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041 2020-01-13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41]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12.1)语文试题
12.01高一语文周测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思考艺术社会角色的扮演,既要追踪艺术起源与本质的问题,又要关注艺术与社会制度以及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不同时代的人们都有对艺术起源进行过相关思考。上古时期,人们习惯于将某种艺术形式的创造归功于某位英雄或神人,比如中国古代的“仓颉造字”“伏羲创画八卦”“女娲抟土造人”(远古制陶业的反应)等神话传说即是如此。后来,人们逐渐本能地认识到,艺术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某种情感表达或情绪释放的需要。《毛诗序》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中国古代关于艺术本质的思考,相对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因为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不太习惯过于形而上的思考。而西方在这方面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了“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的论点。柏拉图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而“自然是对理式的模仿”。等到宗教神学笼罩的漫长中世纪结束之后。随着人文意识的觉醒,艺术的主体价值在文艺复兴①时期才得到灿烂释放。中国文化由于具有早熟性,艺术的独立也要提前一些,如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绘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走向独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中国书法艺术的成熟也是这一时期,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书法家为后世书法树立了高山仰止的艺术标杆。
自在、自足、自由、自律的精神和意志,是艺术生命中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部分。孔子曾经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间接地道出艺术的主要价值在于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南朝画家王微在《叙画》中所说的“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亦是如此,突出了艺术给人精神上带来畅快感与自由感。西方也有类似的理解,黑格尔认为“审美带有某种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解放”即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艺术越往后发展,它的这种主体性价值就会越加凸显出来。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他说:“宗教是靠着自然美而维持着它们的实力存在。现在要以纯粹的美来唤醒人心,就是以艺术来代宗教”。他提倡以艺术教育来破除对宗教的迷信。通过艺术和审美教育活动建构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世界,这一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指导意义。
(摘编自徐妍《浅谈艺术社会角色的扮演》)
【注】①文艺复兴,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佛教传人中国之前,关于艺术的本质的思考,中国人还不习惯过于形而上的思考。
B.“仓颉造字”等神话传说,说明人们习惯于把艺术的形式创造归功于英雄或者神人。
C.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艺术是“由于模仿自然”,而“自然是对理式的模仿”。
D.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来构建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世界,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浏览完整试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既论及了艺术的起源与本质的问题,又分析了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B.文章引用《毛诗序》论证了艺术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某种情感表达或情绪释放需要的观点。
C.三、四两段运用对比法,将中西方在艺术的本质和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关系上的观点进行对比。
D.文章先提出观点,后从三个方面阐述;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说服力很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毛诗序》的文字暗示了艺术并非英雄或神人创造,而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B.艺术具有使人获得精神上自由的主体价值的特点,所以不懂得欣赏艺术的人在精神上是不自由的。
C.中国的书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走向独立,比西方艺术价值的灿烂释放早了将近一千年。
D.西方艺术的主体价值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得到灿烂释放,可以推知之前的文化艺术为宗教所禁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周小胖,跟上!
麦子
在一个春日的黄昏,爷爷将将周小胖带回了家。看到周小胖的第一眼,我和爸爸妈妈都吓了一跳:灰黑色的皮毛,瘦骨嶙峋的身材,鼻上、身上长满发出恶臭味的癣,一条细长的尾巴则紧贴在左后腿。我们没有办法拒绝周小胖。除了它瘦得可以数得清的一根又一根的肋骨外,还因为它怯怯而茫然的眼神。
经过大半年的调养,周小胖居然慢慢胖了起来,皮里有了肉,骨头隐进了肉里,身上的癣疤也渐次褪去,长满光亮的毛,眼睛也变得清亮清亮。爷爷暗地里为此得意,常带着欣喜的目光,默不着声地看着周小胖,就像他曾看着我那样。
在第三个年头,它的右眼突然蒙上了一层白翳。爷爷找来兽医,说是已经太迟,无法手术。就这样,本来就有些难看的周小胖成了一只独眼狗。
独眼的周小胖除了像从前一样,常在房前屋后瞎转悠外,还常随在爷爷的后面,像保镖似地跟着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的记忆越来越差。一开始是忘带家里的钥匙、忘关水龙头之类的小事,但慢慢地连熟悉的路、熟悉的人也开始模糊。那时,爸爸妈妈忙着镇上新开的饭店,而我要上学,家里就常常只剩爷爷和周小胖。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我们回家后四处都没见着爷爷,而候在院前的周小胖看见是我们,似乎也很失望。
“小胖,爷爷呢?”妈妈责问。周小胖茫然地看着妈妈。它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后来,李婆婆告诉我们,说看见爷爷在岭上将周小胖撵回了家。
我们开始找,可是没有找到。
很晚的时候,我们才回到家里。“周小胖,爷爷不见啦!”回去后,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等候我们很久的周小胖狠狠地踹了一脚。
“汪——汪。”这一次,周小胖好像听懂了,呜咽地叫了两声。过了一会儿,妈妈端食给周小胖时,却发现它不见了。
“人不见了,连狗也跑了。“妈妈急得直掉泪。“是不是周小胖去找爹了?”爸爸猜测。于是,我们又拿上电筒,沿着大道,重新开始寻找。
我们一路走,一路叫着爷爷和周小胖。大概过了三小时,我们借着月光、电筒光,突然发现对面的山坡上行来一人一狗。正是爷爷和周小胖!
