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02  2019-12-3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2]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开滦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8)页,第Ⅱ卷第(8)页至第(11)页。
2、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如何解决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超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
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在经济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引起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分化的全球化时代即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保安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不以邻为壑,不搞贸易保护主义。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唯一要求是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的内涵和要求。
B. 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因此要求各国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C. 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输赢分化的特点以及对策。
D. 文章基于时代面临的不断变化的挑战和日益增多的风险,提出了如何解决全球化危机这一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达国家获得巨大收益,导致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
B. 在全球化的新阶段,虽然一些国家的难民潮会增加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压力,但也给西方国家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C. 如果西方国家依旧坚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永远无法实现。
D. 我们要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才能变得和谐美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五千多户增加到一万六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摘编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数据来自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
材料三:我国创新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为92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2017年的第17位。而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2017年,我国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此外,我国科技创新力量由科研人员为主向全社会拓展,开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性局面。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
(摘编自《科技部:去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1位》)
材料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
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十八大以来,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跃居世界第一。重大科技任务、科研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对创新人才发挥了“筑巢引凤”的“虹吸效应”。“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带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这是我国创新的“力量之源”。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资源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也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获得感大大增加。
(摘编自《科技成果“井喷”: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 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与2000年相比,中韩两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日本却大幅减少。
C. 材料二显示,中韩日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次数占世界比重呈正相关。
D.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进入黄金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互联网+”广泛融入了各行各业,载人航天、深海探测、大飞机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引领世界潮流。
B.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均居世界前列,说明我国有突出的创新实力。
C. 我国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日均新设企业增长迅速,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


展开余下试题D. “筑巢引凤”“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实施,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创新水平能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凝固的《史记》
徐剑
大先生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那天,他精神出奇的好,突然撑起羸弱之躯,从病榻上坐起身来,对许广平道:“研墨,我要写信。”
许广平且喜且忧,说:“先生,还是我来代笔吧。”
“此信岂可代笔,”大先生摇了摇头,“这是写给静农兄的。”
何等要事,竟烦大先生病中亲笔?许广平连忙扶先生下床,至书案前,连忙研墨,铺好信笺,惟见大先生落座后挥毫,留下数行力透纸背的鲁体:“南阳画像,倘能得一全份,极望……”
许广平看后,心中泛起一阵酸楚。此距大先生去世,仅两个月。
鲁迅何以对南阳汉画情有独钟?我暗自忖度,大先生执拗于斯,决不仅仅是为中国版画谋寻出路,而是重返民族精神源头,寻找一种化繁为简、大拙至美的哲学之境,一股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一扫文坛萎顿、低迷之风。
大风起兮,汉魂何在?我们迷失于何处?
其实,对于汉画的概念与形式,我并不陌生,且被浸淫多年。我创作室有一画师,弃传统勾线之法,挥笔泼墨于宣纸之上,如云,如雾,如潮,如泉,漫漶而不失控,墨浓却有层次,似汉非汉,似唐非唐。我常入其画室,观后,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并不妨碍彼在书画市场上大行其道,其亦以中国新汉画开山之人自许,大师性格显露,脾气见长。
也是这样八十年代的仲夏,吴冠中背着画箧,心事重重,走下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殿,竟无一点留恋。蓦然回首,身后大佛仍是那张并不生动的脸,佛眸半睁,千年一笑,却笑不出一丝一靥的灿烂与大唐气象。吴冠中很失望。身临伊水,遥望秦地,彼不禁想起儿时背过的《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年近六旬的吴冠中正在寻求艺术之旅的盛年变法,可是他寻找了半个多世纪,艺术女神在何处?
