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331  2020-01-07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
《虞美人》
  一、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1---2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析】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欢乐、尊严、自由、安全感
 【解析】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4.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解析】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5.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情感的一个字是“愁”。选取典型的景物,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6.词的前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解析】通过对比手法,分析词中表现的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
  
二、课外阅读
(一)(2019•泉州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
太 原 早 秋
李 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注]。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
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
B. 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 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
D. 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答案】D。
【解析】 “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不当。颈联从前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8. 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表达的情感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6分)
答:
【答案】①《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2分)
②《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4分)
(二)(2019•唐山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9分)
闻 雨
陆 游
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
百年殊鼎鼎,万事只悠悠。
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
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
【注】此诗作于孝宗乾道四年秋天,陆游44岁,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自罢归故乡,业已三年。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陆游作此诗时,虽已被罢官归乡,但仍然不能忘怀于社会和现实,同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
B.颔联的“鼎鼎”谓人生不过百年,此句化用陶渊明诗“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悠悠”即邈远。
C.颈联表达了作者做不到像鱼儿一样疾行千里,不能理解志在远方的志士,只得沦落于山野的无奈。
D.尾联以叙事做结,作者写自己在雨夜伤心落泪,其所包含的痛苦之情与杜甫的家国情怀非常类似。
【答案】C。
【解析】C项,颈联中“不悟”是不能理解,选项中“作者做不到”分析不当。
10.“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是陆游《秋夜闻雨》中的诗句,请比较这两句诗与本诗首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之处: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同之处:《秋夜闻雨》中的诗句侧重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不被重用、报国无门的痛苦;本诗首联着重表达了诗人虽心系祖国,但岁月流逝、双鬓斑白,无法为国效力的悲凉与无奈。
【解析】本题需要分别分析本诗首联和陆游《秋夜闻雨》中诗句的情感。“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结合注释内容“陆游44岁,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自罢归故乡,业已三年”,结合关键词语“心犹壮”“鬓已秋”等内容分析,志士暮年,心有余力不足,厌看了官场的阴暗,心有无奈的感慨,双鬓斑白,无法为国效力的悲凉与无奈。“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结合关键词语“惊”“碎”“孤臣”“犬马心”等分析可知,对国事的担忧,不被重用、报国无门的痛苦。《秋夜闻雨》中的诗句和本诗首联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语言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________。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腊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   ),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诗坛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体现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族特色,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________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又洋溢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浓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毛泽东诗词想象独特、语言奔放、亦真亦幻、意味深长,在平淡中彰显神奇,在黑暗中出现光明,在困难中看到前途,在曲折中展现刚毅。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读来使人________,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
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豪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婉约派婉转含蓄、缠绵悱恻。毛泽东诗词明显偏重于豪放格调,包含寰宇、________,凸现出大国气象和伟人气度。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俯拾皆是 波澜壮阔 荡气回肠 贯通古今
B.鳞次栉比 波澜壮阔 感人肺腑 通今博古
C.鳞次栉比 波诡云谲 荡气回肠 通今博古
D.俯拾皆是 波诡云谲 感人肺腑 贯通古今
【答案】A。
【解析】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根据使用对象,应选“俯拾皆是”。“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波诡云谲”,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物或文笔变幻莫测。根据上下文语境,使用“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受感动。因前面有“使人”,故选用“荡气回肠”。 “贯通古今”,将古代和今天连接在一起。“通今博古”,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应用“贯通古今”。


展开余下试题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B.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C.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D.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连贯。两处需要注意:一是这些意象首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然后才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二是“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的正确语序。
1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毛泽东诗词蕴含着激情,充满着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B.毛泽东诗词充满炽热的激情,蕴含深邃的理性,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C.毛泽东诗词包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D.毛泽东诗词蕴含着饱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答案】B。
【解析】画线语句存在逻辑混乱的问题。“炽热而深邃”不能修饰“理性”,应改为“蕴含着理性,充满着激情”,而“炽热”只能修饰“激情”不能修饰“理性”,“深邃”只能修饰“理性”不能修饰“激情”。对比四个选项,只有B项最恰当。
14.(2019•信阳高一检测)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5分)
十月二十日上午,本人在金路易西餐厅吃饭时,不慎丢掉了一个白色提包,包内东西有身份证、信用卡、钱包等,另有一本小说《青春之歌》。多方寻找未果。如有人看到或代为收起来,请给本人打电话,手机号13612345678,本人必会重谢。
答:
【答案(示例)】①“吃饭”改为“用餐”;②“丢掉了”改为“丢失”;③“东西”改为“物品”;④“收起来”改为“保存”;⑤“给本人打电话”改为“联系本人”。(每处1分。如有其他改法,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结合生活中所积累的语言交际知识,判断错误,进行改正即可。
15.(2019•哈尔滨模拟)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一枝一叶总关情,利民之事、兴民之业,以民为本是伟大复兴的康庄道。
材料:里程碑 生力军 宣言书
咬定青山不放松 绝知此事要躬行 腹有诗书气自华
才做锋芒  学为底蕴  遇水架桥
继续前进  逢山开路  不忘初心
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  青年才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绝知此事要躬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改革开放是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为底蕴、才做锋芒,青年才俊是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理想信念是伟大复兴的宣言书。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虞美人·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