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868  2020-03-2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8]
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温州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业水平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2019.1
亲爱的同学: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出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6页,有3大题,15小题;满分10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祝你成功!
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任务。(6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它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其幽默huī______谐的趣味与优雅脱俗的风采尤其使人回味无穷。
(戴建业)
②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fù______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
(冰心)
③他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jié_______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聂华苓)
④这本书使人依稀看到一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同时也看到一种与荒dàn______的虚构的异乎寻常的接近。
(博尔赫斯)
(2)以下四组作品和上面四句评论相对应的一组是()(2分)
A.《世说新语》 《艾青诗选》 《泰戈尔诗选》 《聊斋志异》
B.《聊斋志异》 《泰戈尔诗选》 《艾青诗选》 《世说新语》
C.《聊斋志异》 《艾青诗选》 《泰戈尔诗选》 《世说新语》
D.《世说新语》 《泰戈尔诗选》 《艾青诗选》 《聊斋志异》
2.根据单向历名句,完成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主题 单向历 古诗文
(1)宜约饭 人们总是对想见的人不说我想你,却说要不要一起吃个饭。(坂元裕二) 月上柳梢头,__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宜惜别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金庸) 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宜新生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胡适) 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宜从容 我从来不曾崩溃瓦解,因为我从不曾完好无缺。(安迪•沃霍尔) 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宜纯粹 如果爱,请干净地爱,把爱情献给爱情。
(但丁) _____,_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运用名词呈现事物表象,用绘画一样的技法表达真实的感受,以下诗句与其写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C.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D.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二、阅读(51分)
(一)名著阅读(6分)
【鲁达之“义”】
4.根据小说内容,以下鲁达救人事件的顺序,与其人生轴线对应的一项是()(2分)

A.①救金翠莲②解救史进③救助林冲④救刘太公
B.①救金翠莲②救刘太公③救助林冲④解救史进
C.①救金翠莲②救刘太公③解救史进④救助林冲
D.①救金翠莲②救助林冲③救刘太公④解救史进
【鲁达之“达”】
5.根据鲁达人生轴线,结合相关事件,解释“达”的内涵。(4分)
【小助手】百度汉语关于“达”的义项中有二:①对事理认识得透彻。②达到;实现。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16分)
绳子
法国莫泊桑
(1)哥代维尔镇的集市开始了。奥希科尔纳老头一到镇上,就朝广场走去,见地上有一小段绳子,他弯下身拾起,正要卷起来时,发现马具匠玛朗丹在家门口盯着他。他俩一起做过生意,结果闹翻了,两人都心眼狭小,喜欢记仇,至今仍未和解。


浏览完整试题(2)他很快就汇入人流之中。集市上,农民用手抚摸抚摸奶牛,走过去,又走回来,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惟恐上当,还偷偷观察卖主的眼神,想要识破对方的花招,挑出牲口的毛病。农妇们将大篮子放在脚前,把里面的家禽捉出来摆在地上。她们听着买方的还价,无动于衷,表情冷冰冰的,仍然坚持自己的卖价,有时,却又蓦然改变主意,同意对方出的价钱,叫住正慢慢吞吞离去的买主,喊道:“就这么着吧,安第姆大爷。我卖给你了。”
(3)集市上的人渐渐稀少起来,教堂敲响午祷的钟声,远乡的农民纷纷前往客店。茹尔丹客栈的大厅里挤满了客人。突然,屋前响起鼓声,大家站起来跑到门或窗前,嘴里塞满饭莱,手里拿着餐巾。公差敲罢鼓后宣读:“乡亲们,上午有人在伯兹维尔的大路上,遗失黑色皮夹,内有五百法郎及商业票据,有拾到者请送镇公所或乌尔布雷克老板家,二十法郎酬谢。”大家纷纷议论,莫衷一是。
(4)大家喝咖啡的时候,警长出现了,“奥希科尔纳老爹,跟我走一趟,镇长有话同你说。”奥希科尔纳好不意外,颇为不安。
(5)镇长坐在靠背椅上等着。这位一镇之长,在当地以公证人为业,身体肥胖,神情严肃,讲起话来喜欢夸大其词。“奥希科尔纳老爹,有人看见您上午在伯兹维尔路上捡了皮夹。”这乡下老头目瞪口呆,怀疑突如其来,使他特别恐惧。
(6)“我,我,捡了那个皮夹?”
