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06 2020-01-0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6]
四川省新津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级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巫书的《山海经》,其内容是由古代巫师若干世纪的承传附益积累,再由不同时期巫师群中的不同作者(可能还有才士文人参与其事)将它们笔之于书而成就起来的。古代的巫师,实际上就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一切文化知识都要通过巫师的手进行传播。因而在这部书里,除神话传说外,还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历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等等,这真可以说是一部奇书,一部古代人们生活日用的百科全书,虽然只有三万一千多字。为什么以神话为主的一部巫书竟会包括那么多学科?因为这正是原始时代原始先民通过神话思维刻印下来的痕迹。所有探讨认识的一切,都蒙上神话或宗教的色彩。有些探讨认识,仍是比较正确的,那就成了科学的萌芽,给我们提供了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研究价值。
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的神话,有《大荒西经》所记的女娲之肠化为十神的神话。这个神话把作为女性开辟神的女娲的形姿大略勾画出了一些,但要观其全貌,还得参考其他文献资料。女娲的最大功业,乃造人和补天两件事,这都属于开天辟地性质的工作。盘古是众所周知的开天辟地大神,而这位男性的开辟神,却是直到三国时代才见诸记载的,可知其起源之晚。又女娲和伏羲本是配偶神,而据有的学者说,盘古乃伏羲的音转。如所说无误,则其因神话的流传演变,使女性开辟神让位于男性开辟神的迹象,更是显明可见。
男性的神和神性英雄开始受到注意而被颂歌,是从原始氏族社会母权制到父权制,乃至父权制确定以后才有的事。从这以后,出现了一大批这样的神和英雄,构成《山海经》神话的主要部分。神话中的最著名者,有夸父追日,刑天断首,鲧、禹治水,黄帝与蚩尤战争等等。或表现为与大自然进行的斗争,或表现为部族与部族之间的争战,或属神国内讧,或带有反抗神的意愿:种种色色,充分展现出男性的阳刚之美,构成一幅幅宏丽壮伟的画图。《海内经》所记“鲧复(腹)生禹”的情节,则是原始社会某些由母权制刚刚进入父权制的部落里男人乔装生子叫作“库瓦达”的习俗在神话上的曲折反映,给我们提供了人类学和民俗学上很好的认识价值。
天帝的出现是奴隶制社会初期反映在神话上的显明标志。《山海经》里有众多的天帝:黄帝、颛顼、炎帝、少昊、帝尧、帝喾、帝舜……大都具有神帝而兼人帝的神格,表明这些神话英雄人物初由原始社会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所以即使作为天帝,还有时难免遗留下一些部落酋长的形姿。
进入奴隶制社会时期的神话,《山海经》所记不多,只有《大荒西经》所记成汤斩夏耕一段可以作为代表。夏耕断首,到巫山去逃避罪咎,和刑天断首犹操干戚以舞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但状写了作为失败的奴隶主——夏桀一方(夏耕是夏桀的部将)的畏葸可耻,而且也正面歌颂了作为新兴奴隶主——成汤的神勇无敌。这段神话虽然简单,它却打破了神话只能和原始社会同终始、不能进入阶级社会的旧说。
《山海经》的神话是多方面的,是神话处于综合体状态和多种学科相结合的神话:有些只是有神而无话;有些是半神话,是残缺不完的神话;有些则近于奇闻异说,贴附在各种学科上面。正因为如此,它才显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教人应接不暇。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袁珂《〈山海经〉:中国神话的根基与起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海经》神话的认识价值和研究价值表现在它是原始时代原始先民通过神话思维刻印下来的痕迹,带有神话或宗教色彩,有些还成了科学的萌芽。
B.《山海经》之所以被认为是一部古代人们生活日用的百科全书,是因为它是由古代的知识分子——巫师承传附益积累起来的。
C.因为盘古乃伏羲的音转,而伏羲和女娲又是配偶神,所以女性开辟神让位于男性开辟神的迹象,在这里就体现得更加显明。
D.“鲧复(腹)生禹”的情节,曲折反映出原始社会由母权制刚刚进入父权制的部落里,男人乔装生子的习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山海经》“是一部奇书”的中心,按时间顺序梳理了其中记录的神话。
B.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以及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逻辑性很强。
C.文章以《山海经》是一部巫书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它的内容涉及门类之多、研究价值之大。
D.《山海经》的神话,可以分成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原始社会父权制时期和奴隶制社会初期三个阶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海经》的“经”并不同于“四书五经”的“经”,它不是儒家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经典。
B.由于“刑天断首”与“夏耕断首”的神话产生于不同时期,因而前者带有原始社会先民对反抗精神的赞美,而后者表现了阶级社会中对失败方的羞辱。
C.“精卫填海”神话带有对炎帝小女儿溺死东海后魂化为精卫鸟不屈不挠填海精神的赞美,这个神话有可能产生于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
