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29 2020-02-12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9]
2022级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2级12月月考试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 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般来讲,“礼”“正”“和”既是孔子的哲学思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从古至今,孔子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中国人的建筑审美观。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设计,处处蕴含着孔子的哲学思想。
首先是“礼”的哲学思想。孔子主张“约之以礼”“为国以礼”“克己复礼”,这里的“礼”即礼法、礼仪、礼俗。孔子认为,只要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国家便可长治久安。按照孔子所倡导的人伦秩序,古人在建统的设计、造型中融入了“重伦守礼”“主从秩序”等思想,以体现人伦秩序感。比如,中国传統的四合院就是在“礼”的伦理要求下进行美学设计的,反映出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与亲疏、贵贱、尊卑、男女有刚、长幼有序的伦理思想。设计者通过空间布局、尺寸规格、造型装饰等方式,使整个四合院秩序井然,主次分明。可以说,中国古代建筑自觉地以建筑形式来区分人的等级,以体现宗法等级的贵贱尊卑,维护阶级社会的人伦秩序。
其次是“正”的哲学思想。子路曾问孔子: “如果卫国的国君请您去治理国家,您将会先从什么事情做起?”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意思是先要从匡正社会等级、名分入手,理由是: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孔子的“正名”思想与“礼”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也强调“君臣父子”应各遵其位,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得僭越伦常底线。这一思想使中国建筑的美学设计大都讲求方正秋序——主次,对称、均衡、和谐,特别是在一些宏大建筑群的设计上,整体布局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安排主体建筑,两旁是整齐划一、两相对称的建筑物,作为主体建筑的陪衬。比如北京紫禁城(故宫)、山东曲阜文庙等,其建筑物的平面布局非常符合孔子“正”的哲学思想。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陪衬烘托的建筑方式,表现出封闭、严谨、合蓄的民族气质,同时也体现出封建等级制度和正统观念。
最后是“和”的哲学思想。“和”即调和、和谐、协调之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认为,四季万物都各自按一定的规律运行着,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都是自然的直接反映,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这就是孔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刻持久,其表现为追求“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力求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顺应自然, 即建筑景观的设计布局顺应地形地势、川泽林木等自然环境,达到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西潮灵隐古利,湖南古麓山寺、衡山南岳禅林等佛教建筑群,都是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典范。
二是模仿自然,巧妙地吸取自然的形式,使建筑与自然达到统一,这一点在园林建筑中尤为突出。以石、木、池象征自然中的山、林、湖、海,把自然引入造园艺术,寄寓自然对人境环境的亲昵、人与自然环境的共融。
三是借景自然,把自然的美景道过窗、阁、亭、台等引入建筑中,人于其中可坐观四时之景。如坐落在江西南昌赣江边的滕王阁,人在楼阁可远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自然美景。
浏览完整试题
总之,孔子“礼”“正”“和”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论理、政治和社会意义。中国传统建筑之所以具有如此鲜明的文化品格,正是由于其中所蕴含的孔子的哲学思想。中国人的建筑美学思想,也深深受到孔子哲学思想的影响,并代代承传,成就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繁荣昌盛和与众不同。
(摘编自刘星《中国建筑艺术中的孔子哲学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建筑承担着维护社会人伦秩序的使命,因此自觉地以建筑形式来区分人的等级。
B.受到孔子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气质和鲜明的文化品格。
C.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伦秩序感,可通过符合礼制的建筑布局、规格、装饰等方式来实现。
D.孔子“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是“和”,在建筑设计中表现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礼”到“和”,层层深入地论证孔子哲学思想对传统建筑美学设计的影响。
B.文章多处引用孔子名言,既有利于呈现孔子的哲学思想,又能够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C.文章列举的四合院、紫禁城、灵隐寺等古建筑,都极具典型性,能有力地证明论点。
D.文章从“顺应”“模仿”“借景”三个层面来论证中国古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古代建筑设计者而言,要在儒家伦理要求下进行美学设计,他们就难有创新和突破。
B.人在建筑中,可观四时景,说明中国建筑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自然共生一体。[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C.由于儒家文化的代代承传与渗透,中国的建筑美学思想很少受到西方建筑思想的影响。