(7)“不错,就是您。”
(8)“以人格担保,我从没有见到过什么皮夹。”
(9)“有人看见您啦。玛朗丹先生,那个马具商。”
(10)老头子明白了,他满脸通红,叫冤道:“是他,这个混蛋!他看见我捡起来的,就是这绳子,镇长先生。”他掏出绳子。镇长摇摇头,说:“您没法叫我相信,玛朗丹是讲信誉的人,怎会把绳子当成皮夹。”
(11)这乡下佬愤怒起来,向旁边啐了一口,说:“千真万确,镇长先生,我以我的灵魂发誓。”镇长又说:“您捡到皮夹后,还在泥土里找了半天,生怕皮夹里有硬币掉在地上。”这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又气恼,又害怕,几乎说不出话来。“怎么可以说!……怎么可以说……这种谎话,来诬陷一个好人!怎么可以说……”
(12)他的抗议毫无用处,对方根本不信。
(13)于是,他跟玛朗丹对质,玛朗丹重复并坚持自己的证词,两人对骂了一个小时。奥希科尔纳要求镇长在他身上搜一遍,结果什么也没有。镇长只好打发走了他,不过对他讲明此案还要上报检察院再处理。
(14)这件事已在镇上传开。老头一走出镇公所大门,就被人围上,大家问这问那,有的一本正经带着好奇心,有的则是嘲弄的态度。他把捡绳子的经过讲了一遍,大家都不信,哄然大笑起来。他往前走着,时而有人拦住他,时而他拦住熟人,一遍一遍讲绳子的事,还将自己的口袋翻个底朝天,证明自己的清白。
(15)听故事的人,都这么打发他了事:“算了吧,老滑头!”没人信他的话,他气愤不平,狂躁又痛苦,不知如何是好,于是逄人便讲,但是,没有人信他。
(16)他彻夜未眠,如有大病缠身。
(17)第二天,长工马里尤斯把捡到的皮夹送还给乌尔布雷克老板,奥希科尔纳很快也听说了。他立即到处把真相讲给乡亲们听,倒苦水,他舒坦了。然而,他有点不自在,似乎觉得有人在背后议论他。
(18)下一个星期二,他又去镇上赶集。玛朗丹正站在自家门口,见他路过,便乐了起来。他来到茹尔丹客栈,一坐下就开始说自己的遭遇。一个马贩子朝他高声说:“别说啦,我的老爹,一个人捡到皮夹,另一个人把它还回去,神不知鬼不觉,把别人蒙在鼓里。”这乡下佬气急败坏,说不出话来,他恍然大悟。他想抗议,厅里的人却哄堂大笑起来。
(19)他回到家,愤怒与羞耻堵得他憋气心慌。特别叫他气得发蒙的是,凭他诺曼底人的狡猾,他本来完全能做出别人指责他的那种事,甚至可以在事后自鸣得意,吹嘘自己手段高明。他感到跳进河里也洗不清了,因为,大家认定他本就老奸巨猾。想到这种偏见,他心如刀割。
(20)他又开始诉说自己的遭遇,愤愤的情绪愈来愈激昂,赌咒发誓也愈来愈厉害。他的辩解愈周密细致,别人就愈不相信他。
(21)“瞧他,明明在说谎,偏偏要狡辩。”背后,大家都这么说。他感觉到了这一切,忧愤相加,内心如焚,使出全身的劲去表白辩解,却无济于事。
(22)他委靡憔悴,日胜一日。
(23)那些爱取笑的人,老逗他讲“绳子故事”。在毁灭性的打击之下,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24)十二月底,他病倒在床。
(25)一月初,他死了,临终前,在昏迷之中,他仍在不停地表白:
(26)“一小段绳子……一小段绳子……瞧,就在这里,镇长先生。”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小说秘密•情节】
6.请按“原因→结果”的逻辑关系梳理小说故事情节。(3分)

【小说秘密•场景】
7.阅读全文,分析第(2)段场景描写的作用。(3分)
【小说秘密•反讽】
8.反讽即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阅读全文,选择以下人物之一,结合相关内容,简析小说是如何制造反讽艺术效果的。(4分)
【备选人物】A.奥希科尔纳老爹 B.镇长 C.群众
【小说揭秘•主题】
9.读完《绳子》一文,小瓯用《没有谁是一座孤岛》的结尾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联系小说与诗歌,结合你的思考,推测小瓯这样做的理由。(6分)
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摘自约翰•多恩《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三)非文学类作品阅读(14分)
关于“重庆公车坠江”事件的主题阅读
【事件回放】10月28日,刘某在四季花城站上22路公交车,目的地为壹号家居馆站。道路维修,公交车改道。车至南滨公园站,驾驶员冉某提醒到壹号家居馆的乘客下车,刘某未下车。当刘某发现已过目的地站,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冉某未停车。刘某走到冉某右后侧,指责并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驾驶的冉某,冉某多次转头与其解释、争吵,右手放开方向盘与其互殴。最终车辆失控,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相撞后,撞断护栏坠入江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展开余下试题【新闻评论】
(一)
撒泼的女乘客与失手的男司机,谁责任更大?大家纷纷探讨。其实,面对如此惨痛的教训,反思的重点并非事故责任如何分配,而是文明的责任如何承担?谁来承担?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在车窗外。
悲剧,都是从险情中来的,而很多险情,都是从情绪失控开始,是一个微笑、一句道歉都能浇灭的“火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起因情绪失控导致汽车失控的悲剧如此广泛地拨动心弦,是因为最近在公共场合类似“闹事”已非一起两起。
频频出现的高铁霸座现象,因航班延误而大闹机场,因诊疗分歧痛殴甚至砍杀医生……剧情之夸张,烈度之大,总让人惊诧;不怕大困难的中国人,为什么总克服不了这样小情绪?为什么权利意识已如高铁一样“提速”,但规则意识却迟迟跟不上?为什么物质生活日益丰裕了,文明素养与公德之心却落在后面?
