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585  2020-02-1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5]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第五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河滩(tān) 弥漫(mí) 飞毯(tǎn) 铸成(jù)
B.裸露(luǒ) 棱角(líng) 蠕动(rú) 蜷卧(quán)
C.敦实(dūn) 打隔(gé) 巉峻(chán) 独踞(jù)
D.拾级(shí) 黎明(lí) 柏树(bǎi) 岩石(y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演绎 遗憾 推搡 轻歌慢舞
B.灼热 火辣 骡背 纷至踏来
C.溪流 惊醒 演奏 名付其实
D.蘸水 老街 废物 晶莹夺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湖南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条条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湘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B.我看你上课的时候漫不经心的,专心一点吧!
C.她什么时候都和颜悦色,从没见过她发怒。
D.听到那种无耻的卖国言论,同学们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B.那车王果然信守诺言——像疾风般超过并赶上了那长长的游客车队。
C.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5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D.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5.(2017湖北武汉中考)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2分)()
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老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蜓的溪流旁悠闲漫步。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的理想色彩。
6.(2017天津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曲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_______,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高雅 淡然 平静
B.高贵 淡泊 平静
C.高贵 淡然 平和
D.高雅 淡泊 平和
7.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B.贵校师生热情地请我做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这使我深受感动。
C.询问一位文盲老奶奶的家庭情况时说:“老奶奶,您的配偶还健在吗?”
D.李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8.(2016山东东营中考)观察下面黎雄才的画作《驾云松》,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4分)

9.(2016山东东营中考)综合性学习。(7分)
水是生命之本,也是文化之源。学校开展“饮水思源,拯救生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探源溯流
(1)汉字意趣盎然,“水”,________写作 ,小篆写作 。《词源》注:“ :手持具以取物。”你认为《庄子•列御寇》中“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中“没”的意思是:________。词语中,有源而常流不断的水称“活水”;成语中,比喻条件成然,事情自然会成功称“________”;古诗中,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被称作“________”。(4分)


浏览完整试题望穿“清”水
材料一据监测,七大水系中,松花江和淮河,黄河和辽河,海河,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多数河流70%的河段受到污染。我国浅层地下水Ⅳ-Ⅴ类水质占80.1%。污染因素主要有工业排放,城乡污水排放与垃圾腐化,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
材料二医学研究确定,80%的疾病如各种癌症、内脏炎症、结石、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近十年淮河流城内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出现了多个“癌症村”。
材料三

(2)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2015江苏镇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4题。(17分)
河床开始回忆河流
鲍尔吉•原野
①大地上的河床像一个干瘪的口袋,粮食没了,口袋显出宽阔。我在各地见到许多干涸的河床,它们不是耕地,不是广场,是从天边延伸而来的河床,只是没有水。
②所谓一无所有,说的正是河床。如果有,也只有一些鹅卵石。夏天,不长庄稼不长草的土地是干涸的河床。乍见白花花的河床,心里惊讶,它是什么?它几乎什么都不是。你能相信一条宽阔的河流竟然一滴水都没有吗?在雨后,在丰水期见到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无法想象当年这里曾经有过河,可以用“汹满”“清激”“波浪”和“白帆”描述的河,它竟然没了。
③对大自然来说,河没了,比人丢了钱更痛苦。如果河没了,鱼和水鸟的家也没了,两岸的青草没了,倒映在河里的星星也没了,因为星星不能倒映在石头上。如果河没了,连同河床一起消失是最好的。没有水,留下的河床好像是伤疤,是一条长长的干鱼的尸体。是的,干涸的河床如同尸体。是谁的尸体?是河的尸体吗?水干了,白花花的河底只能是河的尸体。
