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230 2020-03-21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0]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题型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广东省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分类汇编6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一)
(二)(9分)
太宗①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②,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③,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②踊贵(yǒng guì):指价格上涨。③嗟怨:嗟叹怨恨。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帝志在忧人 恢弘志士之气
B.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 手自笔录
C.饥馑尤甚 急湍甚箭
D.咸自归乡 咸来问讯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至 贞 观 三 年 关 中 丰 熟 咸 自 归 乡 竟 无 一 人 逃 散
11.文中唐太宗是如何“得人心”的?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今天,简要谈谈你对太宗崇尚节俭的看法。(3分)
(二)9.【答案】D(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志”,前者译为“心意”;后者译为“有志,立志”。B项中的“自”,前者译为“从,由”;后者译为“亲自”。C项中的“甚”,前者译为“严重”;后者译为“甚于”“比……还快”。D项中的两个“咸”,都译为“全,都”。
10.【答案】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示例: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看法: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更是先贤的谆谆教诲。如今,尽管物质丰富,衣食无忧,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前人的教诲,不能铺张浪费。(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通读全文。第一问:根据文章中“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可知,太宗靠这几项举措,得了民心。第二问: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和文章内容来回答,答案扣住传统美德,简要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唐太宗从即位开始,霜降和干旱(就在全国范围内)成为灾难,米谷一类(粮食)的价格上涨,(再加上)突厥进犯骚扰,州县(更加)骚动不安。唐太宗的心意是忧心百姓,锐敏精明地治理国政,尊敬推崇节俭,广泛地散布恩德。当时,在京城到河东、河南、陇右(一带),饥荒尤其严重,一匹(上好的)丝绸才能换一斗米。百姓虽然四处奔走争抢食物,但从来没有人嗟叹怨恨,没有不安分守己的。到了贞观三年,关中(一带)大丰收,(百姓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竟然没有一个人逃散。唐太宗得人心(竟)到了这种程度。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二)
(二)(9分)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②户外,俯首窃③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后大饥,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浏览完整试题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④矣,身微贱而其行卓,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注释】①归钺:人名。②依依:依恋的样子。③窃:偷偷地。④乘(shèng):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用“乘”称史书。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由是失爱/问今是何世
B.父大怒逐之/阴风怒号
C.而己有饥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予既列之家乘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钺 得 食 先 予 母 弟 而 己 有 饥 色 奉 母 终 身 怡 然
3.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二)9.【答案】D(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是”前者作代词,译为“此,这”,后者译为“是”表判断;B项中的“怒”,前者译为“生气,发怒”,后者作形容词,“形容气势强盛”;C项中的“色”前者作名词,译为“脸色”,后者作名词,译为“颜色,色彩”;D项“予”都是代词,译为“我”。
10.【答案】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①关心继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继母;③忍饿让食物给继母;④侍奉继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继母不好。(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可以看出归钺关心继母送食物的孝行分;根据“后大饥,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可以归纳出归钺在灾荒年接继母的孝行。根据“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可以看出归钺忍饿让食物给继母、侍奉继母始终很高兴的孝行。“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可以看出归钺从不说继母不好的孝行。
