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300  2020-03-0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0]
2020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综合测评
单元综合测评(八)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中国传统司法智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产物,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起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其人道性、正义性更是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儒家、法家是两个影响深远的学派,其司法智慧也对司法实践影响颇巨,而且在今日仍有重要借鉴价值,可为现代司法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和制度资源。
“德主司法”是指以道德精神主导司法,它体现了儒家学派的司法智慧。儒家道德有着丰富的内容,但大略言之,以“仁道”为核心和主流。“仁道”,即仁爱之道,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念也有相通之处。应该指出,儒家的仁道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此种影响亦及于传统司法制度,如“录囚”“直诉”“赦宥”“存留养亲”“死刑覆奏”“死刑监候”等,无不体现了一定的仁道精神。虽然封建司法制度在整体上仍然偏于严酷,但上述制度的创设却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严酷性,而显示了某种人道温情。
“德主司法”既然是让道德主宰司法,当然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或者说必须具备人道情怀。儒家经典提倡的“好生之德”就是例证,它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绝对不可嗜血成性,无视人的生命尊严,靠“刑杀”树威。在儒家看来,一切反仁道的司法活动都应受到道义的谴责。另外,司法人员还应当具备“敬”“慎”之类的道德素质,严肃认真、小心谨慎地对待司法活动,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责任司法”意味着司法人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出了错案必须承担责任。在法家思想中,“责任司法”的理论源于责任行政的理论,因为当时的司法权与行政权不分家。责任行政的理论要求行政执法主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此,秦朝制定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对行政执法进行严密的监察,对执法主体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根据当时的体制,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部分,因此,对行政权的监察也包括了对司法权的监察,监察主体如果发现司法人员存在徇私枉法、司法不公问题,自然会对其加以惩戒。可以说,监察制度是当时司法责任制得以确立的前提。秦朝的司法责任制具有开创性,其法典《秦律》中规定的“不直”“纵囚”“失刑”等罪名就是例证。
“责任司法”也是一种“治吏”司法,法家提倡“明主治吏不治民”,要求将整治官员作风纳入法治化轨道。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吏”是当时的底层官员,数量庞大,又与民众有着广泛的接触,其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官府在民众中的形象,也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利益诉求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法家才将治国的重点和政治的起点放在“治吏”上。
(摘编自崔永东《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司法智慧》,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中国传统司法智慧的人道性、正义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产物,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B.儒家思想以“仁道”为核心,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人道主义理念完全契合。
C.“录囚”“直诉”等法律制度的存在,说明我国封建司法制度是人性化的,充满温情的。
D.法家倡导“治吏”的原因是官员们的行为作风直接关乎民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浏览完整试题A [B项,“这与现代人道主义理念完全契合”错误,原文为“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念也有相通之处”。C项,“说明我国封建司法制度是人性化的,充满温情的”错误,原文为“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严酷性,而显示了某种人道温情”。D项,“官员们”错误,应是“底层官员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本文主要从儒家、法家入手,论述了它们所蕴含的司法智慧对后世司法实践产生的深远影响。
B.第二、三两段从儒家思想对传统司法制度的影响、司法人员的道德要求、司法人员的执法态度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C.文章引用了儒、法两家的相关思想和古代司法制度中的许多罪名名词,使得论述有理有据。
D.第四段以秦朝的监察制度为例,论证了法家的“责任司法”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起到促进作用。
B [“三个层面”错误,文中“执法态度”也属“道德要求”层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如果不借鉴儒家和法家传统的司法智慧,中国的现代司法改革就可能走许多弯路。
B.司法人员只要具备“敬”“慎”的素质,就能使每个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C.如果不是受到法家的责任行政理论的影响,那么秦朝就不会制定完善的监察制度。
D.“德主司法”与“责任司法”分属中国司法制度中的两个不同方面,无所谓优劣。
B [“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熙宁转对疏
曾 巩
准御史台告报臣僚朝辞日具转对,臣愚浅薄,恐言不足采。然臣窃观唐太宗即位之初,延群臣与论天下之事,所以成贞观之治。周世宗初即位,亦延群臣,使陈当世之务,故显德之政,亦独能变五代之因循。
今陛下始承天序,亦诏群臣,使以次对。然且将岁余,未闻取一人,得一言。岂当世固乏人,不足以当陛下之意欤?抑所以延问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实欤?伏惟陛下超然独观于世俗之表,详思臣言而择其中,则二君之明,岂足道于后世,而士之怀抱忠义者,岂复感知言之少乎?