“先生不妨去南阳看看。”龙门石窟博物馆馆长温玉成见吴冠中神情沮丧,建言道。
“卧龙岗?去看诸葛孔明隆中对?”生性孤高的吴冠中多少有点不屑。
“南阳有一个中国最早的汉画馆,建于三十年代。堪称汉王朝艺术集大成者,二千多尊石像,非常值得一看。”
“哦,”吴冠中沉吟着,“在北京有所风闻,有的拓片亦见过,那就走一趟吧。”
吴冠中背上画箧,登上了洛阳开往南阳的长途班车。
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走进南阳盆地,走进汉画馆,亦步入自己的涅槃之旅。
“这才是我想要的东西。”吴冠中流连忘返,击节感叹。南阳汉画馆果然平地吹来一股凌厉的汉风,其艺术魂魄太博大了:既有力拔山河气盖世兮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更有一种删繁就简、大巧若拙的线条之美,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世相百态,飞鸟禽兽,栩栩如生。
吴冠中支起画架,就着汉画馆里并不透亮的灯光,如痴如醉地临摹起来。
乙未年仲夏,前度徐郎今又来。不得不承认,面对汉画像石垒成的大门时,二十年间,从同事积累得来的汉画知识储备,都在那一刻,被彻底颠覆了。大风起兮,一股艺术汉风扑面而来:左门柱上之青龙,右门柱上的白虎,上阙衔着辅首门环的朱雀,仿佛于瞬间御风而起,直上云间,仰天长啸,或藏雷纳电,或云谲波诡,或惊天动地。
我可以想见鲁迅第一次翻阅南阳汉画拓片时的惊讶神情,我也毫不怀疑吴冠中第一次面对石像涌动于心的巨澜。汉代南阳的帝王将相、汉儒先贤、达官显贵、缵缨之族,用永不风化腐烂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骄奢淫逸、繁华一梦、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与记忆。
而制作者却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民间大工匠,一钎一锤一钻一刻,与太史公一点一划一字一句,异曲同工,风流趋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烟火气。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记》,不著一字,却尽占风骚。
西门豹除巫治邺、二桃杀三士、梁女传、鸿门宴等耳熟能详的典故和人物,端详之际,依旧有温度,呼之欲出。然而,南阳汉画馆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有人间烟火气的石雕像,捕鱼、狩猎、田猎、弋射,舞百乐戏、斗鸡、讲学、丧葬出行,以及跳丸吐火、长袖舞、倒立、乐舞、踏鼓舞等,简直就是一部大汉王朝的民俗百科全书,在领略汉代简约粗犷艺术之美时,其服式民俗风情皆巨献于前。
许多年后,吴冠中仍念念不忘南阳之行:“汉画馆的欢乐让我忘记了龙门的怅惘。”他对这股汉风对自己艺术之旅的洗尘、洗心,感慨万千。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最终蜕变化蝶,南阳汉画馆的轨迹清晰可观。我的同事,自恋为新汉画大家,却反其道行之,终不得开悟。而大先生一生吸吮的是南阳汉画的奇崛与力量,临终之时,摆放在他枕边的竟是那位勇士斗牛伏虎的拓片,他就是这样一位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猛士。
大风起兮云飞扬。我仿佛看到大先生踽踽独行在莽原上,俯瞰乾坤,睥睨凡尘,大声喊道:“谁配做我的敌人?!”
(选自《2016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生动传神地再现了鲁迅逝世前对南阳汉画殷切关注的情景,极富感染力。
B. 第九段引用《诗经•秦风》中的句子,非常契合吴冠中当时谋求艺术创新而不得的苦闷失意、彷徨无助的心情。
C. 吴冠中成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完全得益于南阳汉画的艺术启迪和他自身的悟性与努力,与西方艺术并无关系。
D. 文章多用四字词语和文言词汇,长句短句交错,整句散句结合,既古朴典雅又灵动别致,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
8.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选择三处简要赏析。(6分)
9.本文以“凝固的《史记》”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光实,雅州百丈人。光实少武勇,有胆气,轻财好施,不事细行,意豁如也。乾德中,太祖命王全斌等平蜀。俄而盗贼群起,夷人张忠乐者,尝群行攻劫,且憾光实杀其徒党,率众数千,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全斌壮其志,令率兵先导,果克其城,获忠乐而甘心焉。遂以光实知黎、雅二州兼都巡检使,安集劳来,蛮族怀之。六年秋,全斌遣入贡京师,遂言境内安乂,乞罢义军归农。太祖喜,谓左右曰:“此蜀中杰俊也。”及平交、广,群盗未息,以光实为岭南诸州都巡检使。既至,捕逐群盗,海隅以宁。车驾征河东,以光实知威胜军事,令调军食。大军北征,与潘美分道出雁门。光实为前锋,遇敌迎击,败之,斩首数千级,优诏嘉奖。李继捧之入朝也,以光实为银、夏、绥、麟、府、丰、宥州都巡检使。继捧弟继迁逃入蕃落,为边患,光实乘间掩袭至地斤泽,俘斩甚众,破其族帐,获继迁母妻及牛羊万计。继迁仅免,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因致情款,陈甥舅之礼,期某日降于葭芦川。光实信之,且欲专其功,不与人谋。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致光实,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卒,年五十五。帝闻之惊悼,赗赙加等。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宋史•曹光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B. 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C. 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D. 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11.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夷人,对中国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在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
