代差”,从而使国家安全等危机得到有效地解除。
D. 随着科技进步,人工智能影响战争形态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充分发展和利用好人工智能。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和其他领域相比较而言,军事领域更容易接纳新技术”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只是指出“军事是对技术变化天生敏感的领域”,并不是说“军事领域比其他领域更易接纳新事物”;
B项,“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方面虽已成熟”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是“即便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日益完善成熟”,选项忽略了文中是“即便……”,并非“虽已……”;
C项,“目的是提前布局,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根据第二段内容“提前布局,更好掌握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第②段以美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做法为例,证明了人工智能是军事科技最佳的突破方向”说法错误,文章以第②段美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做法为例,并非“证明了人工智能是军事科技最佳的突破方向。”本段写美国和俄罗斯等传统军事强国预见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把人工智能视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提前布局,希望抢占先机,是为了论证“新科技显著提升军事作战能力时,便促成军事变革的发生”。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就不会导致‘技术代差’,从而使国家安全等危机得到有效地解除”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不能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仅会导致技术代差’,更会导致国家安全等危机”,据此可知“正确预判……方向”与“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是“不会导致‘技术代差’,从而使国家安全等危机得到有效地解除”的充分条件,不能得出选项中的结论。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展开余下试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4G传输网络根本无法满足5G数据的传输需求,以数千兆速率为目标的5G时代也已经上路。在最近的“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加快5G商用,工信部长苗圩在回应“5G牌照何时发放”时称“很快了”。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认为,5G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激发产业创造力。传统行业要充分利用5G带来的市场机遇,推动智能化改造,创造出更多“效率红利”,“效率红利”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抓手和新动能。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表示:“5G对百度是利好,每一次大的技术升级,让带宽更快、更便宜,在互联网上能够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以前大家只关注云和终端,5G到来后会有新的层次发展。”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廷杰认为,5G在消费、出口和投资三个层面都会产生推动性作用。在消费方面,5G的发展会带来大量的信息消费,而且延展到中间产品,也就是工业制造业,即把网络消费作为中间产品的大量消费,比如供销存的管理、物流的管理、库存的管理等等。在出口上,联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包括面向物联网、车联网的模组技术,都有望成为中国企业向海外出口的重要领域。在投资方面,5G最大的瓶颈在初期就是投资。5G建设肯定会拉动大量的投资,例如对大量终端和应用进行研发的创新性投资。要想通过投资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创新,需要先明确5G的建网思路,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材料二
2008~2018年国内三大运营商每年的总体开支(亿元)

上图统计的是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每一年的总体开支,挖掘5G投资机会,自然绕不开国内三大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只有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开始铺开,相应的通信企业其业绩才会有大幅度增长。
材料三
在5G领域未能取得先机的美国,将目光对准了6G的研发。据美国科技网站CNET报道,3月15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一致投票通过开放“太赫兹波”频谱的决定,以期其有朝一日被用于6G服务。报道称,频率范围为95千兆赫(GHz)至3太赫兹(THz)的“太赫兹波”频谱将被开放供实验使用,让工程师们开始拥抱下一代无线网络的研发梦想。曾经被认为无用的频谱,或将为数据密集型应用提供超高速互联网服务。
“现在,凭借相关研发计划和此次历史性的投票,联邦通讯委员会已经开启了关于6G的‘赛跑’,这有助于确保美国在未来几代无线通信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专注5G毫米波技术研究的纽约大学教授泰德•拉帕波特(Ted Rappaport)评论称。
