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655  2020-03-11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5]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加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调素琴(弹) 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 山不在高(在于) 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孔子云(说) 谈笑有鸿儒(大) 惟吾德馨(香气)
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 阅金经(佛经)
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 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陋室铭》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爱莲说》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5.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D.《爱莲说》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6. 《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 , 字________ , 是________朝人。 《爱莲说》选自________ , 作者________ , 字(茂叔)是________时著名的(哲学家)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本文文体是(说)。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表达陋室不陋,只因室主人品德高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运用对仗,写出陋室来客不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无”字连用,并运用对偶、借代等手法,节奏鲜明地写出了恬然自适的生活状态,也委婉地道出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心理。
(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 读《爱莲说》,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②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________, ________。
③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 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短文两篇》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②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③陶后鲜有闻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紧扣“德馨”这个中心词,从室外景、往来人和室中事三个角度突出了“陋室不陋”。
B.两文都提及了古代名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委婉地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志趣。
C.乙文从不同方面描绘了莲的美好形象,其实目的在于以莲自喻,突出自己的“君子”风范。
D.乙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目的在于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衬托莲的美好形象。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
【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
①惟吾德馨 惟: ________
②无案牍之劳形 劳: ________
③或陈于前 或: ________
④妻子不觌 妻子: 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3)【甲】文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各自的“室”,但表达的感情、情趣有何不同?
(5)阅读【甲】【乙】两文后,你在学习方面有怎样的启示?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爱莲说》)
(二)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濯清涟而不妖/水尤清冽
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语段(一)中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语段(一)称莲为“花之君子”,语段(二)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 , 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阴滞。⑤莳:栽种。⑥信:伸张。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就 其 地 为 轩 以 居 予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人以为陋 ________②于是人之及吾轩者 ________
③因名之曰“何陋” ________④记之以俟来者 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4)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5)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文字,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3. 阅读林清玄的《清净之莲》一文,回答问题。
①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②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在街旁,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展开余下试题 ③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④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⑤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池上昂然抽出,开出了一个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染着,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
⑥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⑦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
⑧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⑨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⑩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的!
⑾我们的心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恒常的。
⑿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有删选)
(1)作者以“清净之莲”为题有何好处?
(2)读了文章第⑤段后,你想到了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哪两句话?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做一株“清净之莲”呢?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
(3)请你说说对第⑥段划线句子的理解。并请联系自己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加以说明。
(4)“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真正的大师,总是怀着一颗悲悯的心,以大智大慧的胸怀来怜悯同情苦海中的世人、甚至一花一木。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对这种悲悯情怀的理解。
【材 料】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 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 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季羡林《幽静悲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A
【解答】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结合句子的意思,判断字词含义,用反选排除法判断答案。B错,“劳’是…..劳累”;C错,“馨”在句中是形容品德高尚;D错,“是”是判断动词。答案为A.
2.【答案】B
【解答】B项,“苔痕”是主语,“上”是谓语,两者之间应停顿,所以应划分为“苔痕/上阶绿”。
3.【答案】B
【解答】A、C、D三项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正确。B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因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4.【答案】C
【解答】“说” 侧重于议论。
5.【答案】A
【解答】此题考查对文言课文的理解把握能力。A“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愿望和决心”对课文理解不正确。明显拔高了作者的写作意图。BCD正确。故答案为: A
6.【答案】刘禹锡,梦得,唐《周元公集》,周敦颐,北探
7.【答案】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解答】
(1)由“陋室不陋,只因室主人品德高尚”可推知答案。重点字:馨。
(2)由“运用对仗,写出陋室来客不俗”可推知答案。重点字:儒。
(3)由“节奏鲜明地写出了恬然自适的生活状态,也委婉地道出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心理”可推知答案。重点字:牍。
(4)由“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可推知答案。重点字:深,
8.【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之爱,宜呼众矣
【解答】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生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答案】
(1)①身体②洗涤③少
(2)①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荷花)香气越远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玩弄呀。
(3)B
【解答】
(1)①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让我的身体劳累。形,身体。
②句意:在清水当中洗涤过却不妖媚。濯,洗涤。