【参考译文】归钺,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了个儿子,归钺从此失去父爱。家中贫穷,继母就没完没了地说归钺的过错,父亲十分生气赶走了他。归钺屡次遇到到困难,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继母又用棍子打他,屡次近于被打死。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低着头偷偷地流泪,亲族没有不怜悯他的。
父亲死去,继母和她的儿子居住,归钺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后来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归钺前去流泪哭泣着去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就跟随归钺去了。归钺有了食物,会先给继母和弟弟,而自己呈现出饥饿的脸色。他侍奉继母一直到死都很高兴。归钺一直到已老将死,始终不说继母的事。
归氏家族的孝子,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们的身份低贱但是行为高尚,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于是想以此扩大他们的事迹。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三)
(二)(9分)
(晋悼公)五年,无终子嘉父① 使孟乐因魏庄子②纳虎豹之皮以和③ 诸戎。公曰:“戎、狄④ 无亲而好得,不若伐之。”魏绛曰:“劳师于戎而失诸华虽有功犹得兽而失人也,安用之?且夫戎、狄荐处,贵货而易土。予之货而获其土,其利一也;边鄙耕农不儆,其利二也;戎、狄事晋,四邻莫不震动,其利三也。君其图之!”公说,故使魏绛抚⑤诸戎,于是乎遂伯。
(左丘明《国语•晋语》)
【注释】①嘉父:无终子国国君。②魏庄子:即后文魏绛,姬姓,魏氏,名绛,谥号为庄,故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③和:和好。④戎、狄: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西边叫戎,北边叫狄。⑤抚:安抚。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若伐之 伐竹取道
B.劳师于戎 劳其筋骨
C.犹得兽而失人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故使魏绛抚诸戎 必能使行阵和睦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劳 师 于 戎 而 失 诸 华 虽 有 功 犹 得 兽 而 失 人 也
11.写出下列句子的正常语序。(3分)
劳师于戎,而失诸华。
(二)9.【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两个“伐”,前者译为“讨伐,攻打”,后者译为“砍伐”;B项中的两个“劳”,均译为“使……劳累”;C.【答案】项中的两个“得”,前者译为“得到,获得”,后者译为“感激”;D项中的两个“使”,前者译为“派”,后者译为“让”。
10.【答案】劳师于戎/而失诸华/虽有功/犹得兽而失人也(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于戎劳师,而失诸华。(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本句介宾短语后置,将介宾短语提前即可。
【参考译文】(晋悼公)五年,无终子国国君嘉父派孟乐通过魏绛(的关系)献虎豹皮以求与戎族各部落和好。晋悼公说:“戎人、狄人与我们没有亲缘恩义且贪得财货,不如讨伐它们。”魏绛说:“使军队劳累去攻打戎人,而失掉中原各国,即使成功,就像获得禽兽而失掉了人一样,有什么用处呢?而且戎人、狄人聚族而居的地方,重视财货而轻视土地。给予他们财货而获得他们的土地,这是第一个好处;边境一带耕作的农民不再警戒担忧,这是第二个好处;戎人、狄人奉事晋国,四方的邻国没有不恐惧震动的,这是第三个好处。请君王考虑考虑!”晋悼公(听了)很高兴,因此(便)派魏绛安抚戎族各部落,于是就称霸天下。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四)
(二)(9分)
陈陶传
陶,字嵩伯,鄱阳剑浦人。尝举进士辄下,颇负壮怀。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①”。大中中,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咽气②有得,出入无间。时严尚书宇③牧豫章,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而欲试之,遣小妓莲花往侍,陶笑不答。陶赋诗赠之云:“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宇见诗益嘉贞节。
展开余下试题
【注释】①三教布衣:意为三教都未入门。三教,指儒、道、佛三教。③咽气:道家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③严尚书宇:指严宇,官名是尚书。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颇负壮怀/负箧曳屣
B.出入无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遣小妓莲花往侍/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宇见诗益嘉贞节/虽有嘉肴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慕 其 清 操 尝 备 斋 供 俯 就 山 中 谈 终 日
11.从陈陶不慕名利且有自己坚守的事迹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3分)
(二)9.【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负”,前者是“辜负”的意思,后者是“背着”;B项中的“间”,前者是“缝隙”的意思,后者是“间或,偶然”的意思;C项中的“遣”,都是“派遣”的意思;D项中的“嘉”,前者是“夸奖”的意思,后者是“美味的”。故选C 项。
10.【答案】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3分)所有事情都不能强求,不要过于在乎外在的名利,要禁得住外界的诱惑,任何时候都要不忘初心,保持坚贞的节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尝举进士辄下,颇负壮怀。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等句可以看出陈陶不慕名利的启示,根据严宇派小莲的歌女去试探陈陶,陈陶作诗赠莲花的故事谈论坚守的启示。
【参考译文】陈陶,字嵩阳,鄱阳剑浦人。曾应试进士却总是落榜,很辜负自己的壮志和抱负。(他)胸襟广阔心志高远,于是隐居且不求在仕途上进取发达,恣意游览名山,自称为“三教布衣”。大中年间,陈陶为了避乱进入洪州西山,学习道家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在行气术上颇有收获,出入于至微处。当时严宇尚书任洪州刺史,敬仰陈陶清高的操守,曾经准备好斋饭和其他供应品,放下身份来到山中,与陈陶一起清谈整天。(严宇)想要考验陈陶,就派一个叫莲花的年轻歌女前去侍奉他,陈陶笑笑却不回话。陈陶作诗赠与莲花说:“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严宇见到陈陶这首诗更加赞许他坚贞的节操。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五)
