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693 2020-01-10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93]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
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十二月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2019.12.13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的遗迹遍布 。这些遗迹记录了朝代兴亡的历史,见证了山河易主的过程,给人一种凄凉的沧桑感,让人们久久不能 。这种人类共有的情感,在诗人笔下化为一首首伤感悲怆的诗篇。直到今天,读起来仍然 。
A.天南地北 忘怀 感慨系之 B. 大江南北 释怀 感概系之
C.大江南北 忘怀 感同身受 D. 天南地北 释怀 感同身受
2. 对下列句子进行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正如孔子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从文字的描写,到民间的流传,都反映了人们对朋友关系的高度重视。
③只有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人们的生活才会显得丰高。
④尤其是在唐诗当中,歌颂友谊的诗所占比重非常大,甚至超过歌爱情的诗。
⑤友谊的传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⑥因为不管古人还是今人都明白,人是孤独的,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
A. ①②④⑥③⑤ B. ①③②④⑥⑤ C. ⑤②④⑥③① D. ⑤④⑥③②①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虽然为维持生计而整日奔波,但从未放弃对诗词的热爱,哪怕吃饭的间隙也不忘背一首刚学到的古诗词。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许多作家光是赞叹而不知如何深人时代内里,活在当下而未能获得时代通行证。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在前进的路上遇到阻碍无法前行的时候,不妨转向另一个方向,说不定那里是一个柳暗花明的所在。
D.“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4. 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 高度决定格局
B. 视野决定未来
C. 不能做金钱的俗人
D. 只有不停攀登,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
黄宗羲
熊公讳汝霖,字雨殷,世居余姚之天花街。公登崇祯辛未进士第,授同安知县。为政不避强御,直行己意。红毛入寇,公渡海,败之于下门。考选户科给事中。辛巳,江南荒疫,人死且半,米价四两有余,转运不至。命给事中七人催督漕粮,公当江南上江,黾勉从事,不使病民。
上以朝臣不足任使,所用文武,踰绳越契,而左官外附之徒,竞张空虚,以邀荣路。公以为破格不如循常,听声不如采实。武臣只用甲科行伍,凡叙功御览名色,一切报罢。会推大将,亦须保举。京师戒严,公分守齐化门,随时条陈。四月之间三十余疏,皆切中机宜。上亦嘉其敢言,召对咨诹。公于朝廷举动失当,知无不言,言无不痛。当时号为能谏者,亦必揣摩宛转以纳其说,而公之发言粗梗,有敌以下所不堪受者。有犯无隐,盖其天性然也,止以降谪而去,烈皇可谓之能容谏臣矣。
会稽之守,画江而营。公之意,欲令诸师毕渡,沉舟破釜,为不返之计。如其不济,则亦八千子弟岂复东还?身提孤旅,不满千人,从小道渡江,札乔司,倡率群帅,而皆契需观望,无一应者。公进至海宁,集其父老豪杰,激扬忠义,辞酸泪血,闻者莫不感动。公以本邑进士俞元良司饷,指挥姜国臣主兵;浙西尘起,沿海烽燃,一时号之为熊兵。公大小数十战,亲临矢石,累经覆没,志气不为之少衰。
浏览完整试题
戊子,王在闽安镇。时国事皆专于郑彩。彩暴横,公每折之以礼。彩与定远伯周瑞交恶,公票拟恒右瑞,彩积恨之。既而彩与义兴伯郑遵谦争商舶,尝恐谦之袭己,公自闽安至琅琦休沐。守琅琦者,彩之裨将李茂也,与公奴子争ロ。元夕,熊、郑两家同郡相问遗,茂即以合谋告彩。公遂为彩所害,并其幼子投海中。公报国之心,九裂不恨。全躯横海之鲸,而受制于蝼蚁,谓之何哉?