原来,爷爷早上准备去亲戚家,没想到遇上一熟人,唠叨了几句,就又给迷路了。因为,走的是人迹罕至的山路,所以一直没有人发现,直到周小胖将他找到。自从发生这事后,爷爷走到那里,周小胖就跟到那里,无论爷爷怎么吼它、赶它,都死乞白赖地跟着。
那年的暑假,在炎热的八月,妈妈和我带着爷爷,还有周小胖到爸爸开的饭店。因为客人多,我和妈妈忙着招呼客人,爷爷和周小胖在门口坐着。过了一阵,突然有人叫我们,说爷爷上了一辆中巴车。“周小胖呢?”我们问。“跟在车屁股后撵着。”
爸爸忙骑着摩托车朝报信人说的方向追去。追上周小胖时,它已经累得不行了,嘴里甚至吐出了白沫,看到爷爷下车的瞬间,它居然一下趴在了地上。过了几天,它又恢复过来,只是左后腿无缘无故就给瘸了。
以前它总是跟在爷爷的后面,“追车事件”后周小胖就绕到了爷爷的前面。它领着爷爷去菜地,领着爷爷去看庄稼,带着爷爷去村尾的樟树下乘凉,或是岭上晒太阳。这个时候的爷爷就像一个小孩子,周小胖走到那,他就跟到那,一如从前他走到那,周小胖跟到哪。
后来爷爷住了几次院后便卧床不起了。陪伴爷爷的除了电视、收音机,便是周小胖了。爷爷是在一个栀子花开的清晨离去的。爷爷走的最后一刻,不是爸爸妈妈,也不是我陪在他身边,而是周小胖。爷爷去世后,周小胖在他的房里整整待了三天三夜。它不吃不喝,只是呆呆地趴在地上。
周小胖没有了从前的生气,更加木讷,更加绵沓,走路也缓缓的,而无论多么软滑的食物都会在它的嘴里停留很久。过了一段时间,周小胖不知怎么找到了山坡上爷爷的坟墓。从那以后,它就常常慢慢地踱到那里,坐在那里,躺在那里,或是趴在那里,晒太阳,听鸟叫,或是就那么呆呆地看着远处。偶尔,它会站起来,用那只独眼,凝望着爷爷放在墓碑上的相片;“汪”,偶尔,它也会叫一声,仿佛在和爷爷说着什么。
爷爷是走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而周小胖是走在一年后的金秋。它在我们家一共待了整整11年,我们一直不知道它真实的年龄,我们只是知道它寿终正寝。
(选自《意林》,有删节)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故事情节并没有多少大起大落,而是娓娓讲述了人与狗相处的故事,主题十分温馨而美好。
B.作者采用了精彩的细节描写,将周小胖的忠诚展示得淋漓尽致,周小胖不愧为一只义犬。
C.我全家对周小胖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可以从他们对周小胖的这一称呼上看得出来。
D.作者认为在动物权益日益得到尊重的社会背景下,我全家早已把周小胖看作家庭的成员之一了
5.文章以周小胖,跟上!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6.文章开篇,详细描述了周小胖刚来时的囧样,有何用意?(6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0小题,34分)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长乐王回深父
C.悟言一室之内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8.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展开余下试题
A.惠风和畅 (舒畅)
B.举酒属客 (嘱托)
C.纵一苇之所如 (任)
D.于是余有叹焉 (感慨)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亦足以畅叙幽情 幽:幽深内藏的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许
B.①纵一苇之所如 如:相似
②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C.①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简直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命名
D.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尚:尚且
②而又不随以怠 怠:停止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C.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D.侣鱼虾而友麋鹿
11.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死生亦大矣 ②仰观宇宙之大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⑧有碑仆道
A.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B.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C.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D.①③/②⑤/④⑧/⑥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①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选自《中国古代散文精粹类编》,有删改)
12下列断句,最恰当的 一项是(3分)( )
A.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B.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C.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D.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1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前赤壁赋》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白露横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赤壁赋》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初秋之景。
B.《赤壁赋》中,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发表议论,《后赤壁赋》则用道士化鹤的故事抒发超脱的情怀,写的都是舟中发生的实事。
C.作者在散步时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舍舟登山,游山后又登舟,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融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15.翻译(10分)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5分)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5分)
(四)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 重阳①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②,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③,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④。
(注)①该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重阳节,是据杜牧的《九日齐安登高》一诗改写而成,另一版本题为“重阳括杜牧之诗”。②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③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想到自己终将死去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离开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
16.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描绘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下片,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
B.上片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上翠微”的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初飞”三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17.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4分)
