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624  2020-01-11
标签:语文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4]
高二年级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暨学分认定试卷
高二年级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暨学分认定试卷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计 3 小题,共计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对于那样一个泱泱大国,他所能做的多半是记录。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客观地讲,后人纪念司马迁,既是对他的尊敬,也包含了许多同情,这让司马迁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悲情英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淹没在一个所谓“盛世”的大汉。
司马迁的爱憎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马迁的全部。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够和他的《史记》一起被载入史册,不仅因为他有一颗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界——真。这种真概括起来就是一种“实录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他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也一直延续到司马迁生命的终点。
为了得到历史最真实的素材,司马迁必须以最近的距离去触摸每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今天才得以将《史记》奉为历史真实公正的范本。从技术上讲,司马迁收集史料的方式是原始而落后的,没有碳-14定位仪,没有多少人的协助,也没有今天史学家们系统的理论知识,他能做的只是朴实的记录。
面对现实,记录现实,秉笔直书,看上去不及征伐疆场将领之勇,也不及社稷江山帝王之智,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等质量的元素,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记录方式,对于司马迁来说既是一位史官的职责,更是他胸中最大的心愿。
比了解到真相更难的是把真相说出来,而钱与权正是说出真相最大的阻碍。幸运的是,历史人物不会因为自己的丑像被暴露而找司马迁算账,但他所经历着的一切钱与权的现实压力,却也着实考验着他作为一个史官的秉性——而他做得很好。
实录精神的存在需要社会的宽容,也需要实录者的勇气,而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注定会增加实录者的勇气。记录现实比记录历史更需要勇气,因为现实中的丑陋者从来害怕让人知道自己的丑陋,而记录也远远不止于美丑之辩!不要说记录者代表正义,但起码应该代表事实——这是记录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呈现真实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
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创造者,他们在历史的巨钟上猛敲,要让后人也能听到余音。历史让我们记住了他们,可谁又让我们记住历史?司马迁正是用他这种呈现真实的执着,让后人记住了历史,也记住了这本巨制背后的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谈道:“我们国家一直有三个大祭’,一是祭黄陵,属于国之祭、族之祭;一是祭孔子,属于文之祭祀,是对文脉的一种追踪;还有一个就是祭司马迁,它既是文祭,又是心祭,是对一种伟大人格的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悲剧感的民族,喜欢大团圆、喜欢盛世、喜欢辉煌、喜欢纪念成功人物,司马迁的存在就有了他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负重,要有悲剧感,心存忧患意识。所有这些司马精神,为我们今后悼念司马迁,敬仰我们的民族精神,建树我们的文化灵魂,提出了非常久远的任务。
(选自《司马迁实录精神》,有增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在所谓“盛世”大汉中,与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司马迁在政治上能够改变国家社会的力量更小,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只是一个史官。


浏览完整试题B. 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他们一个个都是等质量的元素,处于平等的地位,司马迁对他们都进行了真实的呈现。
C. 司马迁运用实录精神写《史记》的目的在于,既让后人记住真实的历史,能以史为鉴,也让人们记住真实的自己。
D. 在人才辈出的汉朝,司马迁也许不是一个成功人物,但他心怀忧患,直面历史,秉笔直书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首先对司马迁的人生做了一个整体评价,然后引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司马迁记史的实录精神。
B. 全文在论证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时,先从司马迁实践求真的角度展开论述,再阐述了司马迁记史面临的多重压力及应具备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C. 本文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论述中心主旨,并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阐述,如例证、引证、比较论证。
D. 本文在论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后,借古鉴今,给我们当代社会敲响了警钟,提出了号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历史要得到真实记录,那么这个史官必须能够具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能够拒绝金钱的诱惑,能够不畏强权。
B. 呈现真实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活,更是对一种精神和理念的执着,我们要传承司马迁的爱憎分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C.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应该经受了来自朝廷高层对他的种种非难,但作为一名史官,秉笔直书是他胸中的最大心愿。
D. 我们祭奠缅怀司马迁,既是对司马迁写下历史巨著《史记》表达崇敬之情,也是对他这种实录精神进行讴歌与赞美。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计 15 分)
卧铺
阿城
第一次坐火车的卧铺,我心跳着进了卧铺车厢。嗬,像现代化养鸡场,一格一格的,三层到顶。我是中铺,下铺是一个兵,头剃得挺高,冲我笑笑,问:“你到哪儿?”“河南。”对面下铺一位老者听说我去南方,就说:“南方还暖和,北边儿眼瞅着冷啦。您瞧这位同志,都用上大衣了。”河南兵一笑,说:“部队上发了绒衣裤儿,俺回家探亲,先领了大衣。”
开车铃声响了。呆了一会儿,又慢慢来了一个挺年轻的姑娘。
那姑娘拉平了声儿说:“谁的?别放在人家这里行不行?”我把提包放在我对面的中铺上了,于是赶紧提下来,说:“对不起,忘了忘了。”姑娘借着窗玻璃,理了一下头发,脱掉半高跟儿鞋,上了中铺,打开书包,取出一本儿书,立刻就看进去了。河南兵坐得很直,手捏成拳头放在膝上,脸红红地对我说:“学文化哩!”