公子茂鼎,介余族叔应蛟求序公事。公魄不返,公魂无庙,幽铭阳碣,无地可施。爰撰行状一通,移之史官,以为列传之张本也。
(选自《黄梨洲文集),有删节)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竞张空虚,以邀荣路 邀:谋取
B. 凡叙功御览名色,一切报罢 叙:按规定的等级次第授官职或给予奖励
C. 上亦嘉其敢言,召对咨诹 诹:询问
D.公票拟恒右瑞 右:尊重
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进土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经殿试录取的前三甲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B. 户科,明、清六科之一。明洪武六年设给事中二人,户科给事中掌管稽核财赋、注销户部文卷等事。
C. 票拟,也叫票旨、条旨。明清时期,内阁大臣代皇帝批答章奏,将意见写在票签上,进呈皇帝裁决,此票签称为“票拟”。
D. “体沐”即“休息沐浴”,指官员例行体假。古时官员每隔五天或十天有一次用于休息沐浴的假期。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犯无隐,盖其天性然也,止以降谪而去,烈皇可谓之能容谏臣矣。(5分)
(2)身提孤旅,不满千人,从小道渡江,札乔司,倡率群帅;而皆契需观望,无一应者。(5分)
8.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熊汝霖为官的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9~10题。
忆 秦 娥
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①遗老。
浙河西面②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③宫殿,冷烟衰草。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①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即北宋首都汴京。②浙河西面:指宋代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地方。③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9.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6分)
10. 赏析词的最后两句“宣和宫殿,冷烟衰草”的艺术效果。(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2)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4)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5)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7)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8) ,自知者明。(《老子》)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黄金原野
刘慈欣
从“黄金原野”号向外看,第二个太阳出现了,是“猎户座”飞船减速时发动机的核火焰。
麦克欢呼起来。“19年了,”麦克看着屏幕上的爱丽丝说,“你还是那么年轻。”
米勒的“生命远景”公司研制出一种叫“冬神”的药物,可使服用者进入三个月到一年的冬眠,连续服用,冬眠期无限延长。米勒本来想把它用于太空航行。但是,自上世纪中叶的登月以后,载人太空航行几乎停滞。米勒决定自己创造一个能使“冬神”派上用场的时代。5年后,“生命远景”公司研制出“以太”号火箭,但耗尽财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无法继续提供技术支持。米勒最后完成的“黄金原野”号飞船只能载一个人,而且只能绕月飞行。
不久,米勒在车祸中遇难。但就在米勒去世的当天,“以太”号火箭突然发射升空, “黄金原野”号飞船中的宇航员是米勒20岁的女儿爱丽丝。
但是由于仓促发射,“黄金原野”号没能够按计划在月球轨道与“以太”号火箭分离,而是以大于第三宇宙速度的速度向太阳系外飞去。如果没有救援,飞船将飞离太阳系。
以目前人类航天的技术能力,短时间内不可能对飞行器进行救援。但幸运的是,“黄金原野”号上携带着“冬神”药物,可以使爱丽丝冬眠20年。
