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327 2020-01-1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7]
2020版新语文二轮冲刺复习方案文档:第二部分+模拟大仿真试卷四
模拟大仿真试卷四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春秋文化的代表,孔子是哲人也是诗人和歌者。“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歌唱是孔子日常生活的常态。即使困厄如在陈绝粮,孔子也依然弦歌不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此时此地,音乐不仅是情感的宣泄,它还意味着一种信念和坚守。自信时他自命天生德于予,失意时,他寄情于笙磬。“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论语•宪问》)这个担草的老人可谓是孔子真正的知音,孔子循道日久,温温无所试,“莫己知”正是此时内心最深处的感慨。作为歌者的孔子,常常借音乐表达他内心的情怀,“歌乐者,仁之和也”(《礼记•儒行》),音乐使孔子这位哲人,用感性的方式认知世界,用审美的方式思考人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思想。他的智慧,他的人生,他对“道”的追求,他对“艺”的欣赏,饱含着执着的经世精神和浓郁的诗性韵味。
孔子对音乐的兴趣与他对周礼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南宋史学家郑樵曰:“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通志•乐略•乐府总序》)孔子对周礼的倾心追慕和深入钻研,使他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歌诗、鼓琴、击磬,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得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能够在他那里得以升华。
“礼崩乐坏”之所谓“乐坏”,一方面表现为周代典章制度中用以昭示“以仪辨等”的用乐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贵族群体审美倾向的转移,即厌古乐而喜新乐。二者的实质,都是“乐”与“礼”的分离,即“雅乐”精神的失落。孔子适逢这段文化裂变期的时空中心,对行将失落的周代雅乐进行修复、改造和传播,是他必须面对的、不容回避的文化使命。
“正乐”是孔子为纠正礼乐秩序倾颓采取的重要措施。孔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集释》引包慎言曰:“《论语》《雅》《颂》以音言,非以《诗》言也。乐正而律与度协,声与律谐,郑、卫不得而乱之,故曰得所。”《史记•孔子世家》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的“正乐”是对《诗》的乐章和音律的规范整理,使之符合周礼对雅乐的要求。
(摘编自赵玉敏《孔子与音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歌唱成为孔子生活的常态,反映了孔子赞美和崇尚自己所处的当下现实生活。
B.荷蒉老人是孔子真正的知音,他从孔子的磬声中听出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C.孔子深入钻研周代的礼乐制度,发现音乐在使人怡情悦性方面有重大作用。
D.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演奏音乐作品时次序混乱。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理解分析的能力。A.原文第一段明确指出“此时此地,音乐不仅是情感的宣泄,它还意味着一种信念和坚守”,“赞美自己所处的当下现实生活”无中生有。C.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所说的孔子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意指音乐在传播周礼教化人心方面的作用。D.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明确指出周代用乐是为了昭示“以仪辨等”,即通过音乐的仪式来分辨尊卑等级的周礼制度,“礼崩乐坏”指的是周代的礼仪制度崩溃了,人们不再按照“以仪辨等”的固有规定来用乐。
浏览完整试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首段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意在论证孔子的思想与音乐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B.文章论证了孔子重视音乐的根本目的是想利用音乐的功能来达到其复礼的目的。
C.文章论证了“乐坏”的两个原因,实质是人们迷失了音乐精神,不再在用乐时演礼。
D.文章通过具体的文献记载论证了孔子为“正乐”而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文化贡献。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的能力。迷失的是“雅乐”精神,也即在用乐时不再体现周礼教化人们思想言行的仪式规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可以用音乐的方式认知世界,思考人生,却难以用音乐的方式改变当时的社会。
B.孔子热爱诗歌精通音律,由于他的推动才使三代以来的音乐向秦汉时代的音乐发展。
C.贵族群体审美倾向由好古向喜新的转移,使得孔子修复雅乐的工作注定会徒劳无功。
D.孔子“正乐”虽未达到预想的社会效果,但他的努力在文艺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概括分析的能力。B.“向秦汉时代的音乐发展”的推理缺乏根据。原文第二段是说孔子的艺术实践“使得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能够在他那里得以升华”,意思是孔子总结了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升华了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并未提到“使三代以来的音乐向秦汉时代的音乐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Facebook上超过5000万套用户信息数据被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公司泄露,用于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针对目标受众推送广告,从而影响大选结果。