许多制度与伦理看似约束着你我的手脚,从不是空穴来风。它们为秩序而演化,为生存而发展。社会倡导“理智”,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合作的基础,不然人类何以生生不息;我们需要建设“法治”、强调规则意识,因为这是通行陌生人社会最简单的“红绿灯”,是全社会收获稳定预期的基本保证;“公德”是必需品,因为没有人生活在一个单次博弈的世界里,我们都要反复打交道,你对他人的善意与和气,兜兜转转,终究会回报到你自己身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明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根保证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安全带。
(根据“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缩写)
(二)
当车上其他乘客选择保持沉默,旁观者下一秒便成为了遇难者。看客殒命,这场事故被人们包装成一则警世的人性寓言。
如果及时制止会怎样?媒体翻出了今年4月20日的视频,湖南一辆开往长沙的客车上,一名男乘客因错过站点,让司机违规停车遭到拒绝后竟然公然抢夺方向盘。此时,另外一名男乘客飞身一脚,将闹事的乘客踹开……
“这神之一踹应该全国推广。”“我们还要保持沉默吗?
很多人联想到了短片《车四十四》。44号大巴车女司机受歹徒侮辱,乘客无人制止,只有一名男乘客挺身而出,却被歹徒反刺一刀。女司机受辱后被放了回来继续开车,将见义勇为的男乘客赶下了车。郁闷的男乘客搭上了另外一辆车,不久他看见有警车驶过,原来,女司机把44号车开进山沟,车上所有人全部遇难。
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这句用来批判看客的话被反复使用。可是,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上的遇难者们的悲剧,可以用冷漠的旁观者来解释吗?
车上其他乘客在事发之时处境如何,我们毫不知情。从公开的资料看,我们只知在坠江前的几十秒内无人出手制止。是否有呵斥或劝解无从所知。当争吵升级至打斗,短短两秒时间公车便坠向江面,车上的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制止。
当新闻事件中出现看客的角色,总会有人想到追究看客的责任。但归属责任要以理清事实为前提。22路公交车上的13名受难者,他们或许以为那只是一场不会引发严重后果的言语争吵,当发现事态有变,制止,已经来不及。对于在22号公交车上枉死的遇难者们,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贸然使用“看客”去定义显然不妥。
(根据“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公号缩写)
10.以下关于两则评论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评论一引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是想说明社会上的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文明的责任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B.评论二引用“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是想说明任何灾祸中的受难者都有其遭遇不幸的必然性。
C.评论一认为频频出现的各类“闹事”和重庆公车坠江事件都是由情绪失控而引发的。
D.评论二认为重庆公车上的乘客与44号大巴车上的乘客(除一名男乘客)都不能贸然用“看客”去定义。
11.以下是关于两则新闻评论写法的分析,阅读两文,判断正误(对“√”,错“×”)。(3分)
(1)两则评论都针对事件的公众看法,提出新的评论角度。评论一提出文明责任的承担问题,评论二提出不能贸然用“看客”定义其他遇难乘客的看法。()
(2)两则评论都针对新闻事件提出明确的论点。评论一是“悲剧,都是从险情中来的,而很多险情,都是从情绪失控开始”,评论二是“归属责任要以理清事实为前提”。()
(3)两则评论都在理性说服读者的同时“动之以情”。评论一(4)(5)两段多用排比句,让读者感受文明与自己的关系,评论二(6)(7)两段用有分寸感的语言,让读者感受乘客的现场状态;它们既表达理性思考,也引发读者情感共鸣。()
12.新闻评论应引导和深化人们的认识,以上两则评论哪一则更能体现这样的作用?结合评论简要分析。(4分)
13.“重庆公车坠江”事件发生之时,部分媒体第一时间做了报道,请针对媒体报道内容(见下图),结合消息的特点,写一则120字左右的微评论。(5分)

知识卡片: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必须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要用事实说话。(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
(四)古诗文阅读(15分)
14.阅读下面古诗文,根据相关提示或情境,补充批注。
喜雨