④干涸的河床好像在回忆,它以不应该有的沉寂回忆涛声和蛙鸣。河床回忆什么是水,它不知道水流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水会不会再来。当年水来的时候匆匆忙忙走过河床,带来鱼虾和泥沙。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河床从来没想过一条叫作河的水流会干涸,这比一个朝代的覆灭更让人吃惊。
⑤河床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她的产床上已经没有了孩子,她还在等待,并且哭干了泪水。据外媒报道,中国境内二十年前约有的五万条河流,如今有两万多个河床母亲失去了孩子,她们的怀里空荡荡的,等待人类把孩子还给她们。
⑥人说,人是无所不能的,起初我不相信。当我看到一条又一条干涸的河床时,我相信了,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感歉疚。人把河都消灭了,还有什么做不到!消灭一条河比创造一条河更容易。把河流上游的树木和竹林砍光,草原沙化,河就死了,只剩下河床这具尸体。
⑦当大街上出现一具带刀痕的尸体时,警察会为这个人的死搜寻原因,曰侦查破案,因为“人命关天”。如果一条河死了,却没人破案,没人痛哭,更没人祭奠。所以,当中国死去两三万条河流时,人们并没觉得失去了什么,因为它们不是小鸟不是青草。人们忍受气候变化并心安理得,却没一个人指认杀死河流的凶手。在所有的案件里,如果凶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的时候,罪行自然会被赦免,我们都不是罪人。
⑧我们都不是罪人,我们劝自己欢乐并制造更多的欢乐,我们保持着正常情感。而河床正敞开空荡荡的怀抱,她的孩子没有了,她以为人们会惊讶会替她找回孩子,结果却没有。先前的人类离不开河流,人类所谓的“文明史”都诞生于河流的两岸。看地图,人类的城市多建造于河边,中国有多少城市的名字带着水字边。古时候,人祭祀河、景仰河,谁能想到后来竟杀死了河,这何止于狠,是把事做绝了。
⑨我们应该派人到河边告诉河床,河已辞世,水利术语叫断流。我们理应为河床献上一些祭品表达歉意,因为河的消失毕竟不是小事。或者,在河边装一个高音喇叭,日夜播放河水流过的声音和鸟啼声。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选自2015年5月22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10.请根据文意填空。(3分)
面对河的“辞世”,作者的情感是复杂而富有变化的。开始,作者是________与________;后来,借大自然和河床之口,说出了自己的________和________;最后,作者是________和________。
11.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2.根据要求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4分)
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桥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
(l)从修辞手法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从表达情感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体会第⑨段面线句子的深刻含意。(4分)
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14.本文以“河床开始回忆河流”为题,有何好处?(3分)
(二)(2017江苏常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8分)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苗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看见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展开余下试题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此,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颌,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冕流(miǎn liú):这里代指古代帝王。
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
15.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6分)
游踪 所见(所想) 所感
(1)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秦兵马俑馆小厅 (2)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秦兵马俑馆大厅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 (3)
16.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2分)
17.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3分)
18.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进行简要阐释。(4分)
19.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的意境是不同的。
三、写作(40分)
20.作文。
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五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C
【解析】A.铸zhù。B.棱léng。D.拾shè。
2.【答案】D
【解析】A.慢→曼。B.踏→沓。C.付→副。
3.【答案】A
【解析】A.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这里用来形容江上正在比赛的龙舟,不合语境。B.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C.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D.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4.【答案】A