D.《山海经》的神话是多方面的,是原始社会地理、历史、宗教、民俗等多种学科相结合的神话,给我们提供了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研究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12月22日发布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连续三年下降,2017年流动人口总量为2.44亿,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已超过六成。
在新生代流动人口中,“80后”所占比重为35.5%;其次是“90后”,占24.3%,二者合计约占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六成。“00后”和“10后”的占比分别为19.3%和20.9%。
在居留意愿方面,2017年,40.4%的新生代流动人口愿意将户口迁入流入地。83.6%的新生代流动人口计划今后一段时间继续留在本地,其中36.6%计划在本地定居,15.3%计划在本地居留3到5年,9.2%计划居留10年以上。
此外,《报告》称,新生代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群体,表现出对城市社会较好的适应性与较高的融入意愿。
调查数据显示,97.3%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喜欢现在居住的城市,93.3%的新生代流动人口愿意融入本地人之中,73.2%的新生代流动人口认为自己已经是当地的一员。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1982~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
(摘编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
材料三:最近几年,我国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有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回流的现象,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力伴随产业流动的过程也将会优化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配置,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
过去在劳动力的使用上,多数都是靠力气,靠胆量,靠不怕苦。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的逐步多元化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生产经营已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只会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者,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优势。
产业决定就业,产业发展得越好,接纳的就业人员就越多。从近年来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加大,传统、低端制造已经很难再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其接纳就业的能力也将逐步失去。取而代之的是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互联网等,这些产业对劳动者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很高,无论是农民工还是综合能力不强的城市居民,都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相反,那些具有较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空间则会越来越大、渠道越来越宽。流动人口的结构也开始从相对低端转向了相对高端,数量开始减少,流动的效率却在提高。这种由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流动人口减少,无疑是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结果,也是改革开放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所以,流动人口减少,从总体上来讲是一件好事,也代表一种方向,那就是对劳动者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否转移、如何转移,还是要看劳动者个人的素质。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自2013年以来,中央一方面大力推进市民化进程,对于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如: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宽住房保障渠道。在确保所有流入城镇的人口都能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的同时,还将逐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另一方面,2015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发布,到2020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成为政策目标。在具体的扶贫路径中,有中央拨款、地区帮扶、企业帮扶、市场帮扶多种模式。舆论最关注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也被纳入扶贫攻坚战的核心目标。得益于这一系列措施,流动人口的增速开始下降。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2015年起由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由此可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进入了调整期。