D.与“正”强调等级不同,“礼”与“和”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共融,体现出宏大的宇宙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夜间经济源于大都市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而提出的经济学概念,在当前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其定义为“发生在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休闲、旅游、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中国%#教育~出&版^网]
有统计显示, 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夜间消费的比重已占到全天消费的50%以上。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也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晚上18至22时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
材科二:[来%源~&:中*教@网]
我国“夜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旺盛的消费需求,一些地方发展“夜经济”的条件和能力仍有待提升。一些消费者有担心:噪声污染可能会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夜间售卖的食品安全卫生是否有保障;商圈、景点的车位是否充足,往返交通是否方便……这些都是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在限制游客夜间体验的因素中,受访者担心安全同题占比49.4%,担心夜间交道不便占比25.8%。[来&源:z*zstep.c@~om%]
公共服务有短板,产品供给也有待丰富。“目前一些城市发展夜间经济还局限于餐饮、购物、灯光秀,高品质的文化、体育、竞技、表演等产品亟待开发和营销创新。”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看来,目前一些城市发展夜间经济主要是在延长营业时间方面进行探索,但从结构上而言仍处于“点状”,尚未形成“网状”系统,集中性的整体区域开发较少。“孤零零的某一家店营业,很难吸引消费者专程跑一趟。如果一家24小时书店旁还有配套餐饮、咖啡馆等等,就可以满足人们的联动需求。”
“发展夜间经济,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依托优势资源,挖掘地方特色内涵,拓展和提升品质。”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管理系副教授王伟表示。
“餐饮街、电影院、酒吧、KTV是目前国内多数城市的夜间经济承载体,导致大多数人对夜间经济的印象还停留在‘啤酒烤串购物唱歌’上。”成都大学文化旅游产业学院院长诸丹教授认为,消费者的夜间消费需求在不断扩大,但消费者对夜间消费的新业态、新场景和新体验等需求还尚未被完全满足。要充分挖掘城市本地文化旅游资源,从消费文化、地方特点、民俗文化入手,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和商业进化模式,把握契机,寻找切入点。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应有之义。《夜间经济学》一书的作者叶丁源说:“夜间经济的繁荣能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在产业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手。”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事实也表明,夜间经济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就业等方面能够产生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关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获得感及满足感,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也逐渐升级。现阶段我国夜间消费中餐饮服务、购物零售供给比例较高,文艺演出、博物馆展览、经典游览等优质项目供给不足成发展单一,人们对于更高层次的夜间消费需求尚得不到满足。
今年“五一”前夕,上海黄浦区任命了“夜间区长”和首批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夜生活首席执行官”; 9月7日晚上8点,湖南首个“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天心夜间经济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北京提出设立市、区、街(乡镇)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制度,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发展夜间经济正在对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4.根据材料二下列各项中与发展“夜间经济”没有关联的一项是(3分)[中国#教*%育出版^@网]
A.每天在0点至4点之间,打开淘宝、天猫超过4次以上的“深夜剁手党”高达8000万人。重庆“深夜剁于党”的数量排全国第五,他们深夜还在买买买。[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B.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有两个高楼下的“夜市”,不到300米的长度却汇集了花市、休闲区、市集、
演艺舞台、绿动活动区等丰富的活动及消费空间。[来#%源@:~中教网^]
C.成都推出12条夜间公交线路,将22点至凌晨3点的运营线路比例提高至32%。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中国教%育出版@~#&网]
展开余下试题
线路有效提升了市区各商圈夜间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D.“船游泉城”系列颇具济南地方特色,夜间游玩项目包括护城河、大明湖夜间游船以及泉水船宴、明湖
船宴等特色筵席,沿途相关服务配套也得到了加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间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夜间经济能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
B.影响我国夜间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就是普遍关心的安全和夜间交通不便的问题。
C.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的逐渐升级,要求夜间经济的发展必须适应群众对更高层次消费的需求。