剑桥分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政治数据分析公司,专门为选举过程提供数据采集、分析和战略传播服务。除此之外,它还是Facebook的第三方公司,长期以来,Facebook开放API接口让外部第三方公司在Facebook平台上提供心理测验或者是小游戏,Facebook靠此来增加客户粘性。
《卫报》还原了数据遭窃的具体操作:“剑桥分析”作为第三方软件App,先在Facebook平台发布广告,并以“有偿研究”为噱头,诱使用户下载软件,参加问卷调查。但这些App会请求查看用户的Facebook资料,若用户“同意”,他们好友的信息也会一并被App套走。利用这种方法,27万的下载量,可给App软件商带来5000万套数据。
(摘编自《Facebook“泄密门”发酵》)
材料二 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一举一动,都是性格特点与心理特征的某种反映。如果我们在社交网络上展示的内容足够丰富,分析者对我们心理特征的计算可以做到很准确,甚至能超过家人对我们的了解程度。
运用类似的方法,通过社交网络行为数据还有可能识别出个体的政治倾向、价值观等通常意义上更“敏感”的个人信息。而在其他一些只反映某种特定行为的数据集上,如利用匿名之后的信用卡刷卡的地点记录,用户的身份更是很容易被定位。因此,只隐去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关键信息,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配合下,可能我们的隐私反而会以一种更深刻的形式泄露出去。
社交网络上的第三方App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需要用户授权,授权App服务的提供者获取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的各种数据。如果用户想要使用这项App服务,那就必须对其授权。事实上,所有社交网络平台都允许这样的App存在,并提供相应的开发接口,因为只有如此,社交网络才能具有丰富多彩的功能和不断提升的用户体验。通常App访问用户数据,是为了实现和提升其服务功能,例如我们想让App推荐附近的餐馆,自然要允许它访问我们的位置信息。不只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电商、网络媒体等各种网络平台功能与体验的提升,都依赖于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分析。换句话说,网络用户允许自己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被分析和利用,也是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的必然前提。
同时,社交网络中积累的海量用户行为数据,是科学研究的资源宝库。合理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能够获得大量关于人类行为与心理的新知,这不仅能有力促进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更能为解决诸如自杀等实际问题带来新的曙光。社交网络行为数据由大众自发产生,也应当被用于旨在增加大众福利的探索与实践。
(摘编自《社交中如何保护隐私》)
材料三 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关于互联网的研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这些伦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都与隐私权存在一定的关联。在传统意义上,与隐私相关的研究伦理主要集中在发生的场所是公共空间还是私人领域,所涉及的主体是实名的个体还是匿名的个体,以及相关信息是已出版的还是未出版的等问题上。但在互联网上,上述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以詹斯•M•哈德森和艾米•布鲁克曼为代表的一部分学者认为,如果网民认为其在网络上的传播活动是私人性质的,那么对其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就是不道德和违法的。但也有不少学者持不同看法,比如约瑟夫•B.沃尔特认为,似乎可以明确的是,对公开可获得的储存于互联网上的对话进行研究分析,并不构成对受试人的研究,因此也可免于来自结构审查委员会的受试人管理审查,直接展开研究。
(摘编自《西方新闻传播学关于
社交网络中隐私侵权问题的研究现状》)
4.下列关于社交网络行为数据分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数据分析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社交网络记录等资料,获取用户及其关联者的相关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加以利用。
B.数据分析者可以通过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准确分析其性格特点与内心状态,识别其个人“敏感”信息。
C.社交网络行为数据分析有利有弊,它既可能增加大众福利,也可能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损害个人和社会利益。
D.关于不经过网民本人同意而进行的社交网络行为数据分析是否属于不道德和违法行为,现阶段学者们存在不同看法。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由材料二首段“如果我们在社交网络上展示的内容足够丰富……甚至能超过家人对我们的了解程度”可知,选项忽略了“在社交网络上展示的内容足够丰富”的前提。
展开余下试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剑桥分析公司是一家专业政治数据分析公司,受Facebook所托,分析并泄露了用户信息,影响了美国总统选举结果。
B.一个网络用户,即使隐去姓名等个人关键信息,也很容易因其他相关信息被确定身份,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隐私。
C.收集分析用户数据可以让用户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为了得到这些服务,用户一定要授权App访问自己的位置信息。
D.分析利用社交网络中的用户数据,能促进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效解决自杀等实际问题。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材料一并未提到剑桥分析公司分析并泄露用户信息是“受Facebook所托”。C项,“用户一定要授权App访问自己的位置信息”错,不是所有服务都需要授权App访问自己的位置信息,材料二第三段是说“例如我们想让App推荐附近的餐馆,自然要允许它访问我们的位置信息”。D项,材料二末段是说“这不仅能有力促进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更能为解决诸如自杀等实际问题带来新的曙光”,在“解决诸如自杀等实际问题”上只是能“带来新的曙光”,并不能“有效解决”。