B.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从1990年至2010年增长迅速,2010年至2015年流动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而2015年之后出现负增长。
C.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看出,从1982年至2017年,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也与国家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有关。
D.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已超过六成,这和农村里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喜欢城市、向往城市生活有关。
展开余下试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所给的数据,重点说明了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特点,指出新生代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有较好的适应性与较高的融入意愿。
B.材料二运用图表直观地呈现了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以及城镇人口的比重,隐约地表达了对流动人口减少而导致城市劳动力不足的担忧。
C.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对劳动者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较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会越来越大。
D.材料四从国家政策方面来分析,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时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纳入扶贫攻坚战的核心目标。
6.请结合几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并分析中国流动人口减少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责 任
程宪涛
吴畏明天离职。
吴畏一夜未眠,翻来覆去如烙饼。
这里,除逢年或喜事燃放鞭炮,还给离任领导放鞭炮。这是“欢送”领导离职,是对领导未尽职责的诅咒。这是坊间的自发“仪式”。
上级在调职谈话时询问吴畏,吴畏道:“那是为官者的耻辱。”领导说:“今年是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你恰巧今年调动,有足够的信心吗?”吴畏不敢说,只觉压力更大,甚至生出一份惶恐。
电厂成立50多年,管理层换了多少届,没有几人记得清楚。任职者一届职满,都心怀忐忑,唯恐听见鞭炮噼啪声。
某任领导到异地赴任。迎接的人欢天喜地,送行的人兴高采烈。领导的脸如向日葵,对下属们持续绽放。小车行至小镇十字路口。喧闹声不绝于耳。身着工装的员工们,站在马路的两侧。两根竹竿立起来,两挂鞭炮挑起来。众人愣怔的片刻,鞭炮轰然爆裂开,陪同的人四散弃逃,领导灿烂的笑容凋落,枯萎成瑟缩的叶子。小车仓皇挤出人群逃出小镇。
知耻近乎勇。之后几届继任者,为官清廉发奋,突破发电历史纪录,实现辅业剥离,完成企业化改制……但是,数年后历史轮回,又有继任者中枪。
某任老总颇自知,离职前谎称八点离厂,却在凌晨五点钻进小车启程。原想神不知鬼不觉,却不料刚转过街口,赫然看到,鞭炮蜿蜒,犹如几条红色的蛇,转眼间火信子喷吐。寂静的清晨,爆竹声格外刺耳。领导心脏病突发,再没有站起来。
俩领导其后相继被“双规”。
吴畏的上一任老总,在职期间被查,在上级谈话之后,即称病在家休养,直到半年后入狱。传说他临行前夜,小镇的爆竹售罄,在众人的浮想中,那是爆竹铺天盖地,盛况空前的情景。而据说,在其后三年中,这批爆竹并未燃放,一直保留到现在,员工们在等待……或许,员工并不希望再现那场景。
吴畏心里没有底。
吴畏穿衣下床,拿起手电筒,戴上安全帽。这是他三年来形成的习惯,每天到厂子内巡查。三年前,吴畏第一次巡查时,值班室中一片狼藉,运行人员一个酒气熏天,两个在睡大觉,三个在斗地主……还有一个缺岗。吴畏立刻把班长、值长、主任及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找来,自己坐在缺岗员工的位置上……
一切都需要改变。
正值设备检修关键期,检修主任提前一小时,早晨七点到达现场,他看见吴畏在现场。次日六点半到现场,他看见吴畏在现场。第三日六点到现场,他依然看见吴畏在现场。主任问:“吴总几点来的?”吴畏答:“比你提前半小时!”主任说:“今晚,我住在检修现场!”那一年的机组大修,实现了有史以来首次全优。
无垠的天幕上,星光辉映;运行值班空内,机器浅声低唱。值班人员各司其职,目光在仪表上流动。这是一个普通的凌晨。吴畏流连在新建机组外,这是老厂的希望工程。远方山中,有在建的垃圾电站,新型绿色能源基地。
但是,依然有那么多遗憾,断掉了员工福利用水,停掉了家属免费用电,学校和物业社会化……那么多的责难、掣肘,还有骂娘、唾沫,甚至上访……
吴畏告诉办公室主任,早七点启程,办公室主任似乎明白了,问吴畏怎么走。吴畏道:“步行。”主任说:“我知道一条小路,不会被人发现。”吴畏说:“我走大道,你把车开到小镇口。”主任说:“都知道你今天离厂,万一出现状况咋办?”吴畏道:“这是最好的检阅!”
清晨七点十分,吴畏出现在小镇街口。吴畏看见聚集的员工,穿着整齐的工装。几十挂挑起的鞭炮,形成红色的海洋。办公室主任有些惊恐慌乱,他拉一下吴畏的衣袖:“咱们坐车走吧!”吴畏走向人群,人群散开一条路。吴畏走进人群。一位老员工犹豫着,手伸出去又缩回,再次试探着伸出,吴畏拉住那双粗糙的手,更多的手伸过来……
吴畏走出人群很远。没有爆竹炸响。身后忽然有人喊:“吴总!”吴畏扭头回望。员工指着鞭炮阵,问:“你怕吗?”吴畏大声回应道:“怕!”人群轰的一声笑了,十分开心的模样,就像清晨的阳光。
那员工高声道:“这是准备过年放的,摆出来让你看看,今年是个好年头儿!”
