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551 2020-01-07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51]
贵州省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19年3月26日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灵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浏览完整试题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科 学
韩少功
马桥人在岭上打柴,担回来摊在地坪里晒干了再烧。湿柴很重,担在肩上十分咬肩。我们知青①后来想出一个主意,砍了柴以后就摊在岭上晒,晒干了,下次砍柴时再来担。每次都是摆上一次砍的柴,也就是干柴,担子就轻一些。罗伯听说这个办法好,换了我的担子试一试,眼睛瞪大,说确实轻好多么。
我说这是因为一大半的水分都蒸发了。
他放了我的担子,还是担着他刚砍下的湿柴往岭下走。我有些奇怪,追上去问他,为何不试试我们的办法?
“柴都不想担了,这人横看直看都没有什么活头了。”
“不是不担,是要担得科学一点。”
“什么科学?还不就是学懒?你看你们城里的汽车、火车、飞机,哪一样不是懒人想出来的?不是图懒,如何会想出那样鬼名堂?”
一句话把我堵得好一阵没吐过气来。
他又说:“科学来科学去,看吧,大家都要变马鸣。”
他是指住在山洞“神仙府”里的主人。马鸣住在那里从来没有出过工,自己的事情都不想做,有时候找回来一点瓜菜,懒得烧火,就生着吃。这样生吃惯了,以后找回来的米,也嘎哧嘎哧放在嘴里嚼,嚼得嘴角上全是粉渣。人家笑他,他还有一套一套的讲究,说煮熟了的东西不营养,山上的老虫豹子从来都是生吃,劲比人大,病比人少,有什么不好?他认为这样吃比较科学。
他一到冬天就不洗脸。脸上结成壳了,就用手干搓一把,或者掰几下,刮几下,就掉下一块一块的壳皮。他不说自己怕冷水,反而说人洗多了脸不科学,把一点好油气都洗光了,伤皮。更可笑的是,他从溪里挑一担水回家要半个时辰,尤其是上坡的时候,走着“之”字路,扭过来拐过去好半天还在半途中。站在坡上的闲人奇怪,说你放了一担水再唱戏不好么?马鸣说:“你们晓得什么?这样走才省力。詹天佑当年在八达岭修铁路,就是修的‘之’字路。”
旁人不懂詹天佑何许人也。
“你们如何会晓得!”他一脸清高和傲慢,不屑与众人白费口舌的样子,担着他那两桶水,依旧扭过来拐过去,把宝贵的气力省到神仙府去了。
这以后,人们说神仙府简直要成为科学院了。可以想象,当马桥人从马鸣身上体会“科学”一词的含义时,不会对这个词有太多的好感。我怀疑,他们后来对上面发来的一些科学种田小册子看也不看,撕成纸片卷烟丝;他们对上面一遍一遍关于科学喂猪的广播无动于衷,甚至割了广播线当铁丝,用来箍尿桶,都是出于一种心理惯性。
也就是说,他们对马鸣的嘲笑“连坐”了科学。有一次,马桥的一伙汉子去长乐街挑石灰,在公路上遇到一辆正在停车修理的大客车,觉得十分新奇。他们围上去,情不自禁地用手中扁担把客车壳子敲得咚咚咚震响,眼看着把好端端的车壳捶瘪了两块,躺在车底下修车的司机气得钻出来大骂,操着扳手要打人,才把马桥人轰开。但马桥汉子们抑制不住一种莫名的冲动,逃远了,还回头大喊大叫,捡起石块朝大客车使劲扔过去。
他们与司机无冤无仇。他们也从无破坏的恶习,比方走过任何一户人家时决不会把扁担往墙上或门上敲打。他们为什么一到汽车面前就忍不住要动手呢?我只能怀疑,他们嘻嘻笑笑的下面,隐藏着一种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嫌恶——嫌恶一切新玩意,一切科学的成果,一切来自现代都市的机械怪兽。在他们看来,所谓现代都市不是别的什么,不过是罗伯说的那一大群科学人,亦即懒惰的人。
把这场挑衅汽车的事件归罪于马鸣,当然有些牵强,也不大公正。但一个词的理解过程不光是理智过程,也是一个感觉过程,离不开这个词在使用环境里与之相关联的具体形象、具体氛围、具体事实。这些东西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这个词的理解方向。对词语实际理解的定型,可能长远影响一个人或一个民族今后的心理状态和生存选择,却不是这些词的字面意思所能负责的。
那么,“科学”这个词,既不能对罗伯等人猖狂抵毁科学的言论负责,也不能对马桥汉子们在公路上抄起扁担对科学成果群起而攻的偶发事件负责。
谁来负责呢?是谁使“科学”成为了马桥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邪恶?
