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97  2020-03-2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7]
资阳中学实验学校2019年下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题
资阳中学实验学校2019年下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题
(全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4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莽莽mǎng 柔嫩nèn 伶仃dīng伛偻lǔ提携 B.鲜妍yán 惊骇hài 拮jié据 自惭形秽huì
C.枉然wǎng 对称chèn 变更gēng自吹自擂léi D.恪kè守 劫掠lüè 戳chuō破 成吉思汗hà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红妆素裹 冠冕 横无际涯 波斓不惊 言不及意 B.发愤忘食 恍若 抽丝剥茧 矫揉造作 一事无成
C.不可名状 剪影 鸠占雀巢 山肴野蔌 眼花潦乱 D.富丽堂皇 汲取 里至易明 相得益彰 不知所错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
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B )(3分)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5.下列对文学常识和课文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身居海岛,游弋海外多年,在挚爱祖国及其传统文化思想情感驱使下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给巴特勒的信,雨果在信中赞誉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胜利劫掠。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法国人,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这篇小说揭露了资本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表达出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D.《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文体都属于“记”,“记”是散文体裁,主要是记载事物,描写景物,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经典咏流传》又把精心准备的第二季献给数以亿计的观众”这个句子的谓语是“献给”,宾语是“观众”。
B.从汉字字形结构上说,“众”“品”是会意字,“歌”“寄”“绎”是形声字,“心”“大”是记号字。
C.从语法机构上看,短语“重新谱曲”“超越时空”“美学风格”分别是偏正短语、述宾短语和联合短语。
D.“尝试不仅需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有变通能力。”这个句子是一个递进复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浏览完整试题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
A、而或长烟一空 空:空中 B、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
C、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尽 D、于时冰皮始解 解:融化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3分)
A、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耶 B、朝而往 面山而居
C、若脱笼之鹄 何陋之有 D、山峦为晴雪所洗 不足为外人道也
9.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A、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C、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显得昏暗,(这)由昏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显得昏暗,(这)由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
A、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三段都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如鹄之出笼,都侧面描写出景色的美好。
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方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
1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共12分 每题2分,其中3小题4分)
(1)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的黎明 ……
(2)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3)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喻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它与李白《行路难(其一)》里的“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5)古代诗词中又写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以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枯藤老师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用名词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二、综合实践(6分)
目前,你所在的城市正在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市政府在全国率先采用“以租代建”的模式建设智慧城市。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政府往往为设备采购投入大量资金。“智慧城市”由中兴通讯承建并提供资金平台,政府以采购服务的方式满足对智慧城市的需求。
材料二:市政府将根据“智慧融合、智慧兴业、智慧政务、智慧宜居”的总体目标,建设14个“智慧城市”重点项目,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卫生”“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交通”“平安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12.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两点主要信息。(2分)
信息一:市政府在全国率先采用“以租代建”的模式建设智慧城市。
信息二:“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13.为“智慧城市”建设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示例:打造智慧城市,建设幸福家园。(城市更智慧,人民更幸福)
14.“智慧城市”资料库需要采集社区内所有住户的基本资料,你作为入户采集资料的志愿者,来到张大妈家,你该怎么说,才能让张大妈配合你完成工作?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2分)
示例:张大妈,您好!我是“智慧社区”资料库采集资料的志愿者。现在要向您了解一下您家的一些基本情况,可以吗?
三、阅读理解( 42分 )
(一) 报 答 (14分)
他对妻子说:“钱只拿了一半给爸过年。” 好不容易才回趟老家,还把一半的钱又带回来干什么呢?妻子有点奇怪。 
他迟疑了一下,才告诉妻子,乡下老家祖屋背后巷子的一个念高二的男学生家里穷,那当娘的把过年买肉买油买米买对联的钱全省下来,也没法凑齐学费。于是,他把一半的钱塞给了学生。  
妻子说:“给了就给了吧。”  
没过多久,他接到学生写来的一封信。有一段话让他感动:“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是你推了我一把,否则,我的双脚就像灌注了铅水一样永远不能迈向美好的生活。我这一辈子都要记住你,报答你!”  
