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61  2020-02-1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1]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南京市栖霞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33分)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9分)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诗句。六朝古都南京,文化脉络连绵千年,文学名家bèi出,文学佳作灿若星辰。如雷guàn耳的大文豪李白与一众金陵子弟筵席相别,也佐证了南京是一个文学浸润的都市。美丽的湖山常常掺杂着诗灵,伟大的城市往往撩逗着人心。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座“世界文学之都”的魅力……
(1)请在方框中用正楷字或行楷字临摹下面的文字。(3分)
正楷: 行楷: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文人名家bèi出( ▲ ) 如雷guàn耳( ▲ ) 筵席( ▲ ) 掺杂( ▲ )
(3)王羲之、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等文化名人都曾在南京居住过,晓霞想就此拟写一副对联,她写好了上联,以下选项中作为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A.王羲之入木三分,《兰亭集序》耀古今 B.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故人
C.曹雪芹历经沧桑,《红楼梦》名扬中外 D.徐悲鸿执着求美,《愚公移山》赞毅力
2.用诗文原句填空。(8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 ▲ 。 (诸葛亮《出师表》)
(2) ▲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人生自古谁无死,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4)春蚕到死丝方尽, ▲ 。 (李商隐《无题》)
(5)余秋雨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深刻的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感慨道:“行人莫问当年事, ▲ 。”辛弃疾也感慨那千古兴亡之事都似“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张养浩面对“ ▲ , ▲ ”的潼关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分布在南京城的大大小小的书店是这座世界文学之都的底气。今天,晓霞和你一起逛书店。
腰封文字:一个时代的惶恐、脆弱和逼仄 腰封文字:著名作家叶兆言《夜泊秦淮》后25年
一段关于罪与罚、创伤与救赎的灵魂剖白 新历史小说扛鼎之作
3.晓霞看见很多图书都有腰封,她想了解腰封的作用。请你为下面的一段话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让晓霞明白腰封有哪些作用。下列关联词语中不能选用的一项是( ▲ )(3分)  
腰封是包裹在图书封面、印有简练宣传语的一条纸带,它 ▲ 可以起装饰作用,
▲ 可以促进图书销量。
A.不但……而且…… B.既……又……
C.不是……而是…… D.不仅……还……
4. 请从下面四部作品中任选一部,为其设计一个腰封,并简述设计理念。(4分)
①《艾青诗选》 ②《水浒传》 ③《儒林外史》 ④《简•爱》
书名:《 ▲ 》
(1)腰封图案: ▲ 理由: ▲


浏览完整试题(2)腰封文字: ▲
5.晓霞发现南京不少有名的书店都在开展一些活动,就此现象,你和晓霞展开了讨论。(4分)
晓霞:南京的先锋书店最近开展了不少活动啊,你看,有“新书分享会”,还有“音乐分享沙龙”。书店开新书发布会,向读者介绍新书会我能理解,开音乐沙龙跟读书有什么关系呢?
你: (1)▲
晓霞:经你这么一说,我觉得也有道理啊!你觉得如果想吸引我们这些中学生读者多到书店来,书店还可以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呢?
你: (2)▲
晓霞:这个主意不错哦,我们一起去跟书店经理提提这条建议吧。
6.请你写一首诗,表达你们在书店里流连的美好感受。要求:①不少于四行;②诗歌中需要有“书”这个意象。(5分)


二 (37分)
(一)古诗文阅读(13分)
大树 ①[清]袁枚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
叶落每横千亩雪,花闻曾作六朝香。
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
倚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②。
[注]①本诗作于1759年,作者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②甘棠:落叶乔木的一种,又叫“棠梨”,俗称野梨。
随园后记 [清]袁枚
余居随园三年,捧檄①入陕;未期,仍赋《归来》。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势不能无改作。则率夫役,芟石留,觅土脉,增高明之丽。治之有年,费千金而功不竟。
客或曰:以子之费,易子之居,胡华屋之勿获②,而俯顺荒余③,何耶?
余答之曰: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子不见高阳池馆、兰亭、梓泽④乎?苍然古迹,凭吊生悲,觉与吾之精神不相属者。何也?其中无我故也。公卿富豪未始不召梓人营池囿⑤,程巧致功,千力万气,落成,主人张目受贺而已。问某树某名,而不知也。何也?其中亦未尝有我故也。惟夫文士之一水一石,一亭一台,皆得之于好学深思之余。有得则谋,不善则改。
五代时傉檀⑥宴宣德堂,叹曰:“作者不居,居者不作。”余今年裁三十八,入山志定,作之居之,或未可量也。乃歌以矢⑦之曰:前年离园,人劳园荒;今年来园,花密人康;我不离园,离之者官。而今改过,永矢勿谖!
癸酉七月记。
(选自《袁枚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有删改)
[注]①檄:檄文,这里指朝廷的任命文书。②勿获:不能得到。③俯顺荒余:收拾这些荒芜残败的地方。④高阳池馆、兰亭、梓泽:皆为历史上著名的园林。⑤梓人:工匠;池囿:水池园子。⑥傉檀:五代时期南凉国国君。⑦矢:通“誓”,发誓。
7.晓霞不知道《大树》一诗中赞颂的“甘棠”是一种怎样的树。请你根据诗歌内容,用几个词语概括诗中“甘棠树”所具有美好的特点。(3分)