“黄金原野”号的通信系统连入了互联网,每个人都能通过虚拟现实的连接进入飞船同爱丽丝一起。爱丽丝苏醒的日子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每到这一天,所有的人都期待着她从沉睡中睁开美丽的双眼,从太空中给世界一个微笑。
2043年12月31日,时代广场,爱丽丝出现在大屏幕上,她微笑着挥手,祝地球新年快乐。接着美国总统哈里森宣布启动“阿波罗Ⅱ”计划,建造高速太空飞船,对“黄金原野”号实施救援。
2044年10月27日是爱丽丝的苏醒日。“我做了一个梦。”爱丽丝轻声说,“我梦见自己回到了一个没有人的地球,高楼被绿色藤蔓包裹着,安静得可怕。在一个长满杂草的广场,我看到了一大片太阳能电池板。我顺着电缆进入了一个深深的地下室,看到了一台超级电脑,指示灯亮着,显示屏落满灰尘,我用手指触了一下,显示屏显示一行字:小心!内存里生活着100亿人!我看到地板上有一只老鼠,正在啃那条连接电脑和地面上太阳能电池板的电缆!我想扑过去赶走它,但挪不动步,发不出声……”
2045年12月15日,“黄金原野”号漂流第736天,距地球12亿公里。这一天,航天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和NASA举行了一系列听证会后得出结论:依靠人类现有的火箭发动机技术,已经不可能实施有效救援,继续进行“阿波罗Ⅱ”计划是无意义的。失望引发的激愤像野火一般蔓延开来,最后哈里森辞职。艾伦继任总统后向全世界宣布:“重启‘猎户座’计划。”
2062年3月5日,在“黄金原野”号飞船发射后的第19年,“猎户座”飞船成功启航。在核聚变发动机强劲的加速下,飞船以相当于“黄金原野”号80倍的速度航行,仅用3个月就走完了爱丽丝19年的航程。
展开余下试题
就要开始对接时,“猎户座”接收到爱丽丝的录音。“2043年12月15日5点至现在的时段里,‘黄金原野’号发出的所有信息均为智能模拟。‘生命远景’并没有研发出冬眠药物,‘黄金原野’号向外太空的漂移是按计划进行的,这项计划只有我和父亲知道。本来他打算自己乘‘黄金原野’号飞向外太空,但出了车祸……‘黄金原野’号上的生命维持资源只能够让一个乘员存活15天左右,所以我录下了这段声音。谢谢你们,谢谢所有的人。
“有一个传说:在一个大饥荒的年代,一位老人在弥留之际告诉几个孩子一个秘密——村子后面的荒地里埋着大量的黄金。老人死后,他的孩子们就在那片荒地上疯狂地挖掘,最后发现黄金并不存在,但他们的挖掘把那片荒地开垦为良田,正是这片田地使孩子们在饥荒中生存下来。
“请让我和‘黄金原野’号一直航行下去吧,这是一个好的归宿。”
城市出奇地安静。一个孩子低声问:“她会飞到那些星星中间吗?”“亲爱的,她已经在星星中间了。”孩子的母亲说。“那里很远吧?”“会越来越近的。”
麦克和周围的人们安静地等待着黎明,等待着重新开始的、更加广阔的生活。
(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从“黄金原野”号飞船的视角描写人类为了挽救爱丽丝的生命而研制出的“猎户座”号高速飞船驶来的情景,起到了引发悬疑的作用。
B. 爱丽丝所做之梦意在提醒人类:学科技术是把双刃剑,人类科学技术越发达,在安全方面就越脆弱,所以越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问题。
C. 小说中几个年月日数字的出现,将故事发生的十九年时间简化为几个时间节点,既有利于作者的叙述,也使读者阅读起来感觉有条理。
D. 小说结尾的“会越来越近的”“等待着黎明”“等待着重新开始的、更加广阔的生活”等语句表意含蓄,意味深长,暗示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13. 小说是怎样塑造米勒父女形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4. 请结合文中爱丽丝讲述的传说,探究飞船被命名为“黄金原野”号的初衷。(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从“中国古典学”说起
常森
中国古典学的核心对象是研究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典籍、思想学说或文明。被后人归到经、史、子、集各部的先秦两汉典籍是我国古代名副其实的“元典”,是我国古代悠久传统的根和魂。中国历史上的主流传统以及反主流传统,前者如儒学,后者如道家、墨家学说等,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定型的。后代的典籍固然浩如烟海,可在古代主流传统中, 其中绝大多数著作都立足于承袭和弘扬“元典”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后人对“元典”的整理以及再整理、阐释以及再阐释、研究以及再研究等,也都应该纳入中国古典学的视野, 尽管它们说到底是捧月之众星。