吴畏的眼眶一紧,用力地点了点头。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形象地写出了吴畏内心的懊悔和自责,既设置了悬念,又引出了下文对放鞭炮“欢送”领导离职的仪式的介绍。
B.吴畏工作认真务实,并因此触发过激烈的矛盾。离职时心情复杂,有留恋不舍,有惶恐不安,亦有对过往做法的遗憾和不甘。
C.文章明写吴畏离职,暗写他在任时的一系列改革以及所做的贡献,故事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D.本文主人公名字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赞美了他在工作中不惧阻力,锐意改革的精神。
8.曾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塑造吴畏这一改革创新者的形象的。 (6分)
9.小说前半部分不避其繁,用大量篇幅叙写前几任领导离职的情况,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而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展开余下试题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B.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C.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D.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人的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吏部,隋唐到明清中央行政机构之一,掌吏治,负责文职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吏部尚书。
C.下车,动词,意为官吏初到任,在文中指令狐熙初到汴州任职。另外,古代用作殉葬的粗陋之车,也称下车。
D.华夷,文中 “华”泛指中原地区的汉族,夷,古代称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为“夷”,而文中则指除汉族外的各少数民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令狐熙不随意结交朋友,所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又很懂音律。做官时以才能出众闻名。
B.母亲去世,令狐熙非常悲伤。父亲劝诫他大孝在于让父母安心,让家族延续后代,不能过度伤心委顿。他听从了父亲的劝告。
C.皇上对汴州因商贸富庶繁盛而不法之徒众多非常厌恶,派令狐熙前去治理。令狐熙治理效果显著。当年政绩考核天下第一。
D.岭南一带反叛的部落首领经常以武力威胁官府。令狐熙在管理此地军事时,广施恩德,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率众归顺朝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4分)
(2)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重阳后菊花二首
范成大
其一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其二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①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注】①垂车:又称悬车,指悬挂车子,不再当官上朝。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首句写重阳节后菊花无人观赏,借用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指出吟咏对象。
B.第一首诗中,“湿露华”是说菊花带着湿露,鲜嫩可爱;“金靥”用来形容金黄色的菊蕊。
C.第二首诗中,首联写“登高”过后菊花尚新,但“酒徒”与“诗客”都已不再来赏菊花了。
D.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后菊花无人欣赏的无限悲叹。
15.这两首诗均创作于作者致仕家居石湖时,请分别从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思想感情三方面赏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洞箫之声动人心魄的句子是“ , 。”
(2)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2分)
(3)宋诗极富理趣,陆游的《游山西村》中“ , ”两句体现这一特色,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为传诵。(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地。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博物馆是以“物”的形式存在,但实际上,身为社会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在非遗的保护上 。不仅博物馆收藏文物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等,更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文化传统。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让这些遗产的价值 。其实,从诞生之初,非遗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传承之中,通过“走市场”的方式流传至今,“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里,适应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催促着创新的发生。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 )因此,无论何种做法必须以保护为基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 ,而不是令人 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的保护之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责无旁贷 发扬蹈厉 博采众长 目不暇接
B..在所不辞 发扬光大 兼容并蓄 目不暇接
C.责无旁贷 发扬光大 博采众长 眼花缭乱
D.在所不辞 发扬蹈厉 兼容并蓄 眼花缭乱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但是,有些新技术在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
B.但是,有些新技术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虽然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了便利。
C.然而,游客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非遗魅力便利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的担忧。
D.诚然,有些新技术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但是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便利。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更在于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
B.不仅博物馆收藏文物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更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
C.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更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
D.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文化传统,更在于这些藏品对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等进行了反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上一篇: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河南省八市2019届高三第五次测评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新津”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