6.怎样防止自己的隐私在社交网络中泄露?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答案 ①尽量减少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可能涉及隐私的数据。②谨慎下载App软件。③谨慎授权同意对方查看涉及隐私的资料。④避免泄露朋友的信息。(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常识及三则材料中的信息作答,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尽量减少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可能涉及隐私的数据。由材料一“诱使用户下载软件,参加问卷调查”可知,应谨慎下载App软件。由材料一“这些App会请求查看用户的Facebook资料,若用户‘同意’,他们好友的信息也会一并被App套走”可知,应谨慎授权同意对方查看涉及隐私的资料,并避免泄露朋友的信息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红高粱(节选)
莫言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我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冷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我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我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我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我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我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慌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了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人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
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精忠报国,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
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有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的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途中,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回忆。
几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腿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我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又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
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地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红高粱充满诗意,也隐含血腥,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B.小说综合运用听觉、视觉、嗅觉等描写环境,壮美与优美兼具,既呈现了家乡的风貌,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C.小说开头将父亲叫作“土匪种”,表明“我”对父亲的态度是不尊敬的,“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余占鳌。
D.余司令“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又灭了两只狗眼”,这体现了余司令行事果断干练。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内容、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表明‘我’对父亲的态度是不尊敬的”分析错误,原文称呼父亲为“土匪种”只是一种叙述的腔调,显得野性十足。
8.有人评论本文的开头“兼具现实的真切感与历史的厚重感”,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答:
答案 ①现实的真切感:开篇时间具体到“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如同现实生活记录的再现;小说通过对“我父亲”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受的描写,如“热烘烘的香味”“凉气逼人”“打了一个冷战”等,给读者呈现了真切的生活场景;送别场面的描写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切感。②历史的厚重感:故事发生在“一九三九年”,距离读者已有80年,小说又通过“我”的叙述,拉开了与那段往事的距离,增强了历史感;开篇就交代日后余占鳌成了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这种叙述方式也突出了历史的厚重感。(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分别从题干中的“现实的真切感”和“历史的厚重感”两个方面切入。结合小说内容来看,“现实的真切感”主要表现在时间的真实感和描写的真实感,如小说开篇具体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并综合运用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受来描写环境等,都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历史的厚重感”主要表现在时间的历史感、叙述视角的距离感、情节的历史感等,如故事发生在距今已有80年的“一九三九年”,且文中插入“我”的叙述,拉开了与故事之间的距离,同时小说开篇提到余占鳌后来成为传奇英雄等,都增强了小说的历史厚重感。据此作答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
9.莫言曾说“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其艺术风格上的“邪劲儿”。(6分)
答:
