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比较文字学主要比较各种文字的历史演变、应用功能、形体和结构、传播和发展。比较的目的,不仅是了解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了解相互之间的共同性。 ②西亚的丁头字,诞生于五千五百年前,经过三千多年,到公元的前夜消亡了。北非的圣书字,诞生略晚于丁头字,经过四千年,到公元后第五世纪消亡了。汉字诞生于三千三百年前,比丁头字和圣书字晚两千年,现在有十几亿中国人在应用。 ③以楷书为主的汉字,在手工业时代使用了两千年,并未感觉有什么不方便。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文字做出同步适应。于是日本和中国掀起了文字改革运动,尝试改进汉字的应用功能,最终解决了汉字电脑输入的困难,但这是电脑技术的进步,不是汉字本身的变化。 ④文字经过最初的图形符号时期之后,由于书写频繁,发生形体的“笔画化”,从任意线条弯曲变成有规范的线条格式。原来变化无定的线条,经过同化成为数目不同的同类笔画,同时文字的形体发生继续不断的简化。 ⑤文字发展到成熟时期,基本符号从“无定型”演变成为“有定型”,又由“单体符号”演变成为“复体符号”。复体符号的结合方式,汉字和丁头字或圣书字不同。汉字把单体符号和复体符号写成同样大小的一个方块。丁头字和圣书字把复体符号散开排列,成为一串并列的单体符号,可长可短。“六书”是汉字造字和用字的原则,也可以用来解说与汉字形体相近的其他文字。“六书”有普遍适应性是比较文字学的一项发现。 ⑥西方流传一个说法“文字跟着宗教走”,实际是“文字跟着文化走”,代表较高文化的文字,永远向文化较低的民族传播。文字的传播和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学习阶段、借鉴阶段、仿造阶段和创造阶段。这在汉字身上最为明显。 ⑦文字的重大变化都是在文字传播到异族以后才发生的。在原民族中间虽然经常发生形体量变,可是不容易发生结构的质变。传播到异族中间以后,矛盾大,成见小,由此引起新的创造。新的创造,特别是从意音制度变成表音制度,初期很难得到当地权威阶层的承认,只有文化低下的妇女们使用,被轻蔑的称为“妇女字”。可是新的创造简单易用,经过地下传播,最终从民间文字上升为正式文字。 (摘编自周有光《语文通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西亚的丁头字、北非的圣书字,诞生时间均早于汉字,但使用时间都不及汉 字长。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日两国掀起了文字改革运动,共同解决了汉字电脑输入 的困难。 C. 汉字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简化,单体符号和复体符号散开排列,形成了一个个 方块字。 D. 汉字经历了学习、借鉴、仿造和创造四个阶段,体现了“文字跟着文化走” 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①段概述了比较文字学的比较内容和比较目的,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B. 文章将汉字、丁头字、圣书字进行了分析比较,介绍了这些文字的异同。 C. 文章列举实例,对文字形体演变中“笔画化”的内涵及变化方式加以解说。 D. 文章从历史演变、形体结构等不同角度对比较文字学加以阐述,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