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80  2020-03-2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0]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逐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10月份联考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 “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鸡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古代中国社会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B. 李商隐《马嵬》的“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鸡人”,与本文的“鸡人”含义相同。
C. “鸡文化”对现代人也有一定影响,比如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浏览完整试题D. 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而且鸡的很多优秀品质,是凤凰所不具备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既点了题,界定了论述范围,又统领了全文,条理清晰。
B. 文章引用资料详实生动有趣,充满文化气息,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C. 文章从鸡的命名、啼晨、励志、辟邪、吉祥,一直写到美德,层层递进。
D. 文章多方面论述了“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积极影响,“鸡”可称完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民间把鸡当辟邪物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的作品有记载。
B. 民间过年等不到鸡来,就画鸡贴门上,是由把鸡当辟邪物遗俗变化来的。
C. 公鸡啼鸣,谐音为“功名”;牡丹代表“富贵”,组合起来的年画吉祥。
D. “鸡文化”蕴藏着先民的情感和智慧,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强烈。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仔细分析。
D项,“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说法错误,范围扩大,原文是“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D项把“古人”说成了“人们”;
故选D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论据论证的分析掌握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
D项,“‘鸡’可称完美”,说法错误;原文提到“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故选D;
【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民间把鸡当辟邪物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说法错误,原文中说,“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B项,句子前面少了限制性前提,“王嘉认为”;
D项,“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强烈”错误,文中无据,与现实也不符合;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摘编自人民日报《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
材料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注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品质结构。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为“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
材料三:
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核心素养已成为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展的支柱性理念。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发并指导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2006年12月,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欧盟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相比分科知识,欧盟的核心素养理念具有更强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征,但它并没有排斥母语、数学和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技能,这印证了欧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
(摘自胡升平《核心素养•欧盟的观点》新浪博客)
材料四:
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但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


展开余下试题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但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表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识和能力。
(摘编自余文森《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生如果要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就必须具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B.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除了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还要在社会中不断完善。
C.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方面内容。
D. 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因为它只停留在人的情意、精神、血液、神经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是由学生自身发展和国际环境特点、时代潮流决定的。
B. 中国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在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上。
C. 核心素养是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展的支柱性理念和终身学习战略,是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
D. 素养最本质的特点体现了它比知识和能力与人的关系更紧密,而后两者有的能转化为素养。
6. 以上四则材料的排列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6. 不能打乱。材料一从专家定义和时代、国际的角度,提出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材料二分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材料三分析欧盟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材料四从核心素养的共性内涵与意蕴角度解决问题:将知识和能力转化为人的素养。整体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推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D项,“素养只停留在人的情意、精神、血液、神经里”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但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也就是说,素养不仅能进入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还能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仔细分析。
C项,“核心素养是终身学习战略”,说法错误;原文说,核心素养“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说明核心素养只是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而非终身学习战略;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明确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弄清几则材料之间共同指向的话题是什么,相互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首先明确回答四则材料的排列顺序不能打乱。然后指出各则材料的主旨侧重点:材料一从专家定义和时代、国际的角度,提出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材料二分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材料三分析欧盟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材料四从核心素养的共性内涵与意蕴角度解决问题:将知识和能力转化为人的素养。最后,厘清各则材料的关系:四则材料分别从为什么要提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中国和欧洲的状况,怎样将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核心素养三部分来写的,整体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推进;最后总结,四则材料不能打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垃圾人
谢初勤
老余的老家在贵州山区,因为看着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老余才会举家来到沿海讨生计。说是举家,也就他夫妇俩,加上一个年刚五岁的小儿子。
其实,老余只不过就四十出头,只是长年在地里干活,身上的“水气”早叫干渴的土地给吸完了,人,也就显得黑瘦。
老余到了这个地方,连续找了几家厂,可是,人家刚跟他打个照面,就皱起眉头朝他直挥手。后来,老余就带着老婆、儿子,踏着他那辆只剩下三个轮胎和一只后架的车子,到处捡拾破烂。
有一次,一家人捡了满满一车东西,老余在高兴之余,还唱起了小曲。当然,老余一高兴,老婆和儿子也跟着乐呵呵。这时,他们一家听到了头顶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儿子最先抬头一看,哦,好大的一个东西,银白银白的,两只翅膀大得像那些工厂的大门!那时,一家人都给眼前这种景象震住了,呆呆地盯着那个大东西远远地歇在一大片空阔的水泥地上。
那是……一只大鸟。儿子惊骇之余,半天才说出话来。
不。那是飞机。老余纠正着儿子的说法。那是一种只在天上飞翔的机器,所以叫作飞机。
那,飞机是用什么做的?儿子又问。
铁。用铁做的。老余肯定地说。
儿子听了,点点头,大声说,是不是用我们这种铁做的?说着,他把三轮车壁的铁皮打得咣咣响。
望着儿子这种天真执着的样子,老余开心地笑着。这小子,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
经过了这一次,以后,每回路过这里,儿子总是会叫他停一停,后来,不用儿子提醒,老余到这儿都会让车子停一会儿。当然,每一回,儿子看了飞机,都会问出一些问题,比如说飞机为什么能飞,比如说飞机是吃什么长这么大的等等。对于儿子的问题,老余能答则答,有一些自己实在不懂的,他也能编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老余就是喜欢儿子这副样子,儿子能够这样问他,说明这小家伙聪明嘛,爱动脑筋嘛。因此,儿子在问他话的时候,老余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原来是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
老余对儿子是满怀信心的,他的下一代,一定能活出个人样,而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看人眼色,捡破烂收垃圾。
过了年,他就把儿子送进了当地一家幼儿园。可是,没几天,儿子就吵着说他不去幼儿园了,一打听,老余才知道带孩子的老师都是讲本地话。儿子在那里边,听不懂,玩不成,简直就是在受罪。
不读就不读吧。老余心里想,再过一两年吧!再过一两年就把他送回家乡念小学。一定……
有一次,老余一家路过飞机场时,正赶上飞机起飞,儿子高兴得欢蹦乱跳,一双小脚把三轮车板踏得咣咣响。飞机过后,儿子还呆呆地盯着那个方向。老余唤了儿子一声。儿子这时转过头来,大声地对老余说,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开飞机!说着,儿子就张开双臂,做出了一个飞机的样子。
老余一愣,随即兴奋了,他呵呵地笑着:行啊,小子!有志气!开飞机呢。那老爸就等着享福。
儿子又说,等我开上了飞机,我就带着你和阿妈两人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一个没有人捡破烂的地方,我们可以用飞机拉很多很多的破烂回来,就不用爸爸再和那些人争了。
儿子得意扬扬地说完,以为老爸总是要像平时一样夸奖他两句。谁知,老余一听,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一会儿,突然高高地扬起手掌,“啪”地给那小子的屁股来上重重的一下!