妻说:“还有人想着报答你,啧,真是一件高兴事。”  
几个月后,他想起这又是一个新学期开始。那学生又该为学费犯愁了吧。他托老家的人一打听,果然如此。他对妻子说:“不再帮一把,前面的忙不是白帮了?”妻子点点头,又犯愁地:“只是这手头……”他显然已经琢磨好了,说:“要不让女儿不再上全托了,反正幼儿园离家也才四站路,我每天骑单车接送吧。”
当天,他就把钱汇了出去。
不久,他又收到学生的信,当然是口口声声要报答他。
后来,这学生再次来信,说他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可家里人跑断了腿也没法子凑齐几千块钱的学费。他看了,双眉紧巴巴拧着。妻子看完信,说:“再帮人家一下吧。想当年,我们也参加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人家运气比我们好,要是我们也成功挤了过去,啧,也不会呆在这活不活死不死的厂子里了。”
他说:“可我们也凑不齐现钱。”
“到楼下老张家借吧”。


展开余下试题“这钱说借就能借到?”
“嗯,老张不是看中了我们那间小门面房吗?卖给老张算了。”
“我先前有个想法,要是厂子真的不行了,还可以把小门面房改成一家小饮食店。”  
“可眼前碰上了火烧眉毛的事。”
他犹豫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爬起床就去找老张。没多久,他拿着一沓钱回来了。
那学生又来了一封信,说全家人都非常感激他,全家人都要报答他。学生还发誓,大学毕业后一定要给他直观的回报。
什么是直观的回报?妻子问。
他一笑:“不是东西就是钱,十有八九是钱吧。”
这孩子!妻子虽然觉得那钱不能收,但学生这封来信让她感到很满足。
终于,那学生再上一个学期就要毕业了。  
那学生又来了信,说自己家里遭了雪灾,几头牛冻死了,弄得最后一个学期也没法再上了。他呆了。怎么办呢?妻子得了急性肾炎,一直在吃药。眼前,他正打算去给妻子买下一个疗程的药。而且,他手上也只有给妻子买药的这笔钱了。
他叹了一口气,出了门。回来时,手中提着一袋子药。
当妻子吃了新买回的药几天后,他在睡觉前问妻子:“吃这药没什么反应吧?”
“没有,跟上回的药一样。”
他咬了一下牙,又问:“这回的药你还是一次吃两颗?”
“嗯。跟上回的药相比,这回的药要一次吃四颗才符合医嘱。”
“我知道,你这回买的药单位含量比上回的小了一半。”
他一惊:“那你怎么不说我?”
我看到了那个学生的来信。我猜,你肯定是把钱省下一半给那学生了。你做得对,最后一把拼了老命也要帮!  
这晚,他的眼睛湿了。  
后来,那学生来信,说自己与母亲要来他家。他跟妻子说:这家人也太性急了,才毕业就要登门报答。妻子也挺感动,说:“管怎么样,给钱就不能收。才毕业几天,又会有几个钱呢?”