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近则不能不以盗贼为虑,远则不能不以夷狄为忧。海内智谋之士,常恐天下之势不得以久安也。
《易》曰:正其本,万事理。故臣以谓正其本者,在得之于心。得之于心者,其术非他,学焉而已矣。古之圣人,舜禹成汤文武,未有不由学而成,而傅说、周公之辅其君,未尝不勉之以学。故孟子以谓学焉而后有为,则汤以王,齐桓公以霸,皆不劳而能也。盖学所以成人主之功德如此。诚能磨砻长养,至于有以自得,则天下之事在于理者,未有不能尽也。能尽天下之理,则天下之事物接于我者,无以累其内;天下之以言语接于我者,无以蔽其外。夫然则循理而已矣,邪情之所不能入也;从善而已矣,邪说之所不能乱也。如是而用之以持久,资之以不息,则积其小者必至于大,积其微者必至于显。古之人自可欲之善而充之,至于不可知之神;自十五之学而积之,至于从心之不逾矩,岂他道哉?由是而已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大全集》,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B.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C.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D.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C [对于本题来说,可根据句式进行判断。“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句式一致,中间应断开,排除A、D两项;“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句式一致,中间应断开,排除B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B.臣僚,古代指辅佐君主的文臣武将。
C.转对,宋代臣僚每隔数日,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谓之“转对”。
D.陛下,古代对皇帝的尊称,后来也用来称太子、亲王、皇太后、皇后。
D [太子、亲王、皇太后、皇后不称陛下,称“殿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引用唐太宗、后周世宗两位贤君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臣子直言进谏的必要性和君王虚心纳谏的必要性。
B.第二段中作者委婉批评了当朝统治者虽然要求臣子进谏,却不采纳的事实。
C.作者认为想要解决当今社会的诸多弊端,对君王而言,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奏效。
D.作者列举了舜、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傅说、周公等人的事例,充分说明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B [“委婉批评”错,从原文两个语意明确、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中可知作者是直接批评皇帝不虚心纳谏的行为,并恳请皇帝能“详思臣言而择其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抑所以延问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实欤?(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积其小者必至于大,积其微者必至于显。(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还是因为请教询问的事情,仅仅是延续历代的旧有惯例,而不必探求其实质呢?
(2)那么积聚起很小的东西就一定会发展到博大,积聚起细微的东西就必定会发展到显著。
【参考译文】
遵奉御史台通知,臣僚在离开朝廷到地方上任的当天,要轮流详尽陈奏朝政得失,臣愚昧浅薄,恐怕提出的意见不足以被采纳。可是臣私下观察发现,唐太宗在刚刚登上帝位之时,就召集群臣谋划天下的事务,于是实现了贞观年间的大治。后周世宗刚刚登上帝位,也召集群臣,让他们陈奏当代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因此也只有显德年间的国政,能够改变五代时期因循守旧的局面。


展开余下试题如今陛下刚继承了皇位,也下诏命令群臣,让他们轮流提出看法。可是快要过去一年多了,也没听说择取了哪个人,获得了什么好建议。这难道真是当今本来就缺乏人才,不足以符合陛下的希望吗?还是因为请教询问的事情,仅仅是延续历代的旧有惯例,而不必探求其实质呢?臣跪拜敬请陛下高高站在世俗表面现象的上面独自观察,认真思考臣的建议而择取那合适的东西,如此一来,唐太宗和后周世宗这两位君主的英明,又哪里足以在后世被人提起,而士子中心怀忠诚节义的人,又怎会还感叹提出有价值的意见的人太少呢?
察看现今天下的情况,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败坏,朝廷纲纪一天比一天废弛,各个机构,众多政务,全都是徒有形式而已。朝廷和地方官员的任用,缺乏合适的人选;公家与私人的开销,在财物上也显得不富裕。往近了想,不能不把盗贼之事看作值得忧虑的事情,往远了想,又不能不把周边的其他民族当成需要担心的对象。海内怀有智谋的人士,常常担心天下的局势不能够长治久安啊!