③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2)①上,长到。入,映入。句意: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益,更加。净植,笔直得,洁净得。亵玩,走近了玩弄。句意:(荷花)香气越远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玩弄呀。
(3)B项,乙文提到了陶渊明,是为了具体说明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作者并不是很欣赏,没有自比的意思。
10.【答案】
(1)①只,②使……疲劳,③有的,④妻子、儿女
(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宾客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3)结尾运用孔子的话,起到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孔子一样,安贫乐道。
(4)①【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借此表达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②【乙】文主要表达了陆游酷爱读书和生活中不拘小节的情趣。
(5)示例: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要在乎眼前生活状况的好坏,不管再恶劣的环境,只有高洁的品质,持之以恒的决心,刻苦学习才能成就美好未来。
【解答】
(1)①句意为:只因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
②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神。劳:使……疲劳。
③句意为: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或:有的。
④句意为:妻子儿女不相见。妻子:老婆、孩子。
(2)①重点字词:斯,这;惟,只。句意: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重点字词:至,到;觌,相见。句意为:宾客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3)作答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何陋之有”,孔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居住在偏远简陋的地方,但有品德高尚的人,还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用这句话来结束文章,既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趣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又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展开余下试题(4)【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等句子借陋室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乙】文中“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等句子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5)这两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要被外界的环境所束缚,要有自己的目标和吃苦的精神,这样才会有所成就。言之有理即可。
11.【答案】
(1)B
(2)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3)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4)示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解答】
(1)A项,句意为: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远:远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句意为: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远:远远地,距离远。
B项,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清:清水。/句意为: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清:清水。
C项,句意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鲜:少。/句意为:花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而纷乱。鲜:鲜艳。
D项,句意为: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观:看,动词。/句意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观:名词,景象。
故选B。
(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独:唯独;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染:被沾染。句子翻译为: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3)第一次用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盛爱牡丹来衬托“予独爱莲,”,第二次用“花之隐逸者”“花之富贵者”来衬托“莲,花之君子者”第三次回应开头,用衬托突出“同予者何人”,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来表现出轻蔑世俗的态度和独立孤行,洁身自好的节操。故此: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莲花的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清新脱俗的品质。进行对“花子君子”“花中仙子”的赏析。
12.【答案】
(1)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2)简陋,到,命名,等候,等待
(3)然而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个月,感到生活安宁而快乐。
(4)①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②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③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④赞扬少数民族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
(5)①居住环境优美:刘禹锡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处竹木花草相伴;②生活情趣高雅:刘禹锡调素琴、 阅金经;王守仁添置琴编图史;③交往人物不俗:刘禹锡只与鸿儒交往;王守仁与游学读书人往来。
【解答】
(1) 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停顿。“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中,“就”“为”是动词,所以应在“为”之前停顿,“以”相当于“而”,解释为“来”,所以“以”之前也要停顿。
(2) 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把握能力。解答时应联系课内文言文。比如,“陋”可以联系《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及”可以联系《郑人买履》中的“及反”,“名”可以联系《醉翁亭记》中的“名之者谁”,“俟”可以联系《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 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完成时要抓住句中关键字词。比如,“而”“旬”“安”。
(4)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应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完成。根据第1段最后一 句,可以知道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根据第2段最后- -,可以知道作者期待 “君子”来夷地教化百姓。根据“然此无损于其质也”可以知道该文还赞美夷人的美好品行。作者在条件艰苦的夷地居住而忘记了居住在夷地,可知此文和《陋室铭》一样,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5) 此题同时考查对课内以及课外文言文内容的把握能力。 《陋室铭》是从居住环境、生活情趣、交往人物等角度体现陋室不陋的,《何陋轩记》与其类似。答案:[附参考译文]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 ,有什么简陋的呢?”我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个月,感到生活安宁而快乐。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阴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 (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言论。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性情,然而这对他们淳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如果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13.【答案】
(1)作者由清净之莲引起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同时清净之莲也比喻人的内心的纯净、柔软,以此为题,既点明了题旨,又引发读者的想象。
(2)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柔软’
(3)示例:烦恼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平稳自己的心态,要学会从负面影响中找寻努力前行的动力。要善于观察感悟切小事的意义与价值,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让自已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4)(不设统一答案,要点:尊重生命、众生平等)悲悯情怀绝不是“没出息” ,而是对生命尊重的一种表现,不管这生命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与人类都是一 样的,是平等的,人没有理由凌驾于 切生物之上。悲悯情怀就是怀着一 颗敬畏的心看待一切生物,对他们遭遇的一切都感同身受地来体验。
【解答】
(1) 注意文中作者发表感慨的句子,比如最后一句“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理解作者用“清净之莲”来比喻人的内心。要用评价语“突出中心”“点明题旨”等。
(2) 抓住段中“从泥沼的浅池上昂然抽出,开出了一个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染着”一句联想《爱莲说》中的内容即可作答。
(3) 理解作者此句所蕴含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增长智慧的道理,举自生活中-小事而让自己有所收获的例子即啊。
(4) 从对贫弱的同情对生命的关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短文两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