我只能说,应该负责的,可能不仅仅是马鸣。
(选自小说《马桥词典》,有删改)
(注)①知青,全称“知识青年”,这里特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愿从城市到农村或边疆去参加劳动建设的年轻人,他们多数是初中或高中学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科学”为题,目的并不是要介绍科学知识或叙写科学家故事,而是要借马桥人对“科学”一词的理解过程,说明一些深刻的哲理。
展开余下试题
B.“科学来科学去,看吧,大家都要变马鸣”这一句承上启下,既形象地总结罗伯对“科学”一词的态度,又为下文写马鸣作了很好的过渡。
C.小说写马鸣生吃瓜菜,认为“煮熟的东西不营养”“洗多了脸不科学”,又知道詹天佑修“之”字铁路,说明马鸣是一个讲科学且博学之人。
D.作者避开了传统小说纯叙事的笔法,巧妙糅合叙事与议论,叙事丰富有趣,议论严肃深刻,使形象与哲理一起呈现,读来令人掩卷深思。
5.马鸣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6.结尾说“应该负责的,可能不仅仅是马鸣”。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俄罗斯世界杯的精彩程度要远胜于前两届,也更具有话题性,其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VAR视频助理裁判,他送出的几粒点球,都给球队带来了起死回生之效。
本届杯赛大放异彩的VAR技术,是由国际足联投票决定的。事实上,VAR视频裁判只是一种极弱的人工智能产品,它不过是世界杯引入“高科技裁判”的起点。类似技术早就在其他运动中引入了,但正是考虑到足球比赛的丰富性、趣味性才一直没有在世界杯实行。即便是现在的VAR录像也没有完全放开,他们只针对点球判罚、进球的有效性、红黄牌的合理性进行辅助判罚,而且只有主教练有权利开启VAR视频录像。显然,国际足联对于VAR助理裁判还是有所顾虑的。因为这么一来,裁判失去了挑战极限的机会,他们有可能变得漫不经心,跑动会变得懒散——实在不行,咱就去回看录像。同时,比赛中球员、教练、裁判的争执画面也会大大减少。
世界杯应该包罗万象,不应仅止于冷冰冰的进球和数据统计。只有那些插曲或者花边,渗透着对人性的拷问、对极限的挑战,才让世界杯盛会更加立体而多元,才能给球迷、媒体留下无数话题。当然,比赛还是需要公平、公正的。AI(人工智能)裁判除了公正,也可能给球迷们带来更新的乐趣,目前这事谁也说不准。
(摘编自康斯坦丁《人类在学着与AI共存》)
材料二:
随着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公司聚集更多的数据和人才,由庞大数据所带动的良性循环逐渐成形,这些公司的领先幅度会持续扩大到无法超越的地步,而这些龙头企业将会把全球消费者的财富揽入怀中。与此同时,工厂内的人工智能自动化,将会大量破坏发展中国家具有的优势——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存在。由机器人操作的工厂,可能会搬到更靠近大型市场所在的地点,让日本和新加坡发展高收入、科技导向经济体的路径消失无踪。结果就是全球的贫富不均持续扩大,而且目前没有任何已知的方法可以消弭这种落差。
就业市场和整个社会的不稳定,背后是更加个体性质的人性危机——个体丧失了人生目的。许多年以来,人类以工作度日,用时间和汗水换得温饱、居有定所,由此建立了根深蒂固的文化价值观。很多人已经习惯从日常工作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人工智能的普及将会挑战这些人类价值,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摧毁很多人的人生目的,让他们短时间内失去依靠。
(摘编自李开复《AI•未来》)
材料三:
上周,2018中国(广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暨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人工智能的法律与伦理问题也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议。
毫无疑问,引入人工智能有助于提升办事效率,在司法领域辅助办案也开始成为现实。不过,AI在司法辅助办案上可以拥有多大的“权力”?广东省法学会网络与电子商务法学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刘颖教授介绍,办案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分析,可以辅助检察官进行证据抓取、要素比对,还可以协助法官根据嫌疑人的成长经历、犯罪记录乃至其生活地区的犯罪率等数据,以判断再犯罪的可能性。但这也会带来一个疑虑:人工智能协助判案有没有正当性?刘颖说,如果人工智能具有完全的自主性,能够承担责任,法律就有可能赋予它法律人格。
在刘颖看来,一旦法律赋予人工智能以法律人格,可能会对当前的人格法、刑事责任制度、知识产权、侵犯责任或劳动法律制度,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果说人工智能有法律主体资格,那么以后要不要给工厂里进行劳动的机器人制定机器人劳动合同法?人工智能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作为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
“在国外,关于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文本已有不少,而中国还没有成形的文本。”腾讯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蔡雄山说,如何让人工智能符合人类社会的各种规范和价值,最大化其好处,是构建普惠人工智能和有益人工智能必须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人工智能是否拥有独立人格?》,新华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俄罗斯世界杯上,VAR视频裁判的引入降低了足球赛场上争执的可能性,使世界杯盛会更加立体多元和公平公正,也给球迷、媒体留下无数话题。
B.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消解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有优势,短时间内也对人类个体的文化价值观念带来冲击,甚至可能摧毁很多人的人生目的。
C.AI技术在司法领域的使用给办案人员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其协助判案的正当性受到质疑,而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AI伦理规范的成型文本。
D.目前我国尚不存在机器人劳动合同法,因为我们还不能确定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主体资格,在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上,国外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给人类多行业、多领域工作提供大量帮助,可以弥补人类工作的欠缺,但它在许多领域的使用是利弊并存的。
B.视频裁判是体育运动中极弱的产品,人工智能让日本等国发展经济体的路径消失,可见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堪忧。