(二)(9分)
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① 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段干纶② 曰:“弗救,则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段干纶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③ 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④ 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田侯:指齐威王。②段干纶:战国时齐国大臣。③拔:打败。④弊:使……疲惫。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田侯召大臣而谋曰 为人谋而不忠乎
B.军于邯郸之郊 蒙辞以军中多务
C.是赵不拔而魏全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
D.齐因承魏之弊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邯 郸 之 难 赵 求 救 于 齐 田 侯 召 大 臣 而 谋 曰 救 赵 孰与 勿 救
11.文中田侯的表现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3分)
(二)9.【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谋”,前者是“商量”的意思,后者是“谋划”的意思;B项中的“军”,前者是“驻军、驻扎”的意思,后者是“军队、部队”的意思;C项中的“全”,前后都是“保全”的意思;D项中的“因”,前者是“因此”的意思,后者“依靠、凭借”的意思。故选C。
10.【答案】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有大局意识,从谏如流,虚心。(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田侯在面对赵国的求救时,能够与群臣共同商量讨论是否出兵救赵,这体现了他的大局意识。在商量过程中,他能够听取意见,并且虚心地询问原因,采纳正确、有利于齐国发展的建议,这体现了他的从谏如流、虚心。
【参考译文】在邯郸危难的时候,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量说:“救援赵国还是不救援(赵国)呢?”段干纶说:“不救援(赵国),那么对我们是不利的。”齐威王说:“为什么呢?”(段干纶回答说)“如果魏国吞并了邯郸,这对我们齐国又有什么好处呢?”齐威王说:“好。”于是就出兵(救赵),(齐威王)说:“驻军在邯郸的郊外。”段干纶说:“我所说的(救赵)有利或不利,(并)不是指这样(直接出兵邯郸)。解救邯郸,如果驻军在它的城郊,这样赵国不会被魏国打败而魏国也保全了实力。所以不如向南进攻襄陵使魏军(南北都)疲惫,(若)邯郸被魏国打败,我军就趁魏军疲惫之际(进攻他们),这样赵军虽被(魏军)打败但魏军(也被我军趁机攻击而)削弱。”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兵向南进攻襄陵。齐军因此趁魏军疲惫之际(进攻),在桂陵大败魏国军队。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六)
(二)(9分)
今王公①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夫无德义,将何以哉?其说将必挟震威强②,今王公大人将焉取挟震威强哉?倾者民之死也!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自古及今,未尝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诸侯者也。今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将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后世,故③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此圣人④之厚行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王公:是指被封为王爵和公爵者。亦泛指达官贵人。②威强:强权。③故:同“胡”。④圣人: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说将必挟震威强 不亦说乎
B.倾者民之死也 俯身倾耳以请
C.而所憎屡至 箪瓢屡空
D.未尝能有以此王天下 或王命急宣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今 大 人 欲 王 天 下 正 诸 侯 将 欲 使 意 得 乎 天 下 名 成乎 后 世
11.墨子认为“尚贤”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分)
(二)9.【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说”,前者是“说”的意思,后者通“悦”,“愉快”的意思;B项中的“倾”,前者是“衰败”的意思,后者是“侧着”的意思;C.【答案】项中的“屡”,都是“经常”的意思;D项中的“王”,前者是“称王”的意思,后者是“皇帝,君主”的意思。
10.【答案】今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将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后世(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尚贤”是为政的根本;“尚贤”是圣人崇高的品行所在。(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选文中“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和“此圣人之厚行也”可知“尚贤”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既是为政的根本,也是圣人崇高的品行所在。
展开余下试题
【参考译文】现在的王公大人要统治天下、为诸侯之长,没有德行仁义,那依靠什么呢?他们说必用威力和强权,现在王公大人将会从使用威力强权中得到什么呢?它必然把人民引上衰败死亡之路!人民对生都十分爱惜,对死都十分憎恨。(他们)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而经常得到所厌恶的。从古到今,从来没有以这种方式在天下称王、称霸诸侯的人。现在王公大人想在天下称王,称霸诸侯,将要使自己得志于天下,成名于后世,为什么不看到尚贤这一为政的根本呢?这是圣人崇高的品行所在。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七)