D.三则材料围绕夜间经济发展,从概念、现状、措施及原因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中国#教%@育*出版网&]
6.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夜间经济?请根据材料三,做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后父的老[www.zz^s%#t@ep.~com]
刘亮程
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活老。
我8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
我1 8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后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
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或是家里老人让儿子给自己备的。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或盛放种子,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
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
家里的老人也会躺进去,试试宽窄长短,也会睡一觉醒来。
其实这些老人都不老,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送走了前面的老人,自己跟着老上了。
老有老样子,留胡须,背手,吃饭坐上席,大声说话。一般来说,男人五六十岁便可装老了,那时候儿女也二三十岁,能在家里挑大梁,干重活。装老的目的,一是在家里在村里塑造尊严,让人敬;二是躲清闲,有些重活累活,动动嘴使唤儿女干就可以了。
也是我18岁那年,后父开始装老,突然腰也疼了,腿也困了,有时候抽烟呛着,故意多咳嗽两声。去年秋天还能背动的一麻袋麦子,今年突然就不背了,让我和大哥背。其实我们两个的劲加起来,也没他大。
我后父打定主意,要盘腿坐在炕上,享一个老人的福了。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大哥外出开拖拉机,我外出上学,留在家里的三弟四弟都没成人,指望不上,后父只好忘掉自己已经50岁的年龄,重活累活都又亲手干了。
后父吩咐我们备的老房,也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做。
后父活到84岁,走了。
距他给我和大哥交代备老房那年,已经过去34年。
后父去世时我在乌鲁木齐,晚上12点,家人打来电话,说后父走了。我们赶紧驱车往回赶,那晚漫天大雪,路上少有车轮,天地之间,雪花飘满。
回到沙湾已是半夜,后父的遗体被安置在殡仪馆,他老人家躺在新买来的棺材里,面容祥和,嘴角略带微笑,像是笑着离开的。
听母亲说,半下午的时候,后父把自己的衣物全收拾起来,打了包,说要走了。
母亲问,你走哪去,活糊涂了。
后父在生产队时赶过马车。在临终前的时光里,他看见来接他的马车,要把他接回到村里。可是,我们没有让马车把他接回村里。我们把他葬在了县城边的公墓。
但我知道,他的魂,一定被那辆马车接走,回到了故乡。在离县城70公里的老沙湾太平渠村,后父家荒寂多年的祖坟上,他几十年前送走的老母亲的坟墓旁,一定有了一串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儿子回到了那里。
(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17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理想中的父子关系就是像文中他的叔叔与其父亲那样,到年老时还能像“兄弟”那样一起劳动,不离不弃。
B.“老房”就摆在院子里,家庭可储物、小孩可玩耍、老人可试躺,可见村民不避讳“老”,从容面对“老”。
C.后父在我18岁时就郑重交代我和哥哥为其备老房,并开始装老,体现了后父为培养我们担当意识的良苦用心。
D.文章写奶奶、父母、后父的老,以及老家备老房的习俗,意在告诉读者要传承“养老敬老送老”的优良家风。
8.文章蕴含了作者对后父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9.为什么说“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若讷,字敏之,本并州榆次人,徙家卫州。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再迁太常博士、知商河县。御史知杂杨偕荐为监察御史里行,知谏院。范仲淹、欧阳修、余靖、尹洙素相能。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欧阳修乃移书责若讷曰:“仲淹刚正,通古今,行中无比。以非辜逐,君为谏官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若讷以其书奏,贬修夷陵令。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大庆殿设祈福道场,若讷奏曰:“大庆殿,国之路寝也,岂可聚老、释为渎慢?”又奏三公坐而论道,今二府对才数刻,何以尽万几?宜赐坐从容,如唐延英故事。丁母忧。服除,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吴育数争事上前。明年春,大旱,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于是昌朝及育皆罢,若讷遂代育为枢密副使。王则据贝州,讨之,逾月未下,或议召降。若讷言:“河朔攘夷所要,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及破城,知州张得一送御史台劾治。有臣贼状。朝廷议贷死 ,若讷谓:“守臣不死自当诛,况为贼屈?”得一遂弃市。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固执为不可。皇祐五年,卒,赠右仆射,谥文庄。若讷强学善记,自秦、汉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尤喜申、韩、管子之书,颇明历学。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皇祐中,诏累黍定尺以制钟律,争论连年不决。若讷以汉货泉度一寸,依《隋书》定尺上之。并损益祠祭服器,悉施用。有集二十卷。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ww*w.z~z#st%ep.com@]
B.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C.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D.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书一般指官员间互通书函,又称作致书、移文,书函常针对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 晓谕责备。
B.班行指朝班的行列,也可指朝廷或朝廷官员,“班行中无比”是对范仲淹的人品和才学的肯定。
C.路寝指帝王的正殿所在,而《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中的“列观”是指一般寓殿。