唐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②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③更无瓶。
【注解】①畴:已耕种的田地②摩:碰撞、摩擦③甑: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喜雨亭记
宋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旁批(一):“古者有喜,则以名物”,欧阳修亦然:______(2分)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②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释(一):阳,意为______
越,意为______(2分)
旁批(二)诗与文之横线句,皆写因雨而喜,写法却不相同:______(2分)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③,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旁批(三):此二处虚词“其”,见语气见情感:______(3分)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④;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⑤,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释(二):既,意为_____
名,意为_____(2分)
尾批(一):杨诗与苏文标题之“喜雨”有双关意,内涵不同,情感却无二样:_________
尾批(二):读罢此文,遂想起《醉翁亭记》,两文记不同事件却含相近情怀:_________
(提示:二选一完成)(4分)
【注释】①扶风:凤翔府②忭:欢乐、喜悦③荐饥:连续饥荒④襦:指衣服⑤冥冥:高远渺茫
三、写作(30分)
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30分)
心愿
【美】艾米莉•狄金森
若能帮一颗心免于残破,
我便不算白活;


展开余下试题若能减轻一个人的痛楚,
或缓减一种痛楚,
或救助一只雏鸟。
回到树上的窝,
我便不算白活。
这首诗歌,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助手】
(1)你可以从标题、意象、反复出现的词句等角度品读诗歌,然后基于理解进行写作。
(2)你可以由诗歌链接生活,叙述有真情实感的故事;可以由诗歌内涵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还可以由诗歌引发思考,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述……
【写作要求】
(1)不少于600字。(2)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温州市8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业水平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2019.1
书写(3分)
(1)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即可得满分。
(2)卷面虽有修改痕迹,但仍保持整洁、规范,也可得满分。
(3)书写潦草,涂改过多过乱,卷面不整洁,酌情扣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
1.(1)诙赋截诞(评分标准:4分,每空1分)(2)D(评分标准:2分)
2.(1)人约黄昏后(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沉舟侧畔千帆过(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评分标准:8分。每空1分,每空错、漏、添字一处即不得分)
3.C(评分标准:2分)
二、阅读(51分)
(一)名著阅读(6分)
4.B(评分标准:2分)
5.要点参考:一达:助人于困,救人于危,从来只问是非不问利害,对事理认识得透彻;二达:反对招安,知道朝廷不可靠,明说“招安不济事”,对朝廷认识透彻;三达:圆满的人生,生前事业的圆满和拥有一个圆满的死。(评分标准:4分;结合相关事件各1分,解释内涵各1分,答出两个角度,意思相近即可得满分;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16分)
6.(1)玛朗丹诬陷奥希科尔纳捡了钱包(2)镇长认为奥希科尔纳捡钱包不还(3)群众怀疑奥希科尔纳捡钱包不还并认定他是狡猾的人(3分,每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