(二)(9分)
(赵武灵)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①?故礼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②也。且服奇而志淫③,是邹、鲁④ 无奇行也;俗辟⑤ 而民易,是吴、越无俊民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进退之谓节,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非所以论贤者也。谚曰:‘以书为御⑥ 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有删改)
【注释】①循:按照、遵循。②多:赞许、赏识。③志淫:思想放荡。④邹、鲁:古国名,均在山东省境内,是礼教最发达的地方。⑤俗辟:风俗怪癖。⑥御:驾车。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循礼未足多也 食不饱,力不足
B.所以齐常民 见贤思齐焉
C.故循法之功 故余虽愚
D.子其勿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古 今 不 同 俗 何 古 之 法 帝 王 不 相 袭 何 礼 之 循
11.请联系实际,说说选文告诉你的道理。(3分)
(二)9.【答案】(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足”,前者是“值得”的意思,后者是“充足”的意思;B项中的“齐”,前者是“使……整齐”的意思,后者是“相同”的意思;C项中的“故”,都是“所以”的意思;D项中的“反”,前者是“反对”的意思,后者通“返”,“返回”的意思。
10.【答案】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示例:选文告诉我们不能只一味效法古代,还应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创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不能一味模仿别人的学习方式,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要在理解全文基础上抓住“效古”和“创新”两个点,还应注意联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赵武灵)王说:“古今的习俗不相同,为什么(要)效法古代?(历代)帝王互不继承,为什么(要共同)遵循古代的礼制?所以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用效法古代。那么反对古来旧俗(的人)不应受到非议,并且遵循旧制(的人)也就不值得赞许了。如果说服装特殊(的地方)就会思想放荡,那么(服饰正统的)邹、鲁两国就应该没有不正的行为了;如果说风俗怪癖(的地方)百姓会变坏,那么(风俗特殊的)吴、越地区就没有杰出的人才了。所以圣人认为适合穿着的就是好服装,便于办事的就是好规章,(让人)知道前进后退的就是好法度,衣服样式的作用,是使百姓们(服饰)整齐,而不是用来评论贤能的人的。谚语说:‘照书上记载来驾车的人,对于马的习性(就)不能穷尽。用古老的办法来制定现代(规范)的人,对于变化(就)不能通晓世事的。’所以遵循旧制的做法,不会建立盖世的功勋;尊崇古代的理论,不能治理当代。希望你不要再说反对(穿胡服)的话了。”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八)
(二)(9分)
五国①约以伐齐。昭阳谓楚王曰:“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楚王曰:“然则奈何?”对曰:“韩氏辅国②也,好利而恶难,好利,可营也;恶难,可惧也。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彼惧我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约绝之后,虽勿与地可。”楚王曰:“善。”乃命大公事之韩,公仲果惧兵而营利。韩之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
【注释】①五国:分别指赵、魏、韩、燕、楚五国。②韩氏辅国:韩国大臣韩珉。后文“公仲”同此。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好利而恶难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B.其心必惧 惧有伏焉
C.韩之反赵、魏之后 窥谷忘反
D.而楚果弗与地 未果,寻病终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我 厚 赂 之 以 利 其 心 必 营 我 悉 兵 以 临 之 其 心 必 惧
11.结合上文说说昭阳为使五国之约落空所做的计划是什么?(3分)
(二)9.【答案】A(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恶”,前后都是“厌恶”的意思;B项中的“惧”,前者是“害怕”的意思,后者是“担心,忧虑”的意思;C项中的“反”,前者是“抗拒”的意思,后者是“返回”的意思;D项中的“果”,前者是“果然”的意思,后者是“实现”的意思。故选 A项。
10.【答案】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①用丰厚的财物去诱惑韩国大臣韩珉;②用大军威胁韩国大臣韩珉。(或厚赂之以利,悉兵以临之。)(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上文中“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彼惧我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可知昭阳分别用丰厚的财物去诱惑韩国大臣韩珉;用大军去威胁韩国大臣韩珉,最终使五国之约落空。也可用原文中的话作答。
【参考译文】(赵、魏、韩、燕、楚)五国联盟进攻齐国。(楚相)昭阳对楚王说:“五国如果打败了齐国,秦国一定会(乘机)向南谋取楚国。”楚王说:“如果这样怎么办呢?”(昭阳)回答说:“韩国大臣韩珉,贪图私利又厌恶危难,贪图私利,可以(对他)施以利诱;厌恶危难,可以(对他)施以威胁。我用丰厚的财物去贿赂他,他内心一定会被利所诱。我发动大军去威胁他,他内心一定会感到害怕。他害怕我们的大军且贪图我们的重利,这样五国联盟(攻齐)的事一定会失败。(他们的)盟约被撕毁以后,即使不给(韩国)割地也是可以的。”楚王说:“好。”于是派大公事去韩国,韩珉果然害怕大军且贪图重利。韩国抗拒与赵、
上一篇: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题型汇编之综合性学习专题(压缩语段及语言运用)
下一篇: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题型汇编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专题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0年广东”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