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375  2020-02-17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5]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唱和(hè)      瓦当(dàng)
墁地(màn) 接榫(sǔn)
B.戗兽(qiàng) 穹宇(qióng)
柁墩(tuó) 斗拱(gǒng)
C.额枋(fāng) 房檩(lǐn)
切削(xuē) 水榭(xiè)
D.椽子(chuán) 琉璃(liú)
轮廓(kuò) 轴线(zhòu)
解析A项,“当”应读“dāng”;C项,“削”应读“xiāo”;D项,“轴”应读“zhóu”。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②针对古建筑上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痼疾。
③尽管尚品令投资者和消费者兴奋不已,但其实它的理念和欧美、日本的时尚购物网站大同小异,比如近年在欧美兴起的Gilt Group和Vente-Privee等网站,消费者可以在上面购买各种时尚商品。
④中国女排在第一局中大比分输球,随后就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最终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⑤某些媒体从业人员不去挖掘有社会意义的新闻,反倒抓住明星的一点隐私就笔走龙蛇,真是可悲可叹。
⑥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无论是色彩、音符,还是线条、舞步,都能跨越时空的障碍,直指人心,使各民族文化元素水乳交融。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解析①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用错对象。②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③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使用正确。④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使用正确。⑤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不合语境。⑥水乳交融: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融洽,结合紧密。使用正确。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圆明园的装饰物都是精雕细琢的瑰宝,而类似十二生肖兽首的铜像在欧洲比比皆是,所以联军不仅没珍藏,反而当作普通装饰散失。
B.“致儿童时代”丛书首发式暨作家见面会将在8月份的书展上和读者见面,届时六位明星作家将亲临现场朗读经典作品,并和读者们互动。
C.有人认为,为战场环境和实力所限,赵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长平战胜秦军,因此廉颇即便不被赵括替代,继续带兵,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D.有关部门对严重违法失信的公路、水路客运经营单位和驾驶员,要建立失信记录,多次出现严重违法违规要记入行业“黑名单”。
解析A项,结构混乱,删去“散失”。B项,搭配不当,将“和读者见面”改为“举行”。D项,成分残缺,在“违法违规”后加“行为的”。
答案C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世界具有最美妙的秩序,人的一切努力就是悉心体会这样的秩序,去除心灵的黏滞,去契合它。园林创造“虽叨人力”,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是人工的,但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         ,这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
A.不但要“人饰”,而且要“天饰”
B.“天饰”为主,“人饰”为辅
C.不是“人饰”,而是“天饰”
D.“天饰”与“人饰”的深度融合
解析从论述的话题来看,语段论述的是中国园林创造“全由天工”。从语句“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可知,“天工”的特点就是如自然一般,无人工刻画痕迹。C项,“不是……而是……”表示“天饰”与“人饰”的取舍关系,强调了“天饰”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这个结论完全符合本文段的中心话题,并与首句“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的观点保持一致,上下文语意连贯。A项的“不但……而且……”强调“人饰”与“天饰”的递进关系,B项强调“天饰”与“人饰”的主次关系,D项强调“天饰”与“人饰”的互补关系。所以选C项。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C
5.榫,常用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请根据下面的图示,给“榫”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解析示意图中列举了不同种类的“榫”,提取其使用的不同位置的关键词,结合题干中“常用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下定义即可。
参考答案榫是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在梁与柱之间,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突出的部分。
6.观察下面丰子恺漫画《建筑的起源》,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两点启示。

解析对漫画内容即画面所能表现出的所有信息,正确叙述即可;启示可抓住“起源”两字据果索因,从多个角度来写,答案不唯一,只要根据画面延伸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内容:孩子正在专心地搭积木,垒出了一个门,旁边是散落的积木。
启示:(1)解放孩子的双手,还给孩子个性空间;(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从小做起。(意思对即可)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之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7.下列对文中“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法”指在一个民族里,由匠师所遵守,被人民所承认,世世代代人都喜爱,都沿用而成惯例的一定建筑法式、审美方式。
B.“文法”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手法、方式,包括建成什么体形,表达什么情感等因素。
C.“文法”是从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中形成的普遍规则,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D.比起文章语法极大的灵活性来,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下,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
解析“文章的文法”并不等同于“文章语法”;又据选文第二段前两句可知,建筑的“文法”与文章的文法都有一定的拘束性,但也都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答案D
8.根据文意,下列有关中国建筑的“文法”的推断、想象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运用中国建筑的“文法”的规则,可以为了不同需要而使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来建造不同类型的房屋,表达不同的情感。
B.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长期建筑实践的结晶,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被普遍承认,也将被后世所有匠师所遵守。
C.由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组织而成的建筑形式,原先产生于木材结构,但很快地就越过了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结构的建筑上去。
D.中国建筑把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
解析“所有匠师”绝对化。
答案B
9.在行文过程中谈“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大文章”“小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了什么作用?