B. 优诏:诏,又称诏书,是内阁发给臣民的文书命令。优诏,是内阁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 贡,即进贡,是指古代臣下或属国向君主或朝廷进献物品,也可以引申为进献的物品。
D. 卒,古代对不同身份的人的死称呼不同,例如帝王死叫“崩”,诸侯王死叫“薨”,大夫死叫“卒”。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光实善于安抚,赢得各族民心。雅州被平定后他被授予黎州、雅州知州,能够安定当地百姓,慰问、劝勉前来归附的人,后被王全斌举荐入朝。
B. 曹光实惨遭报复,发誓报仇雪恨。他因参与追杀盗贼,遭其首领张忠乐的报复;面对杀害族人的血海深仇,他最终攻克雅州如愿抓获张忠乐。
C. 曹光实开朗豁达,自小威武勇猛。他年轻时就以有胆量和勇气闻名,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不追求细节的完美,心胸豁达。
D. 曹光实贪功冒进,付出生命代价,他轻信李继迁的假意投诚,想独占招降李继迁的功劳,不与其他人谋划,仅率几百骑兵前往,结果被李继迁的伏兵杀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2)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哭李商隐(其二)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①踠,屈曲,弯曲。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凌云万丈”“虚负”“未曾开”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
B. 颔联一问一答。“鸟啼花落”让人联想起李商隐的身世,“竹死桐枯”则暗喻李商隐的去世。
C. “三光”指日月星,“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此处指李商隐。
D. 全诗按惜才、誉才和哭才顺序来写,先惜而誉,由惜而哭,以哭寓愤,情感浓烈。
15. 诗的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现秦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起来时却视如敝履的状态。
(2) 杜牧《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 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3)《逍遥游》一文中,庄子认为,要想在无穷时空里遨游且无所待,需要做到“______,_____”。
开滦二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级12月考试语文试题
第Ⅱ卷表达题(非选择题,共10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6年,中美合拍片《长城》折戟沉沙,张艺谋 。而今,张艺谋 历四年之久打造出的《影》已经公映。上映以来,影片票房多少有些 ,但还是收获了不少观众的掌声。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虽然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很多观众表示在观赏《影》时,仿佛置身于围棋的世界。张导对画面的追求始终 ,由此营造出了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水墨意境”;影片中的斗争也如围棋般烧脑。塑造的人物也不像西方语境中非黑即白,而是让不同人物拥有了多面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整部电影仿佛一盘大棋,棋手身在棋局而不自知自己其实只是命运的棋子。这与电影中的太极图意境相仿,因为太极图所表达的是中国哲学中“转化”的意味,导演想传达的理念,与中国文化在世界对话中所要传递的理念十分相近,即( )。
《影》坚持以中国文化为故事内核,用古典的画风、蕴藏其中的文化符号和哲学内涵探索东方极致美学,这无疑是对外展示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虽然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B. 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虽然《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C. 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虽然《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D. 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虽然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对立的,也是转化的
B.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不是对立的,而是转化的
C.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既非对立的,亦非转化的
D.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是对立的,而非转化的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孚众望 处心积虑 差强人意 独树一帜
B. 深孚众望 呕心沥血 不如人意 独行其是
C. 深孚众望 处心积虑 差强人意 独行其是
D. 不孚众望 呕心沥血 不如人意 独树一帜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1、下列各句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B.彼且奚适也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彼且恶乎待哉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康活动状况调查显示,我国20~69岁居民的经常锻炼率仅为14.7%。① ,是锻炼率低的客观原因之一。倡议全民健身,首先要给市民提供合适的运动场地,最好出门15分钟,② 。学生放学后,学校体育场地很多本身就是闲置的,特别是寒署假期间,③ ,既能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唐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