没几天,学生和母亲来了。  
母亲说:“我这儿子又不好开口,我这当娘的就陪着来了。”他一时还困惑着:还有什么不好讲的?“你大恩大德的,我们是要报答的。唉,只是毕业半年了还没有找到一只好一点的饭碗捧起。帮忙帮到底,这次只好再请你这位城里的大恩人在城里帮他找一只结实的饭碗。”他蒙了,脑海一片空白。
15.本文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请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情节。(4分)
开端:他回家偶然遇到穷学生,就解囊相助。
发展:学生的一次次的感谢中提出一次次新的要求。
高潮:他以为要来报答的学生提出了他根本无法办到的要求找好工作。
结局:他惊呆了。
16.阅读全文,概括回答:文中的他和妻子是怎样的人?就经济条件而言,他们的家境如何呢?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分)
他们夫妻善良、真诚、热心助人,甚至能够牺牲自己。他们的家境很一般,可以说是普通到了贫寒的地步。从文中不让女儿上全托、卖掉小房子、省掉药钱都能看出来。
17. 那学生始终没有正面出现,唯一的一次出场,也是半遮半掩。你能根据上下文分析他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吗? (2分)
  他是一个极容易适应的人。当帮助轻易来临后,他就习惯了索要以贫穷为名义,不再努力奋斗求得自救,连找工作也要找到一只好一点的饭碗捧起,提出那样无理的要求。
18.结尾写道他蒙了,脑海一片空白,假如,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亲人,你会怎么安慰他呢?(2分)
示例:事已至此,不必难过了。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来帮人,无愧于良心就够了。以后做事情多点考虑,不再好心办错事了。
19.2019暑期伊始,两则新闻已是沸沸扬扬。(3分)
A.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 资助资格被取消。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
B.河南:受捐学子需签协议回捐。今年,河南省慈善总会出台新规定,受助者在接受捐助时,需签订一份道德协议,受助方要承诺参加工作后,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在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前提下,自愿回捐不少于受助额的捐款。
河南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杨德恭说,很多学生受到资助后,并无任何感恩之心,对捐助方也无任何表示,这有时真的让捐助方很受伤。目前,道德协议仅处于建议签署阶段,将是协商式,而非强制式。
结合以上材料,联系此文,请谈谈你认为爱要怎样付出才能不违背它的初衷,不伤害付出与接受的双方呢?
示例:我们的社会需要众多的善良人付出自己的爱。但是这样的捐助应该要有一定的制度或者条款来进行规范化操作,尽量避免不欢而散的结果发生,在规范中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推他一把的力量,而不是因此变成以贫穷为借口来不断索取的人。(言之成理即可)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分)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 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 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 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 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 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 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 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A 又如,马克思、恩格 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 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 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 B 《史 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 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 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 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 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 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 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 D 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20.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2 分)


展开余下试题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21.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2 分)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激发阅读兴趣
2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方法1分,作用2分)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 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2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首先通过引用林语堂的话引出“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这一中心论点,接着阐述“经典”的特征,然后从品读经典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指出经典带给人多元的影响,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24.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 ABCD 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3 分,其中说理2分)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放在 A 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 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 点。
(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0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十日更定矣(止,停)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代罚酒用的酒杯)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很大的雪) D.余拏一小舟 ( 撑 )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他们)看到我十分高兴,说:“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2)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船夫小声唠唠叨叨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27.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C )(2分)
A.选文第一段的“崇祯五年十二月”与“湖中人鸟声俱绝”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冰封西湖、万籁俱寂的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张本。
B.选文第一段的“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写出雪中西湖的空阔感,“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雪中景物之小,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C.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亭中游人邀“余”一同饮酒的情景。其中“铺毡对坐”“见余大喜”“拉余同饮”“是金陵人”等表现出亭中游人热情好客。
D.选文以时间为叙述线索,使整篇文章脉络清晰;写景形象生动,与题旨相扣,又有独特韵味。
28、“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与后来的“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两三”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2分)
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皆不可为伍,其他人由于和自己志趣相去甚远,虽存在就如不存在。反映了作者孤高自赏、洁身自好、不随流俗的孤傲。
(四)品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30、31题。(4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弄”字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到舞姿的轻盈美妙。
30.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亮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越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写作:(60分)
3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按要求写作。
春天百鸟争鸣,夏天蛙声阵阵,秋天落叶簌簌……自然之声是天籁。天籁除了自然界的声音,还有那些深入心灵的声音,那些难忘的声音。
请综合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3不要套作,不抄袭;○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资阳中学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