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59  2019-12-3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西藏林芝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汉文班)语文试卷
汉文班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言,“创造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但也可能是最后一个。”人工智能的正向作用有目共睹,但它将使人类遭遇怎样的伦理困境?人工智能是福是祸?
变革总是充满争议的。人类不断造物的漫漫历中,每一项变革性技术的问世,总会引发人们一轮又一轮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不是技术,而是由此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和伦理困境。这是必要的,它反映了人对自身性质、地位、价值的严肃思考。
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它的发展必须有伦理的介入和匡正。但是,对于技术,过度期待不可行,深度忧虑亦不可取。技术本身无善恶,这把双刃剑指何方取决于人类自身。人的大脑是一个通用的智能系统,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与之相比.当前人工智能仍很“稚嫩”,能理解人类的情感文化,拥有智慧、情商,会推理、“算计”的强人工智能尚只存在于银幕中的虚构世界里。如果因为前方可能存在危险,就停止向前探索的步伐.人类不可能拥有如此丰富多元的今天,也无法创造出更多可能性的明天。
但是,现代科技的不可逆性,也警示我们不能随便拿人类的命运冒险。在人工智能的推进中要注入人文理性。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伦理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等学术各界和社会公众都要积极参与其中。而为了防止技术被某些利益团体利用或造成新的社会不公.除了强调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遵守道德义务外,政府的管控、法律的约束不能缺位。要让技术的发展始终在一个社会开放的空间中进行,防止黑箱操作。
人类制造工具,而工具让我们走得更远。人工智能初显的应用前景令人欢欣鼓舞。它的长远化应用,将是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爆点。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还是我国十九大报告部署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都反映出各国对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毕竟,在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谁抢占先机。谁就能获得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动权。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越向前发展,人类面临的伦理问题也会越尖锐。但是,技术应用有禁区。科学探索无止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应重视相关伦理问题的思考研究,但未雨绸缪的同时要避免过度敏感。播种善因、规避恶意,才是更加理性的作为。面对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接踵而来的问题、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把控好技术发展的方向让它造福人类、造福自然。
(摘编自马丽霞《AI探索虽无止境,但应用有禁区》)
注: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英文缩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变革性技术带来的关于未知风险和伦理困境的争论是必要的,这反映了人对自身性质、地位、价值的严肃思考。
B.在银幕中的虚构世界里出现的强人工智能在目前尚不存在,但只要人工智能继续向前发展,强人工智能就会出现。
C.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要有伦理的介入和匡正,因为它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D.人工智能只是人类制造的工具,所以无论它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会服务于人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A.文章第一段用霍金的话引出了论题“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使人类遭遇伦理困境”。
B.文章第五段通过举例,论述了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原因是谁抢占了人工智能的先机,谁就能获得主动权。
C.作者从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变和现代科技的不可逆性两个方面分析得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有伦理的介人和匡正,还要注入人文理性。
D.文章围绕“人工智能”这个中心论题,开篇提出问题,然后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技术本无善恶,所以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取决于人类自己如何开发和利用。
B.要防止人工智能的黑箱操作,除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要遵守道德义务外,政府的管控、法律的约束也不能缺位。
C.人工智能将掌控人类未来的生活,甚至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实力,它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
D.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对人工智能与人类伦理关系的思考和忧虑,这些忧虑反过来促进了人类对合理利用人工智能的思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日前,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此次改革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调整,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起医疗系统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北京市属医院将本着多个“有利于”的原则进行药品阳光采购,即有利于质量、价格、需求相统一,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有利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有利于保持医联体内部用药的一致性,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疗连续性原则,对目前使用的4971种药品在阳光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并在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的官网上公布各疗机构药品采购品种及价格。
药剂师张阳鑫说,通过阳光采购平台,可以查看到药品库存状况,既减少了工作量,采购时又心里有数,他强调,医院还可以根据企业评分,选择更加优质的药品企业。
为使患者合理用药,医管局推动22家医院,设置临床药师及用药咨询中心。药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都可在用药咨询中心找到答案。