古典学“元典”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具备一般的文献学价值,而且在于它们承载着无尽的精神财富,包括对社会人生以及天人关系的洞见、哲思和智慧,对情感及精神世界的挖掘与表现,价值关怀与担当,文化、历史认知与经验,对个人外部行为及内部思维、 情感的规范和协调,对人际关系与社群秩序的规范和协调,对民族文化身份的塑型和认同, 安身立命之道,为文学出言谈之道,等等;正是在古典学意义上,我国新出简帛的价值得到了有力的凸显。《诗论》《五行》等新出秦汉以前的文献(从时间上说,它们大约关联着从孔子到孔门七十子以及子思子的时代),是照亮先秦学术思想史一系列巨大黑洞的光。很多极为重要的学术思想关联和轨迹在失踪千百年后,因它们而重现人间,中国古典学本体及其研究和认知被刷新被改写,令人既惊且喜。中国古典学不得不重新开始,而简帛古书的价值则仍将得到持续不断的发掘。
对中国古典学而言,古书的整理和研究,包括对其文本的校注,是必须迈过的门坎, 而对简帛古书的校注尤其如此。要使简帛古书在各领域得到广泛有效的利用,高质量的校注必不可少。而且毫无疑问,并非有了出土文献,就自然而然可以获得对中国古典学本体和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新认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积极的建构。这意味着既要顺应千百年传统知识、想象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廓清层累的历史障蔽,又要在简帛古书和传世文献之间实现有效的贯通,其困难可想而知。就是说,研究传世文献不能单单就这些传世文献下工夫,研究新出古书也不能单单就这些新出古书下工夫,对于这两方面的研究来说,发掘二者间的历史关联都是不可偏离的重要基础。中国古典学必须从这里再出发,中国古典学的重大突破也必将在这里出现。
遗憾的是,学术界对新出简帛古书还弥漫着一股不分青红皂白的怀疑。说简帛古书不存在任何作伪的事实无疑是武断,可大多数简帛古书恐怕是想作伪都做不出来的,——如果把简帛古书等同于在一批古简或几片旧帛上写一些文字,就完全偏离了事实的根本。对于严肃的学者来说,认真研读这些古书是第一位的,如此可以避免这样一种可能,即你还在怀疑或游移,历史却已经被大幅度改写了。
(节选自《简帛〈诗论〉〈五行〉疏证》序言,有删改)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先秦两汉时期的典籍是中国古典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元典”。
B. 古典学“元典”承载着无尽的精神财富,阅读新出简帛,就能发现新的精神财富。
C. 对古书文本的校注意义重大,要让新出简帛发挥更大作用,高质量校注必不可少。
D. 学术界对新出简帛存有不分青红皂白的怀疑,认为作伪的可能性大,无研究价值。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历史上的主流传统主要指儒家学派,反主流传统主要指道家学说等,它们均在先秦两汉时期产生和定型。
B.当下人们对新出简帛的整理、阐释、研究,也应该纳入中国古典学的范畴,尽管它们只是捧月之众星。
C. 《诗论》《五行》等新出秦汉以前的文献,与孔子所在时代有关联,这对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研究有帮助。
D. 新出简帛需要认真研读,任何怀疑或游移的学者,都不能认识到原来所认知的历史已经被大幅度改写。
17. 我国新出简帛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常州:名士部落的千年文脉
叶舟
随着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文人南迁,常州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开始到来。唐代杜佑在《通典》中称:“永嘉之后,衣冠违难,多所萃止,艺文儒术,斯之为盛。”常州作为萧氏故里,成为南朝齐梁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齐梁广博的学术风气及“颇采华词以饰经说”的研究风格在常州后世的学术传统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萧氏家族的众多文人和一部泽被后世的《昭明文选》又一同构成了常州文学史第一个璀璨的高峰,奠定了常州文化中对艺术和美的重视的因子。