《易经》上说:端正根本,各种事情都可以得到解决。因此臣认为端正根本,在于内心确有所得。内心确有所得,具体的办法不是别的,只是学习而已。古代的圣人,如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与周武王,无不通过学习而成功,而傅说、周公这些大臣辅佐他们的君王,也未尝不是用学习来勉励自己的君王。所以孟子认为学习之后才会大有作为。像商汤凭借学习而称王天下,齐桓公凭借学习而称霸诸侯,都不费力气却能实现目标。因此,不断学习可以帮助君主成就这样的丰功伟业。如果确能反复磨砺,长久积累,一直到真有办法让自己内心有所得,那天下众事的道理,就没有弄不清楚的了。能够把天下的道理弄清楚了,天下事物一到我这里,根本不能拖累住我;天下的言语来到我这里,根本不能蒙蔽住我。只要按道理办事,不正当的嗜欲或情感根本不能侵入;依从正确的意见,荒谬有害的言论根本不能混淆是非。如此而长久运用,不停地学习,那么积聚起很小的东西就一定会发展到博大,积聚起细微的东西就必定会发展到显著。古人用符合自己愿望的美好事物来充实自己,一直发展到妙不可测的神悟;通过十五岁进入高等学府学知识来不断积累,一直发展到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难道还有别的途径吗?只是通过学习罢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9分)
雪涛阁集序
[明]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 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诎①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才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倡亿和,优人驺从,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音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何也?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②。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选自《袁中郎全集》,有删改)
【注】 ①诎:屈服。②《雪涛阁集》: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
B.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
C.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
D.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
C [正确断句为:“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给本部分断句,应先理解大意,注意实词、虚词。如开头的“此”,指代的是进之的诗文,则知“矫枉之作”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而”一般用于句首,则可排除A项。]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逸士,即隐逸者,指节行高逸之士;也指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的人。
B.大家,古时指卿大夫之家,豪富之家,而在本文中指专家。
C.石公,为袁宏道的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叫“别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
D.叙,同“序”,早期写作“叙”,后多写作“序”,指书籍中评议等级次第的内容。
D [“叙”,就是序言,为评论、介绍作品内容的文字。]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由于时代的发展,文章必定会发生由古代到当代的变化,只有应时而变才是正确的写文章的方法。
B.作者认为近代文人提倡复古,这是对的,但把抄袭当复古,拾取前人牙慧,屈服于旧的体式,这种做法足以使人感到羞耻。
C.作者认为江进之的散文高超脱俗、清爽明朗,只是有一两句语言过于通俗,进之这样做未免矫枉过正。
D.作者批驳了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文章结构严谨而又不拘俗套,独抒性灵,阐明了作者独特的文学观点。
C [“江进之的散文高超脱俗、清爽明朗”不是作者的观点,根据文中第三段“或曰”可知,是“有的人”这样说的,而不是作者说的。且“进之这样做未免矫枉过正”错,原文说的是这是进之纠正不良习气的作品。]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倡亿和,优人驺从,共谈雅道。(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何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注意关键词“牵”“习”“易”“和”的翻译。(2)注意关键词“穷”“遁情”“然”“平”“俚”“俳”的翻译。
[答案] (1)聪明人受这种习气的牵制,愚笨的人喜欢这种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亿人响应,连优伶和侍从这样的俗人,也一起谈论风雅的志趣。
(2)他的诗极力创新和变化,所写事物都能完全地表达出它们的情状,但是其中有时有一两句话接近于平易、俚俗和滑稽,是什么原因呢?
【参考译文】
文章不能不发生由古代到当代的变化,是时代发展使它这样的。它的美好或丑恶的品质的形成,不是由于追随人的眼光,而是由于追随时势的变化。只有认清时势的人,才能像防止河堤倒塌那样防止文章衰败,从而懂得文章变化的规律。古代有古代的时势,当代有当代的时势,模仿古人说话的样子来冒充古人,这就像是在严寒的冬天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


展开余下试题近代的文人,开始提倡用复古的理论来超过前人。复古是对的,但是他们已经到了把抄袭当成复古的地步,模拟前人字句,追求与古人勉强相合,放弃眼前景物不写,而去拾取前人陈腐浮夸的文辞,有才能的人屈服于旧的体式,不敢施展自己的才能;没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拾取一两句不切实际的话语,拼凑成诗。聪明人受这种习气的牵制,愚笨的人喜欢这种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亿人响应,连优伶和侍从这样的俗人,也一起谈论风雅的志趣。唉!诗歌创作到了这种地步,就使人感到羞耻啊!那么从诗歌创作到散文创作所产生的弊病,大概可以看出来了。