8.晓霞在读古文时有几个字的意义不理解,请你为下面加点字选择合适的义项。(4分)
(1)未期( ▲ ) A.约定 B.期限 C.希望 D.满一年
(2)所植花皆萎( ▲ ) A.栽种 B.树立 C.建立 D.植物
(3)客或曰( ▲ ) A.或许 B.有时 C.有人 D.稍微
(4)觉与吾之精神不相属者( ▲ ) A.种类 B.类似 C.连接 D.通“嘱”,嘱托
9.晓霞在阅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请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

10.读了上面的诗文,晓霞和你都对袁枚产生了兴趣。请摘选诗文内容,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2分)
晓霞: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大半生都居住在南京小仓山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他亲自花了很多力气修建随园,原因在于他主张建造园林要做到“▲ ▲ ”。
你:从《随园后记》一文可以得知,袁枚38岁就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他这样选择的原因,或许可以用《大树》中“ ▲ , ▲ ”一句来解释。
(二)阅读下面的组合文本,完成11~14题。(19分)
【文本一•小小说】
生死抉择
喊 雷
傍晚时分,滔滔洪水铺天盖地而来!
舍不得离开家园又终于不得不离开家园的刘大爷,看到洪水已经漫上桥面,才拄着拐杖,扶着桥栏杆,带着孙儿,小心翼翼地涉水过桥。
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原本好端端的桥栏杆有一两丈不见了,于是用木杖探试,才知道这座五孔桥中间的一孔已被洪水冲塌。多危险哪——要不是这断栏杆提醒他,爷孙俩再往前跨出一步,就会双双葬身激流之中!
于是爷孙俩赶紧掉头往回走,打算爬上屋后的小山逃生避险。
爷孙俩刚走回桥头,就看见不远处有一辆汽车正向大桥开过来。
险在眉睫!
刘大爷当机立断,赶紧迎着这辆汽车奔去,站在公路中间,频频挥动手中的木杖示意并大声呼喊:“大桥断了!”
然而不知为什么,车上那位留着长发的司机不仅没有因此停车,反而突然加大马力,不顾有木杖阻挡,快速绕过立在路当中的刘大爷,猛地冲上断桥,在刘大爷雷喊风吼般的“啊呀”声中冲入河底。
“爷爷,这位叔叔为什么要自个儿寻死?”
“孩子,你不懂。他不是寻死,而是求生!他加大马力是为了尽快逃离险境。”刘大爷一边惋惜地拾起被车碾断了的木杖,一边说。
“你给他挥手,他为什么不肯停车?”
“风声雨声太大,他听不见我的喊声,他误认为咱爷孙俩要搭他的车逃难,他不愿为咱耽误他宝贵的时间,可是他哪里知道前边等他的是这样一条死路!唉,可惜我的木杖太短,没能挡住他。”
“他怎么敢碾断你的木杖?”
“这是非常时期。别说碾断一根木杖,甚至还可能把我撞倒,从我身上碾过去呢。”
“爷爷,洪水越来越大了,咱们还是赶快上山吧,犯不着在这儿拿生命去冒险。
“我还要等一等。你听,远处又有汽车开过来了。我还得在这儿拦车,把大桥断了的消息告诉他们。你先抄小路上山,别在这儿等我。”
“如果他们还像刚才那位叔叔那样,甚至对着你开过来怎么办?”
“不能这样想。世上的人不都是一个样。如果再过来的司机仍误认为我要搭车逃难,却愿意把车停下来,那么他就因此得知这一险情,同时也会因此大难不死。如果……如果他不肯停下,一意孤行,硬要去死,咱也挡不住。是死是活,现在只能让人家去选择。但是我绝不能见死不救!”