解析这是一篇谈中国建筑特征的文章,谈建筑以外的东西也是为了说明建筑。解题时,应沿着这个思路思考。
参考答案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样写是为了使读者更形象地了解关于建筑的知识。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满分:36分 实际得分:   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别。
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


展开余下试题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乡镇民居多为一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
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
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虽然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建筑以“神”为中心,但在这两类文化的价值观念中,“神”都是永恒的,“人”都是暂时的。正因如此,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石结构的长久性与木结构的短暂性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从审美来看,中国古典建筑以木为材,在质感上显得朴素、自然而优美;而以石为材的欧洲古典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阳刚十足。因此,以木为材的中国建筑比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更具有可人的生命情调;比较起来,冰冷的石材会使建筑与人的关系显得略微有些紧张。
(摘编自赵慧宁《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人与建筑的“分离”或“融合”的迥异特征,不同的建筑文化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的影响。
B.中国建筑在必须面对自然时,不是像西方那样把建筑看作征服自然的手段与方式,而是努力融渗在自然中,与自然对话。
C.对于欧洲人来说,建筑只是人之外的观赏品,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建筑等同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D.人神之间的冲突和调和作为一种永恒的文化主题,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宫殿类建筑和宗教类建筑的各自繁荣。
解析原文说“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以生活为主”,不代表“建筑等同于生活”;中国古典建筑除了具有满足生存需要的实用功能,还蕴含了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
答案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门见山,立足比较的思路,采用总分的结构,从两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
B.文章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不同特点时,都运用了相当丰富的具体建筑实例,增强了真实性和准确性。
C.用哲学思想和文化命题来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增添了文本的文化内涵。
D.“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是本文反复强调和重点论证的一个方面,哪怕是宫殿类建筑也体现出人本特色。
解析选文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第二个差别时,并没有列出具体的实例。
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的教堂、歌剧院等建筑具有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等特点,而外墙和窗户的面积则相对小得多,这是与自然截然分离的体现。
B.中国古民居“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乡镇民居呈现出一字、曲尺、三合院、四合院、自由式等不同格局,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的观念。
C.中国的宫殿是一种将帝王的权威神化了的建筑,宫殿建筑的发达,与中国人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
D.中西方建筑的木结构材料和石结构材料呈现出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这是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观念造成的。
解析强加因果。以“人”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理念不是造成“质朴和阳刚”这两种不同审美风格的原因。
答案D
二、语言文字运用(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港珠澳大桥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创造了        的奇迹:长度最长、施工难度最大、设计寿命最长、创新技术最多……在大桥应用的多项关键技术中,来自中科院的金属研究所提供了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堕防护法,再辅以原位腐蚀监测的桥基钢管复合桩系列防腐蚀法的解决方案,为保证大桥达到120年的超长寿命发挥了        的作用。因为,钢管桩作为深埋在水面下数十米的桥梁根基,在120年的全寿命周期中无法更换且维护困难,必须确保可靠性,做到        。顾名思义,“牺牲阳极法”就是以比被保护金属更容易失去电子的活泼金属为阳极,以被保护金属为阴极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理想情况下,在活泼金属被完全腐蚀之前,被保护的阴极构件不会发生腐蚀。在海水、土壤等环境中,比钢铁材料更容易失去电子的金属有很多,铝、锌、镁等都可以作为牺牲阳极。综合考虑防护效果及材料成本,港珠澳大桥最终选用铝作为牺牲阳极。然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工程人员又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港珠澳大桥的大部分钢管桩被深深埋入泥下区,如果在泥下区的钢柱外壁    牺牲铝阳极,施工难度和更换难度都将极大增加。金属所的科研人员独辟蹊径,(      ),以此解决泥下区中更换牺牲阳极难度过大的问题。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擢发难数  不可思议  十拿九稳  部署