7.示例一:第(2)段场景描写文字展现了集市上的农民做买卖时耍心机好计较的一面,暗示了这些农民心地不淳朴,为后文他们不分是非,盲目传播谣言做了铺垫。示例二:第(2)段场景描写文字表明这个社会的农民缺少应有的淳朴厚道和邻里乡亲应有的温情与信任,暗示他们有热衷于闲言碎语的可能性,为后文他们不分是非,盲目传播谣言做了铺垫。示例三:第(2)段场景描写文字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交代,表现出社会与人心的封闭与狭隘,暗示了他们会把无聊当有趣讲、拿小事当要事传的巨大可能性。(评分标准:3分;从农民特点、乡情民风、社会环境、暗示铺垫等角度作答,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8.示例一:在塑造奥希科尔纳这一人物形象时,小说先用大量章节叙述他被诬陷中伤的过程,呈现了一个老实的乡下人受冤屈的痛苦形象,后面补充交代了“以他的狡猾是完全能够做出指责他人的事并自鸣得意的”这一绝对可能的行为,在痛苦形象与可恶行为的反差中瞬间制造出一种矛盾,让读者明白奥希科尔纳也有人性恶的一面,使小说产生反讽的艺术效果,领悟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是对小说主题的深化。示例二:在塑造镇长这一人物形象时,小说先交代“一镇之长,在当地以公证人为业,”但是“讲起话来喜欢夸大其词”,再叙述他对奥希科尔纳不公正的断案过程,使读者明白了镇长不正,公证人不公这一实情。小说以寥寥数语使镇长这个人物呈现出了职务与行为的强烈反差,这样就制造出反讽的艺术效果,讽刺了当时社会是非不分、公正缺失的现象。示例三:在塑造吃瓜群众这一群像时,小说多处描写他们对奥希科尔纳“捡钱包不还”行为的厌恶、嘲弄,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去了解实情,而是道听途说,盲目跟风散布谣言,吃瓜群众看似有正义感的行为与无聊八卦的内心形成矛盾反差,这样就制造出了反讽的艺术效果,讽刺了群体的不理智和无意识现象。
(评分标准:4分,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人物内在矛盾与反差3分,艺术效果1分,言之成理即可)
9.【说明】深入理解小说,正确理解诗歌,推测出小瓯用《没有谁是一座孤岛》结尾表达自己阅读感悟的原因,并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
第一层(5一6分):深入理解小说,联系诗歌内涵,从“人的关联”和“警醒”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全面探究,并由此推测小瓯用《没有谁是一座孤独》结尾表达自己阅读感悟的原因。
示例一:小瓯用《没有谁是一座孤岛》的结尾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是因为诗歌的内涵与小说主题的吻合。奥希科尔纳因为玛朗丹报复诬陷和镇长、群众不信任,在越传越广泛越传越确定的谣言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他的死亡,是因为这些把他推向死亡之人的善良的泯灭、是非的不分,人性底线的崩塌意味着美好人性的沦丧。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互相关联,彼此影响。奥希科尔纳因为他人的“伤害”死了,或许下一个奥希科尔纳便是曾经伤害过他的人,或许就是人类中的每一个“我”,所以他的死亡不只关乎他一人,而是对施害者及其每一个人的警醒,丧钟因此为每一个人而敲响。小瓯这样做,是他认为小说主题蕴含着对施害者和读者的警世意蕴,而诗歌结尾恰恰表达了这样的内涵。
示例二:小瓯用《没有谁是一座孤岛》的结尾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是因为诗歌的内涵与小说主题的吻合。奥希科尔纳的死亡的确很大程度上是他人造成的,但他自身也不无原因。小说中写他“心眼狭小,喜欢记仇”,有着“诺曼底人的狡猾”,而且“完全能够做得出别人指责他的那种事,还可以在事后自鸣得意,吹嘘手段高明”,这些交代暗示着他的性格与人品使其易与他人关系紧张甚至结下仇怨,从而推动他死亡的人生走向。这样的他,或许就是每一个我们,他和我们互相关联,彼此互为镜子,彼此照见。奥希科尔纳死了,或许下一个奥希科尔纳便是人类中的每一个“我”。他的死,是对每一个“我”的警醒,丧钟为每一个“我”而敲响,小说警示着每一个“我”应守护人性美好的一面。所以小瓯这样做,是他认为小说蕴含着对受害者和读者的警世意蕴,而诗歌结尾恰恰表达了这样的内涵。
第二层(3一4分):正确理解小说,联系诗歌内涵,从“人的关联”和“警醒”一个角度进行正确的探究。
示例一:奥希科尔纳因为玛朗丹报复诬陷和镇长、群众不信任,在谣言与鄙视中崩溃而死。他的死亡,是因为这些人的善良的泯灭、是非的不分。当奥希科尔纳死去,人性中美好一面也就死去,那些伤害他的人也随之“死亡”。奥希科尔纳因为他人的“伤害”死了,或许下一个奥希科尔纳便是我们每一个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互相关联,彼此影响。小瓯正是看到了人与人的这种关联性,才用《没有谁是一座孤岛》的结尾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
示例二:奥希科尔纳的死亡有他人的原因,也有他自身原因。小说中写他“心眼狭小,喜欢记仇”,有着“诺曼底人的狡猾”,而且“完全能够做得出别人指责他的那种事,还可以在事后自鸣得意,吹嘘手段高明”,说明他本身性格与人品都一般,因此与他人结下仇怨,从而推动他最终的死亡。他的死也警醒着我们应守护人性美好的一面,不然丧钟将为我们每一个人敲响。小瓯正是看到了诗歌与小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温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