展开余下试题正说话间,又一辆汽车驶近了大桥。
刘大爷猛地推了孙子一掌,吼道:“你——快走!”紧接着几大步跨过去,视死如归地又一次站在了公路中间。
(选自喊雷《生死抉择》,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05月版)
【文本二•议论性文本】
小小说讲究语言的精练、结构的旖旎,更讲究结尾的出人意料。读者没有猜到(或者猜到结局有难度) ,而作家想到了,并且是合情合理、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结局,就是好的结尾。只有一味追求离奇古怪,却违反事物发展变化规律、违背生活逻辑的为“奇”而“奇”的结尾,才被读者所厌弃,被评论者所批斥,才没有市场。只要符合生活与事物的逻辑,出人意料的结尾,应该是小小说人的毕生追求。
优秀的小小说关注“意料之外”的情节,更着意于超越“意料之外”的内容经营,因而其立意不是局限的、固着的,而是具有变动性、延展性、可扩充性。从语言到情节到整个文本都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具有金玉般的质地、经典性的魅力。
斯里兰卡作家希万迪•拉纳辛哈的《漂亮的女佣》,表面上看是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作品,实质上却是一篇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作家追求的是“意料之外”,更是 “不止于‘意料之外’”,实现了对于单纯的“意料之外”的超越。
《漂亮的女佣》情节是这样的: 一对夫妇找了一个漂亮的女佣,很能干,夫妇很满意。但是不久她提出辞职,问她为啥,她说她怀孕了。这对夫妻不能生养,提出只要她留下,他们愿意收养孩子。于是女佣留下了。但过了不久,女佣又说她怀孕了,又要辞职。夫妻俩再次挽留她并说要收养孩子。如是三次。可是过了不久,女佣又一次找到主人,语气坚定地要求辞职。读者读到这里,一般都会猜测结尾。比如顺着阅读惯性认为女佣又怀孕了,甚至会猜测男主人是这些孩子的生身父亲,这一次要走的人可能是女主人。这样的结局挺合“出人意料”的规则,符合小小说的“规矩”,也符合生活的逻辑。但是,作家给出的结尾却不是这样的。作家给出的结尾初读似乎味道有点淡,但它耐得住你仔细品味,而且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漂亮的女佣》的结尾是这样的: 女佣再次摇摇头: “我一定要走,现在,这里的孩子太多,我实在照顾不过来了。”
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这里的孩子太多,我实在照顾不过来了”是一个提出辞职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如果知道这些孩子都是女佣所生,你就会对于女佣的思维哭笑不得了。住在别人的家里,吃别人给的饭,穿别人给的衣,用别人的物资供奉着自己的孩子,还拿着一份薪水,却嫌工作累,要辞职离开。引发读者对于资本主义社会里家庭生活的深层思考:一切都被物化了。承继关系是一种纸上契约关系,血脉的延续则一文不值。而没有物质基础的亲情,是一种可怜的、苍白的痈赘。小小说关注人类普遍的生存处境,使文本从个体走向群体,从偶然现象进入必然世界。小小说达到这个地步,就搭上“经典”这部列车,而与小幽默、小玩意儿划清了界限。
“意料之外”是对于文本的“常规”情节走向的一种转折,所看重的是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不止于意料之外”所看重的则是故事背后的意蕴,它追求更有趣味和更加可读。作家如何从追求“意料之外”到追求“不止于意料之外”,与作家的思想境界密切相关。如上,作家的思想境界高,不把女佣的生活变故作为一种偶然事件去考量,而是将其置放在社会生活大背景下作为一种必然结局去思考,这样才达到了“不止于意料之外”的结局。
(选自徐小红《小小说:不止于“意料之外”》,有删改)
11.阅读【文本一】,完成下面问题。(9分)
(1)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刘大爷”这一人物形象的品质。(4分)

(2)阅读文中画线句子,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5分)
①傍晚时分,滔滔洪水铺天盖地而来!(请分析小说第一段的作用。)(3分)

