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359 2020-02-15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评
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嗥鸣(gáo) 山巅(diān) 浊流(zhuó) 呻吟(shēn)
B.田垄(lǒng) 召唤(zhào) 磅礴(báng) 怪诞(dàn)
C.辔头(pèi) 挚痛(zhì) 呜咽(yè) 哺育(pǔ)
D.啾啾(jiū) 机杼(zhù) 污秽(huì) 督促(dū)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黄河颂》是以诗的形式写的“黄河颂歌”。
B.《老山界》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坚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土地的誓言》这一标题应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D.《木兰诗》对从军缘由、辞家、辞官、还乡写得简略,而对军旅生活则写得很详细。
4.根据提示填空。(6分)
(1)《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贪图荣华富贵的诗句是:“ , , , 。”
5.综合性学习。(7分)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知书达礼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在打造“礼仪校园”的过程中,准备开展以“学礼•明礼•守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所在班级的研究选题是《学生校园礼仪规范》,请你分条列举《学生校园礼仪规范》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写出三条即可。(3分)
(2)在以“做知书达礼的中学生”为主题的班会上,同学们正在热烈讨论遵守《学生校园礼仪规范》的意义。如果让你发言,你将会说些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一写你要说的话吧。(100~120字)(4分)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15分)
怒从黄河来
蒋建伟
①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雪。在寒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股股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怒放的芦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
②芦苇荡的美,不只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③风,往风的旋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50人,顶上的一棚,为特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看黄河入海。
④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东西南北地盛开着,怒放着,大风刮过,就像下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15万公顷。尤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瞬: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芦花的母性,这个时候也显现了出来:它们,婷而不媚,挺而不屈,寒而不冷。
浏览完整试题
⑤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风刮跑了。我牢牢抓住白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努力想告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一场徒劳。我们此行,是去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黑蒙蒙、灰蒙蒙的水色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
⑥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面孔,那是至死都在愤怒中煎熬、不甘、不屈的黄河!连大海都敢冲撞的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的龙脊,是铁了心的牛,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一声声,一天天,一年年,后浪追赶着前浪,一股脑儿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义气的一个字,是黄河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
⑦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不过,很多游客却盼望着好天气能突然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虽一个个满脸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舱里去。想一想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等了半晌,终究没个什么结果。渐渐地,人群开始稀了,不似刚才那般肩擦肩、脸碰脸了。有人开始下去了,接下来是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我猛一抬头,发现只剩下我们一行的五个人了。
⑧其中的一个朋友,穿西装,打领带,皮鞋贼亮。他拎了一部专业相机凑过来,也不说话,径自盯着我的脸,5秒钟,想从中寻找出一种遗憾的感觉来。因为他们都来自当地,只我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不过很抱歉,他连哪怕一丝也没有找出,后来自己偷偷藏起了尴尬的眼神,仓皇之间丢下我。
⑨其实,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咽下血牙的黄河、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
⑩这一刻,我多想指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给他听,从大河到大海,从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一路上,到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雪,为什么芦花会如此不惧生死?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答案只有一个:“怒从黄河来!”
(选自2014年4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6.通读全文,联系标题和结尾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两方面的“怒”。(2分)
7.阅读第⑤⑥⑧⑨段,简要说说作者此行观景的“遗憾”和“收获”分别是什么。(4分)
8.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从词语锤炼的角度)
9.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风?有什么作用?(2分)
10.联系课文《黄河颂》,谈谈芦花骨子里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3分)
附对应原文: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15分)
故 乡
梁孟伟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画卷,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的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口音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休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一直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 。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故乡要修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回头凝望,这才发现,唯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故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更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曾经生养自己的土地。
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展开余下试题
(有删改)
11.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2.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4分)
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13.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4分)
14.文章开始写“我”一次又一次地诅咒故乡,后面又写“我”因故乡建水库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却并不矛盾,为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7题。(9分)
东市买骏马, ,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5.请按原文在文中横线处填空。(2分)
16.下列对语句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写出了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情况。
B.“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展现了木兰的矫健英姿。
C.“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三、写作(40分)
18.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经磨难的国家。从古至今,她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是这些磨难没有摧毁她,反而成为她发展的动力。多灾多难成就了祖国今天的辉煌!
请以《和祖国在一起》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要求:中心突出,写出真情实感;格式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标点符号要正确,卷面要整洁。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 A项,“嗥”应读“háo”;B项,“磅”应读“páng”;C项,“哺”应读“bǔ”。
2.B 解析 A项,主语残缺,因果关系不当,应删去“随着”“因此”;C项,“发扬……良好习惯”搭配不当;D项,“学习……素养”搭配不当。
3.D 解析 对从军缘由、辞家、辞官、还乡写得详细,对军旅生活写得很简略。
4.(1)乐府诗集 南北朝 (2)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5.(1)提示:可从课堂学习、课间休息、课外活动等方面拟写。
(2)提示:可扣住遵守规范的意义作答,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二、阅读理解
6.(1)芦花之怒;(2)黄河之怒。
7.“遗憾”是没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收获”是看到芦花怒放、黄河怒吼的壮烈场面。
8.示例 (1)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芦花怒放之美,抒发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芦花怒放之美,抒发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通过“裹挟”“奔腾”“冲向”“发泄”“挣扎”等动词,生动具体地展现了黄河水的野性力量,抒发了作者对黄河水的赞美之情。
9.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风之大,为下文写没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做铺垫。
10.略(围绕“不惧生死、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团结奋进”等关键词作答,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11.内容上: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途径与时间,以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的日益陌生,与后文对故乡的留恋不舍形成对比。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诅咒故乡、发誓离开的情节;引出下文“我”重回故乡及心理变化的叙写。
1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亲们与家乡的联系比作脐带,生动形象地表明故乡对于乡亲们来说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希望也不相信乡亲们会割断与故乡的联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眷恋之情。
13.老人:生于故乡,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对搬离之后的未知生活心怀担忧,加之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所以不希望离开。
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可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二可借此机会走出乡村,改变现状。
14.这样的安排,体现出“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故乡的认知与情感也发生了改变;诅咒故乡,是因为故乡的贫瘠,让儿时的“我”备尝艰辛;感到痛苦,是因为自己依恋的故乡(精神家园),即将被淹没,以后只能梦回乡关。
15.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16.C 解析 C项,“朔气传金柝”表现的是军旅生活的艰苦。
17.(1)将军和战士们征战多年,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胜利归来了。
(2)天子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三、写作
18.略
上一篇: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评
下一篇: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评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部编七年级”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