多家医院提供的便民服务让百姓用药更安心,同仁开设“专病用药管理门诊”,针对特定疾病的用药进行管理;积水潭医院患者出院后,有专职药师进行门诊追踪、随访和用药指导;天坛开设医师药师联合门诊,以满足患者不同需求……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阳光采购”是指通过公开透明、多方谈判、动态调整、成果共享的措施,加强政府综合监管,实现采购行为阳光透明,交易过程公平规范。采购针对市场供应充足的常用药,引导我市同类药品价格始终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为保障价格下降后药品的质量安全,卫计委拟将药品质量作为第一要素,对存在发生严重药害事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企业,屡次发布严重违规广告的企业和查实存在严重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以及生产环节抽验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直接纳入不良记录。
药监局也将加大药品质量抽验力度,提升监控能力,对供应价格明显偏低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开展重点抽验工作;对降价幅度调整较大的品种,开展有针对性地抽验工作,保障药品价格降低而质量不降低。
(摘编自《2017年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新政》)
材料三
4月8日,北京3600多家医疗机构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统一实施药品阳光采购,设立医事服务费,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规范”,呼吁多年的“医药分开”在北京率先正式实施。本次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设置“医事服务费”,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受益。三甲医院的普通门诊、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的“医事服务费”分别为50元、80元、100元,明显看出对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提高;三甲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的“医事服务费”报销之后患者分别花10元、2元、1元钱,这会让更多一般病症的患者到基层医院去就医,有效推进了“分级诊疗”,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二是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取消15%药品加成,零差率销售,彻底结束以药养医的岁月,更加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三是调整435项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都上调了;而核磁等检查的价格都下降,医务人员的收入增多,患者花钱和以前差不多,但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人民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从材料看,通过公开透明、多方谈判、动态调整、成果共享的措施,能够实现药品采购行为阳光透明,交易过程公平规范,有利于药品质量、价格、需求的统一。
B.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主要目的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全部药品都需要通过阳光采购,以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保持医联体内用药一致。
C.实施药品阳光采购政策后,北京将彻底结束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岁月,一些市场供应充足的常用药品价格也能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突出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D.药品阳光采购之后,好处多多,患者可随时查询到药品采购品种及价格,药剂师可以及时查看药品库存状况,医院可以及选择更优质的药品企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先报道了北京市本次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坚持的原则,突出多个“有利于”的内容,接着从不同角度对医改带来的变化作了介绍。
B.材料二报道的重点在医药分开药品价格下降后如何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方面,卫计委和药监局的现有做法为药品质量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C.材料三报道的设立“医事服务费”的目的和好处,让百姓认识到看病不一定非到大医院,这就有效推进了分级诊疗,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所报道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但是将三则材料综合起来,能够使读者对北京市所推行的医药分开综改革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医药分开后,如何保障百姓用药安全?(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农历八月,是庄稼人一年中美好的时光。不冷不热,也不饥:走到山野里,手脚时不时就碰到了果实上。秋收已经拉开了序幕:打红枣、割小麻、摘豇豆、下南瓜……庄稼人孙少安的心情和这季节一样好。真是他自己也难以相信,几年前他梦想过的一种生活,現在开始变成了現实。一群人穷混在一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庄稼人的光景从此有了新的奔头。


展开余下试题 谁说这责任制不好?看看吧,他们分开オ一两个月,人们就把麦田种成了什么样子啊!秋庄稼一眼就増添了多少成色!庄稼人不是在地里种庄稼,而是象抚育自己的娃娃。最使大伙畅快的是,农活忙完,人就自由了,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不必象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一天一天磨洋工,混几个不值钱的工分。庄稼人也愿意活得自由啊!谁愿意一年到头牛马般劳动而一无所获呢?人们在土地上付出血汗和艰辛,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幸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
少安感到,他父亲的脸上也显出了他过去很少看见的活色。一年多前,当他像现在一样把队分开的时候,父亲曾多么担心他栽跟头呀!好,现在老人放心了,因为上面有人支持让这样搞哩!
在他们这个责任组时,父亲实际上成了领导人。二爸一开始不愿“走资本主义道路”,牛着不出山,他没办法,父亲就到田家圪崂吼着骂了一通,二爸也就无可奈何的被吆起身了。对于二爸来说,大队的常年基建队已经解散,他要是不在责任组劳动,就没处去干活了--归根结底,他是农民,还拉扯着三个娃,不劳动一家人吃啥呀?
少安家里眼下还没有什么大变化。老祖母八十二岁,仍然半瘫在炕上;母亲头发已经半白,但也没什么大病,照常象过去一样门里门外操劳;弟弟少平还在村里教书,今年二十ー岁,完全成了大人:小妹兰香去年考入了原西县高中--让全家骄傲的是,她考高中考了全县第三名。
他们家里最大的煎熬,仍然是他大姐一家。罐子村实行责任组后,他姐夫王满银就跑了出去。说是做生意,可这二流子两手空空,谁知到什么地方瞎逛荡去了。政策一宽,社会一松动,有些农民已经开始脱离土地,向外地和城镇流去。这些人大部分出去就是靠カ气和手艺挣钱:也有些人鬼知道靠什么手段谋生呢。他们村金俊文的大儿子金富,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都杳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少安知道,他姐夫屁股一拍走了以后,那个家就又得靠姐姐一个人来操磨了。猫蛋今年八岁,已经在罐子村小学上二年级;狗蛋也已经六岁,明年就该上学了。可是他们不务正业的父亲丢下他们和母亲不管,一个人到外面逛世界去了--真是作孽!