车开了。那老者拉了毯子睡下。河南兵仍旧坐得很直,我正想说什么,就听车厢过道口闹起来。河南兵伸出头去,说:“敢是俺的战友儿看俺来?”他们这一吵,惊动了卧铺车厢的人,上上下下伸出头来,睁着眼问:“怎么了?”那个结实兵一边走一边挥着手,说:“没啥,没啥。俺们到俺们战友儿这儿来看看卧铺是个啥样子。”大家笑起来,又都缩回去。
我问:“就买了一张卧铺?”河南兵红了脸。结实兵粗声大气地说:“俺这位战友儿的娘才有意思来!坐过几回火车儿,就是不知道卧铺是个啥样子,来信问他当了兵可是能坐卧铺儿?俺这位战友儿硬是借了钱买了一张卧铺票儿坐,回去给娘学说。俺们讲说沾个光,也来望望,回去也给俺们家里人学说。”说到这里,中铺的姑娘扭动了一下,仍旧看书。河南兵赶忙说:“你小声儿说话不中?这卧铺里的人净是学文化的,看惊动了。”结实兵这才发觉中铺躺着一个姑娘,笑着打了河南兵一拳:“你小子坐卧铺儿不说,还守着个姑娘,看美得你!”姑娘使劲动了一下。河南兵臊红了脸,说:“你不敢乱说!”结实兵很高兴地回去了。其他的兵一个一个地来,都很仔细地瞧那个姑娘的背影,倒不像是看卧铺来的。
参观完了,河南兵显得挺累,叹一口气,从挎包里摸出一个苹果,递给我说:“你吃。”我急忙也拿出一个苹果说:“我有。”推让了一会儿,互相拿了对方的。有闲没盐地聊了半天,都说睡觉吧。河南兵扯出军大衣,问我:“你盖?”我说:“铺上有毯子。”
上了中铺,我看那边的姑娘已不再读书,蜷起身子睡着,瞄了瞄老者,正是香甜的时候。我头冲窗子躺下,后半夜,裹紧了毯子,真有点冷。
大清早,忽然被一声喊叫吓了一跳:“这是谁的呀?这么大味儿!”我连忙扭头去看。只见那个姑娘半撑着身子,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件大衣的布领子,往外拽着。
车厢的人闻声过来好几个,睁着眼看那姑娘。那老者躺在下铺,立屈着腿说:“姑娘家说话好听点儿!半夜看你冷,替你盖了,怎么就脏了你?总比冻着强吧?”河南兵从底下冒出来,后脖子也是红的,说:“醒啦?大衣是俺的哩。”看热闹的人都笑起来,散回去。
我下到下铺,只见河南兵在叠他的大衣。放在枕头上,又抻,又抹。我笑着说:“你的大衣有什么味儿?”河南兵也不回头,说:“咋会来?许是他们借穿照相?那么一小会儿,不会串味儿来!”