情景式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兰亭集序》中作者举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静者”: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二是“躁者”: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一句话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很相近,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___________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_____________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睛,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____________: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 ),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姿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________________。
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
展开余下试题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美轮美奂 不同凡响 古色古香 赏心悦目
B.空前绝后 震古烁今 遗风余韵 心旷神怡
C.美轮美奂 震古烁今 古色古香 心旷神怡
D.空前绝后 不同凡响 遗风余韵 赏心悦目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B.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人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C.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D.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扪参历井,沿羊肠透迤蜀道而上
B.春江花月,伫立如震的江沙之上
C.携壶老酒,翘首九月初三的夜空
D.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① 。学习古诗词,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然乐曲失传,不能再演唱了, ② 。而韵律和节奏又不单纯是语言技巧的问题, ③ 。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23.下面是我国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了很多催人奋进的话语,值得新时代青年人学习反思,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九层之台,始于累土”“行百里者半九十”。
对于这些话语,你有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想?请以其中一句或两句为基础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2.01语文周测答案
1.【答案】D(A 项,“中国人还不习惯过于形而上的思考”错,篡改文意,原文是“不太习惯”;B 项,把上古时期的“人们” 偷换成“人们”。C 项,张冠李戴,“自然是对理式的模仿” 是柏拉图的观点。)
2.【答案】C(第四段没有运用对比法。)
3.【答案】B(“不懂得欣赏艺术的人在精神上是不自由的”错,强加因果,文中也无据。)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作者认为在动物权益日益得到尊重的社会背景下的说法属于牵强附会的过度解读。于文无据。故选D。
5.【参考答案】①设置悬念,引人入胜:②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③揭示了人狗之间的亲密关系,巧妙暗示了主题。
6.【参考答案】①欲扬先抑。与后文狗焕然一新的外观形成鲜明对比;②为下文叙写主人对这只狗的精心照料的情节张本:②便于下文揭示狗对主人竭尽忠诚的原因。
7. 【答案】D
8. 【答案】B
9. 【答案】C
10. 【答案】D
11. 【答案】B
12. 【答案】C
13. 【答案】B
14. 【答案】B
15. 【参考答案】 (1)才相隔多少日子,江景山色已变得认不出来了!(关键词“曾”“日月”“几何”)
(2)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不就是你吗?(关键词“畴昔”“过”“非”)
16. 【答案】B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三幅画面”错,“江涵秋影雁初飞”的意思是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展现了“江涵秋影”和“雁初飞”两幅画面,其中“江涵秋影”展现的是一幅画面,不能将其分为“江涵”“秋影”两幅画面。故选B。
17. 【参考答案】第一问: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第二问: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
18. 【参考答案】(1)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2)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19. 【答案】B
解析:第一空:“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空前绝后”指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文中是说“唐诗、宋词、元曲”,应用“空前绝后”。第二空:“震古烁今”指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此外修饰人物,用“震古烁今”更合适。第三空:“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遗风余韵”指前人留下的风尚和气韵。“古色古香”多用来形容器物、书画等,此处是说唐宋留下的风尚和气韵,应用“遗风余韵”。第四空:“心旷神怡”指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多作谓语;“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常作定语;此处语境为“莫不令人怎么样”,应该用作谓语的“心旷神怡”。故选B。
20. 【答案】C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该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赘余,“酷爱”指非常爱好,与“特别”有重复,排除B;二是结构混乱,前半句的主语是“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后半句的主语是 “我”,应统一主语,排除AD。故选C。
21. 【答案】D
解析:括号后的句子是补写内容的主要依据,下文语境为“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姿的树梢”,“诗仙”对应李白,这句话是对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意境的描绘,D项“峨眉”一词正与之照应。故选D。
22. 【参考答案】①可见诵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②但是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还在
③是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3. 【参考答案】标志由环绕的树叶、文字、“心”形、张开的“手掌”组成。(1分)叶代表植物,象征绿色环境;心代表热心参与,手代表积极行动。手掌又像鸽子,象征创造适宜生存的美好环境。(2分)(意思对即可)
24.略
上一篇:
河南省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12.8)语文试题
下一篇: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兰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