B.数不胜数 举足轻重 万无一失 布置
C.数不胜数 不可思议 万无一失 部署
D.擢发难数 举足轻重 十拿九稳 布置
解析擢发难数:拔下全部头发来数都数不清,形容罪行太多,无法计算,显然不合语境。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用“数不胜数”。举足轻重: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对全局有重大影响。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言语思维不能达到的神秘境界。形容对事物、情况或言行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文中是“发挥作用”,用“举足轻重”。万无一失:没有万分之一的差错,形容有绝对把握,绝对不出差错。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万无一失”重在不出差错,“十拿九稳”重在有把握,并且程度不及“万无一失”,文中是“确保可靠性”,用“万无一失”。部署:指安排、布置人力、任务等,一般指大规模地、全面地、有原则地安排配置。布置:指在一些活动中做出安排,多指具体的安排、配置等。选“布置”。
答案B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的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B.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了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C.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的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D.中科院的金属研究所提供了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解析题中“为保证大桥达到120年的超长寿命发挥了……作用”的主语应是“解决方案”。A项,“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句式杂糅,错误;D项,“金属研究所”做主语,错误;B项,兼有A、D两项的问题,错误。故选C项。
答案C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被大胆采用,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


展开余下试题B.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被大胆采用
C.大胆采用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
D.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大胆采用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
解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的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等角度思考。语段中“金属所的科研人员”充当整句话的主语,与“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被大胆采用”中的主语冲突,故A、B两项错误;“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不能对应“以此解决泥下区中更换牺牲阳极难度过大的问题”中的“以此”,所以C项错误。故选D项。
答案D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中国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①                   。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像一幅中国画长卷,②                 ,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座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通过一道道门,进入一层层院,一院院景物不同、③                。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解析从整个文段的内容看,第①处,应写出中国庭院建筑与欧洲建筑有不同,以引出下文的具体介绍。第②处要结合“中国画长卷”的观看特点——一段段地看——拟写;第③处要注意横线前的顿号,句式要与前面相同,内容也要与之相似。
参考答案①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②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 ③一步步感受有别
8.下面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请把这个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素质教育冰山模型
解析本题给出了“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冰山模型图”包含的要素有:技能、知识、行为范式(习惯)、思考模式(思维)和信念系统(心态),信念系统(心态)包括信念、价值和规条;其中技能、知识、行为范式(习惯)是显性素质,像露出海平面的冰山一角,而思考模式(思维)和信念系统(心态)是潜性素质,是冰山主体。根据以上分析运用语言进行表述即可。
参考答案在“素质教育冰山模型”中,包括技能、知识和行为范式(习惯)在内的“显性素质”,只是显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包括思考模式(思维)和信念系统(心态)(包含信念、价值、规条)在内的“潜性素质”才是冰山主体。
9.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语言流畅。(6分)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西侧的“东方之门”项目总投资45亿元,建筑总高度301.8米,是法国凯旋门的6倍,其门洞高246米,跨度68米。地上88层,地下5层,拥有“世界第一门”“中国第一大高楼”等“八最”。为了保障安全,大楼总用钢量超过12.5万吨,用这些钢材理论上可建造8艘“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但这一建筑却被网友调侃为“低腰裤”。项目相关人员回应:这一设计,寓意着经由此“门”,“古苏州”迈入“洋苏州”,相信整个建筑以后定会广受好评。
解析“任选一个角度”的要求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空间,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标准化的建筑会让城市失去个性,而拒绝平庸、挑战传统,用奇特造型冲击公众视觉的建筑设计,必然会引起争议。争议本身就证明了存在。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