D.祠祭即祭祀,古代祭祀有专门的音乐,《诗经》中的“雅”和“颂”就是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A.高若讷敢于进谏。对大庆殿设道场,他上书认为不得体;后来他又直指二府未充分言奏政事;对王守忠任节度使,他进谏反对。
B.高若讷受到信任。皇帝向他询问大旱原因,在听取了他的回答后,罢免了宰相贾昌朝和参知政事吴育,并任命他担任枢密副使。[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C.高若讷看重气节。王则造反失败后,朝廷商议是否免除贝州知州张得一死罪,他以张得一屈于敌贼、气节尽失为由,表示反对。
D.高若讷博学多才。他博览群书,十分精通历数之学;他自学医术,治愈母病,整理了经典医书,考正、校定其中的错误并刊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5分)
(2)河朔攘夷所要,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天台僧
贾岛
远梦归华顶注,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
【注】华顶:浙江天台山主峰名。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诗人梦到天台僧一路远行回到天台山,照应了题目中的“送”,情真意切。
B.第二句追忆了天台僧当时自岳阳乘船赶来的情景,与首句离别形成对比,更显伤感。
C.颔联通过写天台僧的饮食和参禅,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严格自律、坚持修行的僧人形象。
D.尾联写天台僧心无别念,唯保留了诗章之好,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僧心性淡泊的肯定。
15.本诗的颈联为写景之句,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氓》中的女主角在怨恨丈夫的反复无常时吟咏(1)“ ,
”;《离骚》中屈原在悔恨人生误入歧途时(2)“ , ”,置身静美的山水,以期抚慰内心之苦痛;《赤壁赋》中的苏子宽慰友人时说,(3)“ , ”是天地给予所有人的恩赐。山川草木这些自然风物是含蓄深沉的中国古人用以传情达意的首要载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实行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随着上海通过地方立法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这项由点到面、逐步启动的工作被纳入 轨道。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正在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垃圾分类看似简单,却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些都不[中&国教育@出版~网^*]
是 的。要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需要 ,既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也要注重宣传教育引导。经过长期的倡导和宣教,群众缺的不是意识,而是知识,( )。欲让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更好地落地生根,政府需要用好大众传媒,给群众上好“垃圾分类课”。只有这样,才能动员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推行 法治 一蹴而就 刚柔并济
B.推广 法制 一挥而就 刚柔并济
C.推行 法制 一挥而就 赏罚分明
D.推广 法治 一蹴而就 赏罚分明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垃圾分类的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如火如荼地开展。
B.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被广一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开展。
C.垃圾分类的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D.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垃圾分类的落实,被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影响
B.垃圾分类的落实,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而受到影响
C.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影响了垃圾分类的落实
D.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对垃圾分类的落实起了影响
20.下面是吟咏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两副对联,请依文意与对联组成原则,选出最适合填入甲、乙、丙、丁处的内容。 (3分)
【第一副】 【第二副】
上联:东海望台澎,风景不殊,(甲)。 上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丙)。
下联:南天留祠宇,雄图虽渺,(乙)。 下联: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丁)。
填入内容:
①方知海外有孤忠 ②称名则妇孺皆知 ③敢向东南争半壁 ④举目有河山之异
A. ③①④② B. ③②④① C. 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21.中学生小南写给重庆南山南图书馆馆长的电子邮件,在格式、用词、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请找出四个有问题的词或句子,并修改。(8分)
(1)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198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设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表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和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
②2000年,国务院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
上一篇:
2020届酒泉市第二次高考调研语文试卷
下一篇: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22级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