C.目前,人类无法做到对人工智能完全信任和依赖,这与人类通过工作求得温饱、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和人工智能的局限性有关系。
D.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异常迅猛,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使其符合人类社会的各种规范和价值、使其好处最大化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9.关于人工智能,以上三则材料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6分)
三、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9分)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黉舍,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
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遂共推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
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曰:“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毁,乃至声色,加以谤骂。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展开余下试题
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黉”指古代的学校。庠、序、校、塾、太学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称呼。
B.节气,指时节和气候,如中秋,是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C.“太尉”,秦汉时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这一官职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D.“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业兴耿介好学,维护老师尊严。年少为人耿介,精于治学,不辞勤苦;在老师遭受鲜于玲福贬低时,以《左传》大义问难,进而维护了老师的尊严。
B.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D.李业兴脾气急躁,缺乏儒者风范。对于和他观点相左之人,李业兴往往疾言厉色加以叱骂;与人辩论时又高声大气,伸拳振臂。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
⑵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
(二)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起句化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意,把历史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形象化地表现和概括出来。
B.“空”字表现出作者对人物命运和得失成败的态度,“转头”形容时间之快,加深了“空”字的意蕴。
C.“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二句景中含情,总结上片,同时也为下文张目,可谓承上启下,浑然天成.
D.下片通过对历史人物事迹形象具体的刻画,虚实结合,给人以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
15.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情景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出梦境中天色由明亮骤然转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杜甫《旅夜书怀》中运用比喻写出诗人漂泊无依、孤寂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文字运用。(8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 ,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 。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3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和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 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建言献策 迫不及待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运筹帷幄 迫不及待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20.下面是某校文学社一则活动预告的广播稿,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为缅怀一代大师金庸先生,该文学社兹定于本周六上午8点,在学校逸夫楼三楼会议室举办“金庸武打小说研讨活动”。我们将围绕金庸先生的作品展开深入探讨,从不同的视角阅读金庸小说。欢迎对金庸小说颇有新见的同学踊跃参加。
21.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拟写一则说明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0字。(6分)
22、材料作文(60分)
2018年,四川一小学为全校36个班级各配一把戒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戒尺该不该进课堂?中国教育报微信就此发起投票调查,结果显示,近8000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94%支持戒尺进课堂,41%的网友认为应该增加教师的惩戒权,以便“给老师充分的权力管教学生”。53%的网友支持对教师惩戒权加以规范,“把惩戒范围、标准量化,让老师更敢管”。当然,还有5%的网友对“戒尺进课堂”持质疑态度,认为动用戒尺是对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的纠偏,但“如果惩戒流于形式,结果可能是‘兴一时’‘败一时’”。
针对我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出现的“戒尺走进课堂”这种现象,你如何看待?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贵州省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贵州省贵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