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62  2020-02-17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62]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课后分层训练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B.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超过
C.度,然后知长短 度:计量长短
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恒:守道不变
解析:选B B项,超:跃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B.①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②挟太山以超北海
C.①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②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D.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②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解析:选A A项,副词,相当于“本来”;B项,介词,表方式,相当于“拿”“用”/连词,同“而”;C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D项,连词,相当于“却”/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词组。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识有诸          诸: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爱:舍不得
B.诚有百姓者         诚:的确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恶:怎么
C.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形:表现今也制民之产 制:规定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谨:重视殆有甚焉 殆:恐怕
解析:选A A项,“诸”为兼词,相当于“之乎”。
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何以异
C.树之以桑 D.臣未之闻也
解析:选C 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桑树之”。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5.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牛何之 ②反而求之 ③舆薪之不见 ④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⑤然后驱而之善 ⑥莫之能御也
A.①⑤/②⑥/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⑥/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⑥/④⑤
解析:选A ①⑤动词,到,往。②⑥代词,它(他)。③宾语前置标志词。④助词,的。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解析:选A 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
7.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
(2)权,______________;度,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2)然后知轻重 然后知长短 (3)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4)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8.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为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浏览完整试题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9.请根据文意续写两个句子,保持与前文结构上的一致。
孟子,你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历寒暑,驱车马,宣仁政,置安危荣辱于度外。贫贱不能动摇你坚定的意志,纵使两袖清风,你仍然胸怀一腔浩气;富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伟丈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富贵)不能腐蚀你纯净的灵魂,纵使黄金万两,你仍然不改一世清白;(威武)不能压低你高昂的头颅,纵使泰山压顶,你仍然坚守一脉正义。
二、类文阅读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吾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也,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寒疾,不可以风  风:吹风,受风
B.乡党莫如齿 齿:痛恨
C.今天下地丑德齐 丑:相等
D.吾何慊乎哉 慊:不足,少
解析:选B B项,齿:年龄。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B.①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未见所以敬王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彼以其富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解析:选D A项,①兼词,②代词;B项,①表顺承,②表修饰;C项,①所用,②表原因;D项,均为介词,凭,凭借。
12.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孟子的治国主张的一项是(  )
①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②辅世长民莫如德
③欲有谋焉,则就之
④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⑤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⑥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解析:选B ①是景子的言论,⑤说的是当今的君王的普遍行为。
13.下面是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做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
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解析:选B B项,“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在文中没有言及。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辅世长民莫如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汤之于伊尹,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2)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
(3)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
参考译文:
孟子正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说:“我本该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是否肯)让我见见您吗?”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廷上去。”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氏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孟子说:“昨天有疾,今天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齐王派人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孟仲子应付来人说:“昨天有王的召令,他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廷去。今天病好了点,急匆匆赶赴朝廷去了,不知道现在到了没有?”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去拦截孟子,告诉他:“请您一定不要回家,赶快到朝廷去!”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氏家去歇宿。


展开余下试题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慈爱为主,君臣关系以恭敬为主。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孟子说:“咳!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景子说:“不,不是说的这个。礼的规定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而要恭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您本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召令却不去了,这恐怕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不过,它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它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欠缺什么呢?’难道这话没有道理而曾子随便说说的吗?这或许是另有一种道理。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年纪、道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种(爵位)而轻视另两种(年龄、道德)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首先也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称霸诸侯。现在天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谁也超不过谁,(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君主)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汤王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随意召见。管仲尚且不能随意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人呢?”
三、仿真高考提能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孰能御之?’”
(选自《孟子见梁襄王》)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解析:选C 这段话是梁惠王陈述以前的晋国和当下的晋国,根据语意及句末语气词“焉”“也”,以及句中语气词“于”,可以对比各个选项,确定答案为C项。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尼,一般指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B.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帝王对自己的谦称。
C.地方,古代地理观念,谓地呈方形。这里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土地方圆。
D.孝悌,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尊重兄长。谈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
解析:选B “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17.下面对两篇文章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均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充分体现了孟子的论辩艺术和语言特色。
B.两篇文章均以谈话为主体,通过孟子与魏国两位国君的谈话,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民心所向,就能天下无敌。
C.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首先批评了梁惠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从《孟子见梁襄王》一文可以看出,孟子一开始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说他不像个国君的样子,但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讲仁政爱民的思想。
解析:选C C项,“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不是孟子的意思。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您的)马厩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
(2)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您的)马厩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大概会没有后代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展开余下试题梁惠王说:“我们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三国分晋之后的魏国)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的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选自《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拜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的。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