儿子没提防挨了这么一下子,他眼巴巴地望着车上的爸爸,就像看着一个陌生人一样,委屈地哭了起来。他的哭声在空旷无人的大路上传得很远,很亮……
老余的老婆坐在车上,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她还搞不懂他们爷儿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2011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垃圾人”,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同时该题目一语双关,寓意深刻。
B. 对老余面试的人,仅仅是刚打个照面就拒绝他,可以认为是以貌取人的垃圾人。
C. “飞机”象征着希望和理想,本文主要是围绕着飞机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
D. “儿子”单纯天真,憧憬着用飞机拉破烂。作者详写他的哭声,表现了对他的否定。
8. 小说中老余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小说结尾写老余的老婆搞不懂爷儿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D 8. 老余由表及里都是垃圾人。(“余”暗指剩余、多余的垃圾)
①老余职业是收垃圾的,并且自卑,认为自己是低三下四去看别人眼色。
②老余安于现状,容易满足。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才出来谋生;捡了一车东西,就高兴得唱起了小曲。
③老余(“余”谐音“愚”)愚昧地对待儿子。说飞机是铁做的;编造答案自欺欺人;迁就儿子离开当地幼儿园;不顺心就打儿子。
④老余自我陶醉,有精神胜利法。他认为他的下一代,一定能活出个人样;他听到儿子的理想,就说等着享福。
9. 第一种看法:不可以删除。
①结构上,这一情节呼应上文“老余一家路过飞机场”。
②手法上,通过写老余的老婆不理解丈夫行为的麻木,反衬丈夫的敏感虚荣。
③主题上,写老余老婆无所适从的反应,更能突出表现垃圾人思想愚昧麻木的主题。
第二种看法:可以删除。
①结构上,删除后,让儿子的哭声和省略号做结尾,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撼人心魄,可以引发长久的深思。而保留原来的结尾显得画蛇添足。
②人物上,老余的老婆是第二配角,为使语言精练,没有必要多写她。
③主题上,删除后不会影响表现垃圾人思想愚昧麻木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D项,“作者详写他的哭声,表现了对他的否定”,说法错误;作者通过儿子的哭声,意在表达自己对老余及其老余儿子一样人物命运的关心与反思;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文本内容,根据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揣摩人物性格;其次,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句,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评价的语句,来评判人物性格;第三,通过事件综合起来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
老余是收垃圾的,他希望儿子“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看人眼色,捡破烂收垃圾”,说明骨子里的自卑;老余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才出来谋生,“一家人捡了满满一车东西,老余在高兴之余,还唱起了小曲”,说明老余安于现状,容易满足;当儿子上幼儿园上不下去了,老余就想“再过一两年就把他送回家乡念小学”,当儿子问他飞机是什么做的,“铁,用铁做的。老余肯定地说”,这些都说明老余思想上有局限性,对待儿子很愚昧;“老余对儿子是满怀信心的,他的下一代,一定能活出个人样”“行啊,小子!有志气!开飞机呢。那老爸就等着享福”,这些看法表明善于自我陶醉,有精神胜利法。根据这些内容整理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情节设置的作用。小说结尾写老余的老婆搞不懂爷儿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段结尾情节是否可以删去,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问题,可以回答删去,也可以回答不可以删掉。但是在分析原因时,要从小说的整体结构、小说人物、小说主题三方面作答,结尾情节中有手法的,也从手法上方面作答。
比如,回答不可以删去,理由是:从结构上,这一情节呼应上文“老余一家路过飞机场”;手法上,通过写老余的老婆不理解丈夫行为的麻木,反衬丈夫的敏感虚荣;主题上,写老余老婆无所适从的反应,更能突出表现垃圾人思想愚昧麻木的主题。
也可以回答可以删除,理由是:从结构上,删除后,让儿子的哭声和省略号做结尾,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撼人心魄,可以引发长久的深思。而保留原来的结尾显得画蛇添足;人物上,老余的老婆是第二配角,为使语言精练,没有必要多写她;主题上,删除后不会影响表现垃圾人思想愚昧麻木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B. 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C. 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D. 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权限很大,常常和宰相的意见不同,本文有所反映。
B. 王安石的免役法是当役者交纳役钱,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实际上对农民造成了负担。
C. 元祐是宋哲宗的年号,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客观上对杨绘的仕途不利。
D. 天章阁待制是皇室藏书机构的文学侍从官,要随时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绘办事效率高。他做开封推官时,未到中午一概能把问题解决。
B. 杨绘查案细心。府中捉拿盗贼,他发现现场踪迹不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南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