不过,报道同时指出,仅仅开放这一段频谱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太赫兹波”频谱有独特的传输特性,需要在非常短的传输距离和视距内进行传播,这也意味着信号无法穿透墙壁等障碍物,而且还会受到树木或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干扰。到目前为止,能够使用这种频谱的实际应用还没有产生,甚至还没有被想象出来。但是,这并不妨碍研究人员开始设想未来。本月晚些时候,科学家和工程师将齐聚芬兰的奥卢,参加6G无线峰会。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5G技术已成熟,多位代表委员在最近的“两会”上建议加快5G商用,工信部长苗圩因此作出回应,5G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B. 5G能给传统行业带来市场机遇,若能抓住机遇,推动智能化改造,创造出的“效率红利”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抓手和新动能。
C. 每一次大的技术升级,会让带宽更快、更便宜,在互联网上能够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5G到来后,大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只关注云和终端了。
D. 5G的发展会带来大量的信息消费,而且会延展到工业制造业,比如供销存的管理、物流的管理、库存的管理等,可以说,5G在消费方面会产生推动性作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5G在消费、出口和投资三个层面都会产生推动性作用;5G的发展肯定会带来大量的信息消费,联网设备、网络技术等肯定会出口,5G建设肯定会拉动大量的投资。
B. 国内三大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呈现阶段性增长的规律,虽然近两年的资本开支开始下滑,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增长态势。
C. 5G在基础设备等方面的要求将超过4G,投资额度将是4G的好几倍,要想创造出更多“效率红利”,还需要有长远的眼光。
D. 人类对速度的追求永无止尽,4G传输网络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以数千兆速率为目标的5G时代已经来临。
6. 太赫兹波频谱有哪些传输特性?美国开放太赫兹波频谱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4. A 5. B
6. 传输特性:①需要在非常短的传输距离和视距内进行传播。②这种信号无法穿透墙壁等障碍物。③会受到树木或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干扰。目的:①在美国5G领域未能取得先机的情况下,希望有朝一日被用于6G服务。②供实验使用,让工程师们开始拥抱下一代无线网络的研发梦想。③或将为数据密集型应用提供超高速互联网服务,这有助于确保美国在未来几代无线通信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本题A项“如今5G技术已成熟”无中生有,另外“工信部长苗圩因此作出回应”指代不对,材料一中工信部长苗圩回应的是“5G牌照何时发放”这个问题,“5G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是杨元庆的观点,“5G技术已成熟”“建议”与“回应”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本题
A项,“联网设备、网络技术等肯定会出口”说得太绝对,原文“……都有望成为中国企业向海外出口的重要领域”。
C项,“投资额度将是4G的好几倍”文中无信息,属无中生有。
D项,“4G传输网络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错误,由原文“4G传输网络根本无法满足5G数据的传输需求”可知,是无法满足“5G数据的传输需求”,而不是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从文本中找出答案区域,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得出答案。比如本题考生通过阅读题干,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材料,可知该题的答案在材料三,太赫兹波频谱的传输特性在该材料的第三段,相关内容是: “‘太赫兹波’频谱有独特的传输特性,需要在非常短的传输距离和视距内进行传播,这也意味着信号无法穿透墙壁等障碍物,而且还会受到树木或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干扰”。第二问 “美国开放太赫兹波频谱的目的是什么”的答案在材料三的1、2段,从该材料的第1段可得出前两点答案::①在美国5G领域未能取得先机的情况下,希望有朝一日被用于6G服务。②供实验使用,让工程师们开始拥抱下一代无线网络的研发梦想。从第2段中可得出第三点答案:或将为数据密集型应用提供超高速互联网服务,这有助于确保美国在未来几代无线通信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官舱里
茅 盾
忽然船上的茶房在太阳晒不到的一边舱外支起旧蓝布的遮阳来了。
就有一个柔软的声音:“怎么晒不到的地方倒要遮阳?”发言者是女性,二十岁不到。太阳脚落在她的颈脖上,这虽有颇厚的电烫头发给遮住,可是头发里好像有些小虫子爬着,她时时举手到耳后掠一下。她这一句话是对同伴说的,同伴是男性,不过二十岁模样。“就要出‘塘’了,出了‘塘’这边有太阳。”对面的一位老者解释着,顺手理一理灰黄的八字须。老者有一张颇为红润的脸,疏眉朗目,声音洪亮,加之顺手摸模八字须,表示了他的身份和教养,这立刻在两位年青人的心里留下了蔼然可亲的印象。
“啊!是,是。”男的恭恭敬敬回答,“尊姓?”
“黄。草头黄。”
内河小火轮的官舱中,旅客们大都是有“身份”的,往往不像客舱里的朋友们,凳子还没坐热就前后左右攀谈过。
老先生自然是“中装”,蓝绸大褂,老式花样。老先生是吸烟的,他那枝旱烟管是湘妃竹的,红润如玉,白铜斗儿,象牙咬嘴,挂着一副白银的剔牙杖,不过盛旱烟的荷包却是外国人用来装板烟的橡皮袋儿。
老先生极健谈,现在他已经从“今天天气哈哈”转到了当天上海报上登的叶海生案审判的情形。
他的老伴,很清秀很文雅的眉目,一点不见老态。估量她总有五十岁,因为她的脚是地道的三寸金莲,而她的谈吐举止却叫人想到三十多岁年青时她大概是“维新派”。