答案 “邪劲儿”指的是小说创作不走寻常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①从情节安排上看:小说淡化了情节,打破了时空限制,灵活地将两代人的故事交错叙述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②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小说没有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特征,而是让人物的成长变化自然地通过环境得以体现。③从叙述风格上看:小说打破了单一的叙述方式,兼有“我”的视角和“我父亲”的视角,将两种视角自然结合,灵活转变,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④从主旨表达上看:小说弱化了主旨表达,在不经意间让读者体会中国农民对抗外敌入侵的坚定态度和昂扬的生命之气,让小说有一种原始的激情和力量。(对“邪劲儿”的解释不作采分点,其他各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涉及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艺术风格上的“邪劲儿”,即要求鉴赏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作答时,可以从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叙述方式、主题表达等角度分析。如①情节安排上,小说中有大量的环境描写、感官描写,淡化了情节,且与其他小说一般按时空顺序叙述不同,本文打破了时空限制,通过穿插叙述两代人的故事来推动情节发展。②人物塑造上,小说中并没有安排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展现人物形象,而是在叙述中通过环境的描写让人感受人物的成长。③叙述方式上,“我”与“我父亲”相结合的叙述视角比较灵活,可以提高读者阅读兴趣。④主旨上,小说在叙述中,让读者慢慢体会中国农民对抗外敌的坚定态度和生命之气。据此结合作品分析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之士繇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授浔州司法参军。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故杀子孙,罪止徒。”卒从之。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与之皆为榜免。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与之以疾丐归。后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祠。理宗即位,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至十有三疏。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奉余皆以均亲党。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节选自《宋史•崔与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
B.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
C.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
D.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广西提点刑狱”为官名,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扰”指“打扰”,“州县”作“扰”的宾语,“秋毫无扰州县”意为丝毫没有打扰州县,句意完整,“而”表示转折,这里用于下一句开头,据此排除C项,选A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入太学学习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学”。
B.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与“吏、户、礼、兵、刑”并称为六部。
C.祠指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也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
D.控辞即请求辞免,古人请辞的说法很多,如“乞骸骨”“挂冠”“下车”等,原因不一定就是年老退休。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下车”是“官吏初到任”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崔与之勤奋学习,卓越出众,开创了广州学子从太学取士的先河,在之后的任职中多次造福当地百姓。
B.崔与之认为对仓促之间失手将富豪打死的百姓应从轻发落,因为富豪拖欠百姓债务使百姓困窘并诬陷百姓在先,事出有因。
C.崔与之为政宽仁,在任广西提点刑狱期间废除了许多不利于百姓的政策,深得百姓爱戴;离任时,军民拦路挽留。
D.崔与之在政务、军事方面都有建树,为国家、为百姓殚精竭虑,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直到退休也没真正闲下来。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被打死的是富豪之子,不是富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5分)
译文:
(2)理宗即位,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5分)
译文:
答案 (1)琼州的百姓用木棉纺织做衣服和被子,工作都是妇女做的,驱使她们服这项劳役有长达一年的,离开孩子和老人,百姓尤其为其所苦。(得分点:“衣衾”“期年”“违”各1分,大意2分)
(2)宋理宗即位,向他询问政事中哪些应当取消哪些应当施行,人才中哪些应当重用哪些应当舍去。崔与之都强撑病体回奏。(得分点:“罢行”“用舍”“力疾”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固定句式的翻译。本题中应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衣衾,衣服和被子;期年,一年;违,离开。(2)罢行,取消和施行;用舍,被任用和不被任用,在语境中“人才”应包括甚至主要是朝中官员,他们多数已被任用,故应译为“(被)重用”“舍去”;力疾,强
上一篇: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下一篇:
2020版新语文二轮冲刺复习方案文档:第二部分+模拟大仿真试卷一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20版新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