隋唐以来,伴随着城市的繁荣,常州吸引了更多的文化人南迁,城市文化在吸收外来养份后迅速成长,人文日盛。唐肃宗至德年间,任常州刺史的李栖筠创办了常州历史上最早的府学,宋嘉祐六年,陈襄重建常州州学,在此读书的学生超过一千人。据学者贾志扬统计,宋代常州籍进士共700余人,名列各地前茅,从此常州籍进士数量历代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宋代的常州虽然科举兴盛,但是如果没有杨时和苏轼,常州的文化也许会是另外一个走向,他们两个人从不同道路出发,奠定了常州学风相辅相成的两极。杨时退居常州、无锡十八年,聚徒讲学,阐述理学,成为儒学南传的枢纽人物。他创办的龟山书院不仅是未来东林书院的前身,其思想也一直延续贯穿到了东林时代。苏轼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逝于常州,常州成为东坡魂系江南的终老之所,据《苏轼年谱》及其他史料记载,苏轼一生出入常州多达十一次,常州人认为苏轼“出处穷达,三十年间,未尝一日忘吾州者”。苏轼和杨时的文化精神奠定了常州文化日后最重要的根基,在家家重诗书、户户重教育的基础上,使得常州的学术在日后迎来了全盛期。
展开余下试题
明代学者唐顺之的出现标志常州学术文化走向成熟。正如美国学者艾尔曼所言,唐顺之与其同时的薛应旂,经其子唐鹤徵和薛应旂之孙薛敷教,与晚明最有影响的文人社团东林党形成学术联系,此后则又借助家族血缘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网络,形成地方知识传统,绵延而至清代的常州学派,形成明清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的学术渊薮之一。
清代常州学者、作者、画家辈出,先后形成了多个学术流派。群星灿烂的常州文化精英以血缘、地缘、学缘为基础凝聚在一起,这种地域观念和群体意识表现在学术文化上,便呈现出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常州学派在朴学当道的时候,另辟蹊径,将经学研究与现实的政治结合,成为学术界面对社会危机的应变之学和变革之学。阳湖文派同样强调博涉多通,在创作风格上讲究气势与文采兼擅之美,不过分拘泥于文体,强调作者的个人风格,为中国散文走向近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梁启超称常州学术是“想在乾、嘉考证学的基础之上建设顺、康间经世致用之学”。曾经有人说常州人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戆直”,大抵是迂愚而刚直之意。当这种戆直浸润了经世致用的意蕴时,更显得正气满满。“危时守所学,乱亡守孤城”,正是这些独立的思想和灵魂,才闪耀出人性的崇高和伟大。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常州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的到来与其作为萧氏故里的身份密切相关。
B.宋代的杨时和苏轼改变了常州文化的走向,促进了常州科举的兴盛。
C.唐顺之作为常州地域文化的标志人物,推动了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发展。
D.常州学派强调经学研究和现实政治结合,对学术界应对社会危机产生重大意义。
1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州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自始至终离不开外来文化的影响。
B.阳湖文派的创作风格为近代中国散文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C.地域观念和群体意识使常州的文化精英各自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D.常州人在千年学术的浸润和滋养下,越发显现出执著忠贞和崇高伟大。
20.常州文化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八、作文(70分)
21. 根据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树木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才会越长越茂盛;人因为懂得扎根,才会成就生命的精彩。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十二月检测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B
2.C
3.B
4. A
5. D
6. A
7.(1)直言冒犯而没有隐瞒,大概他的天性是这样,只用贬谪斥退了他,崇祯皇帝可以说是很能容忍谏臣的了。(“有犯”(直言冒犯)、“然”(这样)、“降谪”(贬谪)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熊公)亲身率领孤立无援的军队,不足一千人,从小道渡江,给乔司的官员写信,倡议带领各路军队来支援,但是那些人都怯懦持观望态度,没有一个响应的。(“提”(率领)、“札”(写信)、“契需”(怯儒)各1分,句子大意2分。)