我抬头看了看姑娘,姑娘低了头,僵坐在中铺。女子早上没有梳洗大约是最难看的时候。老者不说话,只用手轻轻拍着膝盖,噘起下嘴唇儿。我呆不自在,就洗漱去了。回来一看,三个人还在那里。
我问河南兵:“你不洗洗?”河南兵这才抬起头来:“俺不洗了,到了家,痛痛快快用热水洗,娘高兴哩。”我说:“也不能叫老婆看个累赘相呀。”河南兵说:“哪儿来老婆?”我说:“当了兵,还不是有姑娘想跟着?”河南兵说:“咋说哩!俺借钱坐卧铺儿,东西买少了,怕是人家不愿意哩!”老者笑着说:“将来当了军官,怕啥?”河南兵看了看姑娘:“军官得有文化哩。”
姑娘正慢慢下来,歪着腰提上鞋,拿了手巾、口缸去了。半天回来,低头坐在下铺,不再看书。老者问她到哪儿,她借答话,看了一眼河南兵,又低下头去。河南兵掏出苹果让大家吃。我把到手的一个转给姑娘。姑娘接了,却放在手里并不吃。我问河南兵:“你的刀呢?”河南兵以为是说昨天的事,就说:“武器离了部队就收,不方便哩。”老者扭脸对姑娘说:“洗洗吃吧,不脏。”姑娘更埋了头,我赶忙把我的刀递过去。姑娘接了,拿在手里慢慢地削。削好,又切成几瓣儿,抬起头,朝大家笑一笑,慢慢地小口儿小口儿吃起来。
(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展开余下试题A.小说通过“河南兵”两处“学文化”的语言描写,写出他对“文化人”的敬慕之情,表现出他质朴、善良的性格特点。
B.小说刻画姑娘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三言两语就勾勒出姑娘的美丽,也描绘出了她“文化人”的特点。
C.小说写“结实兵”来看战友卧铺的情节,通过他对卧铺的好奇,对姑娘的饶有兴趣,写出了军人单纯和热情的特点。
D.小说中人物对话中方言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乡土色彩,既有利于人物的塑造,也有利于反映小说的时代特色。
5.小说以“卧铺”为叙事背景,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分)
6.小说以“姑娘吃苹果”为结尾,耐人寻味,请欣赏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 6分)
三、 文言文阅读 (共计 2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②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毵(朝毵sān:地名),杀北地都尉昂。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③,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
注:①大父:祖父。②搏髀:拍着大腿。③推毂:推车前进。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④阃外: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⑤莫府:将帅出征时设在野外的营帐。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B.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C.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D.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尚食,官名、官署名,掌供奉皇帝膳食。秦官有尚食,为“六尚”之一。汉初沿置。东汉后,其职并入太官署。北魏于门下省设尚食局,为掌管皇帝膳食的官署。
B.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地区,他们披发左衽。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汉时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C. 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天之骄子”。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D. 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司马迁《史记》索隐:“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帝经常想起李齐,那是因为他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
B. 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使他难堪。
C. 冯唐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职.武帝求贤时,他已老了。
D. 冯唐认为士兵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执法吏却徇情枉法。他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了。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5分)
(2)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5分)
课内句子翻译(8分)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分)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四、 诗歌鉴赏 (共计 9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11-12小题。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1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
B.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己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
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
D.“旧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颇含理趣。
1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五、 理解性默写 ( 10 分)
13、(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用夸张的手法写杨贵妃,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六宫佳人皆无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韦庄《菩萨蛮》诗中描写江南人物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扬州慢》中含蓄地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______,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______。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_______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_______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展开余下试题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B.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C.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D.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B.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C.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D.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17、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18、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与尔三矢,尔其为忘乃父之志 !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B.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C.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19.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C.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D. 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20.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项王军壁垓下 岸赤而壁立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项王则夜起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壁十年图破壁
21.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2分)
A.汝殁以六月二日
B.惟兄嫂是依 
C.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七、 作文 (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
四十年来,一个个、一批批改革英雄以敢闯敢试、自我革新、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智慧,担当起了中国蜕变与崛起的时代重任,他们是值得尊敬的时代英雄!
——人民论坛
敢于直面人生,感受人生波折的苦乐,承受社会潮汐的冲击,用双手、用头脑为自己和家人编织幸福生活的普通人。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
——《南方周末》2019新年献词
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点名。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以“英雄”为话题,联系时代与个人,写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或你对英雄的认识。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级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暨学分认定
一、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3小题,共计 9分)
1. D 2. C 3. 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司马迁在政治上能够改变国家社会的力量更小,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只是一个史官”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文中说的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B项,“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处于平等的地位,司马迁对他们都进行了真实的呈现”错误,第四段说的是“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等质量的元素”,由此可知,应是在“《史记》对他们的真实呈现”中,并非“历史长河中;“处于平等的地位”也是无中生有。C项,“司马迁运用实录精神写《史记》的目的在于……也让人们记住真实的自己”错误,“也让人们记住真实的自己”不是目的所在。故选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闸述,如例证……”错误,从文中来看,并没有例证法,而是使用引用论证和比较论证。故选C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我们要传承司马迁的爱憎分明……实录精神”错误,“爱憎分明”不属于实录精神,“实录精神”应该是
标签:语文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高二年级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