【解析】B.语序不当,“超过”和“赶上”互换位置。C.句式杂糅,应删除“认为是”。D.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影子”。
5.【答案】D
【解析】该项比较了历史正剧和历史传奇截然不同的特点,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因此“真实再现”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6.【答案】D
【解析】气质只能用“高雅”修饰。“淡泊”与“奢华”相对,“平和”与“偏激”相对,都与心态有关。
7.【答案】A
【解析】B.恭候:恭敬地等候。用于己方对来客说的话,用在此处不恰当。C.前半句交代了老奶奶的身份是“文盲”,所以后半句中的“配偶”应改为“老伴”才合适。D.令尊:敬辞,称对方父亲。
8.【答案】(示例1)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画的主体是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枝向一侧伸展,枝繁叶茂,四周云雾缭绕,远处是数座钻出云雾的山峰。这松树仿佛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而松树紧挨一方巨大的岩石,树干的下部隐入山石中,原来它能高驾于峰顶云端,源自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精神。这幅画融主观与客观、静与动、自然与理趣于一体,构思不落窠臼,手法以形传神,具有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
(示例2)画面由一棵松树、一方巨石、数座山峰和云雾组成。这幅画主体是一棵松树,树枝向一侧伸展,仿佛是腾云驾雾落到了山巅。松树傍依一块巨石,将根扎到山石深处,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把松树烘托得更加坚韧和挺拔。整幅画气韵生动,浑然一体,匠心独运,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发人深思。
【解析】综合考虑画面内容,明确画面立意及特点。这幅画作有松树、山峰、云雾等景物,对景物要作优美、流畅的描述。画作名为“驾云松”,题目较好地提示了画作的主题。
9.【答案】(1)甲骨文潜入水中水到渠成山水诗
(2)由于工业排放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我国主要水系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而水质污染成为导致各种癌症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人类及其他生物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解析】(1)本题主要通过分析题意来解答,所有问题都与水有关,所以要结合“水”来寻找答案。“没于渊”的意思是潜入深渊中,所以“没”的意思是“潜入水中”;能够表示“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的与水有关的成语只能是“水到渠成”。
(2)本题是探究题。材料一主要谈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情况及原因;材料二主要谈水污染导致的疾病;材料三是三幅漫画,漫画一表现了水资源匮乏,漫画二表现了河水污染严重,漫画三表现了地下水污染严重。将这三则材料反映的内容综合起来,即可得出探究结果。注意语言表述要准确、流畅。
二、
10.【答案】惊讶不安痛苦悲哀愤怒无奈(或歉疚)
【解析】作者的情感有的直白于文,有的则隐晦难寻。第一、二空从文中第②段的“心里惊讶”“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可以直接找出,难度不大。三、四空紧扣题中的“借大自然和河床之口”找到答题区间,即③⑤两段,从第③段中的“对大自然来说,河没了,比人丢了钱更痛苦”、第⑤段中的“河床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提炼即可。最后两空则是作者强烈情感的体现,在第⑥段中能找到“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感歉疚”“人把河都消灭了,还有什么做不到”等内容,概括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11.【答案】承上启下。既具体概括了境内河床干涸现象的严重,又以“等待人类把孩子还给她们”一句引发对人类(或“人们”)行为的反思。
【解析】段落的作用一般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点题、设置悬念、概括文意等。而从第⑤段的位置和内容看,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2.【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答“对比”亦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往昔河水的湍急(或汹涌)、喧闹,充满着生机活力。
(2)强烈表现了河床对往昔河流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解析】(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该句中“站稳脚跟”即拟人,拟人能生动形象地把水的形态表现出来,写出河床注水多、水急,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2)作者把水描写得如此生动,生命力跃然纸上,不难读出作者对过去热闹河床的怀念和喜爱。
13.【答案】①对于河流的陨灭,我们人类负有主要责任,应该有表达歉意的行为;②在无奈之下,期待人们的良心发现:③呼吁人们行动起来,珍惜河流,保护河流;④警示人们,如果继续麻木不仁、执迷不悟,必将后悔莫及。
【解析】要理解作者的情感,必须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即“态度”。在第⑥段中能找到“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感歉疚”,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歉疚,作者行文更希望人们能重视这个现象,并行动起来。这就需要更多地关注文章的深意,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而不仅仅从文章的内容上去考虑。