8. 不畏强权;勤勉敬业;爱护百姓;直言敢谏;格尽职守。
9.(1)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挂念慰问;(2)对南宋当局苟且偷安,防务废弛的指责;(3)对中原残破,百姓生活荒凉的伤痛;(4)对故宫黍离,国家衰亡的悲愤。 (2分一点。答到任意三点得满分)
10. 对比,(1分)将昔日的繁华盛世和今日的衰败凄凉作对比;(1分)融情入景,(1分)将国家衰亡现状,自己的悲愤之情寄寓在眼前破败的景象中,(1分),含意深远,耐人体味。(1分)(纯用名词意象,画面感强,也算一点。)
11. (1)朝搴阰之木兰兮 (2)黄发垂髫
(3)官盛则近谀 (4)玉盘珍羞直万钱
(5)舞榭歌台 (6)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7)博我以文 (8)知人者智
12. B (梦是爱丽丝对人类生存忧虑,人类躲在新技术形成的电脑内存里,人类科技越发达,越容易失去开拓新世界的愿望和激情。)
13. (6分)①通过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塑造人物形象:人类载人航天停滞不前,米勒决定自己制造火箭和宇宙飞船;米勒遇难,事业难以为继,爱丽丝踏上太空征程,完成父亲未竟事业;②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爱丽丝梦的描述,揭示对人类命运担忧,展现崇高美丽心灵;③用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人们对爱丽丝的牵挂与关注,衬托出她美好形象。
14. (6分)①荒地里没有黄金,但善意谎言使得荒地开垦为良田,使得孩子们生存下来;②米勒并没有研发出冬眠药物,父女两的谎言激励人们研制出新一代飞船,是人类重启对太空的探索;③“黄金原野”象征充满希望的远方和未来,米勒父女像传说中的老人那样,用谎言唤起人类对于远方和未来的关注,所以将飞船命名为“黄金原野”号。
15. B (“就能发现新的精神财富”错。)
16. D (原文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怀疑”。)
17. ①典籍方面:对中国古典学的“元典”起到了正本清源(纠偏纠错)的作用;②学术思想史方面:重现学术思想关联和轨迹;③研究起点方面:将传世文献与新岀古书贯通,能有新认知,新突破。
18. B
19. C
20.(1)重视艺术和美;(2)重视诗书和教育;(3)兼收并蓄,重视传承;(4)流派众多,个性鲜明;(5)博涉多通,讲究变通;(6)经世致用、思想独立。(每点1分)
【参考译文】
熊公名汝霖,字雨殷,世代居住在余姚的天花街。熊公在崇祯辛未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同安知县一职。他执政不畏强权,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红毛(西方人)入侵的时候,他率军渡海,在厦门击败敌人。经过考察被选用为户科给事中。辛巳年,江南发生灾荒瘟疫,百姓死去近半,米价涨到四两多,(米粮)运输不到那里。朝廷命给事中七人催促监督漕运至京师的税粮,熊公掌管长江的上游地区,他努力做事,不让百姓受缺粮之苦。
皇帝认为朝臣不堪任用,所任用的文武官员,不通文字,而那些攀附诸侯的属官,争相夸大虚假空幻之事,来谋取仕途。熊公认为破格录用不如遵循常规,听取名声不如采纳事实。武臣只选用进士或军队出身的人,凡是用评定功勋、皇帝观览等名目获取官职的奏报,全都不批准。会同推荐选任大将,也必须有人推荐保举才能任用。京城戒严,熊公被分配把守齐化门,随时向上级分条陈述意见。四个月间三十多个奏章,都能切中时宜。皇帝也嘉奖他敢于进言,召见他询问(他的意见)。熊公对于朝廷不当的举措,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说出来的没有不一针见血的。当时被称为能进谏的人,也一定会悉心探求(皇帝的心意)委婉含蓄地表达,来让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而熊公的进言粗犷强硬,除了敌人以外都不能承受。直言冒犯而没有
上一篇:
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南渡中学联考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扬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