我和进之自从在吴县交往以来,每次相聚一定用诗文互相勉励,致力于纠正现在模仿抄袭的风气。进之才能突出见识高远,信笔所写信口所说,都形成一定的规则,他所说的都是现在人不能说的和不敢说的。有人说:进之的散文高超脱俗清爽明朗,语言恳切音韵悠长,在这方面他无疑属于当代有才能的人。他的诗极力创新和变化,所写事物都能完全地表达出它们的情状,但是其中有时有一两句话接近于平易、俚俗和滑稽,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是进之纠正不良习气的作品,他认为不这样不足以纠正浮浅的弊病,开阔当时人的眼界。不过在古代也有这样的诗句,有因为平易而流传的,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俚俗而流传的,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滑稽而流传的,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就是这样的。古代和现在的文人被诗歌创作困扰,所以超凡脱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现,是为了摆脱诗歌创作中的约束,解除其中的束缚。要不是这样,古代有才能的人有什么不能写的?为什么要选择一两句浅显的话语,不能自行割舍,以至于招来世人的讥笑呢?拿这种观点来看进之的诗,他无疑是诗的大家了。此集中诗歌若干卷,散文若干卷。此集编成,进之自己起名为《雪涛阁集》。石公袁子为此集作序。
二、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
6月初,我们前往河北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做鸟类繁殖季节调查。机缘巧合,在这里竟与久仰的震旦鸦雀不期而遇。调查进行到最后半天时,我们突然在芦苇丛中发现了一个精致的杯状巢,里面有5枚尚有余温的卵。从形状上来看,这个巢很像大苇莺的巢,但根据经验判断这不是。(  ),但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巢的巢材都是精选的苇茎,编织也更精细,巢色黄褐,一尘不染,卵的颜色和斑点也与大苇莺的不同。一会儿,一只小鸟从芦苇丛中悄悄钻出飞进巢中。对照鸟类图鉴,我们兴奋地发现这竟是一只震旦鸦雀!无奈工作已接近尾声,下午我们就将结束这次调查返京。
6月底,我们再赴衡水湖。一连几日,淫雨霏霏,我们冒雨泡在齐腰深的苇塘里,寻找上次发现的震旦鸦雀巢。好不容易找到了,却发现早已雀去巢空。“也许选了新巢址呢!”朋友的话让我们重拾信心,继续寻找。拨开层层苇叶,果然发现苇秆上正有一个震旦鸦雀的嫩黄色的小巢,里面还有一枚呈奶茶色略带斑点的卵,拇指盖大小!不一会儿,一只震旦鸦雀就飞回来了。孵化期的震旦鸦雀不太怕人,它泰然稳“坐”巢中孵卵,与我们仅隔五六米。这一次我们总算能仔细地观察它了。我们拍摄完震旦鸦雀的孵化行为后,附近几个苇塘里又陆续发掘了数个巢。其中一个巢中有5枚卵,其中1枚颜色和大小与其他的略有不同,我们猜测这可能是杜鹃鱼目混珠的把戏。
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鸟巢的主人也把鸟巢固定在几根芦苇上
B.虽然固定在几根芦苇上的它也是杯状巢
C.虽然杯状巢也是固定在几根芦苇上的
D.虽然它也是固定在几根芦苇上的杯状巢
D [括号所在的句子以及前一个句子是在说这个巢与大苇莺的巢的不同之处。根据括号前的“从形状上来看,这个巢很像大苇莺的巢”可知,括号内应强调这个巢的形状,据此排除A、C项。比较B、D两项可知,D项的表述更通顺流畅,且更能突出鸟巢的特点,据此可排除B项。]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拍摄完震旦鸦雀的孵化行为后,在附近几个苇塘里又陆续发掘了数个巢。
B.我们拍摄完震旦鸦雀的孵化行为后,附近几个苇塘里又陆续开发了数个巢。
C.我们拍摄完震旦鸦雀的孵化行为后,在附近几个苇塘里又陆续发现了数个巢。
D.我们拍摄完震旦鸦雀的孵化行为后,附近几个苇塘里又陆续发现了数个巢。
C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应在“附近”前加“在”;二是搭配不当,可将“发掘”改为“发现”。A项没有解决后一个语病;B项没有解决前一个语病,且“开发”与“巢”同样搭配不当;D项没有解决前一个语病。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1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B.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C.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D.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C [C项跟文中“坐”的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表示强调。A项,为专有名词加引号。B项,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D项,特定称谓。]
15.下面是某师范大学为去中学实习的学生写的推荐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中学办公室:
现有我校中文系王红同学,去你校参加岗位实习。该同学专业成绩显著,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有多篇大作在省级刊物发表。敬请务必接收,并尽心指导。
××大学实习办
×年×月×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贵校”更显尊敬;“显著”即明显、引人注目,一般不用于学习成绩;“大作”是敬辞,用来说自己学生的作品不合适;“务必”“尽心”都含有命令语气,太过生硬。
[答案] ①“你校”改为“贵校”;②“显著”改为“优异”;③“大作”改为“作品”;④“务必”去掉;⑤“尽心”改为“费心”。
16.下面是完全农业循环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用一段话来说明完全农业循环模式的构建和运作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20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