②车上那位留着长发的司机不仅没有因此停车,反而突然加大马力,不顾有木杖阻挡,快速绕过立在路当中的刘大爷,猛地冲上断桥,在刘大爷雷喊风吼般的“啊呀”声中冲入河底。(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2.阅读【文本二】,完成填空。(3分)
作者认为小小说的创作应该追求 (1)▲ (摘录原文句子填空),这句话的意思是 (2)▲ 。
13.如果让你续写【文本一】,你的情节设置是让下一辆汽车停下来还是冲过去?请结合【文本二】的理论,说明你这样设置的理由。(3分)

14.晓霞发现小说家对于小说中道具的选择很有意思。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文本一】中的道具“木杖”和《儒林外史》中的道具“箸”(筷子)的作用。(4分)
【链接一•小说片段】
两人进来,先是静斋见过,范进上来叙师生之礼。汤知县再三谦让,奉坐吃茶,同静斋叙了些阔别的话;又把范进的文章称赞了一番,问道:“因何不去会试?”范进方才说道:“先母见背,遵制丁忧。”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拱进后堂,摆上酒来。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选自《儒林外史》第四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链接二•议论性文章片段】
道具,在小说艺术美的创造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运用也是千变万化,因题材、主题而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就是它必须是情节的血肉, 应该具有高度的有机性和合情理性。契诃夫说:“凡是跟小说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一概得毫不留情地删掉。要是您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 那么在第二章或者第三章里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枪,那管枪就不必挂在那儿。”小说中的道具,不是由主观随意性左右的“牵线木偶” , 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 而应参预情节的发展过程, 是作品的整体统一的美不可缺少的因素, 起着烘托性格、创造意境、揭示主题的作用, 这是道具的有机性。道具的设置还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有坚实的社会生活基础, 符合作品中的规定情境、人物独特的性格以及具体的人物关系的要求。
(选自谢明德《小说中的“道具”》,有删改)
(1)“木杖”(《生死抉择》): ▲
(2)“箸”(《儒林外史》): ▲
(三)名著阅读(5分)
15.晓霞在读小说时常常理不清人物关系和经历,你向她推荐了制作“小说人物卡”的阅读方法。请完善下面的“小说人物卡”。(5分)
《儒林外史》之可恨的人: (1)▲
外貌特征 方巾阔服,粉底皂靴,蜜蜂眼,高鼻梁,络腮胡子
典型事件 ①霸占邻居王小二的猪,和儿子们打断前来讨要的王大的腿。
② ▲