14.【答案】①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河床、河流以生命,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情趣;②形象概括了河水断流的现象,揭示引发作者思绪的本源;③“开始回忆”表明河流已无回归的可能,河床不再期待,暗示人类尚未觉醒,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担忧之情。
【解析】文章题目一般有概括文章内容、线索、一语双关、吸引读者注意等作用。此文题目关键在于“回忆”两字,只有人才能回忆,而题目说“河床回忆”,所以得出文章题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然“回忆”是过去的,说明河床已经失去河流,由此引发作者的思考。“开始回忆”说明河床已绝望,只能靠回忆度日,从侧面暗示人类对此置若罔闻,表达作者的深深忧虑。
15.【答案】(1)驶向秦俑馆的路上
(2)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
(3)骄傲感和幸福感更加浓烈起来了
【解析】依据作者的游览顺序,模仿表中已有文字的句式进行归纳即可。
16.【答案】承上启下(或过渡)。
【解析】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
17.【答案】语言特色:对偶的使用,使句子形式整齐、节奏分明、声音和谐。
表达作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音韵的美感。
【解析】“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很明显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耳旁响着、嘴里吟着”,“浮想联翩,心潮腾涌”,连用四字词语,又使得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有气势。
18.【答案】作者在文章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是为后文见到秦兵马俑时的骄傲感和幸福感蓄势,这样更能将自己的这种油然而生的骄傲感和幸福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解析】开头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是为了给后文抒发感情蓄势,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即可。
19.【答案】C
【解析】第⑥段末尾画线句是对当年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艺术家水平之高的赞叹。
三、
20.[例文]
给予
岁月流逝,记忆中的许多事情我都渐渐淡忘了,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所给予我的微笑却愈加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个微笑无论何时何地都温暖着我,使我感到世界充满爱。
我与同村的小芳一起考取了县城的中学,一起来到这个陌生的小城。说实话,我心里感觉怪怪的。城里人和乡下人不一样,他们从不大喊大叫,看起来很文弱,可实际上又很强大,没人敢欺负他们。乡下人一家有客大家请,城里人住在对门都不互相打招呼。城里人讲吃讲穿讲卫生,乡下人没那么麻烦,不饿不冷就行。乡下人在城里人面前不敢抬头,不知为什么,我也是这样。
那是一个雨天的黄昏,我和小芳在出租屋里听着时不时炸响的惊雷,默默祈祷这场暴风雨快点儿过去。我们打开了所有的灯,躲在被子里,仍感到害怕。“啊呀!”突然,我俩齐声大叫。一个惊雷过后,停电了。顿时屋里一片黑暗,闪电似乎要击破窗子,我们害怕到了极点。“咚咚咚,咚咚咚……姐姐,开门!姐姐,开门!”一个柔弱的童声传来。小芳透过门缝向外看,是个小女孩。她轻声地问我:“要开吗?”“开吧!”我故作镇静地说。小女孩走进门来,怯生生地望着表情恐惧的我们,小手背在身后,身子在摇晃。“什么事?”我问。“妈妈说……妈妈说姐姐刚搬来,可能没有蜡烛……”小女孩说不下去了,我俩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没有,不买。”“我有,送给你们的!”小女孩兴奋地说,随即变戏法儿似的从身后拿出两根蜡烛,接着又麻利地点着,跳跃的烛光映着小女孩绯红的笑脸。一个天使般的微笑,从此在我的心头定格。
感谢你,小女孩!是你所给予我的微笑,让我消除了与城里人的隔阀,让心灵走进心灵,从此不再孤独寂寞。这最美的微笑,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带有提示语的全命题作文题。题目为独词“给予”,提示语为一组充满诗意的排比句。“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提示可以关注自然,描写花草树木、山川风物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提示可以从成功与挫折中,得出独特的人生体验;“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提示可以写与他人之间的故事,如父母长辈、老师同学对你的情谊……结尾“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以问句呈现,体现哲思色彩,引发我们思考获得与给予的辩证关系。
[点评]这篇作文,描写细腻生动,立意深刻,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具体表现在:
(1)描写生动,主题深刻。文章描写生动形象,运用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并通过情节的展开表达文章的主旨:只要心存爱心,互相给予,互相关爱,多为他人着想,就能消除隔阂,创造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文章并无说教,而是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地表达了深刻的主题,着实难能可贵。
(2)设置悬念,环环相扣。文章开篇写农村人与城里人的差别,为后文作铺垫。设置停电情节,使读者心情紧张;小女孩出现,我俩过分谨慎;“审问”小女孩,使人心生寒意;终于峰回路转,小女孩点燃蜡烛,人们悬浮的心才放了下来。整篇文章环环相扣,情节紧张,引人入胜。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部编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