孙少安自己的家庭仍然是幸福的。他和秀莲从结婚到现在,一直保持着热烈的恋爱。据说有了孩子,两口子感情就要减少一些,而分散给了孩子。但是虎子降生以后,他两个的感情似乎倒更深了。是啊,仔细地品味,人生是多么美妙,又是多么神秘--这样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东西,竟是两个人共同创造的!他和她,通过这个娃娃,更意识到他们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当他们共同疼爱孩子的时候,相互看一眼对方,心间就会淌过那永不枯竭的、温暖的感情的热流。
有孩子以后,秀莲就更不讲究自己的穿戴,经常是一身带补钉的衣服。少安记得他很小的时候,那时还年轻的母亲就是穿着这样一身缀补钉的衣裳。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沉的母亲啊!想起来就让人温暖,让人鼻根发酸。少安很喜欢妻子这身打扮,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记住这样一个母亲的形象……
责任组实行以后,所有组的麦田比往年生产队种得又好又快;而且秋田也比往年多锄了一遍。金家湾和田家圪崂毗邻的地块,庄稼看起来明显地有了高低之差。东拉河西岸的劳动热情空前地高涨。孙少安尽管还是名义上的生产队长,但实际上田家圪崂现在有了十几个队长,甚至每一个农民都成了队长。早晨,再也不用孙少安派活和催促了,许多人现在出山都走到了他的前头!
农历八月,麦子种毕,又停了锄务,而大規模的秋收还没开始,田家地的庄稼人多少年来破天荒第一次消闲了。好,人们开始有时间赶集上会,做点小生意;手巧的庄稼人,鼓弄起了家庭副业。眼下,少安还没有这份心。责任组的活是没什么可做了,他就又一头扑在了自留地里。做起圪塄帮畔,想多整出一块平地来,明年扩大蔬菜种植。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农村刚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展开叙写,弱化情节,注重以孙少安的视角来展现农村发生的变化。
B.小说在农民生活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内容,既有对社会变化的喜悦,也有一丝担忧,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C.“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李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既表达了眼前的幸福之情,也体现了对过去的反思。
D.小说多处成功使用对比手法,如父亲和二爸的对比、父亲自身前后的对比以及孙少安自己家庭情况变化的对比等。
8. 小说中孙少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 小说开篇写农历八月是庄稼人的美好时光,结尾又写农历八月农村的相关内容,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1.下列对文章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赋,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展开余下试题B.妃嫔媵嫱,“妃”是帝王的妾,“嫔”“嫱”都是指古代宫廷的宫妃,地位比“妃”要高;“媵”陪嫁的侍女。
C.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D.九土,九土即九州。“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开头12字不仅气魄宏大,且含意深广,耐人寻味。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写出了秦始皇统一以后的纵心溢志,起到了总领全文、暗示主题的作用。
B.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第一个、第二个、第四个 “后人”意思相同,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指唐统治者;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人。
C.《阿房宫赋》先抑后扬,一抑一扬,由鼎盛时的轰轰烈烈到覆灭时的烟消云散,国亡族灭,两者形成巨大的落差,构成心理张力,给人以震撼。
D.《阿房宫赋》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前半部分铺排描写宫室的宏伟豪华和宫中生活的荒淫奢靡,为后部分的议论张本,意在揭露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 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 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 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15. “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一笑倾城,使得唐玄宗后宫之中的其他妃子都黯然失色的句子是“ , 。”
(2) 孔子在水边感叹时光的流逝,写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句,李白也在《将进酒》中用“君不见 , 。”表达了人生短促的感慨。
(3) 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古至今,人类无时无刻不浸泡在文化的汁液中。在我国,从商周时期出土的鼎、尊、爵等食器文物,到园林寺庙等建筑艺术、唐诗宋词明清小品等文字艺术,再到围棋、投壶、蹴鞠等游艺活动, 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璀璨繁星。但是,一般来讲,古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引领者和创造者,高端文化产品的使用者,大都是王侯贵族、文人士子等上流社会人士,而坐贾行商者、市井细民等平头百姓,或是堆金积玉五或是 ,虽然也在创造着、享用着文化成果,却大都处于文化蒙昧状态,( )。这与古代中国落后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制度是 的。
  而在当下中国,随着国力的强盛,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和发展方向;百姓想要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美感与意义,让日子过得更有滋有味。这样上下_____,一起将“文化创意”推到了时代前沿,也推到了巨大的产业链中。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和解放。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不一而足 一文不值 休戚相关 同心戮力
B. 数不胜数 一文不名 息息相关 同心戮力
C. 不一而足 一文不值 息息相关 和衷共济
D. 数不胜数 一文不名 休戚相关 和衷共济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要等待“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圣贤来承担文化的使命
B. 承担文化使命的圣贤来使他们“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C. 要等待承担文化使命的圣贤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D. “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圣贤来使他们承担文化的使命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
B. 国家提倡大力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为具有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挖掘和明确精神力量与发展方向。
C. 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挖掘和明确精神力量与发展方向。
D. 国家提倡大力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___①___,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___②___ 。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___③___,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2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能超过10个字。(5分)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个精准,对于发展产业来说,首先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换句话说,应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不搞“一刀切”。
实践中,一些地方一说发展产业,就一哄而上搞“热门”项目,最后同质化严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就在于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一方面,对当地特色和优势发掘不到位,没有在发展产业中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对市场的科学研判不够,最后好心办坏事。
找准定位关键要遵循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既包括当地自然环境和产业基础,也包括外部的市场容量和市场环境。只有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引导贫困户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时制宜,才能真正实现有产有销、有投入有回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西藏林芝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