即使她穿一身时髦的衣服,着实也并不“怪样”,比她身边那位女青年自然些。那位女青年当然是又窄又长的旗袍,又硬又高的领子,三寸高跟皮鞋,面颊上涂着两团“健康色”,手指上是鲜红的蔻丹。
男青年是穿洋服的,两个假肩头实在太阔,又翘得太高了,叫人看着难受;一双尖头皮鞋太尖了,不输于那位老太太的小脚的鞋尖。他也吸烟,衔在他嘴里的是一枝五寸来长银镶头的电木烟嘴。
这样的两对越谈越投契了,不知怎样一来谈到“文艺”方面了。
女青年这时忽然低声说:“巴金的《家》很好吧!”“唔!”老先生喷出一口浓烟将脑袋一侧。
男青年赶快拿下他的太长的卷烟咬嘴,带点忸怩态度说明:“新出的,一部哀情小说。”
“哦!”老先生和老太太几乎同时叫了起来。“也是家庭小说。”那位女青年又低声说。
“倒不曾看过巴金。”那位老太太微微一笑,发表她的意见,“哀情小说、家庭小说,不能不推《红楼梦》。”于是她就研究起《红楼梦》来,特地对她丈夫说:“凤姐和贾母斗的牌,大概就是麻将书上说风姐放一张‘一饼’给贾母。‘一筒’北方人叫‘一饼’,不过她们是两个人就可以成局的。”
老先生只顾一面喷着烟,一面摇着脑袋画圈子,末了,他把早烟斗在舱板上笃笃地敲着,似乎斟酌了一番才说:“恐怕牌是同样的牌,打法却不同。”
这当儿船上的汽管叫了几声,官舱窗外移近来了一带石帮岸,岸上是一簇瓦房。船靠了埠,就有些人腿在官舱窗外走过,接着是三四位旅客涌进这官舱来,有黄布学生服的青年,也有满脸肥肉的商人,这“小世界”里现在热闹了许多,也复杂了许多。
船再开驶后,这官舱里依然还有“风雅”的谈吐,但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桐油涨得太猛。
黄布学生服的两位靠近舱门边,在争论沿河一带的“南瓜棚”到底有多少“国防”的意义。因为据说这些小小的连成一片的“南瓜棚”是奉命搭盖的,用意在万一对日战争这可以避免飞机“下蛋”,那就是“防空”!
一九三六年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淡化了矛盾冲突,以散文特写式的笔触描绘了官舱里旅客交谈的场景,表面上写得很随意,实际上以小见大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
B. 小说通过对官舱里老少两对夫妻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揭示出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如“颇厚的电烫头发”反映出了女青年追求时髦。
C. 小说集中笔墨叙写了老少两对夫妻的攀谈,直到文末才出现两位学生关于“南瓜棚”的“国防”意义的争论,点出时代背景,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D. 小说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寓批判于叙写之中,特别是对官舱里的人们,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因为他们大都是有“身份”的。
8. 小说中的老少两对夫妻,尽管有年龄差距,却有着一些相同的特征,请简要分析。
9. 茅盾深受契诃夫的影响,“能从日常生活的琐屑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内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他们都衣着讲究,只顾自己的安逸舒适。②他们对国事漠不关心,缺乏爱国情怀。③他们对名著认识肤浅、理解附会,附庸风雅,不学无术。
9. 从日常生活中的一段旅途见闻可以看到:①因爆发经济危机而出现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官舱里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桐油涨得太猛;②置民族存亡于不顾的麻木愚昧的人们,如老少两对夫妻;③政府的腐败无能,国民政府竟然以“南瓜棚”来防空。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D项,以偏概全,“官舱里的人们”也包括两位黄布学生服的青年,作者对他们没有嘲讽。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相同的特征”,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处和侧面展现人物的环境描写、他人烘托与对比、他人和作者的评价处,筛选关键词句整合出答题要点,答题时要联系具体描写内容作答。第2、6、9、10段写了文中两对夫妻的衣着、发饰、烟斗的考究,表明他们都衣着讲究,只顾自己的安逸舒适;第11到16段写四人交谈名著,“巴金的《家》很好吧!” “新出的,一部哀情小说” “凤姐和贾母斗的牌,大概就是麻将书上说风姐放一张‘一饼’给贾母。‘一筒’北方人叫‘一饼’,不过她们是两个人就可以成局的”可见他们对名著的认识肤浅,不过是附庸风雅;“这官舱里依然还有‘风雅’的谈吐,但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桐油涨得太猛”第17到19段写其他人谈论国防、物价,暗暗对比讽刺两夫妇不关心国政时局,只顾自己“风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和探究文学作品主题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思考“能从日常生活的琐屑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内容”的内涵,即以小见大,从船舱小事看出社会问题。结合文中日本入侵带来的战乱这一社会背景,思考社会中人的表现、社会的整体大局。“这官舱里依然还有‘风雅’的谈吐,但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桐油涨得太猛”。可以看出因爆发经济危机而出现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两对夫妻的衣着、发饰、烟斗的考究,以及附庸风雅的对名著的讨论,都与当时民族处于危亡之际的时代氛围格格不入,由此可知,船舱中人的言语表现反映出当时社会大部分人愚昧麻木、不关心国家的冷漠状态;整体社会动乱,物价飞涨的现实;“据说这些小小的连成一片的‘南瓜棚’是奉命搭盖的,用意在万一对日战争这可以避免飞机‘下蛋’,那就是‘防空’!”讽刺了当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淄博”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