展开余下试题 ③ ▲
④ ▲
人物点评 (2) ▲
三 (50分)
16.请任选一道作文题,并按要求完成作文。(选择题目A请在答题卡上将A涂黑,选择题目B请在答题卡上将B涂黑)
A.请用以下面的内容作为开头,续编一个故事。(50分)
入选戏剧节表演的人员名单公布了,有我,可我的角色是没有一句台词的路人甲。
要求:①题目为“我是配角”;②以上故事开头的文字直接抄写在试卷上,续写的内容不少于600字;③故事情节设计要合理;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B.请以“话说配角”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500字。(50分)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3分)
1.(9分)(1)(3分) 临写正确,1分;整洁,1分;美观,1分
(2)(4分) 辈 贯 yán chān (每空1分)
(3)(2分)B
2.(8分)(1)不求闻达于诸侯 (2)山回路转不见君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蜡炬成灰泪始干 (5)故国东来渭水流 不尽长江滚滚流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
3.(3分)C
4.(4分) 答案示例:《简•爱》
(1)一位女子和一位绅士相拥的图片 因为这本书的主角是简•爱和罗切斯特,主要讲述他们的爱情。(2分,图案及理由各1分,合理即可)
(2)这不是灰姑娘式的爱情故事,而是颂扬人格平等和婚恋自由的寓言。(一本具有自传色彩的经典巨著,一个让千万人重拾信心与希望的故事。)(2分;其中针对性1分,宣传性1分)
5.(4分)答案示例:(1)开音乐沙龙看起来与读书相去甚远,但是这些活动能够吸引人们光临书店,人们来听音乐的时候顺便看看书,再买一两本带回家,挺好的。(2分) (2)我觉得可以进行经典名著知识竞赛,获奖的人可以在书店里免费挑一本自己想看的书。(2分) (每句对话符合情境1分,有道理1分)
6. (5分) 答案略(评分标准:内容1分、情感1分、语言1分、诗意2分)
二(37分)
(一)(13分)
7.(3分)高大 茂盛 洁白 芬芳 长寿 荫庇后人 (答出两点的1分,答出三点得2分,答出四点得3分;意近即可)
8.(4分)(1)D (2)A (3)C (4)B(每空1分)
9.(4分)东西虽好,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得来的不爱惜(2分);味道虽美,不是亲口品尝过的不会感到香甜(2分)。(每个分句意思1分,意对即可;双重否定句1分)
10.(2分)(1)有我 (2)不逢大匠材难用 肯住深山寿更长 (一空1分)
【参考译文】
我在随园住了三年,带着任命的文书去了陕西;不满一年,又告退归来。园内种植的花卉都已枯萎,房屋倾侧,灰尘掉在房梁上,形势不能不翻修改建。便率领工匠仆役,清除乱石,察看地势,增加高敞明亮的建筑。整治它已经有一年多了,耗费千金还没有完工。
宾朋中有人说:用您这么些费用,换取您的住宅,什么样高大的房屋得不到,却迁就这荒凉偏僻的地方,为什么呢?
我回答他说:东西虽好,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得来的不爱惜;味道虽美,不是亲口品尝过的不会感到香甜。您没看见高阳池馆、兰亭、梓泽那些著名的园林吗?苍凉的古迹,凭吊时产生悲愁,但总觉得和自己的思想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那地方和自己没有关系啊。王公卿相、富室豪门也常常召集工匠修造池塘花园,设计精巧,全力修建,费劲无穷力气,一旦落成了,主人只是张大眼睛接受宾朋的祝贺罢了。问起某棵树叫啥名字却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那地方也是和自己没有关系啊。所以只有文人学士的一水一石,一亭一台,都是通过好学深思之后体会到的。有此体会就动手,不好的地方就改进。
五代时,傉檀在宣德堂摆宴,叹息说:“建造的人不居住,居住的人不建造。”我今年才三十八岁,归隐的志向已经下定,既建造又居住,也许是可以做到的了。于是作歌表决心说:前年离别随园,人操劳园荒芜。今年重返随园,花茂密人健康。我今不再离园,永远告别做官。从此改过回头,终生不忘。
乾隆十八年七月记。
(二)(19分)
11.(9分)(1)(4分)答案要点:留恋故土;谨慎小心;善良热心;善解人意;疼爱子孙(写出一个方面2分,其中品行1分,结合选文具体内容1分;任答两点即可。)
(2)(5分)①(3分)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②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③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④为后文的故事做铺垫(引出后文刘大爷发现桥塌、拦车救人等情节);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①~③任答两点,④⑤任答一点,意近即可)
②(2分)①表明汽车司机发现了刘大爷却故意避开;②写出了汽车司机为了逃离险境不顾一切的样子;③表现了汽车司机的自私无情;④从侧面写出了刘大爷拦车的危险和刘大爷无私善良的品质。(一点1分,任答两点,意近即可)
12.(3分)(1)不止于意料之外/超越“意料之外”的内容经营/达到了“不止于意料之外”的结局/实现了对单纯的“意料之外”的超越……(1分) (2)优秀的小小说不止于结尾或情节的出人意料,应该追求故事背后的意蕴(让作品的立意主旨具有变动性、延展性、可扩充性。)(2分,意近即可)
13.(3分)答案示例一:停下来。理由:与上一位司机形成对比,使故事情节富有波澜;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结局,引发人们对生死、善恶、命运这些永恒主题进行思考。(结合评论1分,结合小说1分,理由表达清楚1分)
答案示例二:冲过去。理由:两位司机的共同选择使小说情节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选择决定结局,引发人们对社会败坏、人性丧失的现象进行思考。(选择可以冲过去,有一定理由,本题最多得2分)
14.(4分)(1)(2分)表现了刘大爷年纪大;为后文试探水深、发现桥塌做铺垫;刘大爷挥动木杖提醒司机,司机碾断木杖、冲上断桥,表明司机是在故意躲避刘大爷,表现司机的自私;司机碾断木杖表现了刘大爷拦车的危险,表现了刘大爷的善良英勇。(一点1分,任答两点,意近即可)
(2)(2分)银镶杯箸、象牙箸反映了汤知县的奢侈腐败;范进对箸的选择和对食物的选择形成对比,表现了他的虚伪。(一点1分,意近即可)
(三)(5分)
15.(5分)①严贡生(1分) ②~④他明明没有借钱给人家,却偏要人家还利息,中人求情也不肯,硬是把人家的东西拿回家去;他的弟弟严监生病死,临死前也不见严贡生来询问、关心;不帮助料理弟弟的丧事,等赵氏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南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